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個開心。

天南地北,虛虛實實,過去未來,隨便說說,想那說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個人資料
遍野無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地理上的白鹿原 和 故事裏的白鹿原 (zt)

(2017-05-21 19:08:34) 下一個

地理的白鹿原,是小說《白鹿原》的地域原型和故事主體。《續修藍田縣誌》記:“白鹿原位於灞滻二川間,南北寬二十裏,東西長約五十裏,高出縣城二百至二百五十公尺;西北入長安界,稱灞上;東接尤風嶺之將師疙瘩,中為長水;在水北者稱北原,在水南者稱南原”。

白鹿原屬於渭河南岸秦嶺山脈北麓之延續而形成的黃土台原之一部分:被秦嶺“七十二峪”切割得支離破碎的諸黃土台原中,白鹿原是其中麵積較大、地理突出、地貌奇特、又毗鄰帝都,曆史文化沉積深厚而最負盛名的一個。

白鹿原位於西安市東南部10公裏,原麵高度平均海拔600多米,最高處在孟村鄉段家一帶,海拔約800米。整個原麵走勢呈東南—---西北延伸,並逐漸緩慢變低,與西安市灞橋區相接。 白鹿原分屬 西安市 的兩區一縣, 即長安區、灞橋區、藍田縣。總麵積在藍田者占三分之二,西部分屬長安區和 灞橋區 各一部分。白鹿原的藍田轄地包括有安村、孟村、鞏村三個鄉鎮,總人口在20萬以上。

在廣袤闊坦而又略有起伏的白鹿原上,順其走勢縱貫了一條深遂幽長的大溝叫“鯨魚溝”,鯨魚溝把白鹿原天然的分成兩半:溝北者稱北原,溝南者稱南原。南原坡勢稍緩,隨坡勢起伏逐漸降至滻河上遊各地;北原原麵平坦,但從原塄至灞川的坡勢陡峭,東西綿延數十裏,從與灞河一水之隔的對麵橫嶺上看白鹿原坡,就象一道蒼茫橫亙的古城垣。小說《白鹿原》中對白鹿原的形態有多處描寫,其中“對麵的白鹿原刀裁似的平頂呈現出模糊的輪廓,自東向西逶迤橫亙在眼前”的那段話,就是借書中人物之眼從橫嶺看白鹿原的逼真寫照。

鯨魚溝作為旱原上的一帶濕地,自古以來就是荊藤密織、草木蔥茂、葦稻起伏、魚躍鳥鳴、群獸戲竄、水流淙淙的澤國景色。溝內長年不息的流水叫荊溪水,俗稱鯨魚溝水。

而鯨魚溝和白鹿原的名稱則都源於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傳說:傳說周平王欲另擇地建都,至該原發現有白鹿出現,認為乃風水寶地,即日動工築城:豈料原下藏著一條千年神鯨,鯨驚而西去,拉出了這條大溝。從此便將這溝叫“鯨魚溝”,又將這原叫“白鹿原”。白鹿原上分布在鯨魚溝兩岸的鹿走溝、白鹿鎮、迷鹿村、鹿道坡以及建立的白鹿祠、白鹿觀等,都留下一串串珍珠般的美好企盼和動人故事。而鯨魚溝除了賦予人們美妙的神往之外,更是這百丈高原上一顆難得的明珠。人們利用溝地的濕地風光和水資源,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和旅遊觀光,成為白鹿原開發的重點地帶和西安地區重要的休閑旅遊地區。

白鹿原是“藍田猿人”向渭河平原遷徙發展的漫長過程中最早涉足之地,其曆史淵源深遠荒漠,開發極早。白鹿原的東部源頭與秦嶺山區銜接的地帶,到處都是古文化遺址,發現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與之同期的古人類活動遺跡。1991年,白鹿原東原頭的郭村村民在一處叫“皇家地”挖蘋果樹坑時,在幾百畝範圍內挖出了大量的小至雞蛋、大至麵盆的各式三腳陶罐,還有石斧、石刀、骨器、玉陶飾品,鐵耒、灰坑,食過的殘留骨節等。從該地原塄的斷麵可見一帶厚達一米至兩米的文化層。這一帶就是“藍田猿人”從秦嶺深處向外邁進的第一步,是其在幾十萬年至幾千年前棲息活動所形成的原始村落遺址。他們又沿著白鹿原繼續西進,在白鹿原以至白鹿原的西原坡下留下了仰韶文化“半坡村遺址”,並從此進一步走向渭河以至黃河流域。

  曆史上,白鹿原曾先後兩次單獨建立過“白鹿縣”,又先後涉建過芷陽縣、灞陵縣、南陵縣、杜縣、寧民縣等。在西安建都的曆代王朝,都把白鹿原視為吉祥的風水寶地和郊遊校獵的禦園。曆史上頗享德名的西漢文帝劉恒,選白鹿原的西北頭為其造陵,史稱“灞陵”。後文帝母親薄太後死,亦葬於白鹿原的西原頭,因在灞陵之南,故稱南陵。據考:在白鹿原上埋葬的曆代皇室、親王、公主、顯貴逾百。”秦、漢、隋、唐時,多有皇帝在白鹿原圍獵取樂,史載不乏。


  白鹿原上的許多地方都帶有神秘瑞祥的色彩:白鹿原東部的聚仙坊村,傳說是當年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在輞川錫水洞修道時,其他七仙經常往訪韓湘子,在此地會聚,故叫“聚仙坊”;又有人考證聚仙坊原叫“聚賢坊”:因為唐時右丞王維隱居輞川,長安城的文人墨客和名流賢達經常登白鹿原而往訪之,每次來時都要聚集於此,麵對輞穀口,談論詩文,飲酒放歌,故而叫“聚賢坊”。該村出靈芝,向來被視為靈脈所在,曆史上多出秀才舉人,曾被稱為“文化先聲”;而更奇的還是《藍田縣誌》關於“明神宗五年五月二十五日,龍見聚仙坊”的記載。

  白鹿原土層沃厚,氣候宜人,物產富饒,號稱藍田縣的“小麥囤”;所產小麥產量高、品質好。白鹿原又是“藍田八景”之一的“鹿原秋霽”,或稱“鹿原秋霽穗通天”。明代陝西提學副使敖英曾作《鹿原秋霽》詩曰:“雨過梧桐夜氣清,隔林雙鳥說秋晴。雲收秦嶺撐重碧,風動蕎花弄月明;白鹿何年呈上瑞,豐原長歲獲兩成;菊英滿泛新醅綠,對酌斜陽頌太平。” 形容了金秋時節白鹿原上的豐饒景象。


  白鹿原東麵帶山,四麵臨水,居高臨下,俯瞰西安並南北二川,又是古長安經往藍關古道的又一條通道,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白鹿原的東南原頭,即鯨魚溝水的發端地,有一村名曰“將軍疙瘩”,村中有一高阜,史書稱之為“漢將帥堡”,為漢代“長水校尉”的屯兵之地。白鹿原西原頭的狄寨鎮及其周圍村莊多有稱寨、堡者,亦是古代屯兵紮營的故地。秦穆公以白鹿原為軍事要地而築灞城;秦始皇遣大將王剪伐荊楚,“始皇自送至灞上”;漢高祖從鹹陽還兵灞上,約法三章以抗楚;東晉桓溫伐苻長,戰於白鹿原;金慶山奴棄京兆運兵至白鹿原,遇蒙古兵力戰而死;李自成兵出南山,於白鹿原大戰明軍,破藍田縣城。以及清代的白蓮教、太平天國、撚軍等農民起義諸戰爭在白鹿原不可計數。白鹿原曾是共產黨在藍田建立組織和進行活動最早、誌士最多的地區,也是陝西和西安地區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這就是在《白鹿原》中被稱為“紅窩子”的原因。

“白鹿村”是《白鹿原》作者杜撰出的一個村名。在《白鹿原》中,對白鹿村沒有具體的地理方位及其特征的描寫;在白鹿原上也沒有以白、鹿兩姓組成的村子。不過,許多了解白鹿原情況的《白鹿原》的熱心讀者,多認為“白鹿村”的原型是白鹿原中部的藍田縣孟村鄉康禾村:這個村從曆史以來,有詹、趙兩大族姓的相互共處與對峙,而且也是《白鹿原》中許多故事的發生地,如“共產黨的紅窩子”等。但是如果間接地按照《白鹿原》故事中有關地理方位的描寫推斷,白鹿村應該在白鹿原東部,而且肯定在鯨魚溝北岸的北原,並距原坡塄不遠的地方。按照這個地理方位來看:今安村鄉的白村應該是“白鹿村”的村址所在。因為從白村村北下白鹿原坡,正好是《白鹿原》中描寫的“白鹿書院”的位置和路線,也符合從“白鹿書院”過滋水、上大道,西行50裏到“朱家砭”的方位和裏程。由此看來,是否應該這樣說:“白鹿村”是《白鹿原》作者大體以白村為村址,以康禾村為事由地而虛構的一個村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遍野無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愛丁二酸鈉' 的評論 : 回複 '我愛丁二酸鈉' 的評論 : 陳忠實的那些魔幻描寫,小時候都聽人講過(故事)。那時候是半信半疑,現在是不信,不過是很好玩, 不必當真。

問鄉黨好。
我愛丁二酸鈉 回複 悄悄話 看來真的是白鹿原的鄉黨啊!

我是在92年讀的《白鹿原》吧,不是太適用陳忠實那種魔幻描述,可能與我自小祖父母、父母對我的無神論教育有關吧。
我的六個老人不論鬼神、沒有見過異象。周圍也很少有人談論神鬼之事。
據說,在台灣,40%以上的人見過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