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個開心。

天南地北,虛虛實實,過去未來,隨便說說,想那說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個人資料
遍野無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舵爺兒子的婚宴(8)

(2017-07-24 20:31:14) 下一個

舵爺兒子的婚宴(8)

遍野

終於,舵爺托人算是給蛐蛐成功的說好了一門親事,女方智力不算高,見人會笑,是沒有多少心機的姑娘。下來就是下聘禮,舵爺下了多少聘禮不知道。但是場麵還是辦的熱熱鬧鬧的。好多人都去看蛐蛐的對象。長相還很不錯,一眼就能看出來 心智不那麽高。其實那時候,很多智力不高的男人娶媳婦,要求都不會很高。主要是年齡大了,要討個媳婦過日子。那時候流傳著一句話,男孩子到了該結婚的年齡,還沒有成親,當父母的算是“有罪”。 大概是因為男孩子打光棍受到的熬煎太重,所以父母應該入罪。這個道理你懂的。

也罷,娶媳婦是為了過日子,喜歡笑臉相迎,看著喜慶,沒有多少心機,也許是好事,不會吵架,不會鬥氣。和和平平就好,當然傳種接代也是目的之一。

訂了婚後,舵爺就開始張羅著給兒子結婚,因為蛐蛐的年齡不小了。舵爺知道自己交際比較廣泛,對兒子的結婚要準備的足夠。舵爺計劃著在兒子結婚的那一天,全村每一家都會來人赴宴,這就要有足夠的酒菜席麵準備。要不然。慶賀的人來赴宴,席麵上不去,就不好看了。麵子上的事,一定要留有足夠的富裕,舵爺是個很愛麵子的人。

我們那個地方,村裏有人結婚,算是大事。農村人除了生產勞動,業餘娛樂很少,婚嫁算是難得的娛樂活動,而且喜慶,全村人都會高興。這又是舵爺,他人緣好,情分重,村裏人都等著喝舵爺兒子結婚的喜酒。

一般結婚嫁女等喜事,好幾天前就要請好執事。執事就是請來幫忙的左鄰右舍。結婚辦酒席,要盤爐灶,借桌凳,搭長棚,結五彩,張明燈,賠新親,還要買菜,收禮,挑水,洗米,做飯,排水,擺席,上菜,待客等等,很多道道,很多程序要辦要走,需要很多人手。於是,左鄰右舍幫忙就成為當地的風俗習慣。這些來幫忙的就被稱為“執事”。

按習俗,執事是需要主人家在結婚幾天前,挨門挨戶邀請的。說好某時某刻,在某地方喝幾口,商量某事。會有些簡單的招待,也就是幾個涼菜熱菜,一壺燒酒,幾包煙什麽的。主人家會委托德高望重的長者給大夥兒說幾句客氣承謝的話,由他委任幾個執事長,把所有的活計打包分類。一個執事長帶領一小隊執事,負責一方麵的事務,分配活路給他的所轄的執事們。 最後再推選出一正一副兩個總執事長,負責協調各路關係。總執事長當然是民間最有威信,組織能力強的長者。

別說,當總執事長的還得有點大將風度,才能統籌調撥各路諸侯。猶如麵臨大戰前的準備,總執事得具有軍事指揮官那種氣派。從總執事長的口中,常常可以聽到下麵命令式的指令:“你們盤鍋灶的一共要成幾個鍋灶,幾個通風灶,幾個燜飯灶,必須在某日淩晨幾點以前搞好,有什麽問題嗎?”

“時間沒問題,隻是鍋灶大小還不確定。”

“那你和廚師長XXX聯係,由他負責,按他的要求辦。”

“明白。”

“好。不要耽擱了廚師班的事。如果客人到時吃不到飯,你們幾個負責給客人解釋。”

“下一個,……。” 總執事長會繼續下達指令。直到所有的執事長都知道自己的責任和時間點。常常分派任務結束後,總執事長還會再說一句話,“所有事情已經分配完畢,從現在起,所有的執事,各執其事,有問題及時和我聯係。”

舵爺給兒子結婚,村裏很多青壯年都不請自到來幫忙當執事。打聽好那一天舵爺“請執事”,不約而同的到了舵爺家。接受總執事長所任命的分隊執事長安排活路。

結婚那天,沿著坡麵搭起的帳篷中,四五張大案板一字排開,幾組婦女安排好,準備輪流上陣擀麵。敞篷的另一邊,好幾個鍋頭爐灶生火待用,煮麵條用的是大鍋,炒菜的爐灶是階梯灶,一個階梯灶有四五口炒菜鍋沿四十五度角搭成階梯狀,這樣一把火可以同時燒到五口炒菜鍋。

舵爺是獨院獨門獨戶,院子不算小,擺上十幾張八仙桌不成問題。緊鄰大院子門口,搭起繽彩的禮房。禮房由職業“看客的”統領。禮房中,有人磨墨裁紙,有人執筆揮毫,有人掛賬顯禮,有人恭迎來賓。 一切就緒,井井有條。真正是,喜氣盈門,舉村歡樂。

迎新親的隊伍吃過早飯,和蛐蛐早早上路迎娶新媳婦去了。遠處的賓客還在源源不斷的簽到。

還沒到中午,舵爺就發現這次婚宴有重大問題。來客遠比舵爺估計的要多。舵爺知道自己交往廣泛,把自己能數得著的舊朋好友,遠親近鄰都算過了,又加了一個百分比的保險係數,算是做了充分和足夠的宴席準備。

可是看到很多多年沒見過的老朋友,還有很多生麵孔,舵爺感覺會有問題,就去禮房詢問了來客人數。從登記的來客人數來看,要遠遠大於舵爺原先估計和準備的。舵爺一合算,吃了一驚,等迎親的隊伍回來,陪嫁新親吃過飯走後,很多來客將無飯可吃,無席麵可上。

怎麽辦,舵爺和幾個執事長商量了以後,趕緊再派人去買菜,好在離開菜院子不遠,就幾裏路,這個不成問題。淘洗麥子磨麵肯定來不及,隻能在村裏問問,誰家剛剛磨過麵,湊了好幾家,總算解決了所有來賓的吃飯問題。隻是到最後來待賓的場麵,沒有原先安排的那麽排場體麵。好在客人知道舵爺的為人和難處,又都是來祝賀舵爺的親朋好友,大家不在乎,吃飽吃好為止。

這種準備不夠的現象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吃拉脫”。不過隻有一部分人知道實情。舵爺有些不好意思,下午送客回家的時候,舵爺站在門口,客氣地希望一些知情的老朋友諒解這次的吃拉脫。他們都和舵爺說著寬心話:

“老舵,我們誰跟誰,不用客氣。”

“要怪就怪今天客人太多,十裏八鄉的,知道的都來了,能不拉脫嗎。”

“要說是你舵叔人緣太好。大家想來,沒人是為了吃頓飯。”

“我可從沒有見過結個婚,能有這麽多的客人。也難怪。”

舵爺隻憨憨地笑笑,搖搖頭,好象小孩子做錯了什麽似的。

婚宴總的看來,是熱熱鬧鬧,大家都高高興興。舵爺盡心盡力了。婚禮的成功,也算完成了他心中的一件大事。得到大家的真情祝福,想著終於有了兒子和兒媳婦,象其他人那樣,可以享受當爹的天倫之樂,有人可以為自己送終守孝,舵爺應該笑在心裏。

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卻完全出乎舵爺的所料,也讓大家目瞪口呆。這是後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