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勝寒先生歡迎閣下來到氣勢磅礴、壯吞河山的〝高勝寒博客〞!夾豪霸之筆,寫絕代文章!歡迎指正!歡迎討論!
個人資料
正文

降旗撤軍 複辟舊製

(2011-09-25 14:45:57) 下一個
夏威夷群島王國王朝風雲(23)



  美國斯蒂芬
.克利夫蘭總統為了封住天下悠悠之口,也為了徹底地了解夏威夷王國的變天真相,他在1893年3月11日,刻意地邀請他那位一貫都對夏威夷臨時政府素無好感的老朋友,美國國會眾議院前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詹姆斯.布蘭特出山,以〝美國總統全權特使〞的名義,親自前往夏威夷群島檀香山,做一次實地的官方調查。

  詹姆斯.布蘭特是一位典型的美國南方政客,地緣政治和家庭背景,使他自小就對美國聯邦政府沒有好感。他是個平庸的政客,但沒有約翰.摩根那種惡跡斑斑。如果沒有夏威夷群島之行和那份《布蘭特報告》,恐怕不會有後世人記得他的名字。 

  詹姆斯.布蘭特於1837年9月12日在喬治亞州克林頓市(Clinton,Georgia)出生,他有一個富有的雙親,因此自小嬌生慣養,連公立學校都沒去過。他在喬治亞州克林頓市和阿拉巴馬州圖斯卡勞沙市(Tuscaloosa,Alabama)上的私立小學和中學,於1858年在喬治亞州雅典市的喬治亞大學法學院畢業。

  次年,詹姆斯.布蘭特開始在喬治亞州為執業律師,美國南北戰爭時,他憤而參軍,對抗美國聯邦政府。他於1873年3月4日當選為美國第四十三屆聯邦眾議員,直到1893年3月3日止,連任九次,前後二十年。

  詹姆斯.布蘭特曾出任第四十六屆美國國會司法部支出委員會主席(Chairman on Expenditures in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第四十九屆和第五十屆美國國會郵政委員會委員(Committee on the Post Office and Post Roads)第五十屆美國國會外國關係委員會委員(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至於政績則完全乏善可陳。 

  夏威夷群島之行,使詹姆斯.布蘭特名振全國,被夏威夷土人視為正義的化身, 未來的希望。他完成了夏威夷王國被陰謀顛覆調查後,激流勇退,歸隱田園,養花為樂,不問世事,安度晚年。1903年3月8日在喬治亞州馬康市(Macon,Georgia)謝世,享年六十六歲。 

  詹姆斯.布蘭特因為健康問題,已經從美國國會山莊退休,準備回喬治亞州老家休養,當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征召他出山到夏威夷檀香山出差時,他可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但當他的兒子斯蒂芬.埃弗裏特.布蘭特(Stephen Everitt Blount)告訴他說夏威夷群島乃一世外桃源不但風景如畫而且氣候宜人如果他在夏威夷群島居住上一段時期的話他最少會增加五年的壽命時他就欣然領命接受了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的特使任命。  

  詹姆斯.布蘭特領了有先斬後奏的全權金牌後,帶著妻子和秘書埃利斯.米爾斯(Ellis Mills),整裝出發,直奔前夏威夷群島王國首都檀香山。詹姆斯.布蘭特一行三人,於1893年3月20日乘著〝快速號(Rush)〞從三藩市出發,經過了九天的航程,終於在1893年3月29日,抵達了前夏威夷王國,現在的夏威夷臨時政府首都檀香山。

  詹姆斯.布蘭特的到來,引起了夏威夷臨時政府與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之間的另一場鬥爭,但這並不是他們之間的鬥爭,而是為爭取美國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的特使詹姆斯.布蘭特而展開的鬥爭。    

  夏威夷臨時政府接到來自華盛頓的內幕消息和指示,要好好地招待詹姆斯.布蘭特,不可大意,在酒醉飯飽抽雪茄時,隻消三言兩語,一切事情就可搞定。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則接到完全不同的指示,發動夏威夷群島上全島的土人,用鮮花、微笑和美國國旗來為夏威夷王國王朝來打拚。     

  這兩批人馬,為了自己的利益,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來拍詹姆斯.布蘭特的馬屁,他們都不亦樂乎地安排著詹姆斯.布蘭特的所有衣食住行和娛樂交際,務要使得這位美國總統特使既舒服又高興。   

  雙方人馬都安排了香車寶馬,都準備好了大酒大肉,都準備好了鮮花微笑,都同時間在檀香山碼頭上恭候美國總統特使詹姆斯.布蘭特的到來。    

  所有的美國和夏威夷群島當地新聞媒體都在預測詹姆斯.布蘭特下船後的第一個動作是什麽?他們可以從詹姆斯.布蘭特的第一個動作中,觀察出他的心態。 

  詹姆斯.布蘭特一下船就是一肚子的不高興。但是這個不高興與他們雙方都無關,而完全是因為他自己個人的健康原因。原來詹姆斯.布蘭特天生的暈船,自離開三藩市那天開始,他在船上就暈船暈得上嘔下吐,滴水難進,全身發軟,四肢無力。   

  船還沒靠岸,美國派駐夏威夷臨時政府全權代表約翰.史蒂文斯就先下手為強,仗著自己的特殊身份,領著一幫子合並會大將,乘著小船,浩浩蕩蕩地出海迎接。上了大船後,約翰.史蒂文斯向詹姆斯.布蘭特逐一介紹合並會的諸位大將,說這批人是代表夏威夷群島擁有五千會員的〝先進組織〞,而且〝都是深愛美國的夏威夷群島社會主流〞,應該重視之雲雲。    

 約翰.史蒂文斯特別介紹了一位前夏威夷王國奇才給詹姆斯.布蘭特認識,他就是前夏威夷王國第一批意大利軍事留學生,在前夏威夷王國曾發動數次武裝暴亂,反複無常時賊時官的羅拔特.威爾科克斯。

  此時的羅拔特.威爾科克斯打著的政治招牌是:〝共和或合並?就是不皇朝!(Annexation or Republic?No Monarchy!)由這句口號中就又一次的顯示出羅拔特.威爾科克斯喜歡洛井下石,專打落水狗的無恥個性。  

  約翰.史蒂文斯又向詹姆斯.布蘭特提議:

  〝合並會的朋友們,為了歡迎閣下夫婦與秘書的到來,特意地安排好家具齊全的豪華房子,裏麵仆人園丁,應有盡有,外麵還有轎車駿馬,聽候差使,至於房價,完全由閣下自己做主,走時看著給一點即可,如此盛情好意,閣下應該接受才對。〞 

  但是詹姆斯.布蘭特還沒等到約翰.史蒂文斯介紹完,就已經用非常堅定的語氣,一口拒絕了。詹姆斯.布蘭特笑著說:〝我還是去住酒店來得好!〞。這是詹姆斯.布蘭特給約翰.史蒂文斯一個明顯的信號:別來這一套,別用這些汙辱人格的花招來愚弄我了。       

  不知好歹的合並會大將們,還以為詹姆斯.布蘭特是在客氣,於是乎又一次地擠出了笑臉,再一次地向他行賄,希望他能給點麵子,搬進早已為他準備好的豪宅去。

詹姆斯.布蘭特很禮貌地與合並會諸公們,逐一親切握手寒暄致意,但再也沒有什麽進一步的表示,隻是客客氣氣地說不必了。這等於給約翰.史蒂文斯當頭澆了一盤冷水。其實約翰.史蒂文斯自己肚子裏也明白,詹姆斯.布蘭特此行要調查的主要對象,不是別人,就是自己!

  約翰.史蒂文斯沒有想到自己在諸多的〝深愛著美國的夏威夷群島社會主流們〞麵前,居然碰了一鼻子的灰,立感臉上無光。回到家中後,尚不死心,又試探著要應酬詹姆斯.布蘭特,說要請客吃飯,可是詹姆斯.布蘭特就是不給麵子,硬是不肯出來。約翰.史蒂文斯至此方才明白,詹姆斯.布蘭特並非他想象中那麽的好對付。     

  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今中外,都是如此。約翰.史蒂文斯是位死硬的共和黨,而新當選上任的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則是典型的民主黨。約翰.史蒂文斯心知肚明,詹姆斯.布蘭特此番到來,其槍口不但對準了班傑民.哈裏遜總統和共和黨,也是對準了自己!     

  詹姆斯.布蘭特一下船,就看到了一張張奉迎拍馬的笑臉,頓時反感到了極點,礙於外交禮儀,他婉轉禮貌但堅定不移地拒絕了夏威夷臨時政府和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雙方的安排,甚至於連他們雙方提供的交通工具都不肯坐。   

  詹姆斯.布蘭特連美國派駐夏威夷臨時政府全權代表約翰.史蒂文斯的帳都不買,硬是不上他自己的專用馬車,將他擱在一邊兒,自己叫了部交通馬車,拉著三個人就到了夏威夷人大酒店(Hawaiian Hotel)。

  詹姆斯.布蘭特租了夏威夷人大酒店旁邊的一間茅屋,作為自己的臨時住所和辦公室,他謝絕了所有夏威夷臨時政府官員們的邀請和應酬,推開了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的鮮花和笑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展開了真正的深入調查。

  1893年4月7日,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的私人代表戴維.卡皖拿拿克王子和保羅.紐爾曼,在美國華盛頓完成了任務後,返回檀香山。有意思的是與他們同船到達檀香山的,是數位美國的新聞記者。

  他們風聞夏威夷群島變天事件,又因為詹姆斯.布蘭特前往夏威夷群島實地調查,各大新聞機構紛紛派出自己的大牌記者,到檀香山去做實地報導。    

  所謂的〝大牌〞的新聞記者, 是名副其實的。這也是美國人開始關注夏威夷群島政治局勢發展的必然結果。到來的都是些重量級記者,如《紐約前鋒報》的查爾斯.諾德霍夫(Charles Nordhoff, New York Herald)、《紐約世界報》的威廉.鮑恩博士(Dr.William Bowen,New York World)、

  《波士頓簡報》的朱利葉斯.帕爾默(Julius Palmer,Boston Transcript)與《紐約太陽報》的哈羅德.西沃爾(Harold Sewall,New York Sun)等,都是一些筆杆子厲害的當代大牌記者。

  尤其是哈羅德.西沃爾,他不但因這次的采訪而改變了對夏威夷王國原來的同情看法,還變成了一位主張夏威夷群島與美國合並的輿論先鋒,後來更被美國威廉.麥金利總統(President William McKinley)委任為美國派駐夏威夷檀香山的全權代表,在他的努力下,又將美國與夏威夷群島合並的政治局麵,大大地向前推前了一段路。 

  這些新聞記者們整天胡亂發表新聞稿件,對詹姆斯.布蘭特形成一種工作壓力。有些新聞記者刻意地報導關於詹姆斯.布蘭特與約翰.史蒂文斯之間不和的消息,就是其中一例。 

  其實,詹姆斯.布蘭特和約翰.史蒂文斯之間,又豈止是不和而已?那簡直就是敵我矛盾的局麵。〝美國國旗事件〞是詹姆斯.布蘭特與約翰.史蒂文斯正式抓破臉的導火索,同時也是導致約翰.史蒂文斯決定要提早離開夏威夷群島的主要原因。  

  詹姆斯.布蘭特自從來到檀香山的第一天開始,就對檀香山鋪天蓋地的美國國旗有著說不出的反感,尤其是飄揚在夏威夷臨時政府行政大樓艾黎歐藍尼大廳屋頂上的那麵美國國旗,更使他覺得格外刺眼,最終使詹姆斯.布蘭特忍無可忍。  

  詹姆斯.布蘭特命令奉美國海軍部長之命,前來執行對夏威夷群島保護令的美國海軍約瑟夫.史克雷特海軍上將(Admiral Joseph Skerrett),在1893年4月1日之前,將夏威夷臨時政府行政大樓艾黎歐藍尼大廳屋頂那麵其大無比的美國國旗,〝給我降下來!〞。   

  美國海軍陸戰隊約瑟夫.史克雷特海軍上將是典型的美國職業軍人,他雖然內心並不認可詹姆斯.布蘭特的看法,但是對於他的命令,還是不敢不服從的。於是他〝帶著抗議但是服從〞地將夏威夷臨時政府行政大樓艾黎歐藍尼大廳屋頂上的那麵美國國旗,按時地降了下來。

  詹姆斯.布蘭特又對約瑟夫.史克裏特海軍上將下了第二道命令:〝將你的海軍陸戰隊撤回戰艦上去!〞,約瑟夫.史克裏特海軍上將逼於無奈,也隻得照辦。     

  詹姆斯.布蘭特的這兩道命令,不但使約瑟夫.史克雷特海軍上將無所適從,而且對尚是擔任美國政府派駐夏威夷臨時政府全權代表的約翰.史蒂文斯來說,無疑是一種侮辱,無疑是當眾打了他的一記耳光。  

  飄揚在夏威夷臨時政府行政大樓艾黎歐藍尼大廳的屋頂上的那麵美國國旗,是約翰.史蒂文斯的得意傑作,這一直是他個人引以為傲,認為是他為國立功的象征。每次遠遠的看見夏威夷臨時政府行政大樓艾黎歐藍尼大廳屋頂的那麵美國國旗,約翰.史蒂文斯就不由自主的佇立良久,背手觀之,躊躇滿誌,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 

  這位初來乍到被夏威夷群島當地和美國新聞界呼之為夏威夷群島〝太上皇詹姆斯.布蘭特(Paramount Blount)〞的家夥,居然胳膊肘朝外彎,要和自己對著幹起來,這口惡氣,無論如何都是咽不下去的,但是自己已是一個窮途末路的失意政客,根本無法與人氣如日中天的詹姆斯.布蘭特相比,難以與之爭鋒。    

  降旗與撤軍乃一強烈的政治大動作,這給大家一個突出的政治信號:美國政府對夏威夷群島的政策正在改變中!降旗與撤軍事件的發生,也帶動著夏威夷群島政治生態的改變,尤其是對夏威夷群島土人們來說,這個政治信號所代表著的特殊意義,自是盡在不言中了。

  老謀深算的約翰.史蒂文斯和合並會的領導們,當然不會連反抗一下都沒有,就此認輸的了,他們偷偷摸摸地商量出一條陰謀詭計,希望能藉此起死回生,逼使詹姆斯.布蘭特收回降旗與撤軍的命令。

  但凡專搞陰謀詭計的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喜歡自欺欺人,但其結果卻是往往害人害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約翰.史蒂文斯就是個典型例子。他為了挽回在夏威夷群島丟光的麵子,狗急跳牆下設計了一件用無恥與謊言編製成的故事,試圖瞞天過海,達到欺世盜名之目的。

  約翰.史蒂文斯找到了夏威夷群島合並會發起人之一,《夏威夷明星報(Hawaiian Star)》總編輯,自己的死黨華代爾.史密斯(Walter Smith)出麵,來共同合演這場下流的醜劇。    

  就在詹姆斯.布蘭特下令降旗撤軍的那天早上,約翰.史蒂文斯突然給詹姆斯.布蘭特掛了個電話,說他有一位在夏威夷群島上地位非凡,叫做華代爾.史密斯的老朋友,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稟告。約翰. 史蒂文斯又強調他的這位老朋友,是一位忠厚老實,誠懇可靠,才智過人而交友廣闊的大好人。      

  詹姆斯.布蘭特不置可否,令約翰.史蒂文斯將電話筒交給華代爾.史密斯。客套完了,言歸正傳。華代爾.史密斯在電話裏故作神秘地說,他有確實的證據和情報,前夏威夷王國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已經和日本人勾結在一起了,美國一旦降旗與撤軍,就從夏威夷群島外海〝灘波號(Naniwa)〞戰艦上派軍登岸,取代美國人而幫助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複位。  

  約翰.史蒂文斯接過電話後,就露出他的狐狸尾巴,扭扭捏捏地說出他真正想要的東西和目的: 〝為了美國的利益著想,最好是不要降旗與撤軍。〞詹姆斯.布蘭特當然不會上當受騙,去相信約翰.史蒂文斯等人的連篇鬼話,還沒等到約翰.史蒂文斯把謊言說完,詹姆斯.布蘭特就已經知道他在玩什麽花招了。 

  詹姆斯.布蘭特是個謹慎之人,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親自去拜訪日本派駐檀香山全權大使。當日本駐檀香山全權大使知道了遊戈於夏威夷群島公海外的日本海軍戰艦,竟被陰謀家們說成是幹涉夏威夷臨時政府內政的工具時,大吃一驚,立即用正確行動來辯明日本政府的立場。  

  日本駐檀香山的全權大使以最緊急的電報,向日本政府匯報了此事,並且要求日本海軍大臣,立即將〝灘波號〞從夏威夷群島的外海撤走,而日本政府也立即照辦。於是乎,所有的謠言,不攻自破。

  日本駐檀香山全權大使更當麵對詹姆斯.布蘭特說:〝這種惡毒的謠言,完全與事實不符,日本天皇再三強調,日本是尊敬和重視與美國的良好關係的,請美國不要誤聽謠言,以免中了陰謀家的詭計。〞   

  經過了這個電話恐嚇風波之後,詹姆斯
.布蘭特更進一步地了解約翰.史蒂文斯的為人。這個經驗教訓,使本來立場就對前夏威夷王國充滿同情的詹姆斯.布蘭特,更朝著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那邊傾斜。    

  約翰
.史蒂文斯見到此情此景,知道大勢已去矣!他左思右想毫無辦法。他的陰謀詭計被詹姆斯.布蘭特識破後,變得更加灰頭土臉,再也沒有辦法在夏威夷群島呆下去,隻得打包回老家。約翰.史蒂文斯返回美國後,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強逼他從美國國務院〝自動〞退休,變相的炒了魷魚。  

  約翰.史蒂文斯失意加落魄,一世英名,蕩然無存,可謂流年不利。約翰.史蒂文斯於1845年5月10日,與來自緬因州的瑪麗.洛厄爾.史密斯(Mary Lowell Smith)結婚,夫妻恩愛異常,生有四個子女。可惜一個橫死,位早亡,使他萬念俱灰。

  約翰.史蒂文斯女兒之死,是一件意外,1893年1月20日,在夏威夷王朝崩潰後的第三天,約翰.史蒂文斯的大女兒在海灘遊泳時,失足被海水淹死。約翰.史蒂文斯離開檀香山後,官場失意,身敗名裂,心灰意冷,再也無意仕途,返回美國緬因州養老,另外兩個子女,又相繼病亡。老年喪子,何其悲也。

  約翰.史蒂文斯在家著書立說,整理舊作,出版於世。他氣憤於為美國奪得了夏威夷群島,卻被新總統炒了魷魚,於是出版了一部有關夏威夷群島的大部頭著作:《風景如畫的夏威夷(Picturesque Hawaii)》,書的副題是《她獨特迷人的曆史,奇怪的人民,細膩的氣候,驚奇的火山,奢侈的產品,美麗的城市,腐敗的君主政治,最近的革命和臨時政府:A Charming Description of Her Unique History,Strange People,Exquisite Climate,Wondrous Volcanoes,Luxurious Productions,Beautiful Cities,Corrupt Monarchy,Recent Revolution,and Provisional Government)》, 借機吐盡心中的不平和怨氣。

  約翰.史蒂文斯重新寫作上下兩大部的《瑞典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大帝傳(The Biography of Swedish King Gustavus Adolphus)》。這部書當年曾經受到美國學術界的重視美國塔夫斯大學Tuffs College)曾1882年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 

  約翰.史蒂文斯對於自己的遭遇,依然難以忘懷,憂鬱不得誌,家變和落寞,竟然使他於1895年2月8日一命嗚呼,距離從檀香山回來,不過是兩年光景。

  1893年7月11日,詹姆斯.布蘭特在他那份流傳千古的《布蘭特報告書》裏,一開始就將約翰.史蒂文斯與合並會等人的醜惡嘴臉,和各種各樣的下流小動作,全部如實無誤地寫在報告上,這恐怕是約翰.史蒂文斯連做夢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詹姆斯.布蘭特在檀香山推掉所有的應酬,靜下心來開始他的獨立調查。他從夏威夷臨時政府總統桑福德.杜爾開始,直到他的副總統、幕僚人員、到國會議員、秘書、警察、特務、老師、牧師,甚至於前夏威夷王國變天時,當時在場的老百姓、社會上的民間組織、夏威夷群島土人領袖與那些死硬保皇黨等等,他都親自采訪談話,並且作成完整記錄。   

  詹姆斯.布蘭特唯一沒有訪問的對象,就是維安會的領導人和美國海軍戰艦〝波士頓號〞上的軍官和士兵,因為他不覺得會從他們那裏得到任何真實而公正的訊息。前後共達三個半月的調查期間,詹姆斯.布蘭特從來沒有作出任何表態。 

  甚至可以說,詹姆斯.布蘭特在夏威夷群島調查期間,一直到他於1893年8月9日離開前,好像都是在保持住中立姿勢,整個夏威夷群島,沒有人知道他葫蘆裏麵賣的是什麽藥。他是一位有心機的人,從他抵達檀香山開始,一直到他離開檀香山,對於自己的政治立場,始終沒有透露出任何的風聲。

  詹姆斯.布蘭特在他日期為〝1893年7月11日〞的《布蘭特報告書》中,清清楚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是這樣子寫的:

  〝這次使我很感欣慰的夏威夷群島的實地調查研究之行,對我個人來說,無疑是一場賭博,我對總統先生的清廉與期望,充滿了信心。我在出發前的原則,是既不將之誇張,但也不會誤導。我覺得如果不將整個事件的真實情況,做出全麵地、事無遺漏地驗證,那將會是對美國人民的一種藐視。

  所以來說,在那段時間裏,我對自己所有的行為,一直都格外地,甚至於有點近乎不近人情地冷酷。我從不與他們有任何的社交往來,在任何的情況之下,我都不會被他們的意見所左右,當我離開那個群島時,沒有任何人知道我的報告內容是什麽,他們雙方麵都在報紙上宣稱我是站在他們那一邊的。

  在我研究整個事件的過程中,我盡量避免與任何人去溝通,隻是把事情在自己腦袋裏反複思考。在我極度需要協助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來商量,也沒有任何人來谘詢,我因而感到孤獨無助。在那裏我找不到立場超然之人來說話論事,所以我寧願在那種逆境裏甘之如飴,直到任務完成為止。〞

  唯一的例外,就是詹姆斯.布蘭特在1893年5月15和16日,通過美國和當地的新聞報紙傳達他自己的三點美國官方立場:

  第一,美國特使並未被美國政府授權來幫助前夏威夷王國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複位;第二,美國政府的武力,是用來對抗對夏威夷群島外來安全威脅的;第三,夏威夷臨時政府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合並談判,乃美國總統與美國國會的職權與特權,美國特使不會介入任何的談判或運作。 

  1893年8月9日,打從內心深處就對這份美國派駐檀香山特命全權大使的差事毫無興趣的詹姆斯.布蘭特,在將辭職書寄到美國國務院幾天後,連美國政府的回音都沒耐心等,就乘船離開了檀香山,返回華盛頓述職交差。

  這份決定前夏威夷王國王朝和現任夏威夷臨時政府的《布蘭特報告書》美國官方報告,充滿了美國政壇上獨有的黨派色彩,它完全是站在美國民主黨立場,來觀看和評論美國共和黨的所作所為,這不可能會得出一個公正而中立的結論。

  布蘭特報告書》全麵地忽略了一個真正導致前夏威夷王國王朝崩潰的原因:前夏威夷王國王朝,乃一個腐敗透頂無可救藥的貪汙腐敗政權的事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算美國政府不插手前夏威夷王國內政事務,難道這麽一個貪汙腐敗的夏威夷王國,就能活得下去嗎? 

  前夏威夷王國,既無用武之兵來保護國家,又無清廉勤政去凝聚民心,寡廉鮮恥於上,貪汙腐化在下,小人當權在朝,賢能退隱於野,鼓吹種族歧視,藐視民權大勢,獨攬政權,排斥異己,國弱民窮,怨聲載道,這種政權,焉能不亡?

  如果連如此這般的貪汙腐敗政權都不亡國的話,世上還有天理嗎?可惜夏威夷群島上沒出現英雄,不然早就推翻掉這種連根都已經爛掉了的政權了,又何須等到美國政府來插手? 

  詹姆斯.布蘭特在他的《布蘭特報告書》中指出,夏威夷王國之會覆亡,是美國派駐夏威夷王國全權代表約翰.史蒂文斯與當地的陰謀分子們勾結的不道德結果,而美國海軍軍人,亦是這場使美國國家蒙羞的幫凶。     

  詹姆斯.布蘭特過度地將前夏威夷王國覆亡的理由,歸咎於美國派駐夏威夷王國全權代表約翰.史蒂文斯頭上,這是不公平的。如果夏威夷王國本身是製度健全而深得民心的話,美國派駐夏威夷王國全權代表約翰.史蒂文斯,能有機會去玩弄陰謀詭計嗎?

  美國派駐夏威夷王國全權代表約翰.史蒂文斯,從到達檀香山的第一天開始,就毫無顧忌地鼓吹著美國與夏威夷群島合並,但是蒼蠅又怎會叮那無縫之蛋呢?

  詹姆斯.布蘭特帶著他那份充滿黨派偏見的《布蘭特報告書》返回華盛頓後,美國政府如獲至寶。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新上任的美國國務卿沃爾特.坎坦.格雷沙姆(Walter Quintin Gresham)於1893年八月初,接到了詹姆斯.布蘭特呈上來的《布蘭特報告書》後,代表美國政府發表官方意見說:        

  〝根據詹姆斯.布蘭特特使的《布蘭特報告書》中指出,當夏威夷臨時政府宣布成立之時,正當而合乎憲法的前夏威夷王國政府,尚在有效地控製住夏威夷王國的軍營和警察總局。如果美國派駐檀香山全權代表約翰.史蒂文斯不命令美國海軍陸戰隊,從近海的美國海軍軍艦上登岸助威,直接替夏威夷臨時政府撐腰的話,接著下來的夏威夷政治局麵,將不會朝著現在的局勢而發展。

  令人遺憾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登岸後,不是去保護美國住在檀香山的僑民,不是去保護美國大使館,而是直接的利用美國軍事力量,用恐嚇的方式,來幫助現時的夏威夷臨時政府去推翻前夏威夷王國政府。〞

  這個所謂的官方意見,已經毫無保留地說明了斯蒂芬.克利夫蘭政府對夏威夷群島的政策和想法。這份迎合美國當權派個人愛好的《布蘭特報告書》,給了因剛上台而極欲有所建樹的美國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來羞辱他的前共和黨對手。

  詹姆斯.布蘭特的《布蘭特報告書》,有如一顆重量炸彈,在美國朝野內外炸傳開來。美國的輿論,每天環繞著夏威夷群島的議題,大作文章。白宮裏的總統內閣們,幾乎每天都在討論夏威夷群島的政治問題。其實,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在詹姆斯.布蘭特前往檀香山之前,就拿定了主意:要幫助前夏威夷王國的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複位。     

  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這樣做有兩個政治上的意義,一來可以借此來羞辱他的前任政治對手班傑民.哈裏遜總統,二來可以顯示自己的道德高尚,一石二鳥,四平八穩,隻贏不輸。

  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是位深通政治藝術技巧的政客,他心中雖然早就有了底線,但他卻將這個政治皮球,踢給他的國務卿沃爾特.格雷沙姆,由他領導著內閣們來作出最後的決定。 

  沃爾特.格雷沙姆接到這個《布蘭特報告書》和得知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的心思後,一直思考著如何來處理這個前夏威夷王國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的複位方案,如何去執行棘手問題。  

  沃爾特.格雷沙姆在1893年9月14日,第一次將自己的真正想法,寫信告訴了他的好朋友卡爾.舒爾茨(Carl Schurz),說想將已經覆亡了的前夏威夷王國王朝複位,卡爾.舒爾茨對沃爾特.格雷沙姆的構想,深表認同和支持。     

  但是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的司法部長理查德.奧爾尼(Attorney General Richard Olney)卻對前夏威夷王國複位的技術和法律上的問題,有著不同角度的看法和提議。

  在一次以討論前夏威夷群島王國王朝複位為主題的總統內閣會議後,理查德.奧爾尼沃爾特.格雷沙姆去了一封備忘錄,提出他站在美國法律方麵的十五點看法、顧慮和提議:   

  第一,他並不反對由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來將前夏威夷王國王朝在檀香山複位。

  第二,但必須要從現實的層次來考慮一個事實,那就是美國政府已經正式外交承認了目前的夏威夷臨時政府為夏威夷群島的事實政府,並已經給予正式的外交承認。

  第三,目前的夏威夷臨時政府,已經得到全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外交承認,並正式承認之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第四,他擔心美國政府無法做到,隻憑著一道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就可不現實地達到將前夏威夷王國複位之目的;因為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其有效性隻能在美國領土上生效,而夏威夷臨時政府統治之下的夏威夷群島,乃一獨立主權國家;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在另一個具有獨立自主主權國的領土裏,是難以也不會被執行的。

  第五,除非美國政府動用軍事力量來執行這道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否則勢將難以成事。

  第六,如果美國政府動用軍事力量,來對付一個被國際社會共同承認的主權國家的話,那將是一種師出無名的戰爭行為,何況美國總統並無此種憲法權力。

  第七,請緊記一點,是美國政府派兵扶植起現任的夏威夷臨時政府的,如果在幾個月之後,又再派兵將之逐走的話,那將使美國政府之國際聲望和信用,受到難以避免的沉重打擊,國際間將對美國政府朝令夕改反複無常的外交政策,因為難以適從而再也無法寄以相信和依賴。 

  第八,既然是美國聯邦政府派出的全權外交大使下的命令,要美國海軍陸戰隊登岸升旗,那麽,繼任的美國政府,就有義務來尊重、承認並繼續執行之。

  第九,鑒於這些事實情況,那麽,現任美國政府之要重新讓前夏威夷王國複辟,除了主觀願望之外,應該是還有著技術和法律上的困難的。

  第十,如果美國政府真格的要執行讓前夏威夷王國複位政策的話,那就必須要用非軍事的外交手段,以和平的方式來執行並完成。

  第十一,如果軍事行動是無可避免的話,那麽,美國政府必須要在事前得到美國國會的立法授權和批準。

  第十二,美國政府必須要對前夏威夷王國的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提供其人身的安全保護,以免發生意外。

  第十三,在美國政府利用本身的力量,來協助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在夏威夷王國複位之前,她必須要給美國政府立下全麵的書麵授權書。

  第十四,前夏威夷王國的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必須要對美國政府作出一些沒有談判餘地的保證,其中必須包括對曾經推翻她王朝那些革命黨們的全麵大赦。

  第十五,可由新的美國國務卿派駐夏威夷臨時政府全權代表,來執行這些美國政府對夏威夷群島的既定政策。 

  這是美國斯蒂芬.克利夫蘭政府中,對夏威夷群島最為清楚的外交政策,這在美國國務卿沃爾特.格雷沙姆發給新任美國派駐夏威夷臨時政府全權代表阿爾伯特.謝爾比.威利斯(Albert Shelby Willis)的工作指導原則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阿爾伯特.威利斯是美國斯蒂芬.克利夫蘭政府第一個派往夏威夷臨時政府的特別全權代表,他主要的任務,是前去夏威夷群島,代表著美國政府來執行將前夏威夷王國王朝複位的工作,這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使,沒有幾個人願意前往。

  阿爾伯特.威利斯於1843122日在肯塔基州的朔爾維爾市(Shelyville,Kentucky)出生1860年畢業於路易斯維爾男性中學(Louisville Male High School)在到路易斯維爾法學院(Louisville Law School)進修法律之前在當地的學校教了四年的書。   

  1866年,阿爾伯特.威利斯從在路易斯維爾法學院畢業後,在肯塔基州從事律師業務。1877年,他代表美國民主黨競選美國聯邦國會眾議院眾議員,並成功當選。在美國聯邦眾議院裏,他出任美國聯邦眾議院河流與港口委員會主席(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 Of River and Harbor,United Stat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阿爾伯特.威利斯的出使夏威夷臨時政府全權大使一職,是他一生中最後的一件差事,因為在1897年1月6日,他死在檀香山的大使任上,得年五十三歲;美國政府將他的他的遺體,運回他的老家肯塔基州,歸葬於路易斯維爾市的爾墳場(Cave Hill Cemetery)。    

  1893年9月27日,好不容易,沃爾特.格雷沙姆終於請到他的老朋友阿爾伯特.威利斯出山,前往檀香山去趟這一壇子的渾水。沃爾特.格雷沙姆在同年的10月18日,將美國政府要他到夏威夷群島去處理前夏威夷王國複位的工作指導原則,交給了阿爾伯特.威利斯。  

這份夏威夷群島外交政治工作指導原則的內容,跟斯蒂芬.克利夫蘭政府司法部長理查德.奧爾尼的意見書很接近,沃爾特.格雷沙姆告訴阿爾伯特.威利斯說,到了夏威夷群島檀香山後,首先要取得前夏威夷王國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的口頭與書麵保證,如果美國幫助她複位後,她必須要發布全麵特赦那些曾經反抗過她的人。       

  得到這份保證書後,再去與夏威夷臨時政府談判,以美國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的名義,請他們讓路。假如他們雙方麵有任何一方麵不同意的話,他並不需要自己親自處理和決定,向美國國務院匯報,等待指示即可。   

無論是在美國國內,還是在夏威夷群島上,都有著很大很大的問題。在美國國內,光是來自共和黨的嘲笑和批評就不用說了,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還麵對著自己黨內的強大壓力與抨擊。    

  舉一個例子,就足以說明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的尷尬處境了,美國老牌民主黨亨利.史密斯(Senator Henry Smith)參議員得知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的夏威夷群島政策以後,怒不可遏,他寫了一封大表不滿的親筆問罪信給他說:    

  〝總統先生,閣下太藐視我們了!閣下很清楚,閣下的那位詹姆斯.布蘭特先生,是位一毛錢也不值的撒謊者,閣下夠膽的話,就去幫助前夏威夷王國王朝的複位吧!閣下派了詹姆斯.布蘭特按照閣下的意願到夏威夷群島弄來了一個虛假的什麽《布蘭特報告書》,現在閣下與那個慣於弄虛作假的沃爾特.格雷沙姆,如果更夠膽地的話,為何不宣布《美國獨立宣言》也是錯的,將美國也一齊複位給英國好了!〞    

  阿爾伯特
.威利斯特使就是在這種政治氣氛之下,於1893年11月4日抵達了夏威夷群島檀香山的,整個檀香山又因他的到來而顯得格外地忙碌起來了。前夏威夷王國王朝的草根支持者,認為他們的政治春天快要來了,夏威夷臨時政府則持著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夏威夷王國王朝早已死了,沒有人會認為一個死人會再度複活的。

  阿爾伯特.威利斯是一位十足的舊式官僚,架子奇大無比,其氣焰囂張的態度,直追他的前任約翰.史蒂文斯,乃一典型的無能美國官僚主義者。他並沒有透露出任何的風聲,隻是靜靜地準備著自己的工作。1893年11月12日,阿爾伯特.威利斯按照美國國務院給的工作程序,開始工作的第一步。

  阿爾伯特.威利斯與約翰.史蒂文斯,同是來自美國的夏威夷群島的全權大使,但是他們的區別卻是一天一地;一位是夏威夷王國王朝的埋葬者,另一位是夏威夷王國王朝的複位者;一位是夏威夷王國王朝的克星,一位則是夏威夷王國王朝的救主。   

  他們都是來自美國政府,都是美國派駐夏威夷群島檀香山全權代表;可笑的是,兩人在檀香山工作的時間,前後居然相差不到一年的光景,一年的變化,竟然是如此的天翻地覆,如此的南轅北撤,人生就是如此的無常! 

  從阿爾伯特
.威利斯到達檀香山以後的種種作風看來,他實在是算不上是位什麽好的外交官。當一個國家的命運要依賴著一個人,而這個人又是一個既官僚又無能之徒的話,那麽,這國家也隻有自認倒黴的份了。已經覆亡的夏威夷王國王朝多災多難的命運,就是此情此景的最佳寫照。(待續)






2011年9月25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