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紅氍氈上

(2010-02-10 08:18:31) 下一個

                                            劉玉瑩寫於2/10/2010

        在中國鬧文化大革命之際,台灣推出了相對應的活動:複興中華文化運動。最具體的表象就是戲劇百花齊放。國劇(那時是外省人掌權,所以獨尊京戲,稱其為國劇。現在是台灣人出頭天,歌仔戲取代了京戲的地位),豫劇(河南梆子),蹦蹦戲(河北落子),越劇(紹興戲),全出籠了。

         河南梆子捧出了飛馬豫劇團的王海玲(謠傳老蔣總統喜歡看王海玲的戲)。我看了她的招牌戲“揚金花”,功夫紮實,表演活潑;我就隻去開了那麽一次洋葷。理由是我聽不懂河南話。

         蹦蹦戲隻演了一期,就銷聲匿跡了。我是覺得它沒做宣傳,又沒有名演員來號召觀眾,而且很多角色是由京劇的二路演員來擔任,給人一個分量不足的感覺。我看了一出“桃花庵”。這是一出粉戲(就是有賣弄春情的表演)。不過還聽得懂演員在說什麽。

        紹興戲就靠周彌彌一人,沒有把劇種推展開來。關鍵是誰懂紹興話呀?前一陣子,從 Youtube上找到小蔣總統在雙十國慶慶典上的講話,一句不懂。老蔣總統的講話,就隻聽得懂“全國軍民同胞們”這一句,以及雙十國慶時,在總統府前麵的廣場上,跟著他喊的口號。我沒看過紹興戲,大概也不會去開洋葷。

         廣東人在台灣不多,養不起一個劇團,真要唱廣東大戲,還得到香港去請劇團。這樣開銷就大了。我記得台北曾唱了一期廣東戲。我還特別跑到台北的馬來西亞餐廳去買票。這是香港來的劇團,著名諧星梁醒波本來是劇團的當家醜婆子,因為不喜歡坐飛機,沒跟來。演出地點在台北藝術館。還記得戲碼是“風流元帥莽將軍”。一句不懂,隻看戲服漂亮,旦角的頭麵(頭飾)和京劇的大不相同。郭小莊成立“雅音小集”,特意地標新立異,她的頭麵大部份是采用廣東戲的頭麵設計。。

         國劇因為是軍方在支持,所以在鼎盛時期,共有七個劇團輪流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演出。總部級的劇團有海光(海總),陸光(陸總),大鵬(空總),明駝(聯勤);軍團級的劇團有龍吟,大宛,和幹城。

        龍吟劇團的演員陣容不強,我連它的主要演員為何,都記不得。影星胡錦的媽媽馬驪珠是龍吟的當家旦角,軍中國劇競賽,馬驪珠得到旦角銀像獎,得獎戲碼是“秦良玉”。

         幹城的演員陣容大概隻比龍吟好一點,有麒派老生周麟昆(得過生角銀像獎),和唱刀馬旦和花旦的徐蓮芝。徐蓮芝得過旦角銀像獎,得獎戲碼好像是“荀灌娘”。但是她沒有響亮的師承,也缺乏有力的後台,一直沒紅起來。麒派不是主流的老生唱腔,欣賞麒派的觀眾不多。麒派戲的特色是重作表,嗓子沙啞。我不愛聽!

        大宛沒旦角,主要演員有胡少安(老生,得過生角金像獎);李桐春(武生,肚子太大了,改唱紅生,就是關老爺)。李桐春的紅生得過淨角金像獎,王福勝(架子花臉,演張飛特別傳神,得過淨角金像獎,我最喜歡看他和李桐春演的古城會,好戲!);周金福(醜,也得過醜角金像獎)。大宛的小生是陳寶亮,是很稱職的綠葉。周金福和陳寶亮演的連升三級,特逗的。

         陸光的演員陣容比較穩定:周正榮(老生,生角金像獎);張正芬(旦角,曾經是顧正秋的二旦,以粱紅玉得到旦角金像獎,她是歌星庾澄慶的媽媽);馬維勝(銅錘花臉,淨角金像獎);吳劍虹(醜角)。武生是李桐春的弟弟李環春(他是影星李誌奇,李誌希的爸爸)。幹城解散後,徐蓮芝進了陸光。第一次公演,為了製造和諧共存的假象,安排徐蓮芝和張正芬合演“姑嫂比劍”(徐演薛金蓮,是配角;張演樊梨花,是主角),我去看了這出兩個頭牌的合作戲。要知道,台灣就那麽芝麻綠豆大,國劇人口更少得可憐,養不起太多的劇團。“一山難容二虎”,“臥榻之側,豈容人酣眠”的競爭現象是很很尖銳的。生存與否,就看誰先霸住山頭。光霸住山頭還不夠,還得有人撐腰。張正芬的丈夫是國大代表,不挺自家老婆挺誰呀?很快,徐蓮芝就從陸光消失了。

        海光一直是小生劉玉麟當家。劉玉麟曾獲得第一屆軍中國劇競賽生角金像獎,演的角色是“李存孝”。陳元正(唱銅錘花臉,是周麟昆的女婿);高德鬆(架子花臉);張劍秋(醜);曾懷德(老旦);後來老旦換成周慧英(他是陳元正的小姨子);李鳳翔(武生,肚子太大了,舞台造型實在難看)。後來,李環春跳槽到海光。海光唱老生的先是李金棠,李金棠去美國後,就換成謝景莘。大宛解散後,胡少安進了海光。後來複興劇校出身的老生唐文華也加盟了海光。

        海光的旦角,換來換去。段承潤(票友,台灣師大國劇社旦行的指導老師,小陸光出身唱小生的王陸瑤是她的媳婦),趙複芬,程景祥(花旦,他是個乾旦。男人的肩膀寬,穿上裙襖後,舞台形象不甚高明,他演粉戲挺拿手的。我看過他演的翠屏山裏的潘巧雲,完全不能接受他的寬肩膀);劉複雯(她是劉玉麟的女兒,武旦出身,扮相絕美。但聽她唱“斷橋”,會替她捏把汗,惟恐她高音唱不上去);都先後在海光唱過。一直到魏海敏從小海光出科後,,旦角就固定由她擔綱了。

         大鵬的台柱是老生哈元章。他的扮相不行,既無書卷氣,又乏富貴氣,就是個老粗唄。嗓子也差,湊和著唱個四進士還可以。大鵬的花臉是孫元坡(唱曹操之類的白臉奸臣挺很出色)。孫元坡的弟弟是孫元彬,唱武生(演猴兒戲很傳神)。馬元亮(老旦)。

        明駝是程派青衣古愛蓮的天下。古愛蓮也得過旦角金像獎。古愛蓮赴美後,徐露就進去了。小生是楊丹麗(我拾玉鐲裏的傅朋 ,就是跟她學的 );後來換了孫麗紅(個頭夠高,臉上沒戲,僵硬如木頭);老旦是王鳴詠;老生先是曹曾禧(票友,深度近視,他是台灣師大國劇社生行的指導老師),後來換了葉複潤。醜角是於金驊,他本來是個胖子,演醜婆子最拿手。後來生了一場病,體重暴瘦下來。 前一陣子,在Youtube 上看顧正秋唱的鎖麟囊,認不出梅香是誰演的?等梅香一開口,才知道是於金華。     

        除了軍中劇團,民間還有個複興劇校,偶爾會在台北藝術館演出。我看過幾次,隻對武生吳興國留下較深的印象(個頭好,扮相好,嗓子好,武功也好)。吳興國後來進入陸光,拜周正榮為師,改學老生。

        周麟昆在幹城解散後,自己組了一個麒麟劇團,在今日百貨公司樓上的麒麟廳,日夜演出。由小大鵬出身的武旦薑竹華擔綱。演出戲碼是當年上海演得紅火的連台本戲:狸貓換太子,文素臣我有一個朋友是薑竹華迷,因為她的緣故,我跑去麒麟廳捧過幾次場。但是時代變了,曾經是盛極一時(清末民初)的娛樂,很快就被電影追過去了。麒麟劇團沒撐多久,也吹嗚嘟嘟了。

        小陸光(陸光設置的科班)四梁四柱,角色齊全:有胡陸蕙(俞大綱替她編了一出繡襦記,因此一炮而紅),潘陸琴,李陸齡,周陸麟(周金福的兒子),劉陸嫻,王陸瑤,吳陸芳,朱陸豪,劉陸勳,李陸俠,錢陸正;張陸龍(男孩子唱老生,真是鳳毛麟角。有時他也兼著唱武生。我媽最喜歡他了。他唱龍鳳呈祥裏的劉備,大氣大派,很有個帝王樣兒。唱武家坡,一場調戲王寶釧的戲,總要逗得我媽大樂,說:這個小壞東西!謠傳他在劇校裏要嚇他媽,就假裝上吊,結果真死了,非常可惜)

          小海光(海光設置的科班)也是四梁四柱,角色齊全:張海珠,呂海琴,葉海永(葉海永是劉玉麟有心栽培的男小生,但沒有成功),魏海敏,沈海蓉(她是海光夫妻檔沈連生和劉鬆嬌的女兒),,王海波(女孩子唱花臉);張海娟,郝海堂(武醜,演祥梅寺裏的小和尚,身手不凡。他是海光醜角郝耀華的兒子)

        據說哈元章怕後起之秀搶他的飯碗,所以小大鵬(大鵬設置的科班)偏重於旦角的訓練。徐露,鈕方雨是第一批出科的。幾年下來,小大鵬訓練出一大堆旦角:古愛蓮,嚴蘭靜,朱繼平,廖苑芬,張安平,郭小莊,王鳳雲,蔣桂琴(蔣桂琴年紀輕輕地,得了骨癌,鋸了半截腿,死前戴著義肢,唱了一出紅樓二尤,郭小莊唱尤三姐,蔣唱尤二姐)。老生先栽培出一個崔福芝。崔福芝的嗓子好,但是個頭太矮,她穿的厚底靴就跟高蹺似地,常擔心她被厚底靴的重量拖著,邁不開步。後來她拜孟小冬(那時台灣隻稱她是杜月笙夫人)為師,學老旦戲。這比她唱老生戲的舞台造型要好多了,但老旦戲太少,唱不出什麽名堂。後來又出了個歐陽敏文,個頭也不高,跟崔福芝一樣,出科後,改唱老旦。小大鵬還有唱花臉的朱錦榮,唱武旦的楊連英,唱小生的高蕙蘭(高蕙蘭美過容,效果還不錯),唱武生的趙振華(是海光武生趙君麟的兒子)。

         小大宛(大宛設置的科班)隻登台幾次(包括上一次電視),就因為大宛解散也被解散了。小大宛演的都是短打武戲,學生有:王宛平,李宛英(李小樓的女兒,嫁給大鵬的武醜夏元增)

         那一陣子,香港和台灣的電影界瘋拍武俠打鬥片(始作俑者,是李小龍的精武門),給國劇演員開了一條賺外快的路。我的武功老師李小樓,他是明駝劇團的武行,在電影“十八羅漢鬥悟空”裏演了一個羅漢,還樂孜孜地告訴我這件事兒。

        國劇演員跑去演武打片,幾乎都是演配角(包括複興的武生張複建在內)。隻有嘉淩(劉複雯)演了幾部武打戲,戲份都不輕。但我隻看了一部,就因為失望,而裹足不前了。那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俠女,幫蔡鍔和小鳳仙逃出北京。戲裏有一個鏡頭,是兩個男人扮了旦角,打著光膀子坐在後台。我當場火冒三丈,氣不打一處來。我媽是北京人,我舅舅愛票戲,我媽說,男人扮旦角,上裝後就不許光膀子。我想這是很有道理的:你扮了女裝,你就是女人,有看過哪個女人,光著兩個大奶奶四處亂逛的?這是糟蹋國劇,侮辱國劇女性!!!!最後片子結尾,抄襲西洋電影虎豹小霸王的表達手法。怎麽這麽爛啊?連處理個結局(俠女被亂槍斃掉),自己都想不出招來啊?

         郭小莊也演了一部電影“秋瑾”,票房不好,她也就不再演電影了。倒是複興劇校的王複蓉演的電影王寶釧,大鵬鈕方雨反串小生和甄珍演出的電影狀元及第,票房都還可以。但是這兩片都不是武打片。

         每一種劇種,都有它因應社會需要而存在的條件。過了那個村,就沒那個店了。國劇演出,沒什麽觀眾,場麵冷清,光憑票房的收入,養不了劇團。郭小莊的雅音小集能夠風風光光地在國父紀念館登台,是因為拿到外界的經費;如果沒有外界提供的經費,她也是玩不起來的。

         後來台灣的政治生態變了,國父紀念館的大型演出,就是歌仔戲。不是由楊麗花唱,就是由明華園唱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