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勝寒先生歡迎閣下來到氣勢磅礴、壯吞河山的〝高勝寒博客〞!夾豪霸之筆,寫絕代文章!歡迎指正!歡迎討論!
個人資料
正文

置在美日人於集中營的9066號美國總統行政令

(2011-10-26 19:31:40) 下一個
瑟穀德.馬歇爾與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72)



  東瀛三島的日本能夠在人類近代史上呼風喚雨,禍害蒼生,荼毒人類,得益於發生在
1890年的〝明治維新″運動。所謂的明治維新運動,指的是以日本第一百二十二位天皇睦仁為主的改革派,聯合了少壯軍人,用武力驅逐了橫霸日本政壇兩百餘年之久的軍閥德川幕府,將〝天皇"地位,重新朔造成半人半神的偶像。

 《明治憲法》第一條規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係的天皇統治之。″這種充滿了封建愚昧的戲法,使日本天皇一人獨攬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之最高最後最大之權力,也將日本天皇打扮成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半人半神,缺少宗教信仰的半封建日本人,也就半信半疑地在日本的145,925平方哩的幾個小島上膜拜起來。

  這個〝天皇神授″的謊言和笑話,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潰敗而無可避免地宣布破產。194611日,在美國軍事占領下的日本,裕仁天皇忍受著侮辱和羞慚,親自宣布了《人間宣言》,否定了日本天皇的神格,承認自己也是人類,自此以後,日本天皇不再裝神弄鬼,其地位也從〝國家元首″變為〝國家象征" 

  睦仁原來的名字是祐宮,他於1852922日出生,他非但不是什麽鬼神,非但是人類,而且還是一位身體差弱,膽小如鼠的懦夫,曾有聽見遠處的炮聲就驚嚇得昏死在地的記錄錄。他的父親孝明天皇有六個兒子,祐宮排行第二,他的母親典侍慶子是孝明天皇眾多名不見經傳妃子中的一人。

  祐宮雖然膽小如鼠,但他卻是運氣甚佳之人,在孝明天皇的另外五個兒子逐一離奇死亡後,使他成了唯一的皇位繼承人。1860年十二月,他被孝明天皇冊封為儲君,並賜名睦仁。

  1867130日,年僅三十五歲的孝明天皇忽然也離奇逝世,十六歲的睦仁在全國要打倒幕府製度的呼聲中,登基為帝,改號為〝明治″。睦仁之取號為〝明治″,是從中國《易經》中〝聖人南麵而聽天下,響明而治″一章中得到的啟發。〝維新″的來源是日本學者引用來自《詩經》中《大雅.文王》篇裏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之意而成。

  當時操縱著日本政局的幕府(Tokugawa Bakufu)是軍閥德川幕府,亦有史學家稱之為〝江戶幕府(Edo Bakufu),這個將日本皇帝權力徹底架空的政治局麵,是由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在1603年時所建立,世代相傳,至1867年德川慶西數次兵敗,走頭無路,自我開城投降為止,曆經十五代軍閥,前後二百六十五年,自此在日本的政壇上銷聲匿跡。

  德川幕府是一些封建、落伍、獨裁而殘暴的非法集團,在他們的〝鎖國政策″下,嚴格禁止外國傳教士、商人、平民甚至海外的日本人進入日本,唯獨中國人和荷蘭人允許在長崎地區作有限度的活動。

  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是被美國海軍準將.卡爾布雷.(Commodore Mathew Calbraith Perry)用大炮嚇破的,但是第一個用大炮恐嚇日本人的美國海軍將領,不是.裏而是詹姆斯.比德準將(Commodore James Biddle)。研究過中美條約史的人,都不會對詹姆斯.比德爾陌生,因為中美之間在廣州泮塘舉行的第一條不公平的《望夏條約(Treaty of Wanghia)》,就是在他的大炮威脅下簽訂的。

   1846720日,詹姆斯.比德爾率領著美國海軍戰艦〝哥倫布號(USS Columbus)″與〝溫森斯號(USS Vincennes)″,無視日本的主權,衝進日本領土江戶港,要求日本德川幕府定約開阜,德川幕府的回答是請他到賀河的日本船上接受正式的官方回應,詹姆斯.比德爾幾經猶豫,決定冒險一行,可是才一登上德川幕府的木船,就被氣勢如虹的日本武士拔出的閃亮武士劍嚇呆了,於是灰溜溜的離開了日本,不敢造次。

  六年後的1852年,東印度艦隊司令.裏率領著〝密西西比號(USS Mississippi)″、〝薩斯奎哈納號(USS Susquehanna)″、〝薩拉托加號(USS Saratoga)″和〝普利茅斯號(USS Plymouth)″現代化戰艦,再次的衝進了日本江戶灣。

  185378日,他將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President Millard Filmore)的國書交給德川幕府,然後直接了當的下達最後通牒:不開阜,就開炮!

  麵對著美國海軍四條戰艦共六十三支大炮的威脅,德川幕府不敢拒絕,而以〝需要日本孝明天皇的批準″為理由,拖延時間,希望美國的戰艦自動撤退。由於四條美國海軍戰艦全漆成黑色,故日本史家稱之為〝黑船事件″,亦有人稱之為〝黑船開國″。

  .裏尚有其他的任務在身,無法全力對付日本,於是約定明年再來簽約。1854211日,.裏果真率領艘軍艦再度駛入江戶灣,這一次幕府無計可施,又不敢應戰,於是被迫與美國締結《日米和親條約》,五個月內,又再簽訂了日美神奈川條約下田條約》。  

  這幾條不平等條約使德川幕府成為帝國主義壓迫下的替罪羊,全日本的民間怒氣,湧向了這個獨裁、腐敗而專製的軍事統治集團,民心所向,全國震動,也為日本年輕一代的政治家們提供了決定用武力來解決盤踞日本政壇兩百多年的條件與環境。

  在近代的日本史上,當時的日本精英分子如岩倉具視三條實美伊藤博文山縣有朋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吉田鬆陰阪本龍馬、高杉晉作木戶孝允橫井小楠大村益次郎垣退助大隈重信等人,都在日本登上現代化世界舞台上,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裏送給日本政府的電報機和蒸汽火車模型,使長期自我封閉的日本人大吃一驚,慚愧之餘,更使他們決定要急起直追,以歐美為師,全盤西化,務要成為世界強權。

  1858年,被壓迫得連氣都喘不上來的日本人民,期待著有所作為,也期待著某種變革的到來。吉田鬆陰是日本幕府末期的戰略家、教育家和明治維新的思想家,也是反抗外來壓迫的鼓吹者,曾與門生在暗夜登上美國軍艦,要求將他們帶離日本,出洋學習,被美國軍艦拒絕後,向日本政府自首,因為觸犯《鎖國令》而被判刑一年。

  為了鼓吹西方思想、尊王攘夷,侵略朝鮮和中國,吉田鬆陰在老家興辦〝鬆下村塾″,期望通過教育來培養下一代的日本精英,他的學生中,最出色的有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人,其中伊藤博文不但是明治維新運動的風雲人物,更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提倡先鋒與實際執行者。

  吉田鬆陰的言行嚴重地損害了德川幕府的利益,決定將之除之而後快,18591121日,德川幕府假借暴亂之名,將吉田鬆陰和他的六名同誌處死,引發了全日本的抗議怒潮,倒幕運動有如爆發的火山,席卷全國,勢不可擋。

  腐敗而無能的滿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的醜態,使明治維新運動的精英們放棄了繼續學習中國的過時思想,轉向全盤西化、強兵產興業與文明開發來達到與歐美列強平起平坐的遠大戰略目標。

  1867年,十六歲的睦仁在他的父親孝明天皇死後繼位,是為明治天皇,在年輕軍官和改革派的慫恿下,他授予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等人一道密詔,征討幕府,以武力鏟平了幕府的武裝力量,恢複皇權。革命派在〝伏見″和〝鳥羽″兩場戰役中將幕府軍隊徹底擊潰,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開城投降,自此統治日本的政治大權重歸天皇。

  幕府軍事統治結束後,明治天皇於1868年七月將首都從京都遷至江戶,改名為東京,1868827日在東京舉行盛大的即位大典,借機宣傳〝天皇神授″的封建神話,愚弄日本人民。186898日,成立明治中央集權政府,全速地進行改革,定下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發三大全國奮鬥的總目標。

  明治政府大力推出的版籍奉還、大政奉還王政復古、製憲立法、廢藩製縣、製定征兵令等新政,得到了空前的成功,穩定了日本天皇所謂萬世一係的地位。明治天皇為了向全天下宣示他的改革決心,他率領文武大臣至紫宸殿,當眾向大神立下五大誓約:〝廣興公議,萬機決於公眾;上下同心,大展經綸;公卿與武家同心,以至於庶民,使各遂其誌,人心不倦;破舊來的陋習,立基於天地之公理正氣;求知識於世界,以振皇基。″

  明治政府要將日本全盤西化的決心是堅定的,它派出了一半的政府高官,拿出明治政府第三年財政總收入百分之二的經費,作為他們前往歐美實地考察與學習一年零十個月的開銷和預算。

  短短二十年間,日本在脫亞入歐、廢除不平等條約、民族獨立的前提下,不僅成為亞洲唯一的獨立國家,而且躋身世界資本主義強權之列,與歐美諸強平起平坐。

   日本的島國領土和貧瘠資源,使這個新生的軍事強國走向軍國主義的侵略路線,1894年,周邊環境的變化給了日本軍國主義夢寐以求的向外擴張的時機,它假借朝鮮全琫準起義已成燎原之勢,與中國翻臉,悍然揮軍入侵朝鮮;中日間的甲午大戰全盤大勝,和1905年日俄戰爭勝利,使日本嚐到了吞並朝鮮和台灣的甜頭,大量的賠款更使日本軍國主義認為他可以肆無忌憚地成為世界的新霸主。

   整個明治維新的政府,由一開始就與暴力手段和高壓政策分之不開,對內刻薄榨取,民不聊生,對外凶暴殘忍,禍害亞洲,明治政府由站穩住腳步開始就準備著侵略戰爭,因而特別注重軍隊的建設和訓練,而整個產業現代化的總目標就是戰爭。

   18901129日開始實行《明治憲法》,四年後就發動了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1941127日,囂張狂妄的日本軍國主義為了稱霸太平洋,為了掃清障礙,偷襲了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引發了太平洋戰爭,最後在1945年以人類曆史上第一個挨了兩顆原子彈的結果而為明治維新運動畫下了一個失敗的終止符。

   明治維新運動的火頭是美國海軍準將.替日本人點燃起來的。他於1794410日在紐約州紐約市出生,他的父親克裏斯托.雷蒙德.上校(Captain Christopher Raymond Perry)和哥哥奧利弗.海瑟德.(Oliver Hazard Perry)都是美國海軍職業軍人,他的祖父費爾曼.(Freeman Perry)是羅德島州華盛頓縣法院院長(Chief Justice,Washington  County,Rhode Island)

   .裏進入美國海軍後,在他哥哥奧利弗.裏為指揮官的〝複仇號(USS Revenge)″戰艦上服役,曾參與數場海戰。有關最為美國人所熟悉的.裏功績是他悍然動手,將佛羅裏達州基韋斯特島(Key West,Florida)據為美國領土的軍事行為。

   隻有五點二七平方裏的基韋斯特島又名韋索 (Cayo Hueso),乃〝骨頭鏈(Bone Key)″的意思,素有〝西方直布羅陀(Giberaltar of the West)″的雅號,是美國大陸最南端的群島,離開古巴隻有九十海裏,1821年至1825年間,西班牙帝國宣稱基韋斯特島是屬於古巴的領土,而古巴正是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

   1815年,古巴政府將基韋斯特島賣給了西班牙人胡安.巴勃羅.薩拉(Juan Pablo Salas)1821年,胡安.薩拉斯以兩千美元的市值,轉賣給美國人約翰.西蒙頓(John Simonton);為了安全起見,約翰.西蒙頓極力遊說美國政府在基韋斯特島上建立海軍基地,如此一來,一舉兩得,他的土地和治安,都可得到保障。

  1822325日,.裏乘著他的座艦〝沙克號(USS Shark)″登陸基韋斯特島,插上美國國旗,宣布基韋斯特島就是美國的領土。

  1840年,.裏出任紐約海軍造船廠總管,負責美國海軍戰艦的業務,在他的任上,對美國海軍最大的貢獻是全力推動蒸汽動力的海軍戰艦,因而享有〝美國海軍蒸汽動力之父(The Father of the Steam Navy)″的美譽。

  1843年,.裏出任美國海軍非洲艦隊總指揮官,負責在非洲打擊奴隸販子的任務。1845年,美國與墨西哥開戰,他以美國海軍艦隊副司令的職位,累建奇功;1846年,他出任美國海軍艦隊總司令,名揚天下。

  將日本的門戶打開後,.裏於1855年返回美國。美國聯邦國會為了酬謝他對亞洲市場的擴張,通過一條特別法案,發放他兩萬美元的獎金,並升職位美國海軍少將(Rear-Admiral)1953年,美國郵政局發行了一枚五分錢的郵票,紀念這位優秀的美國海軍將領。

  185834日,.裏因嚴重風濕病和關節炎病而引起病變,在紐約市謝世,得年六十三歲。

  偷襲珍珠港事件是美國自十九世紀〝墨西哥戰爭″以來首次的外國軍事襲擊本國領土事件。事件發生的前因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後遺症: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亞洲的軍事強權,但日本的局限領土誘使日本走向向外擴張的軍國路線。

  日本有限的資源迫使日本將黑手伸向朝鮮、中國和南洋,但是南洋的殖民地資源又操縱在美國、英國和荷蘭手裏,日本的過度軍事擴張使美國不允許這個東瀛小霸為所欲為,為了遏製日本與其盟友德國和意大利三國的軍國主義,美國自1941年開始對日本實施了包括高辛烷石油在內的經濟凍結和禁運。

  這意味著日本的飛機、戰艦和其它的重武器,將會因為沒有了高辛烷石油而作廢,而日本的軍事擴張計劃將會死亡,在僅夠六個月的儲存量的立即危機威脅下,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在禦前會議上用不批準就辭職的威脅方法,得到日本裕仁天皇的大力允許和支持,把自己吹捧成半人半神的日本裕仁天皇就是這件陰謀的幕後罪魁禍首,而山本五十六是執行偷襲珍珠港的台前凶手。

  194112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軍的六艘航空母艦、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另外後備的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突然的出現在美國領土夏威夷奧胡島珍珠港海軍基地外,六艘航空母艦上的414架戰機中的353架戰機,發動了兩輪自殺式的轟炸攻擊:美國海軍損失了12艘戰艦、188架戰機、2402名海軍、重傷1282名。日本方麵隻損失了5艘潛艇、29架戰機和傷亡了65名軍人,一名被俘。

  美國總統法蘭克林.羅斯福被日本軍國主義的偷襲行動激怒了,他宣布1941127日是美國人的〝臭名昭著的一天(a day which will live in infamy)″並要求美國聯邦國會在次日向日本宣戰,美國正式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法蘭克林.羅斯福總統餘怒未消,不顧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約翰.埃德.胡佛與美國第一夫人艾麗諾.羅斯福的強力反對,於1942219日簽署了遺臭萬年的《美國總統第9066號行政命令(United States president executive order)》:

  〝鑒於,根據1918420日開始生效的有關國防間諜行為與蓄意破國家公用設施保護條例第四段40.533節、後於19401130日修改之54.1220、又於1941821日修改的《美國聯邦法律第50條第104(US Code,Title 50,Sec.104)》規定:

  現在,所以,由於身負身為美國海陸軍總司令與美國聯邦總統之法定職責,我特此授權美國聯邦戰爭部部長,和在各個時期與地點的軍事指揮官們,在覺得有必要時,可以依照戰爭部部長的指示,慎地去決定在任何地點建立軍事管製地區。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戰爭部部長與軍事指揮官們被授權可以依照需要而可將該當地的居民,以及有關的交通、食物、收容所和其它膳宿強行管製,直接到更好的處理方法產生為止。

  建立和廢止軍事管製區的職責屬於美國聯邦司法部部長根據19411278日的宣布而執行。

  我在此進一步的授權戰爭部部長與軍事指揮官們,如果認為有需要的話,可以調動美國當地、州際與聯邦特工和軍隊來協助解決狀況。

  我在此進一步的授權和指示所有的行政部門,與其它的美國聯邦機構,必須協助戰爭部部長來執行這道行政命令,包括交通、醫療、醫院、食物、衣服、收容所、土地使用權、其它的供應、設備、公用設施、盥洗設備與服務等。

  本行政命令不是依照19411212日的《美國總統第8972號行政命令》修改、模仿而成,亦非依照美國聯邦調查局、美國聯邦司法部部長的職權和義務而成,該道行政命令規範了控製外國敵人的行為。

法蘭克林.羅斯福 白宮 1942219日″

  美國第三十二任聯邦總統法蘭克林.羅斯福是簽署《美國總統行政命令》最多的美國總統之一,由193334日至1945412日,他在位十二年,換了三位副總統,簽署了一百八十四道《美國總統行政命令》。

  法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三位副總統是約翰.加納(Vice President John Garner)、亨利.沃萊士(Henry Wallace)和哈裏.杜魯門(Harry Truman )

  《美國總統行政命令》有三種形式:總統決定(Presidential Determination)、總統備忘(Presidential Memorandum)與總統通知( Presidential Notice)

美國曆史上第一道《美國總統行政命令》是由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肯於18621020日簽發的〝設立路易斯安那州臨時法院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Establishing a Provisional Court in Louisiana),自此開始了《美國總統行政命令》的先河。

1900年之前,《美國總統行政命令》並沒有登記在案,為了更進一步地為曆史留下記錄,美國聯邦國務院於1907年開始用編號方來處理《美國總統行政命令》,盡量將曆任美國總統的《美國總統行政命令》整理成目前的係統。

  《美國總統行政命令》一直是存在爭議性的,最大的問題和症結是其法律的有效性,法律專家認為《美國總統行政命令》不可能取代正當而正常的立法程序,《美國聯邦憲法》規定美國聯邦法律的產生是:美國聯邦國會通過,美國總統簽字認可,或者美國總統否決,美國聯邦國會再以大多數票數反否決之。

  1950年之前,美國並沒有任何針對《美國總統行政命令》的規章,也沒有一個什麽可以,什麽不可以的行政標準,直到韓戰爆發後,才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發生了一件促使美國人民注意的《楊斯敦鐵工廠 對 耶案(Youngstown Sheet & Tube Company v Sawyer)》案件。

  這是一件由政治案件轉變為司法案件的特殊案例。1950年,哈裏.杜魯門總統根據聯合國的一項決議書,未經美國聯邦國會正式宣戰,而擅自用《美國總統行政命令》的方式出兵朝鮮半島。

  哈裏.杜魯門沒有像他的前任一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用法律的形式來操縱物價,而非牛非馬的〝薪水穩定局(Wage Stabilization Board)〞的行政全盤失敗,將整個美國架在火爐上燒烤,反戰和反感的怒火,使杜魯門政府麵臨前所未有的政治壓力。

  為了避免美國市場進一步的發生通貨膨脹,薪水穩定局要求楊斯敦鐵工廠增加工人的工資,但是並不允許增加鋼鐵價格,這個提議被楊斯敦鐵工廠拒絕,因而形成了無法調和的矛盾。在〝美國鋼鐵工人工會(United Steel Workers of America)〞的全國鋼鐵工人大罷工的強硬威脅下哈裏.杜魯門政府急了,因為這意味著將會嚴重地直接影響到美國的經濟,間接地影響到他的韓戰大計。

  哈裏.杜魯門處理這件國內的勞工問題,不是通過談判與妥協來平息,而是采取強硬的鐵拳手段去擺平,他突然下達了《美國總統第10340號行政命令》:下令商業部部長查爾.(Charles Sawyer)收並繼續經營全國的鋼鐵廠。查爾.耶是哈裏.杜魯門總統的商業部部長,也是替他背黑鍋的內閣部長;結果被楊斯敦鐵工廠一狀告進聯邦法院。

  查爾.耶於1887210日在俄亥俄州辛辛納提市(Cincinnati,Ohio)出生,律師出身,由俄亥俄州辛辛納提市地方議員開始他的政治生涯,1933年至1935年間,他是俄亥俄州副州長;1938年,代表美國民主黨出馬競選俄亥俄州州長失敗,卻被法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委任為美國派駐比利時全權大使,後又出任盧森堡公使;194856日至1953120日,他出任哈裏.杜魯門總統的商業部部長,退休後返回老家俄亥俄州,從事律師和雜誌編輯工作,197947日,病逝佛羅裏達州棕櫚灘市(Palm Beach,Florida)的豪宅中,得年九十二歲。

  195248日,哈裏.杜魯門總統在電視上發表全國性演講,聲明他將運用美國總統戰時特權,下達《美國總統第10340號行政命令》,接手並派人管理全國的鋼鐵工業。

  美國鋼鐵業的律師在哈裏.杜魯門總統電視演講的三十分鍾後,即采取了快速的法律行動,挑戰這件美國總統特權的《美國總統第10340號行政命令》,他們遞狀美國地區聯邦法庭,要求美國聯邦法官沃爾.巴斯蒂(Judge Walter Bastian)簽發臨時阻止令(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延後美國聯邦商業部部長的接收行動,沃爾.巴斯蒂安法官將這件緊急案件安排在次日早上十一時三十分開庭審訊。

  由於是隨便地挑選法官來審訊如此重大的案件,有欠慎重,於是美國聯邦法庭將案件轉讓與另外一位聯邦法官亞曆山.霍爾佐(Judge Alexander Holtzoff)來審理,可是亞曆山.霍爾佐夫法官拒絕處理這件對他自己有利益衝突的案件,因為他自己就是哈裏.杜魯門總統提名而出任的,於是又將案子轉給了另一位聯邦法官.安德.潘恩(Judge David Andrew Pine)

  從策略性的角度來說,雙方在預訊中都沒有將真正的問題說出來:美國總統是否有權在國家緊急狀態的情況下沒收美國人民的私人財產。鋼鐵公司的律師要求美國法庭介入與美國政府的合同安排,而美國政府的律師則堅持美國總統具有憲法權利來下令接受私人財產。

  .潘恩法官要求美國政府的律師提出其憲法權利的法律根據條文,答案居然是,〝《美國聯邦憲法》第二條第一和第二段,因為該條文隻規定了節製立法和司法部門而沒有節製行政部門。″這段出自美國副司法部部長之口的愚蠢說法成為美國司法史上的笑話,也將哈裏.杜魯門總統的權威形象弄得灰頭土臉。

  兩天以後,.潘恩法官簽發了禁止令,不允許美國商業部長繼續操作接收私人企業的違憲行為。在這道禁止令發布後五分鍾,美國鋼鐵廠工人開始全國性大罷工大遊行,美國聯邦政府不服,於195252日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訴,是為美國近代司法史上著名的楊斯敦鐵工廠對 耶案》。

  1952512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開庭聆訊雙方的口頭辯論,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長弗雷德裏克.文森、率領.布萊克、斯坦利.裏德、菲利克.弗蘭克富爾特、威廉.道格拉斯、.克拉克、羅伯.夫奧特.傑克(Justice Robert Houghout Jackson)哈羅..(Justice Harold Hitz Burton)與謝爾曼.薩爾.(Justice Sherman Shay Minton)八位大法官坐堂。

  這是一場舉世矚目的案件,全美國的新聞媒體都將焦點放在這場劃時代的司法大戲上,原因有二:

  第一,當時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黨派林立,互相藐視,兩大主流的龍頭是.布萊克和菲利克.弗蘭克富爾特,有的大法官,與其他的大法官見麵時連招呼都不打一個,其惡劣態度,於此可見;

  第二,在九位大法官中,弗雷德裏克.文森和謝爾曼.頓都是哈裏.杜魯門總統提名出任的,而弗雷德裏克.文森曾是哈裏.杜魯門總統的財政部部長,哈裏.杜魯門第二任總統宣誓就職時,就是由弗雷德裏克.文森主持的,兩人的關係,非比尋常。

  美國聯邦司法部副部長菲力.佩爾(Philip Perlman)呈堂了一百七十五頁的辯論書,舉出由亞伯拉罕·肯總統宣布解放黑奴後下令沒收電報局和鐵路局,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總統曾多次采取同樣手段沒收民營事業為例子,證明哈裏.杜魯門總統簽發的《美國總統第10340號行政命令》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曾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辯論過一百四十餘件官司、前美國派駐英國全權大使、曆任美國聯邦眾議員、美國聯邦副司法部部長的鋼鐵公司的律師約翰.威廉.戴維(John William Davis)則強調,美國聯邦國會之通過《塔夫-哈特利法案(Taft-Hartley Act)》之目的,是授權美國聯邦總統有權介入影響美國經濟的罷工遊行,但絕對沒有允許美國聯邦總統可以隨意接受美國人民財產的憲法權力,而更重要的原則是,美國聯邦總統無權製定法律,更無權在美國聯邦國會通過立法程序前,下條子充公美國人民的私人財產,他引用美國前總統托馬斯·傑弗遜的名言來結束雙方長達五個小時的漫長辯論:〝就權力而言,不可因為個人的信心而損害憲法的基礎。″

195262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六票同意,三票反對的結論,裁決美國聯邦政府敗訴,美國總統無權任意下令沒收美國人民的私人財產,《美國總統第10340號行政命令》失效,不得執行。

   同意的大法官是:菲利克.弗蘭克富爾特、威廉.道格拉斯、.克拉克、羅伯.傑克遜、哈羅.頓和.布萊克;反對的是弗雷德裏克.文森、斯坦利.裏德與謝爾曼.頓。

  在美國司法史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共有兩次裁決《美國總統行政命令》失效而不得執行的例子,第一次是《楊斯敦鐵工廠 對 耶案》,第二次1995年的威廉.克林頓總統的《美國總統第12954號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12954 of March 8,1995)》。

   在美國總統的曆史上,並不是每一位總統都喜歡這種下條子辦事的風格,使用《美國總統行政命令》最多的是法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最少的則是喬治.老布什,在位四年,隻勉強地簽署了兩個《美國總統行政命令》。

  《美國總統第8972號行政命令》是法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於19411212日所簽署的:指示美國聯邦戰爭部部長和美國海軍部部長設立特殊巡邏和保護部隊,防止外國敵人對美國本土的國防事業與設施的破壞。

 《美國總統第9066號行政命令》沒有指明特定的對象,但是沒有人會懷疑這不是衝著在美日人而來的。《美國總統第9066號行政命令》疏解了美國人民對在美日人的民族怨恨,使法蘭克林.羅斯福贏得了短暫的肯定和掌聲,可是這種充滿了種族歧視的政治行為,對整個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產生了極度惡劣而破壞性的影響,在那個本來就是對亞裔美人充滿了種族歧視的年代,全部的在美日人,因為《美國總統第9066號行政命令》而立即餡進暗無天日的政治苦難裏。

  〝軍事管製地區″是一個籠統而不明的名詞,它包括了大部分是在美國西部地區的三分之一的美國領土。由於日本侵略了朝鮮,因此在美國聯邦政府的眼裏,一概將在美韓人,也算到在美日人的帳上。

  負責執行《美國總統第9066號行政命令》是美國戰爭部部長亨利.劉易.斯廷(Henry Lewis Stimson)

  美國聯邦戰爭部,亦有曆史學家稱之為〝戰爭辦公室(War Office),即時現在的美國國防部的前身,隸屬美國聯邦總統內閣之一,在1789年由美國第一任聯邦總統喬治.華盛頓所提議,美國聯邦國會批準而建立的。

  戰爭辦公室成立於1781年,第一任主任是本傑.林肯(Benjamin Lincoln),由1781年至1789年共在位八年,喬治.華盛頓宣誓就任後,提名已經退休的亨利.諾克斯少將(Major General Henry Knox)為第一任部長,管理和處置有關混亂的美國革命軍人與美國印第安人土著的複雜問題。

  在美國的開國曆史上,亨利.諾克斯占有很特殊的地位,他是喬治.華盛頓將軍率領的美國大陸陸軍炮兵總司令,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累建奇功,1782322日,喬治.華盛頓提升他為美國陸軍少將,使他成為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三十二歲少將。

  亨利.諾克斯個性剛強自負,1777年,美國聯邦國會為了討好法國,計劃著提名法國軍人菲利.查爾.特朗..庫德雷(Philippe Charles Tronson du Coudray)出任美國陸軍炮兵總司令,亨利.諾克斯聞之,盛怒不已,親自致函美國聯邦國會領袖說,如果菲利.庫德雷出任該職位的話,他將辭職抗議之,美國聯邦國會和喬治.華盛頓都不願意失去這位出色的獨立戰爭英雄,於是取消了菲利.庫德雷提名之舉。

亨利.諾克斯是美國聯邦政府第一位負責與美國本地土著印第安人打交道的官員,為了美國的領土和利益,他曾於1776年至1794年間對美國印第安人發動了兩次戰爭,是為〝赤卡茂伽戰爭(Chikamauga War)″和〝印第安人西北戰爭(Northwest Indian War)″。

世事的變幻五花八門,使人無法預測。18061022日,亨利.諾克斯在朋友家吃烤雞時,被一塊雞骨頭卡在喉嚨裏,不上不下,就是弄不出來,傷口發炎,居然在三天後因而致死,得年五十六歲。

  1798年,美國海軍部成立,美國聯邦國會將之劃歸隸屬美國聯邦戰爭部,1947年,美國空軍部成立,美國聯邦國會又將之劃歸隸屬美國聯邦戰爭部,美國聯邦國會同時將之改名為〝國家聯合軍事機構(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美國聯邦戰爭部部長成了實際上的美國海陸空三軍總部長,地位僅次於美國聯邦總統的美國武裝力量總司令;1949年,美國聯邦國會將之重新命名和為〝美國國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一直援用至今。

  在美國聯邦戰爭部自1781年至1949年的一百六十八年間的五十六位部長中,最為世人熟悉而影響世界局勢的是亨利.斯廷森。他曆任美國聯邦檢察官、紐約市律師協會主席、美國聯邦派駐菲律賓州長、聯邦國務卿等要職,尤其是在1929年至1933年間出任美國共和黨(President Herbert Hoover)的聯邦國務卿期間,由於他堅定地主張全力建軍、發展強大武器與強硬對付德國法西斯和日本的軍國侵略主義而敲定的〝斯廷森主義(Stimson Doctrine)″,至今依然是美國外交的信條。

  所謂的斯廷森主義″,指的是亨利.斯廷森在美國聯邦國務卿任內,適逢日本軍國主義在1931年以武力侵略中國東北,他於193217日以美國聯邦政府的名義致日本和中國政府的完全相同的外交照會,聲明美國將不會承認任何憑借非法武力改變的領土、政權、條約和事實政府,這個正義而強硬的外交聲明,被史學家稱之為斯廷森主義″。

  亨利.斯廷森曾兩度出任美國戰爭部部長,第一次是在美國共和黨威廉.塔夫脫總統任內,由1911522日至191334日威廉.塔夫脫總統任期結束為止,第二次是在美國民主黨法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任內,由194071日至1945921日為止,他以七十三歲之高齡,再度出山,是在那之前唯一的兩任美國戰爭部部長。 

  亨利.斯廷森於1867921日在紐約州紐約市出生,雙親是富有而支持共和黨的猶太人,中學就讀於馬薩諸塞安多弗市菲利普斯學院(Phillips Academy,Andover, Massachusetts),在耶魯大學畢業,1890年在哈佛法學院高材生班取得學位,後在紐約華爾街從事律師業務,在這裏,他受到同事和好友伊萊.(Elihu Root)的影響,決定進軍美國政界;伊萊.特後來成為威廉.麥金利總統(President William McKinley)的戰爭部部長,和法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聯邦國務卿。

 亨利.斯廷森就像當時的大多數美國人一樣,對有色人種充滿了種族偏見,1927年,他被加爾文.庫利奇總統(President Calvin Coolidge)派往南美洲尼加拉瓜 (Nicaragua, South America)為談判代表,他回來後向美國總統作出的結論是:尼加拉瓜人根本沒有資格談論什麽國家獨立;他出任菲律賓州長時,也是做出對菲律賓人民相同的結論:他極度反對菲律賓獨立。

  許多近代的曆史學家對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有著爭議:美國是否在事前就知道日本的軍事行為?亨利.斯廷森有著寫日記的習慣,目前收藏在耶魯大學圖書館的十七萬張打字紙的亨利.斯廷森日記,成為解答許多曆史疑問的第一手珍貴資料,比如說在珍珠港事件前十天,亨利.斯廷森在他的日記中說:

  法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在今天的會議上提起我們非常有被日本偷襲的可能,甚至於就是在下星期一----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去處理。我們最大的議題是如何去操縱著在沒有太大的損失下使他們打出了第一槍。〞

  由此可見,美國政府是一直在尋找與日本開戰的理由,而這段日記已經清楚地說明,羅斯福政府對於日本的軍事行為,是清清楚楚的,是樂見其成的。

  法蘭克林.羅斯福是一位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他對有色人種的歧視和藐視,可從他故意對當時許多的私刑處死事件裝聾作啞的態度中看得出來,他甚至拒絕公開發表譴責私刑處死暴行的言論,而他提名的第三位副總統,居然是三K黨黨徒哈裏.杜魯門。

  哈裏.杜魯門在法蘭克林.羅斯福死後繼任為美國總統,當亨利.斯廷森親自負責的〝曼哈頓工程計劃(Manhattan Project)〞搶先在德國納粹研製成原子彈後,亨利.斯廷森毫不猶豫地向哈裏.杜魯門提議使用之,而哈裏.杜魯門之決定將兩顆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是與他的K黨思想和背景離不開關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亨利.斯廷森的擴軍主義的鼓吹下,百分之三十的國家工業投進了武器製作的狂流,不但增加了一千三百萬的軍人,還完成了原子彈武器的研製。

   曼哈頓工程計劃是美國政府從1939年開始秘密而謹慎地開始進行的。員工高達十三萬人,遍布全美三十個地點,若果以目前的市值來說,其預算高達兩百四十四點四億美元。1942年開始,這個神秘機構的負責人是美國陸軍少將萊斯.理查.迪克.格羅夫(Major General Leslie Richard (Dick) Groves,Jr.),但他真正的頂頭上司負責人卻是亨利.斯廷森。 

  其實日本軍國主義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了,就算美國不使用原子彈,日本也沒有能力再拖下去,時任歐洲盟軍統帥的美國五星上將德懷.艾森豪在他的1963年出版的回憶錄《白宮歲月(The White House Years: Mandate for Change:1953-1956)》中就評論說:

  1945年,戰爭部長亨利.斯廷森來到我在德國的指揮總部訪問,他當麵告訴我說,我們的政府已經準備好了要將兩顆原子彈丟向日本。我像其他許多無法被說服的人們一樣,懷疑這個行動的智慧----我根據兩件事實來表達我當時的憂慮,第一,我相信日本已經被擊敗了,他們正在尋找一個保留住麵子的台階來接受投降;第二,美國應該避免掉被全世界指責使用類似的殺傷武器,或許會強製性的節省了美國人的生命,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向日本使用原子彈。〞

  哈裏.杜魯門原本的計劃是將原子彈投向廣島和東京的,由於亨利.斯廷森曾在東京度蜜月, 印象深刻,故以〝人口太密,死傷過多〞為理由,提議以崎代之,哈裏.杜魯門然之,東京因而躲過了一場被原子彈毀滅之災。

   194586日,美國將第一顆代號〝小男孩(Little Boy)的原子彈〞投向了日本廣島,挨炸後,日本軍國主義居然默不作聲,並沒有投降,於是三天後,184589日,又將代號〝大肥佬(Fat Man)的另一顆原子彈投向了日本的長崎,這次日本軍國主義者受不了了,他們知道,再不投降的話,第三顆原子彈,將會降臨在東京的市中心,1945810日,灰頭土臉的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亨利.斯廷森於19501020日病逝紐約州長島老家,得年八十三歲,年輕時因患腺炎而導致不育症,因而沒有子女。

  亨利.斯廷森在法蘭克林.羅斯福簽發了《美國總統第9066號行政命令》後,將十二萬的在美日人趕出家門,關進集中營裏,在這十二萬的在美日人中,百分之六十二是在美國出生的公民。在夏威夷,共有十四萬的在美日人被關進集中營裏,占全夏威夷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七。

  《美國總統第9066號行政命令》主要的對象是在美日人,但是美國政府負為了掩人耳目,為了封住天下悠悠之口,但也象征式關押了一萬一千名在美德國人,三千名在美意大利人。

  在《美國總統第9066號行政命令》的淫威下,一場悲壯的在美日人民權運動史,就在這片美麗的大地上靜靜地展開。(待續)








20111026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