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命中的一首歌到底是什麽?
有朋友說我是“最傻的上海女人”:)。
前天與這位好朋友通電話。 她隨丈夫從北美海歸上海二十多年了, 住在上海郊區的一個高檔小區。
她的小區裏有很多北美海龜, 都是高薪階層。她與幾個鄰居成為了好朋友,有幾個是上海女人,其中兩個在上海有幾套幾千萬的房子, 打算退休後賣掉再回北美。
我生活在北美, 有一份工作, 一套房子, 生活雖無憂, 但比不上她的朋友們。
她告訴了我她的幾個財務總監女友的賺錢故事,最後的結論是: “你是上海女人中最傻的一個………”。
她說:“ 我知道你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滿足, 但你就不能先賺了錢, 有了財富自由, 再去滿足精神需求嗎?”
我被問倒了。是的,與那些精明能幹的上海女人相比, 我好像是有點“傻”, 幾乎有辱上海女人的名號了。
我幾乎要被打倒了, 我以為我會,卻沒有。
也想起幾年前一位朋友曾說我“不求上進”。 他一輩子拚命賺錢,最為自傲的就是他擁有的幾套房子。
我不明白的是:賺錢=上進?一套房=失敗?幾套房=成功?
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多買幾套房子嗎?
有了幾套房子,生命的意義就到此為止了嗎?
翌日上午我還有一個誌願者的麵試, 是幫老人送餐的工作,Meals on Wheels, 想想自己實在太不務實了。我想我的朋友知道了,會在心裏不以為然吧。
我為什麽要做誌願者呢? 自然想要幫助別人, 也是為了自己心靈的滿足。
我在博文《用一生治愈童年》所寫:“尋愛,成為我們一輩子的征途。如同有些人,尋錢,是一輩子的征途, 即使擁有再多, 還是覺得匱乏。”
我想人類或許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人, 也是大多數人, 選擇尋錢作為一輩子的征途;
另一類人尋覓興趣或愛。 有人找到了他們生命中的歌,因為興趣事業的成功,也造福於社會,錢作為附屬品隨後而來, 這是大多數成功人士的道路。
或如我,尋愛,尋求心靈的安寧和喜悅,成為我們一輩子的征途
為什麽我無法興致勃勃地去尋錢? 或許與我童年經曆有關。 我出生在一個還算富裕的家庭,覺得有錢是天經地義的, 所以沒辦法削尖腦袋把賺錢作為感興趣的事業去做。
但是因為缺愛, 一輩子在尋愛,就顧不上去尋錢了。
畢竟時間,精力, 能量有限,我隻能去尋找最能滿足我心靈的事情了。
曾經也逼著自己去賺錢, 買賣股票或option, 短時間曾獲利良多, 但到一定時候, 就開始虧錢。 事後,反而感到輕鬆, 終於可以停下來了,一切好似回到了原點。
幾次重複之後, 我明白了, 我的潛意識不喜歡, 我的心不想那麽做!
我的心不喜歡單純為了賺錢而賺錢, 它感到no fun, 辛苦。 我的潛意識則設計了一個套路,幫我避免一切辛苦的事。
有些人賺錢是他們一輩子的業力, 也是他們的願力, 故他們樂此不疲,毫不費力。
我的幾個朋友也很富裕,還在孜孜不倦地追尋,就算子女很能賺錢或沒有子女,不需他們的支持, 他們還在用心攢錢,有人已進入老年還在辛苦賺錢。
有朋友與我通話, 每次結束時,對方永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掛斷, 讓我每次都瞠目結舌。 為什麽? 因為對方時間金貴, 要花在賺錢上。
他們或許還可以再活20-30年,但他們的錢在有生之年是用不掉的。愛錢又很省錢, 並沒有享受多少金錢的樂趣,生活方式與普通人無異,就看著錢在累積,賺錢似乎是為了存起來, 看銀行賬單比較滿足吧。
假如說離開這個世界時還可以帶錢到下一輩子, 那麽如此賺錢還有意義。
自然我們需要去賺錢, 為了生存。 但已經很富裕, 一套房不夠, 兩套, 還不夠, 還想更多, 或許不是因為貪婪, 而是賺錢變成了本能, 活著的根本意義了。
因為從未檢思自己的本性,欲望和抱負,內心真正想要的,就以為賺多一點總是更好。
曾讀過的一篇文章寫到,有一位神父聽了很多人離世前的懺悔,他們最大的遺憾是,自己這輩子真正想要做的事沒有去做!怎麽辦呢, 生命已近終點。
有沒有人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賺錢?生命的終極目標是賺錢?除此以外的事情都沒有意義?
一本書中說: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首屬於他/她的歌。很多人生病或精神錯亂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他們生命中的歌而已。
每個人內在生命本源是要創造些什麽吧? 由心而發的創造自己喜愛的東西, 可以讓他廢寢忘食地工作的創造, 並享受創造的樂趣。
那麽我們生命中的歌究竟是什麽?假如說賺錢是一個人生命的歌, 未免可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旅程,我無意在此評判別人的人生。隻是當別人來評判我的人生時, 我內心不免有些搖擺,就想理清自己的思路,也為了心理平衡而已。
那麽我想要有很多錢嗎? 當然,想要; 羨慕別人有更多的錢嗎? 當然, 羨慕得很。
人的本性就是要拓展,如一顆種子, 在陽光雨露中生根發芽,蓬勃開花,每個生命都想要活出生命的豐盛,
這不就是生命的意義嗎?活著就是要追求一種圓滿。
而金錢賦於了我們一定程度的選擇的自由,要擴展人生,錢是必要的, 我從不否認。
錢是珍貴的資源,它帶給我們溫飽, 帶給我們做人的基本尊嚴。
我也喜歡金錢。但金錢是個交換手段,媒介, 並沒有好壞,它是中性的。
隻是我們賦予它們太多的意義, 比如與人的生命的價值,一生的建樹掛鉤, 我就很難苟同了。
記得一本書上的一個小插曲。 作者在國外旅行, 偶遇一對國內的小夫妻,寒暄起來, 剛聊個開頭, 男人就莫名其妙地說: “我們在上海和香港都有房子……”。
他的蘊意是:我有幾套房子, 我的生命價值高於普通人.......
房子, 車子, 包包......,就等同於一個人的生命價值, 未免有點狹隘了吧?
我也希望有人能說服我, 多買幾套房子應該是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
假如生存問題解決了,除了賺錢這件事, 我們的生命應該還有其他元素吧?
這個世界如此豐盛, 這個世界有:書, 自然, 藝術, 音樂, 攝影, 美食, 漫畫, 有建築, 植物花草………
我在一篇博文《一次美麗的飛行》曾寫:
我們奔向西方, 主要是為了它們的豐盛的物質, 殊不知極大的物質之後, 是更為豐盛美好的精神世界。我暢遊這些精神財富之中,欣喜如狂, 如饑似渴,如飲甘露, 那種美好的感受無法描述……。”
北美有一個心理學,心理成長的巨大行業, 很多大師,大量的書籍, 視頻,豐盛的精神世界, 滋養了無數的北美人。
有人說, 對於音盲來說, 貝多芬是不存在的。
對於有些人來說, 心靈的滋養也是不存在的。很多人一生從未看顧自己的心靈, 聽一聽自己心靈的歌。
個人見解, 如用一輩子的心力時間去賺錢, 而沒有去找一下自己生命中歌是不是有點遺憾?
對我而言,北美豐盛的精神世界不去追尋,而來北美, 就改善了一點物質,是不是有點虧了?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人的最低需求是生理,安全的滿足,想要吃飽穿暖,有安全感。追求生活的物質的富裕,還是低層次需求。
人的最高需求是想要自我實現,去發掘創造自己生命的歌, 讓心靈高度滿足。
那麽我這大半輩子到底做了什麽? 我有什麽建樹嗎?我的所謂的meaningful的人生部分有哪些?
想了想,我有一點自以為是的我的版本的成就:
--我把自己從一個低頻率能量的人改造成了一個高頻率的人; 從一個不快樂的人變成一個快樂的人; 一個曾經生活在灰色中的人, 變成一個幾乎每天生活在陽光下的人。
--曾進入某個愛的高頻能量層,如我幾篇博文所寫(《一次美麗的飛行 》,《每天看晚霞》,《仰望天空, 與宇宙能量連結》)。在那幾次短暫的時刻, 我感到莫名的感動, 慈悲, 愛, 寧靜, 喜悅……
這裏說的愛, 不止於世俗的愛的定義。那種愛, 慈悲,喜悅的能量, 給我極大的心理滿足,遠遠超出物質給我的滿足。
因為經曆那種能量, 我的餘生都在追尋再次可能進入那種能量的機會吧。
這些都是在我追隨了幾位大師,讀了很多心理成長的書,慢慢的變化。讓我從心靈的灰暗中走向光明。
也有很多感恩的禮物:
--感恩宇宙賜給我一個能與我互相治愈的子女, 我們一起在心靈上成長,交流好的書籍和觀點,互相鼓勵 一起去戰勝生活中的黑暗部分, 建立了一個健康溫暖的親子關係。
-感恩宇宙賜予我一個溫暖舒適的住所, 一個美麗的後院,讓我看到每一株植物的成長和開花的意義, 感受到莫名的感動,喜悅和慰藉。
-感恩我有一份decent工作, 是我一直在抱怨的壓力不小的工作, 它讓我經曆各種挫折,也讓我成長蛻變。
--還有感恩家人和朋友的愛和友情……..。
我所追尋的, 就是建設好自己, 建立愛的能量儲存庫, 為了某些刮風下雨的灰暗日子而未雨綢繆,並時時從生活中有意尋覓讓心靈愉悅的點點滴滴的人生禮物。
我的人生的令我感到滋養滿足的點點滴滴的moments:
-親近自然,靜坐在湖邊聽波浪的聲音, 看微風中搖曳的樹枝, 感受宇宙生命的節奏
-看植物生長, 開花,體味無限的感動。
-讀一本好書, 與作者穿越時空的靈魂交流, 共鳴感動
-旅行看世界, 看世界的美好的五彩繽紛一麵
-與朋友一起共進晚餐,舒暢交流。
-好好連接自己的身體,靜心傾聽身體細微的聲音,呼喚。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用心準備每一餐, 讓自己的身體享受溫暖可口的美味飯菜。
-寫文章時的創造的衝動,和自己內心的交流,盡管寫得隨心所欲,當有讀者說治愈他們時, 我的滿足感。
--進入虛擬世界,選擇一些讓我感動共鳴的書籍和電影,電視劇,有些好的韓日劇, 讓我的情緒能量提升
-經常提醒自己抬頭看天空, 與太陽, 月亮,與宇宙連接,希望再次進入宇宙高頻vortex.
………
我不摒棄物質, 物欲沒什麽不好, 但我比較貪心,我要的更多!
隻有在心裏種花,人生才會蓬勃開花!
我還在尋覓我生命中的歌!
兒孫自有兒孫福。
十分才智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