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1)
2018 (52)
2023 (1)
語言旋律淺談
遍野
唱歌的人都知道有音樂旋律。 一首歌好聽不好聽與其音樂的旋律有很大關係。其實語言也有自身的旋律,象詩、詞、曲、詠就很重視語言的旋律。從曆史淵源看詩、樂、曲、舞是四位一體的綜合藝術,等到四者逐漸分立,節奏仍然是它們的共同特征。
若論語言旋律,中文比任何文字都富有表現力。任何一句中國話說出來都富有節奏感, 因為中國字一個字就是一個音節。此外,中方又有意存乎聲,聲緣於意的現象。例如,大字之聲大, 小字之聲小,長字之聲長,短字之聲短。又如說酸字時,口形如食酸之形,說苦字,口形如食苦之形。說甘字,口形如食甘之形等等。再加上中文的四聲(現為三聲),抑揚頓挫,極富於感情氣勢之表現。所以說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一點也不過分。
語言的旋律主要有三要素。即聲調,韻律和音節的長度。
聲調是漢語特有的,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陽平和陰平。入聲除了某些方言,在漢語中已經消失於其它幾聲中了。四聲之間的配合也會表現不同的色彩和感覺。例如,平平相連會有平舒的感覺,去去相連會有勁切之感。上去,去上相連最為美聽。 “平林漠漠煙如織”的聲調是 平平去去平平平。所以讀平林 和漠漠時的感覺會不同。
韻律是運用韻母相同,前後複遝的道理,把散漫的音聲籍著韻的回想來收束,呼應和貫穿。如果一首詩裏押同一個韻,而且平仄相同,這首詩就相當於有一個調,這類似於音樂中第一個音和最後一個音必須和其基調相呼應一樣。 在音樂裏可以變調。詩和詞中的的也可以變韻,和變化韻的平仄。詩中押韻,四聲須各自押。例如平聲不能通押,詞則可平可仄,上去兩仄音可以獨押也可通用押。曲則四聲可通(混)押,使其較合乎自然語勢。詩和詞是要吟的,所以要求比較嚴,曲則主要為唱,所以可以變通。此外,上乘的賦,散文也會借助聲韻以提高表現力。例如蘇軾的赤壁賦。押韻的疏密也會起到調節音節快慢的作用。
音節的長度是指句子中詞的長度。例如,“在那遙遠的地方”,可以分為三個音節, “床前明月光”可分為兩個音節。其中最後一個音節,“明月光”字數為單數,所以叫做單式。 “有暗香盈袖”的最後一個音節,“盈袖”為雙字數,所以稱為雙式。 五言七言詩隻能用單式。詞可單可雙。所以“有暗香盈袖”雖然有五個字,不是一句詩,應該是一句詞。
漢語領域中另一個突出的審美特征是雙聲疊韻。例如 “意猶未酣情未盡”中的意猶,以及“琵琶”,“高歌”都是雙聲的例子。“長江”,“鳳城”,等是疊韻的例子。有雙聲疊韻的句子讀起來會朗朗上口。
最後,漢語中的輕聲兒化音,對表現漢語語音的音樂美有相當大的作用。例如“在那遙遠的地方” 中的“的”,和“人們經過了她的帳篷”中的“了”,馬兒慢些走中的“兒” 都屬於這類輕聲化的審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