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
據說奧地利心理醫師Alfred Adle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以我為例, 似乎如此。 我的一生好似都在努力治愈自己。那麽在治愈怎麽呢? 治愈我愛的匱乏。
“如果你不打算愛與被愛,那麽整個生命之旅都是毫無意義的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
是的,沒有愛,愛過或被愛,人生有何意義?我們人人窮其一生在尋覓愛,然而,愛似乎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之一。
我的問題似乎都來自於我的童年, 我的成長期。
其實我是在愛中長大的。
我與我的其他兩位家人從小都由我們各自的祖父母撫養長大,享受過很多很多的愛, 我的家庭還給予了我豐盛的物質。 但祖父母們一味地溺愛我們, 讓我們以為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事實, 即使我們幼小, 內心深處也會感覺我們與一個正常的家庭不同。 心理學家說, 這樣的孩子是成長於一個家庭功能“失調”的家庭,正常的家庭孩子應該在父母身邊長大。
據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 在美國, 70-80%的人成長於功能失調的家庭。 既然如此,我們這類人也並沒有那麽特殊。
那麽不明白的是:得到那麽多來自於祖父母的愛, 為什麽我們還不滿足呢?
當我們走人這個世界, 才發現這個世界不是以我們為中心的。祖父母走了, 我們也失去了愛的來源。愛的失落讓我們跌得很痛。
尋愛,成為我們一輩子的征途。如同有些人,尋錢,是一輩子的征途, 即使擁有再多, 還是覺得匱乏。
縱觀四周,我們睜大眼睛去搜尋可以再給與我們愛的人。 我們喜歡熱情溫暖有愛的人,可以處處以我們為重的人。 我們遇到這樣的人以飛蛾撲火的姿態,一頭衝進去, 我們進入婚姻/愛情, 以為找到了愛,但最終我們收獲了失望。
我們向往愛情, 是因為在相愛的初級階段, 對方以我們為世界的中心, 我們好似在聚光燈下被關注, 我們感覺好極了。
然而,早有人說, 這是一個short term game。是的, 這不是個常態,對方對你的關注總會慢慢減弱。 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世界在運行,他們有他們的無數的瑣碎的人生細節要打理,他們隻有有限的時間和精力…….。
他/她們不可能滿足你的靈魂和精神的需求。
想要被別人一直愛下去, 或被懂,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肥皂泡而已。
每個人都需要被愛, 對方也想要從我們這裏得到愛。
到了現時, 才明白, 愛,從別人那裏索取, 永遠隻有失望。
如奧修所說, 兩個尋愛的人, 就如兩個乞丐*。表達“我愛你”, 期望得到更多愛的回報。
還好, 慢慢在學習自己愛自己, 明白了我們愛自己,才是唯一的保證。
漸漸地,無論外境如何,是否有別人愛我們,當我們愛了自己, 真的沒那麽重要了,至少不像過去那麽重要。
我不會放棄, 學習愛自己, 嗬護自己, 溫暖自己脆弱的小心靈,是我餘生的事業了。
當我用愛填滿了自己, 滿到溢了出來, 自然地, 我有能力分享給別人了。
*當你不擁有愛時,你要求別人給你愛,你是一個乞丐,而別人也要求你將愛給他或她,現在,兩個乞丐在各自麵前伸出他們的手,兩者都希望對方有愛--自然地兩者最終都將感到失敗,都會感到被欺騙。 奧修
"當我用愛填滿了自己, 滿到溢了出來, 自然地, 我有能力分享給別人了。"讚!
華人似乎有個傳統,將自己的孩子讓父母去帶. 既使當今的海外的許多華人,不是把孩子送回國就是將父母接來囯外帶孩子。這不僅剝奪孩子的正常童年也讓自己失去了做父母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