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輕揚

本博客文章皆係原創。
個人資料
正文

圍棋漫談

(2010-07-19 08:09:43) 下一個

圍棋漫談

Wisewind

圍棋是一種智力遊戲,起源於中國,有超過三千年的曆史。相傳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

圍棋的特點是圍而對攻,爭地決勝,由於變化多端,因而魅力無窮。

下一盤圍棋的時間沒有規定,快則十五分鍾,慢則幾天,多數時候下一盤棋需要一到二個小時。

下圍棋有利於開發智力,可增強人的計算能力、創意能力、思維能力、及自我控製能力等等。

圍棋的規則十分簡單,普通人學習一個小時就可以通曉全部規則。但是要達到很高的棋藝水品卻是很難的,絕大多數人窮一生追求,也隻是“業餘較高水平”而已。

絕大多數人難以達到很高的棋藝水品,是因為圍棋太複雜了。圍棋的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形成361個交點。博弈雙方分別持黑,白棋子,黑方先手落子在361個交點的任一點上,然後白方落子在餘下的360個交點的任一點上。依此輪番落子,直到棋盤上的361個點全部被雙方瓜分完畢為止。

如果一片棋被對方包圍,並且沒有至少兩個“真眼”,則這一片棋就要被對方“吃掉”。最後計算雙方各得子數,因為黑方先手落子,好似占了便宜,所以黑方要倒貼給白方三又四分之三子,稱為“貼子”。貼子及計子完畢後獲得180.5子以上者勝。由於“貼子”數不是0.5的整數倍,所以,圍棋基本上是沒有“和棋”的。

圍棋之所以變化萬端,是因為開局後,在很長時間內,雙方的選擇都多達數十甚至數百個。即使在接近終局時,雙方每一步仍然有多種選擇。因此圍棋可能的變化是一個天文數字!所謂“千古無同局”,意即幾千年來,沒有兩盤棋從頭到尾每一步都是相同的。

有一位西方科學家學會下圍棋很多年後,感歎地說:地球上如果有一種文化是很久前外星人留下的,那肯定就是圍棋!

圍棋的複雜性也可從軟件開發得到證明。現在開發出來的最高極的國際象棋電腦軟件可以打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但是最好的圍棋電腦軟件也會被普通的業餘圍棋手打敗!因為高水平的圍棋電腦軟件太難編寫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都不可能開發出能夠打敗世界一流圍棋手的軟件,更別說打敗世界超一流圍棋手了。

圍棋是一項激烈的智力競技,對弈雙方從頭至尾都在進行快速運算。業餘高手可以算到6-7步以後,專業棋手可以算到數十步之後。

在這個快速運算的過程中,充滿了辯證法的哲學思辯。每一步的快速運算實際上就是在眼前與長遠,局部和全局,進攻與防守,奪取與舍棄,大與小,緩與急等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麵中迅速作出選擇,以便最終獲得最大的利益。

如果將圍棋中的這些哲學思辨方法和收獲應用到自己的人生設計,以及日常工作中,對於許多人說來,都會獲益非淺!這是筆者的切身體會!

圍棋是最激烈的智力竟技,同時卻是最文雅的體育運動。對弈雙方可以一聲不出,故又稱為“手談”。中國人說的“琴棋書畫”,其中的“棋”就是指圍棋。

今日,在亞洲的圍棋人口有數千萬人,在歐美國家也有不少人會下圍棋。

但是,似乎隻有東亞漢文化圈(中日韓)的人對圍棋具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歐,美白人無論多麽努力,與中日韓高手始終都差得很多。

歐洲常舉辦圍棋錦標賽,其冠軍與中日韓高手下,通常“被讓數子”,就是中日韓高手可以讓他在棋盤上先放數子,否則雙方無法下棋。

所以觀摩歐洲圍棋錦標賽的中日韓高手,通常隻跟其冠軍和其他高手下指導棋,以期逐步提高歐洲乃至世界的圍棋水平。

一向對智力發展特別重視的東亞漢文化圈(中日韓)有時甚至把本國棋手在國際比賽中的表現看成關係到國家榮譽和民族尊嚴的大事!

中國棋手聶衛平在1985年至1987年的三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中,連克日方超一流九段棋手,使中國隊“三連勝”。當時上至國家最高領導人鄧小平,下至平民百姓,無不關心其比賽情況。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學生也因其捷報而遊行慶祝。聶衛平成為那個時代中國的“英雄人物”並於1988年獲得國家體委和中國圍棋協會授予的“棋聖”稱號。

韓國超一流棋手李昌鎬九段因為獲得23項世界冠軍而被看成是韓國的國寶。而棋藝同樣高超,但性格古怪的李世石九段則為許多人所不喜。

中國現在的超一流棋手古力九段,常昊九段,孔傑九段等也都擁有數千萬,甚至上億名的“粉絲”。

圍棋在中國流傳3000多年,留下許多神奇的傳說,爛柯山便是其中之一。說是晉朝時有一個人叫王質,一天進山砍柴,看見兩個老人在在石板上下圍棋,便放下斧頭,站在一旁觀看。一盤還沒有下完,王質餓了,想起該回家了。一看,放在一旁的的斧子,柄已經腐爛了。王質回到家,人們都不認識他。原來,他在山中看棋時,世間已過了上百年,與他同時代的人都早已死去。王質這才知道,自己遇到的是兩個神仙在下棋。可見圍棋這個智力競技從古代起就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人們也把高手偶而下出的匪夷所思的妙手稱為“神仙手”或“鬼手”。

不但東亞漢文化圈(中日韓)的人對圍棋具有與生俱來的天賦,而且帶有這種血統的人似乎也有下圍棋的天賦。

近兩年冒出來的澳大利亞籍混血美少女棋手黑嘉嘉(JOANNE·MISSINGHAM)便是一例。黑嘉嘉的父親是澳大利亞人,母親是台灣人,她的中文姓氏即是隨母姓。黑嘉嘉1994年出生於澳大利亞,6歲開始學圍棋。由於聰明加勤奮,14歲就在中國大陸通過定段賽,成為第一個進入大陸棋院的台灣少女選手。黑嘉嘉現居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在學校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六門功課都是A

圍棋界流傳一種說法,說是會下圍棋的人不會得老年癡呆症。

圍棋,真是一種神奇的競技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圍棋雖是小道,個中有大智慧!

 

圖 
已加入山東齊魯棋院的黑嘉嘉參加圍甲比賽,來到風景秀麗的萊蕪雪野山莊。

---En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9)
評論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老姐和827的評論:
中國的出土文物及文獻證明,當今的19X19的棋盤是起源於中國,而後傳到日本去的。
中國直到兩漢時期(前206—公元220),圍棋棋盤還是17X17。
從三國(220—280)開始直至兩晉(265-420),17X17和19X19兩棋並行,北方流行17道而南方流行19道。
到南北朝(386—581)時,19X19圍棋逐漸占了主要地位,開始通行。
到唐朝(618—907)時,19X19完全取代了17X17。
據日本的曆史學家依據史料推斷,圍棋是在日本推古天皇(554-628在位)以前不久由中國傳入日本宮廷的。而當時正是中國的南北朝時代。而日本國自有圍棋之日起,就使用19X19棋盤。
也就是說:中國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使用19X19棋盤(與17X17棋盤並行),直到200多年之後的南北朝,19X19圍棋已經成了主流時,圍棋才由中國傳入日本。
日本自有圍棋之日起,就使用19X19棋盤,也從反麵證明了,19X19的棋盤是源於中國的。因為,如果從中國傳入日本的圍棋棋盤是17X17,而由日本人發展為19X19的話,日本也應該像中國這樣,經曆一個17X17---17X17和19X19並行---19X19的演變過程,但日本沒有這樣的過程,而是一開始就是19X19。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827的評論:

承教了!本人在文章中的論述沒有錯。“中國棋手聶衛平在1985年至1987年的三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中,連克日方超一流九段棋手,使中國隊‘三連勝’”:第一屆聶衛平勝小林光一,加藤正夫及日方擂主藤澤秀行。第二屆聶衛平勝片岡聰,山城宏,酒井猛,武宮正樹及日方擂主大竹英雄。第三屆聶衛平勝日方擂主加藤正夫。中國取得三連勝。

第四屆聶衛平勝依田紀基,淡路修三後,負於日方羽根泰正九段。中國負。
827 回複 悄悄話 更正一下,中日圍棋擂台賽中國取得了第一第二兩屆的勝利,第三界擂台賽中聶衛平敗給了日本的羽根泰正九段,故應是二連勝,不是三連勝.
82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老姐的評論:
中國古時的棋盤是17X17的,確是小日本發展到現在的19X19的.
老姐 回複 悄悄話 請問:當近的19X19的棋盤是源於中國的還是小日本發展的?
movieday 回複 悄悄話 黑嘉嘉!cool!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nterreise的評論:

謝謝您的欣賞和評價!

看來閣下昆仲是喜歡下圍棋的,並且也很有心得!很高興在文學城遇到同道中人!

確實,圍棋不僅能開發智力,陶冶性情,而且其哲學內涵對人生及事業都大有裨益!但這是需要一定的實戰經驗,以及棋藝達到一定水準以後才能體會到的。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riverside的評論:

謝謝欣賞!

祝您新的一周愉快!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無忌哥哥的評論:
您說得很對!對於專業棋手說來,布局及中盤攻防的各種定式是屬於基本功,必須了然於胸的。
而在正式比賽,尤其是關鍵性的國際比賽中,兩位棋力相當的選手比的已經不是這些定式,而主要是天賦和心理素質!
李昌鎬除了極好的天賦和基本功外,就是因為具有超越常人的心理素質,所以在最關鍵性的國際比賽(比如決賽)中,都能正常甚至超常發揮。“石佛”的外號就是對他卓越的心理素質的極好描述。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nahiyiyi的評論:

許久不見,你近來可好?

看來你也是懂圍棋的。

祝你新的一周愉快!
winterreise 回複 悄悄話 Very good paper, thank you. My brother has been playing 圍棋 for many years, I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him a lot. Agree with you: "如果將圍棋中的這些哲學思辨方法和收獲應用到自己的人生設計,以及日常工作中,對於許多人說來,都會獲益非淺!" I have this experience too.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very good and detailed introduction.
無忌哥哥 回複 悄悄話 布局階段的定式都是經過前人不斷總結出來的走法,雙方局部的得失比較平衡,但同樣的定式在不同的布局裏全局效果又不相同,真是變化多端。我覺得布局階段圍棋高手天賦最重要,因為對全局的感覺似乎不是可以單靠“計算”得來的。所以電腦軟件現在還不行。
anahiyiyi 回複 悄悄話 圍棋之所以變化萬端,是因為開局後,在很長時間內,雙方的選擇都多達數十甚至數百個。
--------------------------------------------------------->>
就是這些方案要背得爛熟並且善於運用和對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