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1)
2018 (52)
2023 (1)
中共十九大,重新論述了中國當前的主要矛盾。說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思想”寫入黨章,有個專門的用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這兩句話的用詞提法,讀起來怎麽感到有些那麽不順口。
首先看這個主要矛盾。分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兩部分。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去掉“美好”可以不可以? 可以。 因為誰的需要,任何時候的需要都應當是美好的。難道還有不美好的需要,或者無所謂的需要。這樣,就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
這句話裏的生活二字可以理解物質需要,也可以理解為精神生活的需要。按照中國人的語境,應當以物質需要為主。這樣問題就來了,難道人們生活中精神需要不重要? 顯然是不對的。如果去掉生活,就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差別在於忽視了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的區別。不過, 因為人們確實也需要精神生活。所以“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並不算錯,而且,範圍廣些似乎更全麵一些。
“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似乎是指日常生活用品。那麽狹義上,輕工業就可以解決。可是,國家的發展難道不重要? 國防建設難道不重要,公共積累和再生產難道就不重要? 所以,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改成“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似乎更合乎邏輯一些。
再看“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 因為不充分,自然就會不平衡。如果充分了,平衡的問題也不是問題了。所以不充分應該包括不平衡的概念。不充分的發展,不就是發展的不充分嗎,所以用“發展不充分”取代“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似乎更好些。小學生寫作文。如果用“不好的成績”,老師大概會改為 “成績不好”。那個"不充分的發展" 就相當於 "不好的成績”.
這樣,原來的說法就可以說成是“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和發展不充分的矛盾”應該更簡潔地反映了實際問題。
再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國的社會主義”本身就意味著,這個社會主義,不是蘇聯的社會主義,不是列寧的社會主義,不是越南的社會主義,也不是朝鮮的社會主義。中國一詞,已經表明了特色。所以中國和特色不需要同時作為社會主義的修飾詞。一個就可。
在共產黨領導下,奪取了政權,於是中國被稱為新中國,以示和老蔣時代的舊中國有所區別。當然區別是巨大的,有天壤之別。新中國是從一九四九年開始算,很明確。“新時代”一詞的新,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算。這個“新時代”是從十八大開始,還是從十九大開始,有些費解。而且非常不明確,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然是區別了“舊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說來,舊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概指江胡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實是,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反腐敗反了幾年,就算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再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種提法,就意味著還有習近平的其它思想,例如如何習近平的外交思想,習近平的教育思想等等。
以前說“毛澤東思想”,很少說,毛澤東武裝奪取政權思想,毛澤東搞民主革命的思想,毛澤東階級鬥爭的思想,毛澤東文化革命思想。因為那些都歸於毛澤東思想,為了區別,可以說毛澤東階級鬥爭學說,等等。說“鄧小平理論”,也沒有說 鄧小平改革開放理論,鄧小平韜光養晦理論,鄧小平外交理論,一個鄧小平理論就夠了。
所以與其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還不如說“習近平思想”。簡單明了。可能是老常委們不高興那麽說,隻好加上一些修飾詞,來限定一下“習近平思想”。有點羞羞答答的樣子,不過挺可愛的。哈。
如果習思想真的是王滬寧的發明,那他這回恐怕是沒有走心。是不是為了跑官,他心不在焉地敷衍了事,讓支持習和反對習的人都感到,習思想被表達得不盡人意,如果他確實有思想的話。
哈哈,你不是給出了嗎? 如果不叫“習近平思想”, 就叫做“習新特社思想”。
同意你的說法,習近平能力不用說。也作出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特別是反腐。我隻是讀到那關鍵的兩句話時,感到有些不順而已。
全家抄斬也要謝主隆恩.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009/201701/34138.html
問好。19大綱領性的文件,說成那樣,不知道是誰的“成績”。 那麽多代表,也沒有人建議修改一下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