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故事(6)---女皇們
(2005-06-14 18:57:42)
下一個
俄國故事(6)---女皇們700多年的留裏克王朝在一片混亂中結束了。1613年,全俄羅斯50個城市的700位縉紳精英在莫斯科開會,推舉出米哈依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新沙皇,開始了曆時三百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直到1917年被俄國十月革命推翻為止。這樣看來,俄國的第一次民主選舉不是在1991年的葉爾申朝代,也不是在2000年的普京朝代,而是在1613年的全俄縉紳大會上,可惜,選出來的又是一家世襲的王朝。可見,‘民主選舉’還是可以‘選’個專製製度出來的。羅曼諾夫王朝從1613年起,到1917年尼古拉二世下台為止,一共經曆了17位皇帝和女皇。其中有兩位在俄國對外擴張,對內礪精圖治方麵有巨大貢獻,被俄國人稱為‘大帝’者,一位是著名的彼得大帝(1672 - 1725),另一位是彼德大帝的孫媳婦,凱瑟琳二世(1762 - 1796)。這兩位都是俄國曆史上著名的‘改革開放派’。彼德大帝是人們所熟知的,他是米哈依爾的孫子,10歲時登基,由母親娜塔莉亞攝政至他成年。他對俄國的功績就不用說了。在他去世的那一年,俄國的版圖從頓河-伏爾加河流域擴張擴張擴張流域流域領域擴展開來,東至烏拉爾山脈,北上蓋過芬蘭灣,直達白海,南下包圍了裏海。他一生中都在致力於俄國的開放和改革,其中有一條改革措施是:廢除皇室世襲的父傳子製度,沙皇死後由貴族們決定下一任統治者,女人也可以當皇帝(這個規定後來被他的曾孫子保羅一世推翻)。這大概是借鑒了留裏克王朝最後滅亡於一些白癡繼承人的教訓。他自己去世時,就沒有把皇位讓給兒子繼承,甚至連遺囑也沒有立。由於彼德大帝的‘規定’,羅曼諾夫王朝先後出了四任女皇:安娜,伊莉莎白,凱瑟琳一世,凱瑟琳二世。其中,以兩位凱瑟琳的經曆最為有趣,尤其是凱瑟琳二世。先來說凱瑟琳一世。1702年,30歲的彼德大帝在率軍進攻立陶宛的征戰中,占領馬連堡,在俘虜的人群中有一位漂亮的17歲姑娘,被他手下一位近臣看中,買下為妾。這個姑娘本名叫瑪爾達。斯卡芙龍斯卡亞,是個立陶宛農民的女兒,在鎮上的牧師家作過女傭人。瑪爾達必定是天生麗質,聰慧過人,後來居然又被彼德看中,從近臣手中將她搶過來,奪為己有,改了個俄國名字叫凱瑟琳。阿列克謝耶芙娜,成為沙皇的情婦。1712年,彼德大帝正式娶她為妻,立為皇後,寵愛有加。凱瑟琳雖然是農家女一個,沒有受過什麽教育,但是她也不是個‘無腦美人兒’,跟著彼德大帝二十多年,從夫君那裏學了不少為君之道,知道如何利用彼德身邊的臣相們為自己服務。她最信任的人是彼德的一位寵臣緬什科夫(MENSHIKOV),此人原為一介草民,從給彼德大帝當侍從作起,隨彼德大帝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晉升為陸軍元帥,被彼德重用,並得到近衛軍和新貴族們的支持和擁戴。1725年,彼德大帝去世時,有意不留下遺囑,也不把皇位讓給子孫。當時的老貴族們想立彼德年幼的孫子彼德二世為皇,可是,以緬什科夫為首的新貴族和近衛軍來了個小小的‘宮廷政變’,先打出旗號,擁立農家女凱瑟琳為沙皇,國號凱瑟琳一世,彼德二世暫時靠邊站。凱瑟琳一世對治理這樣大一個國家有些力不從心,就將大權交給緬什科夫和他領導的最高樞密院去管理,也算是對忠心耿耿的老緬的回報。但她此一舉削弱了元老院和東正教會的實權,引起裏麵那些老貴族們的不滿,種下了緬什科夫日後遭黴運的根子。1727年,凱瑟琳一世僅僅作了兩年沙皇,一病歸西,老貴族們就開始了對緬什科夫的反擊。他們先是離間小沙皇繼承人彼德二世和緬什科夫的關係,然後又支使11歲的小彼德二世罷了緬什科夫的官職,將他全家流放西伯利亞。可憐彼德大帝的一代重臣,在流放西伯利亞途中,緬什科夫的妻子病死在路上,到達西伯利亞後,他的愛女瑪麗亞也患肺結核死去,第二年緬什科夫在貝列佐夫鎮鬱悶地離開了人間。俄國巡回畫派代表人,畫家蘇裏科夫有一幅名畫‘緬什科夫在貝列佐夫鎮’,就是畫的這位彼德大帝的重臣被流放西伯利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