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1)
2018 (52)
2023 (1)
2024 (1)
川普準備大幅度削減美國公司的稅率。目的是希望公司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投資。更重要的是為了吸引資金回流到美國。從而給美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種措施很象當年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大約2000年左右,所實行的外資優惠政策。記得當年中國政府的優惠政策幅度很大,所得稅稅率比本土企業低外,還有什麽三年免征,多少年稅率減半,設備進口稅免除等一係列優惠。當年中國政府對外資的優惠政策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吸引投資。
對於美國的公司減稅,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廖體忠認為,"這是錯誤的,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收稅競爭。" "我們主張國際合作、協調。這不僅是中國的觀點,也是G20杭州峰會所有國家領袖的觀點。"
廖局長大概不記得當年的外資投資的優惠政策,當年美國可是沒有“旗幟鮮明地”反對。而是“旗幟鮮明地“ 推行“全球化”。結果是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繁榮,美國經濟多少年後的“步履艱難“。
當年推行全球化是在克林頓時代,目的也是為了美國的經濟繁榮,公司盈利增加。不過這個全球化有短期(大概五到八年)的“繁榮”效果。長期看來也給美國經濟和深遠的負麵影響,直到老川上台。其實老川能上台,是美國人意識到全球化對美國負麵影響的結果。
現在老川所做的和當年中國政府所做的很象,隻是老川一視同仁地要對本土的企業減稅。可惜美國在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才開始學習中國政府當年的做法。從減稅到影響經濟,進而影響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周期比較長。
減稅和“財政補貼”在實質上,效果上是一樣的。後者被其它國家認為是“不合法”的,要起訴什麽的。前者是主權範圍內的事,正大光明。想必中國以後不再搞財政補貼,而會是對行業“減稅”了。
信不信,公司減稅會成為一種世界潮流。 廖局長還說,減稅“從短期來說還沒有這個需要。而且中國也不應當跟從川普的做法。”這很像當年克林頓沒有意識到全球化對美國的長期影響。中國政府大概隻有在感到疼痛時,才會開始減稅。按照上麵所說的周期。應該在五到八年以後, 或許要早一些。
廖局長主張的“國際合作協調。就算是G20杭州峰會所有國家領袖的觀點。這是一種壟斷行為。不可能真正實現的。 因為任何國家都將會“本國優先”。
****
世界性的減稅潮流會對政府的開支造成強大的壓力。小政府恐怕是世界的另一個潮流。出路將會在於人工智能的應用和推廣。人工智能會已經和正在代替很多人的工作,從體力的到腦力的。人工智能將來也會代替很多社會的管理功能。那樣的話,才會真正的減少“腐敗”,“低效率”的政府行為。這個時間的周期會更長,但是既然是潮流,就會有必然性。當然這是題外話。
中國的小政府隻是需要較長的時間達成。一百多年前,誰能想到現在的中國。皇帝推翻了。共和了。(形式上)選舉了,終身製不靈了,大鍋飯沒有了,人民可以告官了,老百姓可以(至少在形式上)維權了。慢是慢點,終歸會到那兒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