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1)
2018 (52)
2023 (1)
從漢初到漢武帝的政經脈絡,看武帝新時代的“中國夢”
遍野
秦末,項羽和劉邦屬同盟軍,在滅秦的過程中協同作戰,西征進入鹹陽,秦朝遂亡於BC207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在蜀地,就是現在的陝西漢中一帶。那疙瘩山高路遠,經濟、文化相對落後,人口稀少,且與其他諸郡相比土地麵積狹小,荊棘滿地。和富饒的關中比起來,算是窮山惡水邊遠之地。隻能算是一種 “邊區政府”式的統治。然而,劉邦欣然(也是不得不)接受霸王所給與的番號,去做漢王,躲在邊遠地區,成了山區裏的“土八路”
劉邦集團雖不占天時,不屬於中央政府的嫡係,連雜牌也不算,是一種流放吧。地利之便更說不上,邊遠,山區,貧瘠。但是劉邦尚有人和,進關中時的約法三章深得人心。抗秦最努力,先入關中,有滅秦首功。這一社會基礎最為重要。劉邦集團進駐漢中後,嚴格落實集團首腦製定之策略,養精蓄銳,以圖北進中原。劉邦在自己漢中的根據地裏,從兩個方麵入手,發展自己的勢力。一手抓生產,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秣馬厲兵,一手抓人才,選賢任能,廣招人才,特別重要的是拜韓信為將,領兵出征北伐。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劉邦韓信領軍北伐,蕭何則坐鎮漢中,後來移據關中,以丞相身份,收取田糧,足食足兵,以支援前線作戰。為了收買士卒人心,在劉邦據兵關中時,曾下令“蜀漢複勿租稅二歲”,免除巴蜀及漢中居民兩年的租稅,當然是收買人心,不過劉邦沒有搞過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BC205年,劉邦建立統一戰線,號召各路諸侯共同討伐項羽,楚漢戰爭正式開打。
在這場戰爭中,劉邦率領包括眾多巴蜀將士在內的軍隊在前方艱苦作戰,而根據地巴蜀人民則車推船運,源源不斷地運送糧食和各種軍需。在史書記載中,幾乎漢軍打到哪裏,人民的小車就把巴蜀關中的糧食物資輸送到了哪裏。經過五年的征戰,BC202年,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終於登上了大漢王朝皇帝的寶座,坐直了腰杆(不是站起來了)。
漢初,政治鬥爭十分激烈。早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了打敗項羽,曾分封韓信、英布、彭越等七個重要將領為異姓王,算是當時的七大元帥吧。此外,還封了功臣蕭何等一百四十多人為列侯。這些異姓王的存在,對中央集權是一個嚴重威脅。後來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被相繼鏟除。取而代之的是劉姓諸侯王。劉邦死後,由於呂後篡政,殺戮頗多。政治鬥爭嘛,特別是在早期政權建立時,是不得已而為之。後來政局變化頗多,對於劉姓諸王,除了七國之亂不得不用兵外,大都采取安撫手段。
殘酷的政治鬥爭,大都發生在西漢的早期。雖是不得已的爭權奪利,發展經濟在漢初卻是幾個皇帝都認真辦的大事。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就發生在這段宮廷權鬥以後,在陳平、周勃等起兵“一舉粉碎”了呂氏的權勢餘孽之後。文景之治隻所以有名,是因為在這個時期,政治也相對清明,同時漢代經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時發展經濟的主要辦法就是實行黃老的無為而治,奉行無為無不為的方針,同時實行輕徭薄賦,力行節儉的於民休息政策。什麽是無為而治? 說白了就是“自由經濟”,政府不做過多的幹涉,政府僅僅會抑製富商對農民的兼並, 避免過量的土地兼並。重視農業,發詔勸農,穩定社會秩序,農業經濟從恢複走向發展,鹽鐵等手工業及商業也有所發展。
文化上,廢除了秦始皇時製定的《挾書律》,允許民間學術團體存在並教授,允許和鼓勵民間藏書,設立國家圖書機構,凡向官府獻書者一律給予獎勵。漢代在立國時用法家,又以道家黃老思想為主,戰國時代的儒、法、道、陰陽、縱橫五家,在漢朝初期依然活躍。文景時期,並輔以儒家和法家思想為法製指導思想,不僅強調無為,還注重禮與德的作用,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又堅持約法省簡,務在安民。
軍事外交。對屢犯邊境的匈奴,則采用和親朝貢政策,說簡單一點,就是所謂的“韜光養晦,不出頭”,盡量忍讓。從漢高祖到漢武帝即位前的六任皇帝共66年間,漢對匈奴都采用這種“孫子式的朝貢外交”。 這種和親外交一直延續到漢武帝即位後的第七年。
這樣,從漢高祖劉邦經營漢中蜀地開始,到奪取全國政權,經過漢初的政治震蕩和殘酷殺戮,再到文景時代發展生產的無為而治和韜光養晦的“孫子”朝貢外交政策,終於積蓄了國家的巨大財富和戰爭能力,從而迎來了漢武帝的“新時代”。
1. “實行黃老的無為而治, 就是自由經濟,政府不做過多的幹涉,政府僅僅會抑製富商對農民的兼並,避免過量的土地兼並。”
2. ”允許民間學術團體存在並教授,允許和鼓勵民間藏書,設立國家圖書機構,凡向官府獻書者一律給予獎勵。“
3. ”注重禮與德的作用, 堅持約法省簡“。
簡單的說,就是:
1. 自由經濟;
2. 自由思想;
3. 發展教育,普及知識與禮儀;
4. 建立法製。
這與800年後的唐朝, 2000年後的美國,完全根本一致。很希望習近平本人能看到這篇短文,能發現自己的路子其實扼殺所謂“中國夢”。
很有益的思考, 再次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