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感慨於留學生的回國

(2014-10-31 16:25:17) 下一個
說是清華的1937年統計的回國率達98%,相應的對照如今?
不是說那時的留學生如何的愛國,得從多方麵來看。第一是回國的出路極好,無論從社會地位經濟地位來說, 比之“學留”,回去好多了;第二那時我們的長輩們還是很戀家的;第三讀書人的光宗耀祖出人頭地思想也蠻嚴重,當然報效祖國也一定是一項。

無論哪條,學而留在國外,一點也不能滿足,所以我們的先輩留學生, 讀完書就自然而然地回國了。

解放初期,國內應該說是一派生氣,國家建設欣欣向榮,留學生們尤其是理工的,眼看著自己學的專業可以大展身手了, 磨拳擦掌的不少,當然回去一些人命不好那是另外一個故事,咱不去說。

剛剛改革開放那陣,生活條件工作條件國內外巨大的差別, 使得留學生想方設法留學變學留,其實沒什麽錯,人往高處走嘛。

而現在,這種差別越來越小,做完博士後,回去至少一個副教授,而留美國,拚死拚活未必能找到個助理教授的位置, 所以回去就回去, 弄不好整個正教授幹幹呢。

真正令人佩服的是那些抗戰最艱難時回去的,比如我就知道在美國拿了PH。D。,回國去的是浙江大學,在貴州,若是貴陽呢也罷了,好歹是省城,可浙大在遵義,實在不行遵義也算得上個城市,但還得往下鄉下走, 要知道浙大的理工部分在湄潭,那是中國幾乎最窮的省貴州的一個小城市遵義旁邊的一個縣!!那才叫作共赴國難的了,那個社會地位是虛的經濟地位是不好的,光宗耀祖可能家人是看不見的,唯獨報效國家是實實在在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easycity 回複 悄悄話 其實,中國人共患難不是問題,難得的反而是共安樂。
我現在在美國,老婆孩子熱炕頭,樂不思蜀。但是真要是中國有抗戰那樣的危難,貴州遵義湄潭的浙江大學我是堅決不去,前線當兵和敵後遊擊隊不敢保證有那麽高的覺悟。但是中國軍隊的後勤部門,軍工部門,民政部門,我一定會去。最低當一個汽車司機也會在國內。
當然,我也一定會堅持老婆孩子留在美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