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馬丘比丘被評選上新的世界七大奇跡之後, 秘魯國就一躍而成為南美第一大旅遊大國。 以馬丘比丘和庫斯科為中心的秘魯中南部的印加地區, 也就反而成了南美的第一旅遊中心。 相反的, 秘魯的首都—利馬( Lima ), 反倒成了可去可不去的地方。
不知別人怎麽想, 反正我們在計劃秘魯印加曆史文化旅遊時,開始真的是沒怎麽想還要去利馬玩。直到完成了四天的馬丘比丘庫思科四日遊計劃之後, 才想到回家途中應該利用在利馬等換飛機的時候,順便遊一下利馬。
於是才有了一個極為粗糙的順道遊計劃: 從庫斯科回程那一天,我們可以乘最早一班到利馬的飛機, 早晨 9 : 00 就可到達利馬,利用一個白天簡單重點的參觀一下利馬市中心, 晚上 11 : 30 上回美國的飛機。當然這樣的方式遊利馬, 也隻能稱作順道遊。 所以就有了這樣一篇隨心和逍遙的遊記, 都是一走一過的很粗糙的走馬觀花, 簡單的按時間的羅列。 其中也有動蕩起伏, 臨時改變計劃的突變, 也都如實的寫出。 你若感興趣的就看看, 覺得羅嗦就跳過。
(一) 在庫斯科改變利馬一日遊的計劃, 回程到利馬
這次旅遊我偷了些懶, 大多數的具體計劃都是由老伴曉紅操作的。 這次的利馬一日遊也是如此。 她在庫斯科計劃這個利馬一日遊時,建議在利馬找一個一日遊的旅遊團,我表示同意之後, 她就立即到 SAS 旅行社請求幫助。 SAS 旅行社的女經理二話沒說, 立即打電話幫我們聯係利馬的一日遊旅行社計劃,並且立刻就完成了 Paper Work ,並付了錢。一日遊的旅遊車並不到飛機場接人,利馬的旅行社又告訴我們一個大飯店的地址和電話, 這是一個他們旅行團接遊客的距離飛機場最近的一個地點。我們要做的就是在 9 月 4 日上午 9 點前必須到達利馬的 Melia
沒想到, 在 9 月 3 日在庫斯科旅遊途中,我們突然發覺這個參加利馬一日遊旅行團的計劃根本行不通,原因是我們看錯了時間。 從庫斯科到利馬的早班飛機是早晨 7 : 40 起飛, 8 : 50am 到達利馬。 我們錯記為是 7 : 40 到達利馬了。 於是我倆隻好取消這個隨團一日遊計劃, 改為自助逍遙遊。我們的庫斯科半日遊的團結束後, 我們馬上趕到 SAS 旅行社,抱著一線希望有人還在營業可以為我們更改計劃。 到達 SAS 時已近 8 點半, 我們遠遠見到一個人正在鎖門, 曉紅先跑過去和他講了我們的情況和要求——幫助我們取消明天的利馬一日遊計劃。 這個旅行社的人服務態度還真好, 馬上開門進屋為我們服務——打電話給經理和利馬的旅行社取消我們的計劃,並且又辦理我們的退款事宜。 因為我們第二天要趕早班飛機,他必須要在今晚為我們辦好所有的手續。 一直忙到 9 點多鍾,他才幫我們辦好。 我們很過意不去, 使他晚回家近一個小時, 但他一直很耐心的為我們服務,沒有任何不耐煩。 這也是我讚揚這個 SAS 旅行社的又一實例。
辦好了這件事, 我們終於可以安下心來整理行裝,休息睡眠,也不用為第二天的行程緊張擔憂了。
9 月 4 日( 2012 年)一早,我們 5 : 00 起床, 整理,吃早餐, Check-Out 房間, 5 : 40 旅館車送我們到機場, 乘 Peruvian 的 211 號航班, 7 : 40 分出發, 8 : 50 分到達利馬機場。
(二)利馬中心區(利馬第一天)
有朋友會問, 你們不是在利馬就有一天的時間順道遊嗎, 怎麽又有個“第一天”了? 這個故事以後再講, 留一懸念。先說利馬吧。
飛機正點到達利馬機場, 我們出站後立即就在機場大廳內找到了小件行李寄存處, 有英文標記“ Left Luggage ”。 收費:每小時 4 Sol , 超過 6 小時, 按一天 24 Sol 收費。 我們也不管貴賤, 將兩個拖包存了一天。 接下來是找出租車。 旅遊手冊和在文學城世界風情上的遊記都說, 利馬的社會治安不是很好, 特別是叫出租車, 一定要小心, 不到萬不得已, 別在大街上招手上車。 後來我們在大旅館 check-in 時, 旅館的櫃台服務員也告訴我們,要叫出租車,別自己出門找,一定要通過他們叫車才安全。所以我們很容易又在機場大廳內找到一個出租車公司的服務台, 並很快就安排了一個叫 Rodolfo 的會說英文的中年司機為我們開車。 這個司機 Rodolfo 會一些英文, 也愛說。 邊開車邊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些沿途的建築和市容。 還給了我們名片, 說要用車可以隨時打電話給他。 大約一個小時多一點, 到達利馬市中心—— Plaza Mayor 。司機 Rodolfo 將我們放在街角,我們雙方約好,晚上 8 : 00 仍在此地接我們上車回機場。
Mayor 這個詞是市長, 市政的意思, Plaza Mayor ,叫成市政廣場最適合, 但這個廣場又叫 “ Plaza De Armas ”, 所以又可以稱為“武器廣場”。 這樣的稱乎和庫斯科的市政廣場幾乎一樣。這個廣場的麵積並不大, 和庫斯科的中央廣場差不多。 它在秘魯的作用和地位其實和天安門廣場在中國, Mall 大草坪廣場在華盛頓是差不多的, 但卻麵積太小,沒有那個氣勢。 這主要是因為它的歷史短暫。
利馬是一個隻有不到 500 年曆史的殖民地城市。 1535 年以前,這裏還是一片荒地。 1535 年 1 月 18 日, 西班牙冒險家法蘭西斯科 - 皮薩羅來到此地 , 並看好這塊拚臨太平洋的優越海港地點 , 開始建立利馬市 , 並設立總督府。 之後城市規模逐漸超過庫斯科 , 而成為秘魯最大的都市。 1746 年的大地震, 將年輕的利馬城全部破壞, 後又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逐漸在廢墟上恢復,建成了新利馬。 1821 年秘魯掙脫西班牙的統治,獨立成為一個自治共和國,利馬一直就是秘魯共和國的首都。到目前為至,已成為一座有近 800 萬人口的大城市。
一. 總統府和衛兵換崗儀式
作為一國之都, 圍繞市中心的市政廣場的大多數建築物都是和市政管理機構相關。 我們一下出租車, 首先見到的就是正對廣場的總統府。 圖 -1 是秘魯總統府的全貌,是利馬中心廣場區最主要,最引人注目的建築, 也是秘魯首都標誌性的建築。 雖然隻有兩層, 卻是典型的歐洲古典巴洛克風格的設計。 總體感覺應該說要比美國的總統府白宮和英國的首相府唐寧街 10 號好,甚至可以說好很多。在圖 1 中可以見到,總統府在臨市政廣場的一麵, 兩個翼樓的端麵上各有一個陽台, 每逢重要節日或慶典, 總統會在靠近市政府的這端(即圖 1 中的左端,照片中最大的這個陽台)上參加和觀看慶典,向民眾講話。
這個總統府每天中午 11 : 45 有一個約 30 分鍾的衛兵換崗儀式,就成了利馬中心每天最吸引遊客的節目。每天一到這個時候, 就有許多警衛戰士來隔離清場。 換崗和樂隊的儀式是在鐵柵欄內的廣場上進行。 圖 1 是警衛部隊已經戒嚴
圖 1 —— 秘魯總統府全貌, 是利馬中心廣場區最主要,最引人注目的建築, 也是秘魯首都標誌性的建築。 7799a
圖 2 ——總統府院內正在表演衛兵換崗, 而我卻覺得這位在場外的持真槍實彈的秘魯警衛戰士更令我感興趣。精神抖搜,競業, 專注,強悍。。。合身的深藍軍服佩上暗紅色的貝雷帽,加上精明的神情,標準的軍人形象。我照這張照片時他並不知道在照他, 以為我是在照換崗, 所以這是真實自然的表情。 7804
這天我們到達市中心時, 正好換崗議式即將開始。但是卻出了一件保安失職的事件。 在總統府前門東側的一群等候觀看警衛換崗的小學生, 乘警衛疏忽,突然衝過了警戒線,跑到了距離總統府鐵柵欄不到 10 米處。 警衛戰士再強悍,也不敢對“祖國的花朵”怎麽樣, 隻好將我們這些跟著小學生一起違禁的大觀眾,同小學生一起安頓在鐵柵欄外 10 米處設立的新警戒線處觀看換崗。圖 3 是新設立的警戒線。
圖 3 ——總統府前 10 米處新設立的警戒線。 麵對前排這些天真可愛的“祖國花朵”, 警察還能怎樣呢? 注: 正常的情況下, 這個正對著總統府前大門的區域,在衛隊換崗的時候, 是被戒嚴的無人區。 今天卻成了“觀眾台”。 7870
圖 4 —— 兩隊總統府衛隊正在辦交接換崗儀式。
說到總統府警衛隊換崗, 在見過了倫頓白金漢宮的英國皇家衛隊的換崗表演之後,這裏的表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大約半小時的表演中, 一大半時間就是一支軍樂隊在行進間奏樂吹喇叭,走了約 20 分鍾, 才有兩隊穿警衛隊製服的衛兵出來表演交接, 走步。 不到十分鍾就完了, 還不如看換崗前戒嚴時發生的士兵和小學生“爭鬥”有趣。
二, 利馬中心區域——市政廣場周圍
參觀了秘魯總統府警衛隊換崗之後, 我們接著參觀了市政廣場和周圍的建築和風景。 圖 6 是我們這一天參觀到的市政廣場上以及周圍的建築和風景。
圖 5 ——我們順道遊第一天的利馬中心區步行旅遊路線圖。
圖 6 —— 市政廣場西側的利馬市政廳大樓。
圖 7 ——市政廣場東側的利馬大天主教堂( Lima Cathedral )和廣場中心的噴水池。
圖 8 ——利馬城最古老的現代建築。
總統府的東側,在街道對麵有一座利馬最古老的房屋 (圖 8 ), 建於 1535 年,就是西班牙人法蘭西斯科 - 皮薩羅開始建立利馬城的那一年。 從 1535 年到現在也有 478 年了。據說這座房屋建造在一個印加神殿的地基之上, 我想這是它能建成後近五百年仍然堅固,並能挺過地震的主要原因。 478 年前的建築, 在中國可以說多如牛毛, 但在利馬, 就是鳳毛麟角了。 從外形上看, 這座建築保養的很好, 底層一直是商店, 上層像是一個飯館。
在總統府的正後麵,不到 100 米, 就是由東向西縱貫利馬市區的河流——裏馬克河( Rio Rimac )。 但我們見到的裏馬克河裏卻沒有一滴水, 因為政府正在進行全麵清理河道的浩大工程。 過河北岸, 就接近利馬的窮人區了。 從總統府後院外,可以見到馬克河對岸不遠處的一座小山丘(見圖 9 ), 從河北岸開始, 越接近小山越窮,到山坡上那些彩色屋頂的棚屋, 就是貧民窟了。 據說利馬和墨西哥城類似, 貧富分化非常嚴重。 前年到墨西哥城旅遊時, 見到墨西哥城郊區山坡上的貧民窟,就感慨萬分, 沒想到在利馬又見到了。在這裏居住著成千上萬的底層勞工,很多是失業和半失業者。其中大多數是 60 年代以來從山區到利馬尋找職業的破產農民, 他們的住房大多是自己用廢舊材料拚建的簡易房。
圖 9 ——總統府後麵的裏馬克河橋,以及河對岸不遠處的山坡及山腳下的窮人區。
利馬的另一個社會問題是治安。 來利馬之前, 就在一些利馬遊記中讀到有關利馬治安差的評論,雖沒有什麽統計數字,卻都說利馬治安差,所以在利馬旅遊有三點要注意: 一是打的, 最好不要街頭召手上車, 而讓旅館前台幫助要車。 我們最害怕遇到壞司機, 咱們人生地疏,語言不通,出了事連怎麽叫救命都不會,一想都害怕。 第二是盡量別單人行動,也別去窮人區旅遊。 第三是個人證件和錢財要帶好, 包括手機, A-pad 等。 我們基本都能做到, 就連今天晚間從中心廣場的出租車我們都是讓早上送我們進城的 Rodolfo 到晚上 8 點來接我們。 但我們並不知道利馬的治安到底有多差, 隻是見到市中心街道上的治安警察幾乎都是一隊一隊的, 圖 10 和 圖 11 。
圖 10 ——市政廣場街道旁的一排警察(七個)。 在廣場周圍我們見到了至少三組這樣的治安警察 (不算總統府換崗時的)。
圖 11 A——再看這一張, 神氣的武裝警察馬隊,壓住了十幾輛現代鋼鐵汽車隊。
三, San Francisco 大教堂
用了約兩個小時, 參觀完了位於利馬中心市政廣場周圍的幾座主要建築之後, 我們就抓緊時間去參觀早已聞名並早就想往參觀的利馬 San Francisco 大教堂。 它距總統府很近, 自總統府後麵的一條街向東三個街區就到。 圖 -11 給出了它的全景照片。
圖 11 B —— 利馬市的 San Francisco 大教堂全景。 7892-1
這個大教堂的全稱是 Monasterio De San Francisco 是利馬殖民時期留下來的最古老的教堂。
圖 12 —— San Francisco 大教堂的前牆壁。 最有意思的是教堂周圍幾千隻鴿子都喜歡停留在右邊牆壁的水平凸棱上休息, 左牆上幾乎沒有。
教堂內很多與其他天主教堂類似的殿堂,天主教聖像,聖事, 歷史等,不多述。 有四個獨特的地方應該特別注意。
第一:大概很多人已經知道了 San Francisco 大教堂地下室內的萬人墓穴, 並在網上或旅遊介紹圖片中見到過這萬人枯骨照片, 但是現在當你親自進入到教堂陰暗的地下室,站在這些排布在你前後左右包圍著你的成千上萬的白色屍骨之中時, 總還是會不知不覺產生恐懼感。 因為參觀時不許照相, 隻好放兩張網上找到的照片在這裏,供大家參考。
圖 13 —— San Francisco 大教堂地下室萬人墓穴之 1 。(取自網上)
圖 14 —— San Francisco 大教堂地下室萬人墓穴之 2 。(取自網上)
至於說到這些屍骨的來曆,或者問到 San Francisco 大教堂為什麽存放幾千人的屍骨在地下室裏, 我聽到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我們的導遊講解的: 從幾百年前 San Francisco 大教堂建成開始, 教區裏的很多家族幾百年來就一直是 San Francisco 教堂的教徒, 他們去世後,遺體(骨)就埋葬存放在 San Francisco 大教堂的地下室內。 而且很多家族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都希望去世後一家人的遺骨仍然能夠在一起。教會為滿足這個要求,就將幾代人的遺骨一直保留下去。 就這樣,遺骨就越存越多。 當然,現在早已停止了(據說是從 1850 年停止的), 但是過去已經存放的遺骨還仍存放在此, 就是現在看到的圖 13 和圖 14 的樣子。另一種說法是這些遺骨中有很多是在地震或飢荒中死亡在教區內的窮人的無名遺體,先埋在教堂墓區一段時間,變成白骨後再移入到這裏。據說這裏一共集中了有近七萬具遺骨。 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這麽多人體死後的遺骨在一起, 麵對時心裏多少會產生一些恐怖感。膽小的遊客能不看就別看了。
第二: San Francisco 教堂中有一個幾百年曆史的古老圖書舘, 這個圖書舘有幾百年的收藏曆史,收集和保藏了幾千冊有關聖經和基督教歷史的珍貴的文字資料。 這個圖書舘現在已不對外開放, 也絕對禁止煙火, 因為這些幾百年的紙張,極易點燃,一旦疏忽失火, 對人類文化將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圖 15 —— San Francisco 大教堂內的圖書舘, 儲藏有許多珍貴的宗教曆史文字。
第三: San Francisco 大教堂另一個出類拔萃之處是它的堅固結實的建築結構。 眾所周知, 在 1655 年和 1746 年,秘魯發生了兩次大地震, 兩次地震都幾乎摧毀了利馬的所有建築, 但是 San Francisco 大教堂卻都幸免於難, 其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建築結構採用了堅實的拱形結構。 由於教堂內禁止照相, 不能將它的圓拱形建築設計展示在此, 但是在圖 13 的下載圖片中可略見地下室內的半圓拱走廊結構。
第四: San Francisco 大教堂中珍藏了多幅 16-17 世紀的大型壁畫, 其中“最後的晚餐” 最吸引遊客。 和我們在庫斯科大教堂中見到的基本差不多。 圖 16 給出這幅畫的網上 copy 件。 這幅畫與達芬奇的原作有很多不同, 最主要的不同之處是: 1. 人物眾多。 達芬奇畫中人物隻有耶穌和他的 12 個門徒, 在這個油畫中卻有二十七,八個人, 很多是年青人和孩子。 2. 餐桌由達芬奇的長方條桌變成橢圓桌, 人物也由坐在餐桌一側變為環桌而坐。 3. 晚餐的食物也變的豐富, 而且加入了南美洲的特色佳宴 — 燒烤天竺鼠, 還有南美洲的紫玉米也在佳宴中。
圖 -16 , 南美洲特色的油畫《最後的晚餐》。 (取自互聯網)
四, 秘魯國會大廈
返回到前麵圖 5 , 從我們的徒步旅遊路線可見, 我們的下一個景點是秘魯的國會大廈。
圖 -17 , 秘魯國會大廈。
五, 聖 - 馬丁廣場( Plaza San Martin )—— 獨立自由的象征,秘魯的海德公園。
聖。馬丁廣場是利馬最重要的廣場之一, 到了利馬,絕對應該作為必須參觀的地點之一。 它距離市政廣場有 6 , 7 個街區( Block )。 我們從議會大廈走過去有超過 10 個街區。 反正我們也要看看利馬街景, 就從議會大廈走到了馬丁廣場。
從圖 5 中所示, 馬丁廣場位於利馬市最中心區的中軸線的最南端, 距離市政中心廣場有六,七個街區。
圖 18 —— 7914
圖 19 ,聖 - 馬丁廣場一角。 發表政見的演說者被近百的聽眾包圍。
圖 20 : 也有沒有聽眾的演講者(穿綠上衣者), 我們在這裏的近 20 分鍾內他一直在講。 我們想聽聽他在說什麼,但一句也聽不懂。 而周圍能聽懂的人,都不聽。
這個馬丁廣場, 是秘魯社會走向成熟的民主共和體製的希望。 它就像英國倫敦的海德公園,或者中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民主牆, 任何秘魯公民都可以在這裏公開發表自己的政見和觀點。廣場上有十幾個警察, 我觀查了一會兒, 發現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維持次序, 對講演者的宣講內容絲毫不感興趣。
圖 21- 利馬的夜景也是很美的。 這張圖是我們晚上 8 點鍾離開利馬市中心時照的利馬夜景。 最右側是利馬中心有名的購物商業街。
以上就是我們倆在秘魯首都利馬的第一天的主要遊覽行程。下麵再說說我們倆在機場的遭遇。我們倆於晚間 8 點整在早晨下車的地方準時等到了來接我們的出租車司機, 九點鍾到機場, 輕鬆愉快的利馬一日遊完美結束, 隻等到最後一程到家休息。 沒想到好事多磨, 老天爺偏要折騰折騰我們。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 我們有一子, 自幼懂事後第一愛好就是開汽車,後改為開飛機, 中學時第一業餘愛好是坐在記算機前用飛行軟件開飛機 , 一坐就一整天。 在伊利諾伊大學讀金融( finance )專業時, 每日僅用不到半天時間應付主課, 其他大部時間是在伊利諾伊大學的飛行學校和機場學習開真飛機。 學飛機的學費當然也要由我們父母出(我們是出了兩份學費為他上大學)。 看他實在是太喜歡開飛機了, 我們也由開始的不情願變為支持了。 現在, 他已經成為了美國航空公司的一名正駕駛員,機長。 我們為他的成功由衷地感到高興, 同時也為我們可以沾他的光“免費”乘機暗自得意。 我們作為美國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的父母, 可以免費搭乘到任何地方的本公司客機, 僅付少許手續費或國際航班的海關稅。 但有一條, 這樣的便宜旅行,也不是想去就去, 你必須拿著行李到機場登機口等待, 在所有的乘客都 check-in 之後, 若還有座位, 這些等著 Stand-by Tickets 的人才有機會, 但也要論資排輩,聽天由命。 運氣好, 可以坐上商務倉,甚至一等倉。 但運氣不好,沒等到機票而狼狽回家的事也會時有發生。
這次,這倒黴事兒就讓我們倆趕上了。我可記住了: 2012 年 9 月 4 日 , 從南美洲秘魯首都利馬分別飛到美國休斯頓和亞特蘭大的兩趟美國航班, 每趟都有 100 多位在等待 Stand-by 的票, 而兩班飛機的座位都是僅有 20 多個空位, 我們苦等 3 個多小時, 沒有一點兒希望,垂頭喪氣而回。 可回哪兒呀?老婆說什麼也不在候機樓大廳過夜了。 我倆就到機場候機樓對麵一個大旅館找房間,一問滿員, 這可傻了眼。 周圍沒有(有我們也不會知道)第二家旅館,有也不會有房間。 多虧老婆靈機一動, 拿出在庫斯科 SAS 旅行社給我們的利馬一日遊計劃, 上邊有一個旅館地址,是原計劃中旅行團接我們利馬一日遊的地點,叫做 Melia Lima 大酒店。我們讓這個機場旅館的前台幫我們一問, 那家還有房間。 也不管貴賤了(一夜一雙人間 $200 多), 我們乘出租直奔 Melia Lima 大酒店。 午夜 1 點住進了舒適的房間, 倒頭就睡。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原計劃在利馬隻停留一天, 而現在又有了第二天的原因。
第二天( 9 月 5 日): 睡了一夜美覺, 一睜眼,九點了。 先去樓下大吃一頓飯店的免費早餐, 然後去旅館的計算機房上機。 上網一看, 幾日內大多數從南美洲主要城市飛到美國的飛機都接近滿員, 很難等到 Stand-by 機票。 於是我們決定放棄 Stand-by , 直接買票回家。馬上在旅館機房上機買了兩張當天晚上從利馬直飛休斯頓的 United 機票(幸好還有票) 1200 美元一張。 票價是很貴, 總比回不去家強。手中有了機票,這才放下心來。
Melia Lima 酒店規定下午 2 : 00 之前必須結帳。 我們結了帳之後,離午夜的飛機起飛時間還有八,九個小時, 得找個地方逛逛,消磨時光。 一路上我們幾次說到,在利馬若有機會應該去海邊看看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海濱沙灘。 打開地圖一看, 我們住的這個 Melia Lima 酒店居然離太平洋沿岸很近。 當機立斷, 我們將行李往酒店一存,立即沿街向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逛去。
自從昨夜在黑暗中住進這酒店,還不知道這是何等豪華之處, 居然要我們如此高的房價。 所以走上大街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酒店外景。圖 22 是這個 Melia
圖 22 - Melia Lima 酒店。
從我們住的 Melia Lima 酒店, 沿 AV.2 Salaverry 大道走大約三,四百米,穿過 San Isidro 富人住宅區,就到了南美大陸的太平洋西海岸, 見下麵圖 23 。 這裏的海岸是一條比海平麵高幾十米的很陡的土坡,或稱其為峭壁 ( Cliff )。 我從利馬的正式英文旅遊地圖上找到峭壁的正式名字是 Miraflores Cliff 。而這塊峭壁頂部平地就連接著利馬市區。峭壁的下麵是一條近百米寬的海灘,一條與海岸線平行的公路從海灘邊貫通而過。 公路與大海之間建有停車場和一塊塊的花草綠地,算是一條海濱公園吧。 從酒店走到海岸的區域都是在土峭壁的上麵。所以,在旅遊地圖上我們發現,這一片阾近海岸峭壁的頂部富人區和花園區又有一個地名,稱為: Miraflores Clifftops ( Miraflores 峭壁頂)。 圖 23 是我們在土坡上麵居高臨下照的海濱和太平洋風景。 按理說, 這應該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開僻海濱浴場,吸引遊客增加旅遊收入的地方, 但是卻僅僅因為氣候原因,無法利用這項資源。我記得一篇文章中提到, 利馬的天氣每年有約 2/3 的時間就像圖 23 中照的這樣, 陰霧濛濛的,雖不下雨,卻也不出太陽。 而陽光卻是海濱浴場最首要的條件。 這真是影響利馬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
在 Miraflores Clifftops (峭壁頂部)和富人住宅區之間, 是一座沿海岸而建的美麗的花園。 圖 -25 是這座花園的照片。
圖 23 – 利馬市西南的太平洋海岸風景照之一。
圖 24 – 富人住宅區和太平洋之間的綠地花園。
當我們走在從酒店向南通向太平洋沿岸的三百多米遠的 AV.2 Salaverry 大道上時, 才發現這條大道和兩邊的環境,居然是如此之好: 建立在綠蔭中的整條道路筆直幹淨, 兩邊的建築(大多為民居住房)風格高雅,設計新穎, 每座房宅周圍大多都有大小風格不一的美麗的花園。 再仔細看,會發現每棟豪宅都有很講究的雙車車庫,而且每座建築車庫都風格樣式獨特不一,但樣式都很講究, 一看就是富人居住區。下麵的圖 25 和圖 26 是兩個美麗豪宅的照片。 再向深處走去, 我們才發現很多建築都是外國駐秘魯國的大使舘宅邸。 後來發現,凡是駐外使館的宅邸,都可以發現在圍牆上或地麵突出處會有一麵標牌,上標一麵國旗和國名。 另外, 如果是駐外使館宅邸, 當你想為豪宅照相時, 必定有一位警察,突然出現在你麵前, 有禮貌的阻止你拍照。 後來在附近的一個中國餐館吃飯時與大陸來的老板娘聊天時才知道, 這個區域叫作 San Isidro 區, 與緊鄰的 Miraflores 區一起被認為是利馬的富人區,所以大多數外國駐秘魯國的大使舘宅邸都建在這個區。 利馬市內唯一的一座高爾夫球場和俱樂部也在這裏。
圖 25 – 利馬太平洋沿岸 San Isidro 區內的豪宅之一。
圖 26 – 利馬太平洋沿岸 San Isidro 區內的豪宅之二。
到此, 我們的秘魯首都利馬兩日遊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