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走萬裏路。讀書,是從先人的筆墨裏吸取精華,從而豐富知識,深刻思想;而行路呢,卻可以用自己的身心,瀏覽一路的風景,領略一世的風情,從而豐盛閱曆,精彩人生。書本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世界之大是無盡的。
五月份的湘西之行,我有幸走進了一個原生態的苗族村落-墨戎苗寨。對少數民族認知甚微的我,之前隻是膚淺地知道他們豔麗的服飾,妙曼的舞姿,還有就是多情的阿哥阿妹委婉的對唱,而他們真實的生活,對於我來說,依然隔著一層神秘的麵紗。這次有機會深入苗族村寨,一睹他們輕歌曼舞之外的生活,感受一下原始淳樸的苗寨風情,也不能不說是這趟旅行的一大亮點和收獲吧。
?一位苗族阿妹導遊,領著我們走過民族味極其濃鬱的寨門和長廊,進入了山寨。沿著狹窄蜿蜒的村道拾級而上,我們在一排排簡陋的民宅,小店鋪間穿梭著,一股原始淳樸陳舊的氣息撲麵而來,而這氣息裏還夾雜著絲絲從排水溝裏散發出的不太愉悅的味道,置身於這樣的村寨,感覺就跟我見識過的其它漢族山村風貌沒太大的區別啊,真有些失望呢。難道說,那些月光下的鳳尾竹,竹影搖曳間的小竹樓,旖旎山水邊的阿哥阿妹,還有他們委婉悠遠的情歌對唱……那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苗族風情畫,全都是我的臆想,並隻存在於藝術世界裏?
也許,我太著眼於表象的東西了,當我臆想中的苗寨被眼前的現實顛覆後,我隻好帶著絲絲的失望,幾分的無奈繼續走完我的苗寨之行。然而,當導遊阿妹把我們帶到寨子深處,走進一戶簡陋的住家,品著清香的山茶,聆聽陌生的苗俗,我才仿佛真正觸摸到苗家的靈魂,並真切地感到,我,來到了苗寨。
這家屋子看著有些年月了,擺設簡陋,不大的堂屋裏擺著幾排小板凳,迎接我們這些匆匆的過客,屋子裏還有一位阿婆正在照看著小孫子。苗家人有好些與漢族不一樣的習俗和忌諱,為了避免我們這些族外人不小心“犯規”,導遊阿妹事先就把規矩給我們一一交待了,比如說,“見到小孩不要摸他們的頭,進門時腳不能踩到門檻上,要跨過去……”我們都小心翼翼地按規照辦了。
坐下後,苗族阿妹以充滿民族自豪感的口吻,給我們這群好奇的族外人講述著苗家人的習俗和故事,從婚嫁育兒到起居飲食,我們隨著她的娓娓道來,仿佛走進了一個陌生的異族世界,而裏麵還不乏驚奇和感歎。
對於苗族人的婚戀習俗,我們大多都是從他們深情委婉的山歌對唱而認知的,充滿民族浪漫色彩,然而,從導遊的講述裏才知道,得到了阿妹芳心的阿哥,在娶到新娘子之前,還得在阿妹家住上一段“同屋不同房“的日子,在這段日子裏,阿哥得在阿妹家勤快地包攬阿哥得在阿妹家勤快地包攬重活累活,努力表現,在考驗中得到未來嶽父母的認可,如果表現不及格,那麽,這段“準婚姻”也會夭折在父母的否決之中。看來,苗族的阿哥,在浪漫的情歌之後,還有一道道關要闖呢。不過,我估計,這樣的習俗應該是比較遠古原始的吧。
再說說苗家人的生兒育女吧。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提倡計劃生育嚴格隻生一個的政策下,苗家人(也許其他少數民族都一樣?)卻是可以任由發展的,所以,一般人家,都會有好幾個小孩。給我們做導遊的阿妹看上去三十不到,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她告訴我們,婆家人希望她再生幾個,她已經很爽快地答應“沒問題”,佩服之心,油然而生啊。而在養育兒女的理念上,他們都是持著“粗養,放養”的原則,從小教育培養小孩的獨立,自強的性格,所以,在我們進村之前,導遊阿妹就提醒我們,見到孩子,是不可以給他們錢的,因為苗家人的孩子,從小要學會不依賴別人,賜予是不可以收的,給錢也是忌諱。
在導遊阿妹的娓娓而談裏,最令我們驚訝的,算是他們起居飲食的習俗了。在他們的生活裏,有一個世代賴以生存的法寶-銀。從書本裏我學到銀是一種不活潑的重金屬,從電影裏,我看到禦用餐飲,都用銀器來檢驗食品是否有毒性,而這回,活鮮鮮地聽到苗家人,把銀器戴在身上去火消毒,或煮銀子水喝,吸收和排出體內的毒素,從而達到保健養生的效果。她還告訴我們,他們村子裏是沒有診所的,銀,就是他們除病養生,延年益壽的神奇法寶,因而,在苗家的家庭裏,銀首飾,銀餐具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看來,銀,在苗家人的心目中,已經從一種用品,上升成為一種信仰了。苗家人的手工鍛造銀飾品的工藝,也已經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墨戎也成為重要的苗族銀飾的手工鍛造技藝的傳承地。
我無從考究苗族人對銀的依賴和功效是否給魔化了,無法也不想用我現有的化學知識,去驗證或辯駁銀在苗家人身上的這份神奇,畢竟,這是苗家人祖輩相傳的一個習俗,而對於我們這些族外過客來說,認同它的存在,也算是一份包容和尊重吧。
短短兩個小時在墨戎苗寨的遊走和聆聽,讓我認識了一個輕歌曼舞之外的土家,一個神秘麵紗後真實的苗族,在這個遠離煩囂,原始古樸的村莊裏,人們有條不紊地沿著古老的軌跡在生活著,迎著晨曦雞鳴,伴著夕陽炊煙,寧靜安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