圖個開心。

天南地北,虛虛實實,過去未來,隨便說說,想那說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個人資料
遍野無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婚姻會消亡嗎?

(2018-09-14 11:33:51) 下一個

婚姻會不會消亡? 就是說將來某個時刻,世界上會不會沒有了婚姻?

我在多年前寫過一篇小文,未婚同居將越來越變為常態 。那個時候我也說過,婚姻是不會消亡的。

很多人想望和正在未婚同居,但是並不一定會導致婚姻的消亡,即便是在很高級社會的將來。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定義什麽是婚姻。按照現在流行的觀點,婚姻是在政府登記或注冊的二人生活在一起的,具有法律連帶性的關係。也有的國家和地區認為婚姻可以是政府認可的,具有某種連帶法律責任的二人關係(不一定要登記)。政府認可的意思是,婚姻的一方,不能說走就走,甩手不管不顧另一方,如果另一方有某種要求。

人們的需求無非是精神和物質。有人認為婚姻會消亡的一個假說是,當物質極大豐富的時候,婚姻(的依賴)會成為沒有必要。也有人認為婚姻消亡的原因是,人們需要自由,精神上需要獨立。還有一個假說是,人們對於過去那種“傳種接代”的婚姻不再需要,或者認為有無子女不再成為必需。

如果財富是婚姻的重點考慮,那麽是不是很多有錢人都不需要結婚,或者不想結婚? 固然,有些有錢人是真的不想結婚。據傳,有一位互聯網的老大說,不結婚是怕自己的財產受到損失。但是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有錢人,還是向往婚姻的,甚至不惜冒著財產損失的巨大風險。所以財富的極大豐富,本身並不構成對婚姻存在的威脅。有錢人想結婚肯定有其它原因(企圖財富以外的原因)。

第二,說說婚姻導致人們的“不自由”。 應該說,自由是相對的,並且人們也不會,不想追求完全的“自由”。男女感情的產生,本是就是對自由的束縛。因為愛上一個人,就在感情上有了依賴,依附和羈絆。感情本身就是從自由狀態轉變為受束縛狀態。可是這種不自由卻是自願的,不自覺的,經常發生的,誰也難以阻擋的。因為人的天性,人們需要這種“不自由”。因此,從人們需要“自由”而推斷婚姻會消失,是不符合邏輯的,除非人類會變種,不再分泌荷爾蒙。

第三,人們不再看重傳種接代,因此,結婚成為沒有必要。應該說,很多人的結婚並不一定是為了後代。很多黃昏戀,很多丁克婚姻,他們都沒有考慮到“生兒育女”,但是他們都進入了正式婚姻。為什麽?他們肯定有考慮所謂“後代”以外的其它想法。所以用人們看淡了傳種接代,而預測婚姻的消失是不全麵的。

將來的社會肯定還有男人和女人。而男女關係之間最重要,最有吸引力,最普遍的,最持久的,和最聖潔的關係,就是男女之間的那種感情,或者叫做愛情。有人說有了感情又何必結婚。這話很對,對有些人來說,結婚成為“多此一舉”,甚至有無一場婚禮也無足輕重。但是同樣,對於另外的一些人,他們說,有了感情,又何必拒絕結婚呢? 對他們來說,結婚,在感情之上再錦上添花,不是更好嗎,至少不會變差。一場終生難忘的婚禮,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一種終生回憶都會有萬分甜蜜的感受。既然可能,有何必拒絕呢,何必放棄呢?

家庭可能消亡,並不等於婚姻會消亡。當社會生產力極大發展後,婚姻並不會成為追求愛情的羈絆。 相反,可能成為使其感情更加牢固的方式。因為那時候,財富金錢不再在婚姻的考慮範圍。那麽結婚,又會有什麽風險呢? 結婚,至少可以向社會,向其它潛在的競爭者,宣告感情的歸宿和領地。(當然如果有人結婚時還不滿意,還想高就,則另當別論。)

人,生而不同,人們的性情和喜好,千差萬別。有人可能不喜歡婚姻的束縛,因為他們向往“放任自流”,他們可以“隨心所欲”。但是肯定有些人,不喜歡那種生活方式。他們希望有種穩定的兩性關係,他們希望對感情專一。要知道大自然大多數過程,都在趨向於“穩定”。所以穩定也是有人的期望,特別在年老的時段。有人認為有很多性夥伴是一種享受,有人則認為專一於一偶是一種幸福。有些人可能在年輕的時候,喜歡花天酒,然而到了中老年時,則希望寧靜而致遠,希望能朝夕相伴。所以婚姻對有些人會是一種桎梏,但是對另外一些人,則是感情的避風港,和身心的歇息地。

為什麽有人會認為婚姻將來會消亡,因為他們很多是從財富方麵出發,考察婚姻的軌跡。因此認為婚姻的財富基礎變遷,會導致婚姻的消亡。這是一孔之見。恩格斯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他老人家談論婚姻,隻從社會財富(分配)的角度考慮,幾乎沒有考慮到人的心理和天性。

有人認為,傳種接代是一種“陳腐庸俗”的觀念,因此推斷將來靠人工(孵育)可以生養下一代,或者讓社會管理人類的繁衍,因此婚姻成為沒有必要。 其實很多人生兒育女,並不是為了人類的繁衍,不是想到傳承血脈,而是人作為生物的天性,就象雞鴨孵蛋一樣是一種天性,人們喜愛光亮色彩一樣的自然,是一種精神需要。他們認為生養孩子的過程,才是一種人生快樂的源泉。當然,也許還有荷爾蒙的原因。雖然生養孩子,不一定要有婚姻,但是一般來說,有了婚姻,對生養孩子,沒有多少壞處,相反穩定的家庭婚姻生活,肯定對撫養孩子是有利得多,即便婚姻是暫時的。教育的公有製,所有的孩子由社會統一撫養,打消了在家庭中常作為撫養者的女性的後顧之憂。這一措施是為了瓦解男女平等的根源。但是同時,也就剝奪了人們享受生養的人生樂趣,扼殺了女性固有母性的天性,剝奪了她們無可替代的快樂。這可行嗎?

婚姻使得社會便於管理。有了婚姻關係,可以降價社會管理的成本,社會能更好的理順人們之間的關係。婚姻有助於人們之間的協作和交往。假如絕大多數同居而不去政府登記,而同居生活又可生養下一代,這自然並無不可。但是真到那個時候,同居兩人的法律連帶責任還是會有的,例如國家(社會)會規定,同居超過一年,就應當產生連帶的法律責任。在實質上,這種責任並不因為你是否在政府登記而有所不同。那麽登記還是不登記,並無實質的區別,因此可以把那種同居達到某種狀況的男女定義為“婚姻”。因為便於管理,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至少當一個人失蹤時,會有一個人向政府報告吧?做父母如果對兒女有所擔心(安全),有(比較穩定關係的另一位),可以隨時了解一些狀況吧。這種狀況下,婚姻至少不會使得事情變差。

總之,交通再先進,人走路的功能不會被代替。通信再發達,說話總會是必要的。科技再先進,教堂的功能還是需要,因為人需要精神的寄托。社會再先進,婚姻的功能還是有益有利的,因此不會消失。當然婚姻的功能會減弱。但是對於一部分人來說,還是必要的,絕對有益的。婚姻是人的社會性和人的天性相結合的產物,並非單單是社會經濟活動的產物。因此隻要人的天性不變(荷爾蒙還有),人的社會性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特殊關係),婚姻就會存在。

既然離婚並不難,結婚就不會造成人們恐懼和壓力,隻要利大於弊,結婚會經常發生。

婚姻不必白頭到老,如果感情不能地久天長。婚姻還會存在,因為人們的感情需要相對穩定,即便是暫時性。

倒是有一種可能,將來人們可以申請有限期的婚姻,例如五年,或十年,同時又有相當的連帶責任,如果到時候當事人不再renew,婚姻的某些預設的連帶責任會自然產生或者消失。但是婚姻,這種相對穩定的兩性關係,永遠不會而消失,除非政府強製。

 

附錄:

下圖可以看出1960-2010期間,33-44年齡段對婚姻的態度。

1. 離婚率增加但是變化越來越小,說明會有一個平衡程度(level),不會直線上升。

2。受過較高教育的提前達到某個level,並保持。如果文化程度較高代表將來的方向,那麽婚姻趨於穩定會是將來的趨勢(雖然其level可能會不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雲之嵐 回複 悄悄話 意識肮髒,濫性,動物性強的人希望婚姻消亡不受法律和道德約束。現在的濫性者中性病和艾滋病泛濫,不知將來是否有更多類似疾病讓這類人的生命質量到那種需要安樂死的程度。畢竟人類的醫學總是滯後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