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藥黃芪與甲氨蝶呤聯合治療解決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藥性

(2025-07-03 21:07:06) 下一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將從傳統中藥黃芪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與廣泛使用的西藥甲氨蝶呤(MTX)相結合,可有效減輕係統性紅斑狼瘡和幹燥綜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慢性炎症。

他們的研究為解決耐藥性和長期用藥副作用提供了潛在的解決方案。研究成果發表於《中華藥理學報》和《白細胞生物學雜誌》,並被選為封麵文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難以長期控製。當患者的免疫係統錯誤地攻擊自身健康細胞時,就會引發此類疾病,導致各種組織和器官受損。

患者通常需要持續用藥來控製症狀。盡管MTX常被用作一線治療藥物,且能有效緩解炎症,但長期使用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耐藥性,而高劑量使用則可能引發嚴重的副作用,例如肝毒性。

由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林翔教授和沈建剛教授領導的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對過去40年來用於治療五種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1,640種傳統中藥配方進行了全麵分析,發現黃芪是最常用的中藥。

該團隊利用自行研發的小鼠模型和患者的臨床數據,首次證明黃芪可以抑製“T濾泡輔助細胞(Tfh細胞)”,這是一種已知在風濕病中攻擊健康組織的免疫細胞。

有趣的是,雖然 MTX 在臨床中被廣泛使用,但研究發現它並不能有效抑製 Tfh 細胞,甚至可能導致其數量增加。

相比之下,黃芪表現出有效調節Tfh細胞活性的顯著能力,凸顯了其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麵的巨大治療潛力。

此外,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從黃芪中分離出一種名為毛蕊異黃酮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該化合物可有效抑製人類和小鼠的Tfh細胞反應。

他們還發現,毛蕊異黃酮是第一個抑製BATF的抑製劑。 BATF是控製Tfh細胞分化的核心蛋白。由於BATF在人類和小鼠中幾乎完全相同——結構相似度高達99%,這些發現為跨物種治療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毛蕊異黃酮能夠精準抑製BATF的功能,從而抑製Tfh細胞活化並減少自身抗體的產生。更重要的是,毛蕊異黃酮能夠突破MTX的治療局限性。

毛蕊異黃酮與MTX聯合使用時,表現出顯著的協同作用,可增強治療效果。即使在實驗性幹燥綜合征小鼠的慢性炎症期,聯合療法也能對受影響的靶器官提供顯著的保護。

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林翔教授表示:“將黃芪毛蕊異黃酮與MTX結合,可以有效降低藥物毒性,同時提升療效。此方法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顯著降低了MTX的用量,從而提高了整體治療的安全性。”

研究團隊近期已為毛蕊異黃酮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申請了國際專利,這是中醫藥研究現代化進程中的裏程碑。

這項研究具有巨大的臨床轉化潛力,有望克服長期服用MTX引起的耐藥性問題。在不久的將來,該療法有望推廣至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為中藥活性成分的現代化提供循證支持。

此外,研究小組還開發了一種“幹燥綜合征人源化小鼠模型”,可以準確重現患者的免疫失調。

他們利用該模型驗證了聯合療法在幹燥綜合征人源化小鼠中的療效,為未來的臨床試驗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該研究結果在 2025 年歐洲風濕病學會聯盟 (EULAR) 年會上公布,並發表在《風濕病年鑒》上。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7-combined-therapy-chinese-herb-astragalus.html?utm_source=nwlett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nwletter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