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個開心。

天南地北,虛虛實實,過去未來,隨便說說,想那說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個人資料
遍野無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重視血緣的民族(苦難文化影響之一)

(2011-10-28 23:53:21) 下一個

研究探討一個民族的文化中的深層的東西,即其文化的成因,對於準確把握其文化特征十分重要。 

有種文化叫做苦難文化。苦難文化包含兩個方麵的意義,即貧窮文化和災難文化。即長期的貧窮,或者頻發的災難,對一個民族文化形成的影響。雖然貧窮和災難對一個民族文化的成因有很大的關聯性,但二者對在文化的形成和演變中的影響又是很不一樣的(略)。 

認識到中國文化中的苦難因子,就可以解釋很多在中國社會,中國人圈子裏的很多現象。從這個方麵來說,隻有認識到中國文化的苦難因子,或苦難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才能更好的把握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結果。

當然苦難文化有好的方麵,也有消極的方麵。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去思考苦難文化會有哪些正麵的影響,有哪些負麵的因素。從而能揚長避短。可以用苦難因子討論許多中國文化特有的現象和特征。 在這兒,先從中國人的人情說起。

有的民族很重視血統(例如中國人)。重視血統,就會對親生的,收養的,過繼的的感情很不一樣。(當然是相對的和其他民族比較而言)。

這是為什麽? 常聽說,打虎隻能親兄弟,上陣還需父子兵。因為,隻有在災難來臨時,才能感到血緣的不一樣,才能體會到血親的重要性。 

在和平年代,無憂無慮的時光下,一家子好幾口人,男女老幼,會各有各的朋友圈子。老太太會找其他老太太們磕聊,小朋友會找自己小朋友們玩伴。夫妻也會各自分別消遣,丈夫找自己的哥們。 妻子會找自己的相好的姐妹。但是,當有災難時,例如,土匪,兵亂,地震,洪水等等,一家子人都會很快想到回家,會很快聚到一塊,想法共同麵對災難, 互相支持,鼓勵,攜助。 這是人性,也是人之常情。如果災難發生的較為頻繁,則人情中最重要的成分,親情,就會表現的十分突出和重要。 久而久之,頻繁的災難會增強或深化人們的親情,並喚醒和加深一個民族的凝聚力。

再說說情分對外界壓力或苦難的重要和反饋。最常見的是男女戀愛,如果遇到了外部的壓力,例如父母方麵的反對,少男少女反而會堅貞自己的愛情,就側麵說明了情分由於外界壓力而強化和重要。 還有一句老話:“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其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兩眼淚汪汪,老鄉見老鄉”。 就是說每當“兩眼淚汪汪”的時候,都會想起老鄉,也希望見到老鄉, 並希望得到老鄉的幫助。因為老鄉有鄉情。 舉這兩個非常普通的例子是想說明,情分在困難的時候會顯得格外重要,格外珍重。 而且“情分”也隻有在困難的環境下,特別是在生死之際才更容易加深。當然不同的“情”的重要程度是大不一樣的, 例如鄉情, 友情,親情, 愛情等。和其他民族相比,中國人的人際關係中的情分要比其他民族人情成分重的多。 例如在外地打架,老鄉常常會幫老鄉的忙,而很少過問誰對誰錯, 就是個情分左右人際關係的例子。 這種文化基因的產生,傳播和承接,是由於中國的多災多難。 就是說重情分的文化是苦難文化直接的結果和積極表現。 其他民族如果具有多災多難的經曆,就一定會具有“重情分”的文化基因和特征。

美國社會是個消費社會。典型的美國人愛吃喝玩樂,各得其所,以找快樂為主。突然發生了一個“911”,這個災難喚醒了美國人對親情的渴盼。 所以911後,美國人的普遍的感受和感慨是“多花點時間和家人待在一塊”,這是他們常說的一句話。 因為他們感到了生命的脆弱,他們需要親情的慰籍。 那麽911以前哪? 想到和家人相處的時候會少一些。 所以災難深重的民族大都會很看情分,特別是注重親情,重視血緣 ,因為親情是所有情分中最重要的,最有特征的,最單一到無可取代的。


重親情,重血緣,其直接的一個效果就是重視血統的純正性。所以中國人對親生的,收養的,過繼的感情會大不一樣。 血統的純正性的一個派生特點是對於配偶貞節方麵的要求。因為貞節,才能保證血統的純正性。當然對女人貞節的要求也和幾千年中國的封建社會對社會的秩序的要求有關。三從就是從父從夫從子,一種規定好的社會(家庭)秩序。 但是三從的本身含義並不包含貞節的概念。所以說,對婦女貞節的要求是源於對血統的純正性的要求和期盼。過去科技不發達,人們對生育不甚了解,不象現在可以搞個親子鑒定什麽的。 對血統純正的唯一保障是婦女的貞節。不然永遠“說不清”。 陝西有個《三滴血》秦腔劇,說的是對是不是親生的孩子的血緣鑒別的故事。 通過血液的相容性來鑒別是否是親生 (相當於現在的血型的同異判別)。因為那仍然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結論。所以婦女的貞節才是親生的唯一保證。 

許多民族因為對親生與否關係不大,例如有些美國人,對再婚妻子的以前的孩子沒有多大的排斥心理(至少不象中國男人那麽強烈),那麽對妻子的貞節的要求也就不會那麽強烈。

所以說,中國男人的處女情節還是苦難文化的派生結果。 那麽為什麽中國的女人對男人的貞節要求相對來說要弱一些? 一個原因是中國過去,男女的社會地位不同。幾千年對中國婦女的壓迫要強烈的多,沒有能力要求男人的貞節。 第二是因為女人對是否是“親生”的不會存在疑問。 所以男人的貞節與否,不會影響女人對是否是自己親生的的判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ccabia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實際地評論自己的文化。
生活在多元文化多種種族的環境裏,會幫助思考很多問題,自己成了旁觀者的原因吧,甚至我覺得中國文化是逃難文化:
愛存錢,守財,不幹享受,自虐,虐他人,貪小便宜,一窩蜂,各人自掃門前雪,怕吃虧,愛打聽琢磨不透,彎彎繞,不講實情,不信任外人。。
都是幾千年逃難留下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