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兩個陸鄰國家,北鄰加拿大和南鄰墨西哥。加拿大已去過四,五次, 而墨西哥僅去過一次,是 2004 年七月到墨西哥最東端 尤卡坦半島擊角旮旯的坎昆度假三天。而這三天在坎昆除了去了一趟奇琴伊特薩參觀瑪雅人的金字塔和城市廢墟還算是接觸了一點墨西哥的古代文明之外,基本沒有機會了解這個國家,因為整天就是在海濱沙灘,旅店遊樂場這些充滿了美國遊客的場所吃喝玩樂,哪還有機會和心情去了解墨西哥。 那隻是度假, 不是旅遊。所以那次從坎昆回家之後,感覺就像沒去過墨西哥似的。若非說那也算是去過墨西哥,那也跟說誰去了一趟海南島,就非說去過了中國的感覺差不多。再者, 就拿美洲和墨西哥的古代文明曆史來說, 現代墨西哥民族文化主要是從以墨西哥城為中心的阿茲特克文明發展起來的。 阿茲特克文明, 瑪雅文明和以南美洲的秘魯為中心的印加文明(印加帝國)統稱美洲三大古文明。瑪雅文明的中心區主要是在中美洲的危地馬拉, 洪都拉斯,伯利茲以及墨西哥最東部的尤卡坦半島。 盡管瑪雅文明在數學,天文和曆法等方麵有極輝煌和另現代人無法理解的成就,但瑪雅人的活動區域在墨西哥境內也僅僅限於邊遠的尤卡坦半島的一個省。以墨西哥城為中心的阿茲特克族和他們的後代才應該是現代墨西哥民族的主要根源。這是我們這次出遊墨西哥城的另一個原因 。
聽說墨西哥城附近的高原地區 6-7 月是雨季, 於是我們趕緊選擇了今年( 2010 ) 5 月底的 MEMORIAL DAY 長周末再加上請兩天假,完成了這次的墨西哥城三日遊。還真對了, 這幾天真是老天爺照顧,三天旅遊, 天天氣溫 55-80 華氏度,天天晴朗天空。
原計劃 5 月 29 號(星期六)晨乘 Delta 339 號航班經 Atlanta ,下午 2 點 46 分就可到達墨西哥城, 4 點到旅館, 還有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看兩,三個景點。 沒想到沒弄到 Delta 班機的座位, 隻好改乘 United ,星期六晚 9 點才到 Mexico City 機場, 10 點多才 Check-in 旅館 , 什麽景點也去不了了。這裏順便提一句:墨西哥城機場離市區不是很遠, 機場到旅館的交通一般有兩種辦法, 1. 地鐵。 5 路地鐵在機場有一站, 站名是 Terminal Aerea 。但攜帶行李太多不讓上(旅遊手冊所雲)。 2. 出租車。 我們倆人就叫了輛出租。在機場 叫出租很容易,出關取出行李後,按出租車標記路線走到機場大樓出口,在出口處右側有三個出租車服務台,是三個不同的出租車公司,在任一個台前,給他你的旅館地址,在服務台交好錢,然後出門等車。 據說有時會排長隊(如“看風景”的遊記所述), 我們那天沒人排隊,幾分鍾就辦好。 我還專門問了售票台, 我們是否還要給司機小費,他們說不用給。出租很便宜, 我們的旅館在憲法廣場附近, 車費隻有 75 比索( 7 美元!在華盛頓高峰期的地鐵都比這貴)
原計劃周六去的幾個景點去不了了。 隻好將計劃改一下,將它們分別並入本來就很緊的後三天的計劃中, 結果弄的我們這三天旅遊就像趕火車似的,每天要走 15 公裏以上的路 ( 用計步器統計的 ) ,最多一天走了 18 公裏。我們在墨西哥城三天的旅遊是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 因為墨西哥城絕大多數旅遊點如國家宮, 大廟遺址, 聖伊爾德豐索學院,藝術宮,查普爾特佩克城堡,人類學博物館等等星期一都休息, 再考慮到國家宮,藝術宮和大廟遺址星期日參觀免費, 我們計劃和實際的旅遊大體如下:
第一天(星期日), 以憲法廣場為中心的曆史區是墨西哥城最重要的旅遊區,包括憲法廣場,國家宮, 國家大教堂,大廟遺址,聖伊爾德豐索學院 , 藝術宮和裏維拉博物館。 徬晚去的瓜達盧普聖母大教堂。(教育部也在這個區域,但周日不開)
第二天(星期一), 乘郊區汽車去城北 35 公裏的特奧蒂瓦坎參觀古城遺址和太陽,月亮金字塔。 下午去三種文化廣場,改革大道和墨西哥城商業中心玫瑰區。
第三天(星期二), 先去查普特佩克公園的查普特佩克城堡(墨西哥曆史博物館)和人類學博物館。 下午 2 :00 去教育部看壁畫, 4 :00 去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和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看壁畫。
狂走了三天,基本完成想看的東西,雖有小遺憾,但還算圓滿。星期三一早乘 United822 回家。
憲法廣場(Plaza de la Constitucion): 5 月 30 日,星期日一大早 7 :30 , 我們從旅館出來, 僅走了兩個小街區,不到 100 米,憲法廣場豁然出現在眼前,為之一振。這是一個正四方形的大廣場,是我在旅遊過的城市中除天安門廣場之外麵積最大的廣場。
圖 1-1 , 憲法廣場, 中心的大國旗和東側的國家宮(總統府), 以及攤販窩棚。
圖 1-2 , 看風景 2008 年照的廣場。 廣場上沒有一個小攤販窩棚。
憲法廣場, 又名中央廣場、索卡洛( Zocalo )廣場。 廣場中央有一麵巨大的墨西哥國旗,長 55 米,寬 31 . 43 米,麵積超過 1700 平方米。據說是世界上在旗杆上飄揚的最大的國旗了。墨西哥城憲法廣場是墨西哥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動中心。憲法廣場四周有眾多墨西哥重要建築,東側坐落著 16 世紀阿茲特克皇帝莫泰佐馬二世所建的國家宮,現為墨西哥總統府。 北側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 大主教堂( Catedral Metropolitana )。此外附近還有墨西哥最高法院,市政大樓,教育部等建築 。
應該說這是一個布局合理,美麗壯觀,很能吸引遊客的地方。我在旅遊資料中看到的廣場照片也是一個整齊幹淨,肅穆莊嚴的景象,如圖 1-2 所引“看風景 ”2008 年照的廣場那樣。 但是我們實際看到的景象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現在的廣場上,大約三分之二的麵積被外來小販搭建的花花綠綠的窩棚占據,就像圖 1-1 和圖 1-4 中所示。 這些窩棚白天是賣旅遊紀念品,服裝,光盤等各種貨物的小店鋪,晚上就是貨主一家人的居室。 我們早晨 7 點半穿越棚區中時,看到有些棚內地鋪上一家四五口裹著毛毯還在睡覺;有的人家剛剛起床,在梳洗打扮準備早餐; 有的已經在準備擺貨開張 … 大概我們去的太早,沒有其他遊客,我們經過時,所有已經起床的人都停下手中的活看著我們, 好像不是很友好,弄的我原想照幾張棚區內部和他們的生活照片也不敢了。正是這幾百個窩棚攤販吃喝拉撒睡都在大廣場上,再加上每天幾千遊客來參觀買東西,廣場上之髒亂可想而知。這真是這次旅遊見聞中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之一 。 我更喜歡看到的是像圖 1-2 中 2008 年時的廣場,莊嚴,肅穆,寬闊,整潔,更符合世界第二大都市中心廣場的形象。
我們在憲法廣場上的窩棚區中還居然看到了馬恩列斯的大相片 (圖 1-3)。 也放在這裏算是一景。在以後介紹的壁畫中還會看到更多的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畫像。壁畫中幾乎看不到斯大林,原因後麵再談。
圖 1-3 , 憲法廣場上的窩棚區中看到的馬恩列斯像。
國家大教堂 (Catedral Metropolitana) 大教堂每天從早晨 8 點到晚 9 點免費開放參觀。我們在廣場上轉了半小時,照了些像, 8 點準時進入大教堂參觀內部。
國家大教堂坐落於憲法廣場以北,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天主教堂。國家大教堂,由西班牙人在 1573 年開始修建,至 1813 年方完全竣工,漫長的修建時間使大教堂包含了古典巴洛克、新古典等多種建築風格。國家教堂主體由兩側高聳的鍾樓和中間寬廣的主殿構成,其中鍾樓高達 67 米,主殿寬為 110 米。教堂中除了保存在 16 個禮拜堂中古老的雕像和家具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頂上那輝煌豔麗的聖經故事壁畫。圖 1-4 是清晨時大教堂全景。
圖 1-4 , 國家大教堂全景。
圖 1-5 , 大教堂的側麵也很壯觀。 圖中右側紅牌是一個倒計時鍾,上麵數字表示距離墨西哥國家獨立日 200 周年還有 108 天 15 小時 9 分 51 秒。( 2010 年 9 月 16 日是墨西哥獨立 200 周年紀念日)
國家宮 ( Palacio Nacional ): 國家宮最初為 16 世紀阿茲特克皇帝莫泰佐馬二世( Moctezuma II )所建,西班牙人到來後,將總督府設在了這座曾經的帝國宮殿中,並將其改建為中庭寬大的宮殿。墨西哥獨立後,這裏成為總統府所在地。
按照旅遊手冊的說明,國家宮應在早 9 點整開門參觀,於是我們趕在 8 點 50 左右去排隊, 可是等到 9 點 30 分才開門。排隊等待時, 就欣賞了大門上的獨立鍾和總統陽台(圖 1-7 )。 前麵那張在窩棚區中的馬恩列斯像(圖 1-3 )也是在排隊時發現的。
大門上獨立鍾的曆史是這樣的: 1810 年 9 月 16 日,墨西哥獨立運動領導人伊達爾哥 (1753-1811 年 ) 敲響了在教堂中的這口鍾,召來了附近的農民和城市貧民。年近 60 的伊達爾哥登上講台,莊嚴宣佈:「對於我們,國王也好,捐稅也好,再也不存在了。這些可惡的賦稅,是殘暴和奴役的象征,壓迫了我們 3 個世紀。」接著,他高聲問道:「你們願意自由嗎?三百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奪去了我們祖先的土地,你們願意奪回來嗎?」群眾齊聲高呼:「獨立萬歲!」「絞死殖民強盜!」這被稱為墨西哥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聲」,它揭開了墨西哥獨立戰爭的序幕。後來在獨立戰爭中,伊達爾哥被叛徒出賣而被俘,於 1811 年 7 月 30 日英勇就義。後來,墨西哥人民為了記念伊達爾哥,就以發出「多洛雷斯呼聲」的日子 ——9 月 16 日,定為墨西哥的獨立日。我們在墨西哥城旅遊的第三天,在查普特佩克公園的查普特佩克城堡(墨西哥曆史博物館)看到了壁畫家 Juan O’Gorman 描寫墨西哥獨立運動的巨型壁畫,和他在壁畫中塑造的伊達爾哥形象(見我以後的遊記)。 在 1896 年,總統 Porfirio Diaz 將這口鍾移到這裏,作為墨西哥獨立的永久象征和紀念。
總統陽台位於獨立鍾的下方。 在每年的獨立節, 9 月 16 日, 墨西哥總統都要站在這個陽台上向聚集在憲法廣場上的上萬民眾重複伊達爾哥 1810 年在此向墨西哥人民發出的獨立號召,即「多洛雷斯呼聲」。群眾會跟著總統高呼“獨立萬歲”等口號。
圖 1-6 , 國家宮。 正在施工,場麵有些亂。
上午 9 點半,準時開門讓遊客進宮參觀。 參觀免費, 但要查看個人證件(不知是否因反恐要求)。外國遊客要出示護照。進入入口大門後可以見到,國家宮大樓內部是典型的西班牙四壁庭院式結構。 即中心一個露天四方大院, 被東西南北緊密銜接的三四層樓房包圍,四麵樓房是辦公室,由環形走廊相連。 圖 1-8 是國家宮的主庭院,除了主庭院, 它還有十幾個小一些的庭院和一個後花園。 我們以後陸續參觀的聖伊爾德豐索學院和教育部大樓, 也都是同樣的西班牙四壁庭院式結構。 而這三個地方的壁畫,除了在樓梯牆上之外,就都在各層的環形走廊上。
圖 1-7 , 國家宮正門上方的獨立鍾和總統陽台。
圖 1-8 , 國家宮的主庭院。
參觀國家宮,除了它是總統府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壁畫。在 20 世紀上半期,墨西哥掀起了一場龐大的舉世聞名的壁畫運動。 其原因是當時墨西哥的資產階級革命爆發,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迅速在各階層民眾中傳播, 壁畫就成了宣傳這種思想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當時的墨西哥城到處都可以看到色彩鮮豔的壁畫,不僅在博物館裏,在街上,牆上,屋頂內,甚至整座大樓的外牆上。很多政府部門(如教育部),大學甚至大飯店都專門聘請壁畫家在自己的建築內外牆上畫滿壁畫。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使墨西哥城成為有名的 壁畫之都 。壁畫在墨西哥不僅代表了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藝術潮流。當時墨西哥最著名的三位壁畫大師是裏維拉( Diego Rivera , 1886-1957 ),西蓋羅斯( David Alfaro Siqueiros , 1896-1974 )和奧羅斯科( Jose Clemente Orozco , 1896-1974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大街上的壁畫現在已經基本上看不到了, 保留下來的壁畫大都是在博物館,或在一些重要建築物的內牆上。據我所知的最主要的壁畫集中展示地點包括:
1. 國家宮 ( Palacio Nacional )
2. 教育部 ( Secretaria de Educacion Publica )
3. 聖伊爾德豐索學院 ( Antiguo Colegio de San Ildefonso )
4. 查普特佩克城堡 ( Castillo de Chapultepec )
5. 藝術宮 ( Palacio de Bellas Artes )
6. 裏維拉博物館 ( Museo Mural Diego Rivera )
7.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onoma de Mexico )
8. 西蓋羅斯文化論壇 ( Poliforun Siqueiros )
9. Casa de Los Azulejos
10. 現代藝術博物館 ( Museo de Arte Moderno )
這次的三天墨西哥城之行, 我們參觀了前七個景點中的壁畫。
在國家宮裏的壁畫, 裏維拉的名作 < 墨西哥的曆史 > (圖 1-9 , 1-10 , 1-11 )絕不可錯過。 這是被墨西哥政府列為國寶級的壁畫。
下麵這一段對壁畫的說明,是我從網上引自的希克羅斯的《墨西哥舉世文明的壁畫之鄉》一文中的一段,僅是為了方便,借該文解釋一下這幅著名壁畫的內容,並不代表本人觀點。
“ 1929 年,墨西哥政府批準裏維拉在國家宮裏創作壁畫。裏維拉選擇國家宮中央大院通往 2 樓的馬蹄形樓梯牆壁上創作了這幅巨作。這幅壁畫高約五六米,長達數十米 , 全景式地展現了墨西哥從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前的印第安社會起,直到本世紀的全部曆史。這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麵。右側部分描 繪的是墨西哥在殖民時代以前的印第安社會的政治、生活、勞動、藝術、農業、戰爭與神話。中間部分的下半部反映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的戰爭以及印第安人的 反抗和殖民地社會的生活,揭露殘酷的奴隸製以及西方宗教在印第安社會的傳播;中央部分是關於墨西哥城的起源、奠基與被發現的傳說;上半部表現伊達爾戈領導 的獨立戰爭,胡亞雷斯領導的改革運動與迪亞斯獨裁時期,兩邊是墨西哥反法戰爭與抵抗美國入侵,墨西哥“帝國”的覆滅與 1910 年革命、土地改革等等,上麵有高舉“土地與自由”口號的農民;左側部分表現墨西哥現代社會的發展、工人勞動、罷工、教會對人民的壓迫以及內外資本對人民的掠奪。左側最後麵的一部分是 馬克思高舉《共產黨宣言》,展示他的名言:“ 迄今為止,人類一切曆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曆史 ”,號召工人階級革命的場麵。裏維拉以後的曆屆墨西哥政府,不論意 識形態的傾向如何,都把這幅壁畫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加以保護。”
這裏有一張這個壁畫的10 個部分的 英文解說圖,有興趣的讀者可對照圖 1-9 ,1-10 ,1-11 看細節。
圖 1-9 , 國家宮裏的裏維拉巨型壁畫《墨西哥的曆史與未來》中心部分,見解說圖第 2 至 9 條。
圖 1-10 , 《墨西哥的曆史與未來》右側部分 -- 古代阿茲特克印第安人世界。( 解說圖第 1 條) .
圖 1-11 ,《墨西哥的曆史與未來》左側部分 — 現代墨西哥:階級鬥爭,和畫家對墨西哥未來的展望---馬克思的共產主義。( 解說圖第 10 條) .
圖 1-12 , 國家宮二樓走廊上的其他裏維拉的壁畫。
大廟遺址(Templo Mayor )座落在國家大主教堂的東邊和國家宮的北邊, 入口在大主教堂東側小廣場。從國家宮出來,直接進入大廟遺址。此次旅遊,對大廟遺址印象最不好。
第一, 在入口處就遇到“刁難”。 在美國買的旅遊手冊上寫的明明白白:“ Tue-Sat, 51 pesos, free Sun”, 那天是星期日, 可入口處非要我們買兩張 51 pesos 的門票。 怎麽說也沒用。
第二,這個遺址是約 500 年前阿茲特克帝國首都的宗教中心, 又稱特奧卡裏大神廟,是供奉雨神特拉洛克和戰神威濟洛波奇特利的金字塔形神廟。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後,嚴重破壞了大廟, 整個大廟地麵上的建築蕩然無存,以致幾百年內無人知曉有這個遺址。 直至 1978 年,由於一個電力公司的工人作業時的偶然發現, 人們才知道有這個大廟遺址。 盡管 20 年來, 墨西哥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發掘恢複,但無奈破壞太嚴重,怎麽也恢複不到可以辨認的程度。我們兩人站在各種角度, 對照旅遊手冊中的圖, 怎麽也分辨不全哪是七層廟宇。 整個廢墟,給我的印象還是一片雜亂無章的感覺。圖 1-13 是我照的大廟現在經發掘整理後的照片,圖 1-14 是專家們繪製的大廟原來的麵目。
我覺得去過了城北的特奧蒂瓦坎的太陽和月亮金字塔之後, 這個大廟廢墟不看也罷。 倒是大廟廢墟的博物館很值得一看,裏麵展品豐富,布局合理。 有一些展品不亞於後來我們在“人類學博物館”見到的。
1-13, 大廟遺址發掘回複後的現在的照片。
圖 1-14 , 專家們繪製的大廟原型圖 。
圖 1-15 , 在大廟遺址中拍攝到的一個由幾百個真人骷髏裝飾的祭台,看來極令人恐怖 。
聖伊爾德豐索學院( Antiguo Colegio de San Ildefonso ), 從大廟遺址前門(南門)出來後(大廟遺址僅南門對遊客開放),繞過幾個街區,走到大廟遺址北麵的 胡斯托謝拉街( Justo Sierra ) 街 16 號的老聖伊爾德豐索學院, 去看裏麵收藏的幾十幅精彩壁畫。
這所 3 層 3 庭院式建築建於16 世紀,是一座墨西哥城內殖民地時期風格的典型建築之一,很有建築學史研究價值。 該學院曾是墨西哥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現在是一個藝術博物館,隸屬於墨西哥國立大學( National Univercity )。 裏麵有長期和短期的文化藝術方麵的展覽,並為青少年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培訓班。但是,從一些網上對它的綜合介紹資料來看,它的最吸引人之處還是它的壁畫收藏,特別是上個世紀墨西哥壁畫運動的早期著名壁畫,著名壁畫家奧羅斯科,裏維拉和西蓋羅斯的早期作品。1922 年左右, 墨西哥有一種左傾思潮,英文是“to heal political wounds through art”. 不知怎麽譯成中文才確切,類似於“文藝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但比這還更左, 應說成是“用文藝來解決政治問題”。於是, 1922 年學院就雇了這三位著名壁畫家在大樓的走廊和樓梯間的牆壁上畫了大量的壁畫,很多都是描寫最底層人民的艱苦勞動和生活,富人的花天酒地,階級壓迫等等, 就像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早期宣傳畫。 大概當時在高等學府的牆上畫一些這樣的左傾宣傳壁畫也是一件很時髦的事。 這個聖伊爾德豐索學院也算是歪打正著, 這些個壁畫,不知解決沒解決當時的政治問題, 倒是留下了一批有曆史價值的藝術作品, 也為他們招攬了大量的遊客和文藝愛好者。在聖伊爾德豐索學院所收藏的壁畫中,應該說是以 奧羅斯科(Orozco)的最為突出。 他在這裏畫了一係列壁畫去揭示當時墨西哥社會不平等和貧富差距加大的現象。 他的壁畫,色彩鮮豔, 形象誇張,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圖 1-16 至 1-20 是幾張他在聖伊爾德豐索學院最有代表性的壁畫。無奈看不懂西班牙語標題,中文標題是我加的。
圖 1-16 ,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作者:奧羅斯科 ( Orozco).
圖 1-17 , 仗勢欺人。 作者:奧羅斯科 ( Orozco).
圖 1-18 , 公正的背後, 作者:奧羅斯科 ( Orozco).
圖 1-19 , 致富的“秘訣”, 作者:奧羅斯科 ( Orozco).
圖 1-20 , 聖伊爾德豐索學院走廊上的壁畫。
圖 1-21 是另一幅奧羅斯科 ( Orozco) 的著名壁畫, 標題是“克爾特斯與馬琳切”。 據說是一幅不朽名作,鎮館之寶。 我是沒看出什麽大名堂,即是名作,就附在這裏讓大夥瞧瞧。為了弄清畫的是什麽,我上網專門查了一下,簡單說一下這幅畫的背景。
克爾斯特是 1521 年西班牙軍隊占領墨西哥後, 墨西哥的第一個西班牙統治者。 在這之前的1518 年,已經占領古巴的西班牙總督貝拉斯克斯決定派 克爾特斯 為首領出征墨西哥。克爾特斯積極準備,很快擁有了 11 艘船, 508 名步兵, 109 名水手, 200 名印第安奴隸和若幹黑人和婦女,還有在後來的征服活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 16 匹馬、 10 門炮。他的活動受到了政敵們的妒忌,也引起了貝拉斯克斯的疑慮,總督又取消了任命。但克爾特斯不接受撤銷的命令,於 1518 年 11 月 18 日抗命起程。在墨西哥灣的塔巴斯科,他帶走了一個阿茲特克族的女奴隸叫 馬切琳 ,皈依基督教後改為瑪麗娜,後來成了克爾特斯的情婦。她懂得瑪雅語、阿茲特克語,還學會了西班牙語,成了他們的翻譯。馬切琳在 克爾特斯征服墨西哥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積極作用。 在馬切琳的幫助下, 1519 年 8 月份,克爾特斯起程向阿茲特克的阿諾奇蒂特蘭城(即墨西哥城)進軍。
從 1519 年 8 月到 1520 年底,克爾特斯兩次占領阿茲特克城, 都遇到了阿茲特克人的頑強的抵抗。 特別是 1520 年底至 1521 年中,一場巨大的圍城和反圍城之戰, 造成了雙方巨大的傷亡。 1521 年 5 月,西班牙人開始了攻城,阿諾奇蒂特蘭進行了頑強抵抗。由於水源、糧源斷絕,城市死人極多。整個被圍期間,阿諾奇蒂特蘭戰死、餓死、病死的人有 24 萬人之多,屍體遍布城市角落,竟無處下腳。 1521 年 8 月 13 日城被攻破。由於西班牙人攻城時放火焚毀了 5/6 的城市,克爾特斯強令阿茲特克人重建阿諾奇蒂特蘭,並把它改名為 “ 墨西哥城 ” ,也就是今天墨西哥的首都。原來的阿諾奇蒂特蘭一點痕跡也看不到了。年輕的國王被殖民者處死。 克爾特斯成了阿茲特克王國真正的統治者 , 也是墨西哥在西班牙殖民地統治時期的第一個統治者 。 到 1524 年,他的統治範圍已包括原阿茲特克王國所有土地。他把這塊地叫做新西班牙。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西班牙國王任命他為 “ 大洋新西班牙總督兼海軍大將 ” 。克爾特斯如此炫目的成就引起了西班牙宮廷的嫉恨,於是任命了另一個人為總督來取代他。 1547 年,克爾特斯死於窮困潦倒之中。至於馬切琳後來的命運,就不太清楚了。
圖 1-21 , 克爾特斯與馬琳切。 鎮館之寶。 它被畫在一樓通往二樓樓梯的下麵,很容易被漏掉。
(墨西哥城遊記 1 完, 請看第2篇)
2。明軍打敗了元代統治者,燒毀元大都,後來的明代皇城在原址上望南移動而建,留下如今北京北側的元代土城遺址。西班牙人占了這塊地盤後拆毀了阿茲台克人的座座金字塔和神廟,用那些建材來建他們的大主教堂和國民宮,都要表示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蔑視和征服。
墨西哥的壁畫運動的確是近代世界美術史占有獨特一頁。國內可參閱邢嘯聲編寫的介紹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