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輕揚

本博客文章皆係原創。
個人資料
正文

“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2010-07-10 07:31:00) 下一個

“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Wisewind

筆者讀史,時常對兩個重大問題感到迷惑不解:

自先秦至漢唐,上至朝堂,下至山野,都是正氣充盈,大義凜然!重諾守信,俠肝義膽者,比比皆是。殺身成仁,舍身取義者,層出不窮。便是販夫走卒,市井小民之中,也不乏氣雄萬夫,義薄雲天之人!但是這些精神在自宋以後的中國人身上,就很少看到了。相反,當外族入侵時,他們很多人表現得冷漠,畏懼,甚至麻木不仁,苟且偷生。為什麽在行為舉止上,自宋之後的中國人,與漢唐時候及漢唐之前的中國人,會有如此不同?

蒙古和女真兩個落後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和清兩個外族政權,對漢人實行屠殺和高壓統治。至清朝末年,朝廷腐敗,喪權辱國。然而華夏大地上卻沒有反抗力量起來將之推翻。最後,還是遠在海外的孫中山先生及其領導的同盟會殺回華夏大地,帶領民眾推翻了滿清。這又是為什麽?

直到把這兩個問題和崖山之戰聯係起來,似乎才有了答案。

原來,“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當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從1205年起橫掃歐亞大陸時,宋朝的華夏文明已經領先世界。

北宋和南宋共300餘年,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等諸多方麵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製工商業的朝代。但是宋朝重經濟,輕國防,以致最後長江以北半壁江山淪於金人之手,而南宋小朝廷隻能偏安江南一隅。

但南宋還是繼承了一點漢唐的勇武和抵抗精神,在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十年,是最後一個亡於蒙古軍隊的國家。

宋蒙()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麵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是蒙古勢力崛起以後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的一場戰爭。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侵入中國,先是征服了西夏。然後滅掉了占據中國北方的金國。

蒙古軍隊占領中國北方時,實行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手段,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蒙軍屠殺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大量減少,其程度觸目驚心。原來北方有4500萬以上登記人口,在各地屠城以後,剩餘人口不到700萬。這個數字一直保持到元末甚至明初。也許有幾百萬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於瘟疫,饑餓等,但是慘遭屠殺者至少80%以上。據記載,宋人後來到中原後發現,中原地區千裏無人煙,白骨遍地,井裏塞滿了死屍而水不可飲。

公元1276年,蒙古軍隊攻克了臨安(今杭州),南宋政權投降。

南宋政權投降後,抵抗蒙軍的鬥爭並沒有停止。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仍試圖在廣東沿海組織新的南宋政權。

公元1279年,忽必烈派重兵征討廣東,引發了“崖山之戰”。

公元12792月,南宋殘軍與蒙古軍隊在廣東新會崖門海域(今廣東江門市)展開了一場曆時20多天的大海戰,雙方共投入兵力50餘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最終宋軍全軍覆沒,戰船沉沒,南宋王朝徹底滅亡。

南宋的大臣陸秀夫在國家將要被蒙元滅亡的時候,背著年僅9歲的少帝投海而死。許多忠臣追隨其後,據說蹈海而亡者達十萬人之多!

古典意義上的中國也隨之滅亡,中國第一次整體亡於野蠻遊牧民族之手!

南宋的滅亡是中國曆史的重大轉折,不僅僅是漢族政權的徹底滅亡,更標誌著在南宋時期得到長足發展的工商業、高科技、農業、科舉與世族相結合的官僚製度、開始受限的皇權、先進的政治製度等等都中斷了。

文明相對落後的蒙古人統治的元朝開始實行封閉、保守、高壓,集權的製度。元朝統治者將國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漢人、南方漢人。在這種製度下,漢人的地位極低。成為了蒙古人與色目人驅使的對象。這對於華夏民族是一種極大的精神摧殘。

雖然百年後漢人複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還是受到蒙古野蠻民族影響,統治階級比宋朝統治者更殘暴,大開曆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抑製商業貿易。

漢人在遭遇北方野蠻遊牧民族的大屠殺和高壓統治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由於敢於反抗的華夏子民都已被野蠻的蒙古軍隊殺害,僥幸活下來的人從此心有餘悸。此後的數百年,麵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表現得精神麻木,苟且偷生。

而禁錮的文化思想、落後的社會製度和政治製度在另一個落後民族統治的清朝達到了最高峰,直到鴉片戰爭和清朝滅亡。

崖山之戰,十萬蹈海而亡的南宋軍民就是華夏民族最後的精英!

崖山之後,宋朝滅亡,中國可以說已不存在,華夏民族最後的政治,文化精英也消失殆盡

華夏文明在野蠻遊牧民族的入侵和打擊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戰後,整體性亡於蒙元,可以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當然,華夏文化還是艱難地在民間薪火相傳!

但是,在野蠻民族的高壓統治下,反抗異族統治的思想難以廣泛傳播,反抗異族統治的群眾性組織更加難以產生和發展。

這也許就是為什麽是海外的孫中山先生及其領導的同盟會,而不是華夏大地本土的力量,成為推翻滿清的中堅力量的原因。

回顧崖山之戰,我們不禁驚歎:

漢唐以前及漢唐之時,華夏雄風,究竟會是何等的團結與彪悍?!連相對柔弱的南宋,都有十萬軍民自發跳海殉國,這樣的氣節,何時能再次擁有?中華文明的複興,需要吾人的共同努力!

今天,在華夏民族重新崛起的曆史轉折關頭,我們要大力呼喚,先秦至漢唐時候華夏民族那種以天下為己任,見義勇為,敢於擔當!重諾守信,充滿正義感和血性的精神再次回歸,並迅速成為今日華夏子孫的普遍道德精神!

我們堅信:

崖山之戰,華夏精神不死!

崖山之後,華夏精神永存!

---En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9)
評論
愛心和雄心 回複 悄悄話 隋文帝楊堅的太太,也就是楊勇楊廣的母親獨孤皇後也是鮮卑人,她是北周八柱國之一鮮卑大帥哥獨孤信的小女兒,她的一個姐姐是唐高祖李淵的媽媽,也就是說唐高祖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本是姨表兄弟。

隋唐和北魏北周北齊不同,當然是漢人政權,更確切的說是“新漢人”政權--經過黃河流域300年之戰亂和民族融合,漢族的旗幟再次高高升起,漢人再次取得東亞之主導權,那無疑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偉大年代。

鮮卑的漢化,有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這個驕傲凶悍的騎馬部族從東北亞的西北部森林-草原地帶起源,趁漢軍擊破匈奴之際南進山西北部,以平城(大同)為根據地逐漸壯大並統一了戰亂的北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主動開始了自上而下的落後學習先進的“漢化運動”,這很類似後來俄羅斯彼得大帝主動放棄原先的突厥-蒙古習氣,自上而下學習先進文明的“歐化運動”,但是北魏朝廷發起的漢化運動後來卻遭到其邊塞“六鎮”鮮卑將士的反動,這些武人奪取北魏政權後大搞胡化運動,大肆屠殺虐待漢人和已經漢化的鮮卑高層精英,北魏皇族拓跋氏(元氏)基本上被殺光,這股胡化逆流直到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後才被最後製止,漢人最後終於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沒落貴族的評論:

閣下說的有道理!也許當今中國內憂是主要的。

但中國周圍,外敵環伺,這也是事實!

中國的安全形勢,可能是除伊拉克,阿富汗,伊朗等幾個國家以外最嚴峻的了!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今日雨果的評論:
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這些小國快將中國南海及島嶼瓜分幹淨,而中國政府隻會口頭抗議的時候;
當大大小小的漢奸們公然散布各種漢奸言論,而許多中國人對此已經見怪不怪時;
當韓國棒子要將美國的航空母艦引到中國大門口來耀武揚威時,
閣下,你說我們要不要呼喚中國人的血性?
難道你認為,中國人應該像你欣賞的法國人那樣---敵人來了就投降?
因此,不需要血性?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愛心和雄心的評論:
閣下所言大部分都有道理!
但本人仍然認為:隋,唐都是華夏政權,而不是鮮卑政權。
史料說:“北齊和北周時期上層貴族都極端排斥漢人,熱衷於鮮卑化與西胡化。楊堅先輩武川鎮司馬楊元壽因輔助鮮卑有功被賜胡姓普六茹,楊堅上台後立即恢複了自己的漢姓,停止了公元500年以來曆時80年的軍界鮮卑化和公元535年以來曆時46年的政界鮮卑化趨勢,力行漢化。”
可見,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是100%的漢人,他的兒子楊廣當然也是。隋總共隻曆二世,便亡於唐。所以,隋朝是華夏政權。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是漢人,他的兒子李世民自然也是漢人。就算李世民的母親一係是鮮卑人(李世民的母親竇皇後是東漢開國元勳竇融的曾孫女),李世民的妻子也是鮮卑人,但顯然都是早已漢化的鮮卑人。而且華夏及世界所有國家皆以父係為準,所以唐朝當然也是華夏政權,而非鮮卑政權。
沒落貴族 回複 悄悄話 當今中國人的最大威脅不是有人要從某個方向打進來。而是思想禁錮,道德不昌,社會沒了思想,更奢談氣節。
今日雨果 回複 悄悄話 請問:中華民族需要發揚血性?還是發揚人性?

人類曆史在演進:崇尚暴力--> 崇尚金錢--> 崇尚知識--> 崇尚智慧--> 崇尚良知

每個人都得問一下自己:我的潛意識處在這人類曆史演進鏈的哪一環?

請各位三思。
愛心和雄心 回複 悄悄話 文革之殤,倍於崖山

==================

同意。華夏民族兩次真正的亡國:1279年和1949年。
愛心和雄心 回複 悄悄話 事實上,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是華夏內部的朝代興替。
============================

你這個鏈條的問題出在南北朝,北朝的底層是五胡亂華後的融合+變異,其統治世係是拓跋鮮卑之北魏--》宇文氏之北周--》楊隋和李唐,這些朝代的統治階級是胡漢混血的,比如李世民,他的母係上溯三代都是鮮卑人,妻子長孫皇後也是鮮卑人。我覺得中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秦漢晉(中華第一帝國),第二期隋唐宋(中華第二帝國),第三期明清(中華第三帝國),在這三個時期中國人的血統,氣質,和社會風俗都有較大變化,第一第二期的轉換就是長達300年的“五胡亂華”,到隋唐,混血的“新漢人”以中國人的主流麵目出現,第二第三期的轉換就是遼金蒙古,現在的中國人其實繼承的是明清,和麻衣執劍,威重逼人的秦漢古中國人的血統/氣質相差甚遠了。
臥看明河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第一次亡於落後遊牧民族(鮮卑)是隋唐時期,而不是元。”

沒錯。所以日本人常說,中國文化在唐以後就滅亡了,由日本人傳承了過去。韓國人也說,明以後中華文明不複存在,他們才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

仔細觀察思考一下,不得不部分認同這兩種說法。
托尼福 回複 悄悄話 文革之殤,倍於崖山
roarforward 回複 悄悄話 始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慢性毒藥開始發作。導致宋朝滅亡,今天管美國人叫爹!!!
winterreise 回複 悄悄話 所以說,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此外,強弱興廢,相互轉化,物極必反。中國文化皆由《易經》衍變而來,合宇宙之道,內力底蘊極其深厚。三知三守, “複歸於無極”, 方可天長地久啊。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有理走遍天下的評論:
“中國第一次亡於落後遊牧民族(鮮卑)是隋唐時期,而不是元。”----
請問閣下:“落後遊牧民族(鮮卑)”是如何通過軍事入侵,像元滅宋那樣,屠殺了數千萬華夏軍民而建立了隋朝和唐朝的?
事實上,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是華夏內部的朝代興替。
隋是怎樣取代南北朝的呢?“隨著南北朝在政治、經濟上的逐步衰落,身為北周的輔政大臣的楊堅於公元581年2月迫使年輕的周靜帝讓位,自立為帝。因楊堅曾官居隋國公之職,故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建都長安,他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很清楚,隋是通過“禪讓”取代南北朝的!楊堅是以前華夏朝廷(北周)輔政大臣的身份,而不是以“遊牧民族(鮮卑)頭領”的身份登位稱帝的。
唐又是怎樣取代隋的呢?“隋朝末年,當隋煬帝四處攘亂之際,駐守太原的唐國公李淵率大軍進軍關中,並於公元618年稱帝建國,年號武德,建都長安,開啟了李唐王朝統治中國的曆史。高祖李淵登基後立即著手消滅其它各部反隋勢力,先後擊敗上邽(天水)的薛舉,薛仁杲;洛陽的王世充;河北的竇建德等反對勢力,實現了統一大業。”很清楚,唐取代隋是經曆過戰爭的。但是,這種戰爭並不是像蒙元的野蠻騎兵那樣,以大規模屠殺平民百姓為手段的。另外,李淵和其它各部反隋勢力之間的戰爭,是華夏新的中央政權與地方勢力之間的戰爭,而絕不是“落後遊牧民族(鮮卑)”與華夏之間的戰爭。
因此,閣下說“中國第一次亡於落後遊牧民族(鮮卑)是隋唐時期,而不是元。”是不符合曆史事實的。
“樓主再三聲稱元清是落後遊牧民族統治。 如果中國亡於所謂的先進民族,比如英國,華夏民族是否也應該奮起反抗?”---
曆史就是既成事實,沒有“如果”!
閣下關於孫中山和毛澤東的評價,與本文無關,本人也不想與閣下爭論。
“凡是落後遊牧民族建立的朝代,唐/元/清,中國的國土都極大地擴大。 樓主能想象中國沒有內蒙/新疆/西藏/內外興安嶺嗎? 為什麽華夏(漢人)的朝代,國土不斷萎縮,而落後民族的朝代,國土不斷擴充呢? 四大文明古國,其它三個都滅絕了。 這說明什麽問題? 隻有中國不斷吸收新鮮血液,不斷自我更新,才能持續發展到今天。”----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領土跨越歐,亞兩州。現在在哪裏?
當今世界的強國,哪一個是遊牧民族建立的?
ollie 回複 悄悄話 弱被強所淘汰就是自然規律,也是自然意誌。
崖山之戰應該讓現代的每個中國人知道才是。
具備征服別人性格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
ollie 回複 悄悄話 漢族的文化和文明並沒有消失,還是主流的。
5speed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一很好的文章,華夏十萬軍民自發跳海殉國的氣節讓我感動。但是看看今天,如果有很多人民幣顯示在海,才有許多人民蹈海追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