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打“金融戰爭”?
Wisewind
一場戰爭---“金融戰爭”正在歐洲大陸展開。
在發源於美國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中,歐元對美元的匯率曾經節節攀高,大有取美元而代之的氣勢!
於是,經過2009迄今的恢複,美國經濟尚未完全走出衰退,一場追殺歐元,打殘歐元的“金融戰爭”就在歐洲打響了。
2009年12月初,號稱“國際上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專業信用評級機構”---美國的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等三家公司,紛紛下調希臘主權債務評級,席卷歐洲,影響全球的“主權債務危機”拉開了序幕。
2010年4月26日,標普將葡萄牙主權評級下調兩個等級;4月27日,標普直接將希臘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4月28日,標普將西班牙評級從AA+下調至AA。陷入債務危機的“歐豬五國”-PIIGS-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在這場“金融戰爭”中首當其衝,但削弱甚至打倒歐元才是美國的目標。
隨著歐洲債務危機的深入和擴大,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從曆史最高點2009年10月底的約1.60美元一路下跌,跌到2010年6月初的約1.20美元,半年多下跌了25%。歐元地位大幅下降。GDP與美國相若的歐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複蘇的最薄弱環節。
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美元“儲備貨幣”的地位,歐元不再有能力構成威脅!
美國為什麽要打這場“金融戰爭”?實際上是誰在打這場“金融戰爭”?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看看美國的“消費型債務經濟模式”是如何運作的。
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已經欠下13萬億美元外債,加上美國政府對國民的社保欠賬等所有隱型債務,美國政府已經欠下57萬億美元的各種債務!金融風暴之前美國全部資產總值大約70多萬億美元,現在可能隻值50多萬億美元了。美國已經資不抵債,美國早該破產了!
可是,美國怎麽還沒有破產?
答案很簡單:因為美國總能借到足夠的錢維持開銷,因此它就不會破產!
為什麽美國總能借到足夠的錢呢?美國總是能夠向誰借到足夠的錢呢?
美國聯邦儲備局(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美聯儲(FED)!
根據美國多個版本的經濟學教科書的記述,美聯儲是股份製的私人銀行,卻在美國發揮中央儲備銀行的作用。美國政府在美聯儲的股份是零。美聯儲的股東是誰?至今仍是不為人知的絕密。
直到今天,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美國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1963年11月22日約翰·肯尼迪總統遇刺後,美國政府最終喪失了僅剩的“白銀美元”的發行權。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這就是“美元”。美國政府必須為借款而向美聯儲支付高額利息。
從形成的曆史和運作情況來看,美聯儲實際上是世界金融寡頭在美國的公開的代理機構。所以,美國的最大債主是世界金融寡頭。
中國是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國家,但所占美國國債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七。而美聯儲持有的美國國債所占比重約為百分之六十,並且還會加速增加。
為什麽世界金融寡頭一定要借錢給美國?因為,第一,世界金融寡頭是持有美元最多的集團。目前據推算,全世界至少有五百萬億的美元,絕大部分掌握在世界金融寡頭手中。如果美國破產,美元就會變得一文不值,世界金融寡頭所受的損失將最為慘重;第二,從投資角度來看,美國目前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麵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通過絕對控股形式持有美國國債,達到絕對控製美國的目的,就可以操縱美國,鞏固和拓展自己的利益;第三,以美元為基幹的世界金融體係是世界金融寡頭牟取利益的有力的工具。世界金融寡頭利用美聯儲調控美元的發行,就可以通過稀釋其它國家和個人所持有的美元在整個美元總量中的比例,輕而易舉地掠奪他人---包括美國人民所創造的財富。
綜上所述,美國之所以還沒有破產,是因為美國的利益和世界金融寡頭的利益已經緊密相連。雙方有著共同的目標:擊退任何貨幣對美元的潛在挑戰,保住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美國的“印鈔權”!
誰在追殺歐元?誰在逼人民幣升值?誰可能在策劃新的金融風暴?
是美國,但是說到底,美國政府不過是代理人!
美國政府後麵那個巨大的魅影,才是這一切真正的源頭!
---End
不好意思!您過獎了!:)
中國持有13萬億的美國國債小心打了水漂,那早已定局。就是用錢買來的中國經濟發展。
美國的外債是世界上最多的,其實是自己向自己借錢。
世界金融寡頭自導自演的鬧劇,世界金融寡頭的利益就是美國的利益。他們知道得非常清楚歐洲的薄弱環節在哪裏,隻要時機一到就會宣布誰的"主權債務評級"被降低。希臘就是一例子。於是達到賺一把的目的。這就是猶太人的賺錢哲學。
可以看出,正是在格林斯潘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1987-2006),美國由債權國變成了世界最大的債務國!
可是,有誰追究過格林斯潘的責任?
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所能做的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1910年11月底,在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策劃成立美聯儲的秘密會議中,主持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代理人保羅·沃伯格建議用聯邦儲備係統(也有人翻譯成聯邦儲備銀行)的名稱來遮人耳目。實際上,美聯儲既不是“聯邦”,更沒有“儲備”,也算不上“銀行”。
為使美聯儲更具有欺騙性,或者說,為了使美聯儲看上去更像是受美國政府領導的,在誰控製美聯儲的問題上,保羅·沃伯格巧妙地提出:“國會控製美聯儲,政府在董事會中擁有代表,但是董事會的多數成員由銀行協會直接或間接控製。”
後來,保羅·沃伯格把最後的版本改為“董事會成員由美國總統任命”,但是董事會的真正功能由聯邦谘詢委員會所控製,聯邦谘詢委員會與董事會定期開會“討論”工作。聯邦谘詢委員會成員將由12家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決定,這一點被有意地向公眾隱瞞了。
最近40年來,美國政府有35年都出現預算赤字,隻有5年盈餘。而且現在赤字還越來越大,如此下去,美國政府確實不可能有償還外債的能力。
中國購買的近9000億美元美國國債,拿回本金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
您說的大概離事實不遠!
這也許就是美國在外交政策上特別偏袒以色列的原因。
你說得有道理。另外,歐洲經濟複蘇的阻礙很多來自內部,福利社會養了一群除了吃,拉,睡,下崽一窩的低級動物。胖得無尊嚴,傻得讓人心寒。
在正常情況下,一國貨幣對外幣匯率低,有利於保護本國就業和提高產品出口競爭力,像人民幣對美元的情況便是如此。實際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已提高了18%左右,但用了10多年時間,是漸進的,所以對出口及就業衝擊不明顯。
而目前歐元對美元匯率在半年多時間內急降約20%,是由於歐元區受“歐豬五國”主權債務危機連累,經濟前景蒙上陰影,可能成為全球經濟恢複最薄弱的一環,這就不像正常匯率波動那麽簡單了。
也祝你周末愉快!
美聯儲的性質和來曆在美國的學術界和新聞媒體中,是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區”。
全世界發達國家政府都有自主貨幣發行權,但有兩個發達國家卻是例外。一個是英國,貨幣發行權在英格蘭銀行(私人銀行)手裏;另一個是美國,貨幣發行權在美聯儲(私人機構)手裏;
人們隻是知道英格蘭銀行和美聯儲都與猶太金融巨頭羅斯柴爾德家族有關。
美聯儲的總設計師是保羅·沃伯格,德國猶太移民,英國和法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代理人。1901年到美國。
1910年11月底,神秘的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成為美聯儲的策源地。保羅·沃伯格主持,參加者有美國財政部,洛克菲勒家族,紐約國家城市銀行,J.P.摩根公司,紐約第一國家銀行等。
保羅·沃伯格認為中央銀行這個名稱過於樹大招風,建議用聯邦儲備係統的名稱來遮人耳目;為了隱藏紐約的銀行家將主導美聯儲這個事實,保羅·沃伯格設計了一套由12家美聯儲地區銀行構成整個係統的方案;保羅·沃伯格將美聯儲總部設在政治首都華盛頓,有意遠離它真正接受指令的金融之都紐約,以消除公眾對紐約銀行家的顧慮;保羅·沃伯格還把美聯儲的股份中原來屬於美國政府的20%股份拿掉了,使美聯儲成為一個“純粹”的私有中央銀行。
至於現在美聯儲的董事們都是哪些金融寡頭,那就是“絕密”了。
周末愉快!
10幾萬億的資產不可能是不為人知吧?為什麽全世界都不知道?那隻有可能是上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