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個開心。

天南地北,虛虛實實,過去未來,隨便說說,想那說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個人資料
遍野無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說中國的“應試教育“

(2017-12-14 10:51:10) 下一個

中國的學習大都是“應試教育”,雖然同為升學(遷),和過去的科舉製度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中國流行著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是說學好數理化,到哪兒都有飯吃。本文把“打基礎”稱作“應試教育”。因為主要是為了培養高級工匠,或者某方麵的專門人才,所以應試教育還是很重要的。應試的特點就是大都有確切答案。因為工匠的活動和生涯,絕大部分都是有條件的,有界限的。所以有答案不奇怪,甚至是必須的。

中國過去科舉考試的學生是為了功名,不是為了當高級工匠。考試的內容,很多都是對經典策論的理解和發揮,說白了,就是為皇上選拔國家的治理和統治人才。那時候科舉考試的對象不多,考中的也較少,不象現在一個地方會有幾萬,幾十萬的錄取率(大學)。 因為一個社會的管理人才不需要那麽多,至少遠比社會需要的工匠型人才少。科舉考試的策問,大部分涉及到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吏治等方麵的問題,命題形式類似於現代語文考試中的論述題作文。例如清代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的題目是:河南:“中州形勢論”,陜西:“王猛治秦論”,山西:“韓信引兵下井陘如陳餘用李左車策信將何以待之論”,順天:“漢初馳商賈之律論”,“東漢中興功臣多習儒術論”,廣東:“武以俠犯禁論”,山東: “遼金元開國兵力論”。從這些題目就可以看出,沒有標準答案,都是涉及治世為官之見。考中的,有可能當官,沒當官的在地方上有了功名,可以和縣太爺平起平坐,當然可以參政議政。考的好的,可以立即外派當官,要治理一方百姓。

美國是個高度發達的資本經濟社會,社會最需要的人才有兩個方麵:管理型和流通型。

同樣,管理型的人才不會需要很多,這些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在自由社會中,會自然成長起來,所以美國本土的教育,兩極分化很厲害(相對於中國的學生之間的差異來說)。不過這就夠了,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流通型就是做銷售方麵的人才。美國的經濟需要很多做銷售的人才,所以美國的教育使得大部分學生都可以誇誇其談,個個出口成章。做個presentation, project-show等,會說的你一愣一愣的,中國學生是比不上的。因為社會需要這樣的人才,學校才會製造。當然美國也需要工程技術人才,這個美國也有,但是,因為可以從其他國家吸引這些高級工匠,用不著美國學校的大量培養。所以相對管理和銷售方麵的需求,不是那麽緊迫。如果將來不能再從其它國家吸引高級工匠,物以稀為貴,則這人的身價高漲,學校肯定會加大這方麵的投資。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教育還是很成功的。中國的應試教育(基礎教育)主要在中學階段,大學則基本上是以專業培養為主,包括實習,畢業實踐,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等。這個並沒有錯。中學的教育應以積累知識為主,兼顧學生的興趣和創意。而不是以創意為主而放羊,不管誰肥誰瘦。也應了中國那句古話,“為學日增,為道日損。”

中國中學階段的基礎教育(雖然為應試),正適應了中國過去的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正是這些有堅實基礎知識的學生,成為後來精益求精的高級工程師,才解決了許多發展中的技術問題。僅看軍事。你看國外有三代四代戰機,中國有了。國外有了預警機,中國也有了。國外有空中加油機,中國也有了。航天國外有了中國也有了。有人說很多是山寨國外的。哈哈,對了,應試教育(基礎紮實)出來的人才,山寨個什麽還真是人盡其才(雖然是別人曾有過的,隻要不涉及智慧產權)。要讓很有創意的學生去山寨一些現成的東西,可能還會在仿製的過程中走了樣,變為不成熟的創意結果。但是中國畢竟沒有多少有創意的家夥(比如說 xx 武器,隻有中國有)。

但是僅僅仿製肯定不會長久,缺少創意隻能跟在別人後麵走。當將來(現在已經是)中國需要更多的具有創意的人才時,中國的教育將會適應和應該改變的(適當放羊式的)。現在,中國也有許多培養管理型人才和銷售人才方麵的學習,隻是數量相對還少。這些學生的培養和開始,肯定不是按照標準答案答題。我知道的有的學校要求去公司兼職一定崗位,其成績會作為考試評分的標準。看看,這個沒有標準答案吧。 

總之中國中學的應試(基礎)教育適應了過去中國的社會需要,將來會,而且應當適當改變方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育要適應當地的需要,而不是引導潮流。在一個以水資源為主的國家,教育高山黃沙治理,肯定是不合適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海天無色 回複 悄悄話 各有千秋,因地製宜。
方家胡同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小學教育真是令人不敢恭維,高年級孩子的數學水平還比不上中國2-3年級的。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創造型人才不是橫空出世,它來源於堅實的基礎學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