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說對孩子的教育。
(2011-09-06 21:08:01)
下一個
關於對孩子的教育,我也來說幾句。
大家談了很多有關教育理念方麵的問題。例如上不上名校。 怎麽才算是成功,成功重要,還是快樂重要。等等。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我在這不再參合。
但是我想大家大概都能同意“因材施教”的觀點。是搞科研的料,還是作CEO的料, 是有很大不同的。據說,從人的性格來分類,人的性格可以分為24類。最簡單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擅長和人打交道 (people oriented) 的和事打交道的(task oriented)。 有些人最擅長和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享受,樂趣, 是天性。對有些人來說,和人打交道也沒問題,但是對他們來說是工作,要努力。 反過來 對task oriented 的人也一樣, 有的是天性,有的是工作(要努力)。還有適合搞藝術的,適合搞人文,甚至搞慈善方麵的等等。
如果我孩子的天性是task oriented,我會鼓勵他向科研方麵發展,以深專為主,以和人打交道為輔。為輔就是要能適應這個社會,在和人打交道方麵能應付有餘。如果他能和人打交道,我則鼓勵 他向管理等方麵發展,在對數理方麵,能應付就行。即所謂“揚長避短”。
但是我以為,大家的討論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即,怎麽來判斷一個人/孩子是什麽樣的天性。經常父母都靠自己的判斷。或者,連猜都不猜,隻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培養,或者“推”孩子。“他必須怎麽怎麽樣”。也有的人說,孩子還小,你怎麽培養他就會怎麽樣成長。
我不讚成這樣的做法和看法。判斷一個人的天性(長 短),其實是一個很專業的事,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不是搞教育學的,但是很多人在對孩子的判斷方麵很自信, 按照自己的意願“硬推”。這就相當於自己給自己看病 (對有些事來說相當於給自己開刀)。所以,我以為對孩子將來的方向,和教育方法(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同的孩子),還是應該多聽聽行家的看法和意見。以避免“避長就短”的事發生。
也有朋友說,看孩子自己的意向和發展,我們不強求。其實孩子也未必對自己有一個全麵的認識。如果讓我們來重新選擇我們自己的道路或專業方向,估計很多人都會選擇不同的方向和道路。就我來說,如果在年輕時,能有人指點,會走很多彎路,人生會更精彩很多。所以那種把孩子的將來完全交給孩子自己也是不可取的,畢竟對將來的方向的判斷,包括“知己”的程度是不那麽容易的事,特別是對沒有多少生活經驗的孩子。
我的看法是應該多(不止一次兩次)聽專業人士的看法。如果有可能,專門請行家“診斷”。和安排孩子將來的方向,和具體的教育方法,當然要和孩子最大程度的溝通(這樣可能更有效)。 即所謂 因材施教,因事施教,和適宜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