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開花

這些微思, 是綠葉的簌簌之聲呀, 它們在我的心裏歡悅地微笑著
個人資料
正文

今天活下來了就是圓滿---人就是這樣變強的

(2022-06-19 09:11:06) 下一個

                  敢於平庸  David Burns

  偶爾在網上看到國內心理學家武誌紅的一個小視頻: “一個人就是這樣變強的”。

  講到一個女孩每次開重要會議就會覺得壓力奇大,甚為焦慮, 感覺: “我不行了, 我活不下去了, 我沒準備好, 這樣太痛苦了……”。

  隻要是職場人士,或許你也有多次曾承受過類似的壓力?

  她的朋友告訴她: “你可不可以調整一下目標?

  你本來想要把會議開好,要開得完美,現在改成→→:

  我今天要“活著”堅持下來開完會,就算完成任務了?”

  這個女孩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把原先目標改成:

  我今天‘活著’結束會議, 或今天活著度過這一天, 就可以了”,瞬間輕鬆不少。

  事後朋友問她:“怎麽樣? 還活著嗎?” 她說:“還活著呢, 感覺還不錯。”

  本來要開一個完美的會議的目標,可能會產生“死能量”, 演化成糟糕的結果,因為無論如何總會有瑕疵。但因為目標的降低,讓自己先放鬆下來, 較安然地麵對艱難的局麵,可能表現更好。

  對於學了很多年心理學的我,初看視頻時, 覺得這個視頻對我而言有點淺白。我把視頻轉發給了一些親戚朋友,感覺或許對他們有用。

  最近工作有點變化, 忽然被調到一個新的組, 要適應新的經理和同事, 新的環境。 感到不適應時, 我就想起了這個視頻, 就對自己說: 不想那麽多了, 今天隻要活下來了, 就是圓滿!

  出乎意外, 這句話竟然也有點安慰了我,這就是心理學的神奇功效之一。

  很多人覺得心理學好似很fancy, 但實際上它並沒有那麽莫測高深, 而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問。

  這個視頻的例子很小,但意義深遠, 它提醒我們 : 情緒沒有大小, 任何讓你感到壓力, 焦慮的情緒都要去覺察與釋放, 進而找到一個理性的認知, 讓自己感覺良好。

  置之不理的後果輕則提升壓力, 重則在一定階段累積後會變成壓抑, 久而久之會影響身心健康。

  有人說, 我從未理清我的什麽情緒, 我也活得好好的。

  你覺得好好的, 你可能並未真正體驗過什麽才是活得好好的,體驗過自信放鬆,安寧泰然的心情, 體驗過一顆心充滿了陽光燦爛的感覺, 你隻是活著。

  現在國內活躍著一些相當不錯的心理專家,武誌紅是比較資深的一個。作為專家, 他或許可以用非常深奧的心理學來講道理, 但他走大眾路線,用非常淺顯的例子提醒普通人不要追求完美。

  他們做了一些心理學最基本的普及工作,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的苦口婆心,用心良苦。我也很欣賞他們為了普通人所做的努力。

  我們成長的社會,家庭, 新聞, 整個世界都關注的是成功,完美主義,認為追求完美是天經地義的。因為感覺自己不完美,大眾會進入一個集體焦慮。

  每個人總會感覺到自己有種種不完美,與人比較後,這樣的不完美清單可是無止境的。比如沒有考上名牌大學/沒有一份亮麗的工作/沒有別人賺錢多/所謂的顏值不高, 身材不好/子女不爭氣……。

  我們的世界在時時提醒我們, 我們不完美, 我們每個人都充滿了瑕疵, 進而有時讓我們覺得自己活得很失敗。

  我們有時會被一些社會的集體觀念而壓抑了, 可能會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有些人甚至整天就是在無聲地批評指責自己。

  與有些親戚朋友的溝通中就發現有些人活得很艱難,常常在批評自己,習慣自我提醒自己一無是處。

  比如與表妹聊天,聽到她經常輕易地在評判自己:手很笨,人也笨,沒錢等等。我剛剛誇她, 她就反駁我, 好像在告訴我她並不值得我誇她, 她沒有我誇她的那些素質。

  有時我想要糾正他們,但實在是無從說起, 因為我說什麽都會被反駁。 甚至我有幾位社會認為蠻成功的朋友, 我稍稍誇他們幾句, 就被他們強有力地反擊了,可能怕我用誇獎來控製他們吧。

  我們人人幾乎因為完美主義的標準, 讓自己活得很辛苦。

  我相信這樣的小視頻會幫助很多人,因為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從一些書籍與一些視頻中學習走出來的, 從禁錮走向光明和自由,心靈的自由。

  有時幾句話就能改變我們的心態, 進入人生的陽光麵。

  其實很多大師的書籍和視頻都會講到一些生活中的小的例子,他們都一一認真分析,反駁一些非理性的觀念, 幫助我們改變認識, 改良心情。

  都是一些小事情,小情緒, 小道理,從小碎步開始,一步一步走出來,接納自己作為一個珍貴的生命, 就算滿身缺點也是有價值的生命,這個價值好似build in,每個生命天生的, 隻等我們去發現。

  慢慢減少自我批評,看到了自己作為一個生命的可貴,明白我們不需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做完美的事而存在於這個世界, 我們已經是完美的存在了。

  心理學的終極目的就是讓我們感覺良好, 是為了維護我們脆弱的小心靈。

  所以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讓人不舒服的感受都需要剝繭抽絲去覺知,分析,再去解決,一直到感覺良好為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情緒的事沒有大小,淤積的大大小小情緒沒有被解決的,最終會醞釀成大的問題 。

  你以為灰暗憂鬱的心理是一天造成的?是無數的大小壓力, 焦慮堆積起來的厚積薄發!

  所以關注我們的心理情緒,微小的都不要放過, 都要解決它們。

  那些糾葛的情緒若當初沒有處理好,總是無法放下,冷不防還會出現反複,隻有那些已放平了的情緒,就不會回去了。

  沒有處理好的負麵情緒就像隨便亂扔的衣服, 堆積在心裏某處,總是看著不舒服不順眼。

 故試試把它們撿起來,每一件衣服,都好好地疊好,整理好, 安放好,這樣你的心才可以安然。

  最近發現了一句對我強有力的話,當我對某事無解時, 我對自己說: whatever, 隨便怎麽樣, 然後放下它們, 去過我的日子了。這個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建設能力才可以做到的, 到了這一天, 我可是花了大半輩子,仍需要時時管理自己的情緒。

  在這裏, 我還要再次提到一本書,一位心理醫生寫的《Feeling Good》(中文: 伯恩斯的新情緒療法), 據說讀完這本書, 70%的憂鬱症患者治愈了。這本書我讀了很多遍(我的另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這本書)。

  我再翻到第十四章:敢於平庸—克服完美主義的方法,節錄開始的一小部分:

  “平庸和完美, 你選擇哪個?

    我鬥膽希望你嚐試一些“平庸”。 前景乏味枯燥嗎?

    那好吧—我鬥膽希望你哪怕嚐試一天。

   你願意接受這樣的體驗嗎? 如你願意的話,我估計會發生兩件事情。

   首先, 作為一個“平庸”的人, 你不必特別成功。(注:我們可以放鬆下來了)

  其次,盡管如此你還是會從你所做的事情當中獲得相當的滿足, 而且比平常要更滿足。

  需要澄清的是,追求完美,並沒什麽不好,社會的進步是因為總有人在追求完美。但當追求完美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導致焦慮,那這個目標就需要調整了。

  活得放鬆舒心是我們最重要生活質量指標之一, 我們活著, 不就為了一個好的感覺嗎?

  所以每當感到焦慮時試試提醒自己,今天活下來了,就是圓滿, 就是人生的成功,其他的不必要想太多。 有時甚至要學習阿Q精神,自圓其說是為了自己感覺良好。

  放低標準,不苛求自己要完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愛自己的開始。

  當你放下完美,放棄完美,敢於追求平庸,活得放鬆舒心,才是一個人變強的表現。

  所謂變強, 就是摒棄社會/別人的聲音, 敢於做自己, 傾聽自己的內心的感受, 嗬護自己的心靈,活得感覺良好,才是真正在變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