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開花

這些微思, 是綠葉的簌簌之聲呀, 它們在我的心裏歡悅地微笑著
個人資料
正文

我與金錢(二)

(2018-09-16 11:15:44) 下一個

4. 那麽金錢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錢本身是中性的,它無好壞之分,它不過是一個交換媒介。

   我們與它的獨特的個人關係,經曆,賦予了它各種不同的認知,伴隨著某些個人的情感,感受,讓金錢這個交換媒介變得複雜了。

  尤其與錢有關的負麵的,匱乏的,痛楚的經曆,讓我們對金錢有著五味具雜的感受。

  大多數的我們對金錢是沒有太多的把握力的,所以往往愛恨交加,在愛它的同時,對於金錢有很多負麵的信念和理念。

   比如從小就聽說的一句話:金錢是萬惡之源。也有人標榜“不以物喜”…….。

   老外呢,Louise Hey列出了一個清單:

   錢是醜惡的和肮髒的。

   錢不是從樹上長出來的。

   我很窮,但是我很清白。

   窮人永遠不會翻身。

   我沒有能力掙錢。

   節省一分錢就是掙回一分錢。

   我永遠賺不到足夠的錢。

   為“不測風雲”而存錢。

   ……

   我們有多少這樣的信念藏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時不時躍上你的腦海,提醒你?

   每個人似乎都愛錢,但大多數人對錢的熱愛,往往伴隨著匱乏感,恐懼,不配得,而且因為缺乏把握力而產生無力,或挫折感。

   他們的愛的能量是發散的,也許心想要富裕的念頭50%, 不配得, 匱乏感, 沒有信心,無力感,恐懼, 甚至憎恨……等占了50%,按吸引力法則,讓宇宙無所適從,心想就是事不成了,或成就一小部分。

   富裕與不富裕的人的區別是,富人是真心熱愛金錢,愛得純粹,他們的愛的能量也是純粹的,100%的。這樣的能量發射到宇宙,按吸引力法則,宇宙就讓他們心想事成了。

   真正熱愛金錢的人,與金錢建立了良好的流通關係,他們在財富的領域呼風喚雨,遊刃有餘,如魚得水。他們真正一心一意地愛著錢,自信可以擁有它, 即使偶爾它們流走了,他們知道它們還會回來。

   那麽那匱乏感來自於何處?

   保羅 費裏尼在《寬恕就是愛》裏寫到:

  “匱乏之念,來自於你認為自己不值得愛的看法。你若覺得自己不值得愛,這種匱乏感就會投射到外境。那時,你看到的杯子常是半空的一邊,而不是半滿的一邊。”

  來自於幼年的不富裕的家庭的經曆,社會普遍的財富稀缺論,潛移默化地,自己也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不值得,不配得到稀有資源。就是有時想要去爭取,但內心是矛盾的,所以根據吸引力法則,三心兩意狀態會創造很多障礙來阻礙你心想事成。

   5.我值得擁有美好的財富嗎?

   不要以為人人都會接受這世上的美好的東西。假如某一天你得到了,也許你會不安呢,甚至你的潛意識會想方設法來排斥擺脫它們。似乎是無意識的,但錢會漸漸離開他們。

   比如通過彩票中獎的人,據統計,70%以上的中獎者在若幹年後再次回到原點,進入經濟拮據狀態甚至破產。這個反映了一個事實,對金錢的複雜的愛, 讓他們沒有如富裕的人那樣的對錢的粘合力,所以沒辦法留住錢。

   前幾年我有一階段做美股期權投資,賺得不錯,最多時我一,二周可獲利近一萬美金。但我的潛意識開始有點不安了,我發現我容許自己賺幾千的交易, 這樣我會感覺比較舒服,太多了,我會無意識地開始漏錢。我意識到了,最終放棄交易了。

   為什麽?

   因為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個值得值。

   就像有人說:人人心裏有杆秤, 半斤八兩各自清。上天並沒設定你應該有怎樣的人生, 自己卻早已在心裏掂量好自己有幾斤幾兩。

    多年前我寫過的一篇博文《你能承受多少的好?》:

   我們的人生中的任何東西,都是我們自己吸引過來的。我們的工作,所住的房子,開的車子,我們的朋友,配偶……,幾乎每件事情,都是我們自己吸引來的……。
   我們為什麽有我們目前的人生?而不是其他不同的人生?為什麽我們不可以有我們理想中的人生?
   我們之所以有目前的人生,是由於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權衡自己的值得值。我們認為我們值得或不值得(Deserve or do not deserve)某種生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早就為我們自己打了分。 
   盡管我們都有我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理想的配偶,理想的房子,工作,車子……,但大多數的我們還是吸引了不是夢想中的配偶,住在尚欠理想的房子,做著雞肋般的工作……。

   因為在我們潛意識裏我們可能不認為我們值得我們理想中的生活,我們就會吸引或說被迫選擇了我們目前的生活。

   盡管這種生活不是我們理想中的,但我們覺得比較適合我們,因為我們值得某種的生活。

   我們所吸引的往往就是我們自己認為值得值的上限或接近上限。

   比如物質,我們應已明白任何物質/財富本身並沒有好或不好之分,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和權力去享有它們。但由於某種原因,我們自己設定了我們可以享有的物質的極限。

   大多數不富裕的人,就有那個所謂的貧窮創傷症侯群。說白了,就是窮怕了,不敢也不容許自己接受富裕。

   一小部分人克服了,他們的願望強於他們的恐懼,他們的翻身感贏了,他們成為了富有的人。

6. 怎樣愛得純粹?

   正如多年前暢銷書《秘密》的作者Rhonda Byrne所說, 我們大多數人對錢都是感覺不好的。因為大多數的人是不富裕的,自然對錢感覺不會太好。隻有富人對錢感覺是良好的。

   她也成長於一個不富裕的家庭, 成年後她的經濟狀況常常處於拮據狀態。她發現了“秘密”以後,竭力想要改變對錢的感覺,因為她明白對錢感覺不好是無法吸引來金錢的。

  那時她的公司為了拍《秘密》電影債台高築而陷入困境,要對錢感覺好談何容易。

  於是絕望之下某天她突發奇想,采取了一個戲劇性的舉動。

   她去了銀行機器從信用卡取了幾百塊錢,一疊50元的澳幣。她明白這些錢對她還債是那麽重要,但她拿了這些錢去了她所在城市的鬧市中心,完全聽從她的心的選擇, 她把錢送給馬路上的各種陌生人。

   她沒有細敘整個過程,但可以想象她得到了熱烈的反響。她隻說那個周末她的眼淚沒有停止過,在她的人生中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她對金錢的熱愛。

   但她強調並非是對錢本身的熱愛,而是錢所傳遞的愛的能量,讓她感動。

   那是當她贈送給別人錢時得到的感受吧:感恩,愛,付出,滿足,富有感………。

   她在一個周五送的錢, 周一下午她的銀行賬戶裏進來了2萬多元。似乎是個巧合。她在幾年以前買了她朋友的一個公司的股票, 一直沒有動, 現在忽然一下子了升上來, 她在上午接到到了電話, 下午就賣出了。

   她後來出了《秘密》的暢銷書和電影,她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實踐並證明她的理論的人,吸引力法則, 她改變了思想, 她成為了一個能夠吸引成功,財富的人。

  不是說你也需要去撒錢來改變對錢的感覺。 你可以在心裏把錢送出去, 感受當你送錢給別人時,你對錢的滿足感, 富裕感,還有對別人的愛和給予.........

  你也可以創造你自己獨特方式,讓自己對金錢或財富感覺良好起來。比如,你可以假裝你已很富有了,像一個真正的富人一樣思考或生活。

   這樣也可以改善對錢的感受。 宇宙的吸引力法則是按你的情緒頻率而工作的, 你心理感覺越富有, 對財富感覺良好,你對財富的吸引力越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