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印加人的曆史和文化, 最大最重要的地方是庫斯科。 我們是在這次旅遊的最後一天才集中參觀的庫斯科。 早就聽說庫斯科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1. 古老:建於公元 12 世紀。 它不僅是曆時幾百年,南美大地曆史上最強盛最長久的印加帝國的首都,政治,經濟,宗教的中心, 而且在西班牙殖民者 16 世紀入侵南美洲前, 是南美大陸最大的城市。
2. 高:它的第二個特點是“高”, 位於海拔 3326 米的安第斯山之上的一個高原盆地之中, 地理環境很像中國的拉薩。 它的名字——庫斯科, 英文 Cusco, 蓋丘亞語寫作 Qosqo, 據說是肚臍之意。 所以拉薩被稱為世界的屋脊, 而庫斯科卻被稱為世界的肚臍。
3. 石頭: 縱觀庫斯科城和印加建築史(包括馬丘比丘), 中心就是這兩個字——石頭。 在庫斯科市內的一條石頭街巷,再加上北郊山坡上的“巨石城堡”, 就這兩個地方的石頭, 其巨大和製做之精細, 就足以使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目瞪口呆了。 就這石頭的建築工藝和加工製作水平而言, 在庫斯科的印加人可比墨西哥城附近的阿茲特克人和尤卡坦半島的馬雅人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我都懷疑現在的當代人是否能複製出印加人在庫斯科的石頭城堡。
我想, 如果沒有馬丘比丘, 很多人不會專門來看庫斯科。但是參觀之後, 我卻覺得從某一方麵說, 庫斯科比馬丘比丘該看的東西要多。我總結了一個很概括和粗略的說法:
這也是這三個旅遊景點(馬丘比丘, 庫斯科和聖穀)的主要區別。 至於我們第一天去參觀的庫斯科東南郊的景點, 如果有時間,我覺得也是很值得參觀的。 在印加帝國之前的更古老的華瑞文明和華瑞人的帝國首都 Pikillaqta ,以及巨大的過山水渡槽都會給你極深的印象,並對人類社會在南美洲的發展歷史有一個更深層的了解和概念。
(一) 庫斯科北郊的石頭文化遺址 (4 處參觀景點)
我將“石頭”放在庫斯科所有的介紹之首, 是因為石頭在印加人留下來的文化曆史遺產中給人們的印象太深了。 在四日遊的最後一日, 我們參加了一個半日遊的庫斯科市內和北郊半日遊的旅遊團, 這個團從下午 1 : 30 到晚 6 : 30 。 票價每人 140 Soles (約 45 美元)。 一共有 30 多人, 一個導遊, 內容包括市內的兩個教堂, 一個廣場, 以及距市區 2-3 英裏遠的北郊山坡上的四個景點, 一共 7 處。 先看看這北郊山坡上的四個, 都是石頭文化。
(1) Saqsaywaman 城堡
這個 Saqsaywaman 城堡對庫斯科來說太重要了, 它甚至已經成為秘魯的旅遊標誌,所以但凡到了庫斯科的遊客, 萬萬不可遺漏這個景點。
真不知道怎麽將這個地名用中文寫出來, 下幾個景點也同樣, 隻好就用原名了。 導遊告訴我們記住這個地名的最好方法, 它的發音和英語的 Sexy Woman ( 性感女郎 ) 太相近了,就好記了。 這是一個庫斯科最最有代表性的旅遊之地, 是萬萬不可錯過的。 它也是庫斯科,甚至秘魯旅遊的標誌性景點之一。 Saqsaywaman 是一個的石頭城堡的遺址。 城堡倚庫斯科北山坡而建,上下一共三層, 全部由黑色巨石組成。 據說是為了據守庫斯科北部邊防而建造的。 它的結構特點和一些數據是:
這真是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在 500 多年前, 對於既沒有鋼鐵工具, 又沒有現代運輸工具(古印加人甚至不懂得使用圓形的車輪)。他們是怎麽加工這些大石頭? 怎麽控製表麵的平直度? 怎麽掌握巨石之間的位置和角度關係?用什麽切削工具? 怎麽裝卸和拚裝? 不可思議, 簡直無法想像。 當然, 印加人沒有文字, 更增加了這座城堡的建築難度。 這樣複雜,由幾千塊巨石組合,而每塊石頭加工形狀又各不相同的宏大工程, 在沒有文字文件,而僅靠簡單的符號和記憶來完成是不可想像的。
據導遊介紹, 這座城堡內部原來是有很多由較小石料建造的附助房屋和設施的, 但是在西班牙部隊打敗印加人並佔領了庫斯科之後, 他們就將 Saqsaywaman 城堡做為他們的建築材料供應地, 把容易搬運的小尺寸石頭都運到庫斯科市內做為他們新建的大教堂和其他建築的材料了。 現在留在這裏的都是他們搬不動的大石頭。
最後提一句:這 Saqsaywaman 城堡是到庫斯科旅遊必看的景點之一, 因為它是印加石頭文化的最有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就像看馬丘比丘一樣。 SAS 旅遊介紹上說, 跟團來參觀的標準停留時間是 40 分鍾。 我感覺 40 分鍾太短了, 要想看的詳細和過癮,或能照到滿意的照片, 可能需要 2-4 小時, 那就要自己叫出租車來了。 也可能有逗留時間長的團, 要去找。 其實, 這裏離庫斯科市區邊緣很近, 隻有一英裏。 身體建狀的年輕人完全可以走來, 但要爬一段山路。
圖 1 —— 庫斯科北郊的 Saqsaywaman 城堡近景, 景1 。
圖 2 —— Saqsaywaman 城堡,景2.
圖 3 —— Saqsaywaman 城堡,景3。 導遊說,這塊石頭是這個城堡中最大的,有350 砘重。
(2) 神密恐怖的 Q’enqo
從 Saqsaywaman 城堡出來, 旅遊車隻開了幾分鍾, 就到了 Q’enqo 。 一下旅遊車, 就見到一大塊極巨大的天然石頭坐落在一塊大平地上, 見圖 4 和圖 5 。 讓人很奇怪這是什麽東西。 這塊巨石看起來比一個蘭球場還大。 這就是庫斯科近郊最神秘奇怪的,也是必須要參觀的印加遺址—— Q’enqo. 它有幾個的特點:
圖 4 ——巨石屋 -Q’enqo 的外部。
圖 5 —— Q’enco 的入口。
圖 6 — Q’enco 內部製作木乃伊的工作台之一。
在 Q’enqo 內, 參觀的人們都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 不敢大聲喧嘩,可能是被室內的一股極神秘,又極具宗教色彩的氣氛所壓抑。 當我隨著參觀的人流走出這個陰暗的大石屋時, 不由自主的深深吸了一口外邊的新鮮空氣, 同時感覺到身邊的幾個人也在大口呼吸著。
盡管這是一個很神秘,又給人一種有些恐怖感覺的參觀點, 但真是個庫斯科眾多景點中最值得看的景點之一, 不可遺漏。也是庫斯科石頭文化的重要標記之一。 Q’enqo 距離 Saqsaywaman 城堡很近, 要自己去的遊客, 可以坐出租車上山,(據說不到 1.5 美元車費), 先參觀 Saqsaywaman 城堡, 然後走到 Q’enqo , 參觀完自己走回庫斯科市內(下山路)。
庫斯科北山上共有四個景點,都是石頭景點。 剛剛介紹的 Saqsaywaman 和 Q’enqo 是到庫斯科必看的。 而另兩個是可以選看的,它們是 Tambomachay 和 Puca Pukara 。
(3) Tambomachay ,泉水台
圖7 是這個Tambomachay 泉水台的全景。 它是一股清澈的山間泉水,與我們在第一篇印加遊記 ( 庫斯科東南郊半日遊 ) 中參觀的 Tipon 泉水差不多, 一股山間清泉千百年來一直流淌不幹。 據說這個泉水台是屬於印加皇家專用的為皇家貴族女性家眷洗浴而修建的,圖 7 中右側的幾間石屋, 大概就是隔離的浴室吧。但據說這個浴室很少被使用。這個洗浴中心當然也是全部由石頭建造的。也是印加石頭文化的組成之一。
圖 7 — Tambomachay ,泉水台。
(4) Puka Pukara
圖8 — Puka Pukara, 這是一座石頭砌成的巨大圓形石台。
我們沒有近距離參觀這個 Puka Pukara , 隻是去 Tambomachay 路過時為它拍了張照片。它就位於去皇家洗浴中心的路口。這個大石頭台的作用是什麽? 有人說是路邊關卡,公路管理中心,或者是一個軍事中心?誰也說不準。 最靠譜的說法是:皇族貴妃去泉水台洗浴時,護衛, 大臣,侍女都到此止步,在此等候, 不得 … 。
(5) 遠處的高大基督像 (見圖—9)
這個高大的站立在庫斯科北山上的基督立像並不是包含在我們的旅遊團計劃中的,所以我們沒有去近前參觀。但它距離Saqsaywaman 巨石城堡很近, 我就遠遠照了張像(圖-9)。 當然,這個基督像就不是印加時期的作品了, 當然是當代人的作品了。
圖9 — 庫斯科北郊山坡頂上的白色基督像。
圖10 — 當你在夜晚,站在庫斯科市中心的武器廣場中央,忽然抬頭看見天空中出現一個白色放光的基督像時,一定十分吃驚。看了圖 9 的照片,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二) 庫斯科市內必參觀景致之一——市政廣場(武器廣場)及近旁
實際上,看過圖10的照片之後,你已經見到了市政廣場風景之一:“夜空中的基督”,並且知道了它的“真相”。
位於庫斯科市中心位置的市政廣場(也有直譯為“武器廣場”或“兵器廣場”的),是庫斯科市的標誌性地點,也是庫斯科景區的中心,到庫斯科旅遊的人大多都先到這裏,並以此作為旅遊的出發點。這個廣場在印加帝國時期就有了, 當時主要是作為禮儀慶典的場地。
圖11 — 庫斯科市中心的市政廣場( The Armed Squire )。廣場上的噴水池和兩座天主教堂。
從圖 11 中遠遠望去, 可以見到市政廣場上的三個最主要的建築標誌:
1. 最左側是庫斯科大教堂, 是庫斯科最大的教堂。 它是西班牙人佔領秘魯之後的 1560 年開始建造, 前後用了大約 100 年才建成。 它並沒有融入印加文化風格,幾乎完全是歐州文藝複興風格和巴洛克風格。 在它頂端的鍾樓內有一個大鍾, 有 130 噸重, 是南美洲最大的鍾。 據說在 40 公裏外都可以聽到它的鍾聲。內部開放收費參觀,但是不許照相。我們隨旅遊團參觀的內部, 並沒有見到十分特殊之處,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幅巨大的油畫《最後的晚餐》, 畫中的耶穌在吃印加人的特產——烤荷蘭豬。
2. 圖 11 中的右側是 La Compania 天主教堂, 建成於 1668 年, 是一座設計的很漂亮的教堂。圖 12 是這座漂亮教堂的近景照。 我實在不知道, 為什麽西班牙人當年要在這同一個廣場上建造兩個距離這麽靠近的天主教堂。我們沒有參觀這個教堂的內部。
3. 廣場中央的噴水池和雕像。 盡管這個噴水池雕像是西班牙佔領庫斯科之後建立的,但是雕像上的人物卻不是西班牙的畢沙羅,也不是聖馬丁,而是印加國王帕查庫提。看來西班牙人也是要顧及印加人眾的情緒。
圖12-市政廣場上的 La Compania 天主教堂, 是庫斯科最漂亮的教堂。
圖13 — 市政廣場中心的噴水池和雕像。
圖14 – 庫斯科市中心旅遊區圖。 也可以見到我們住的旅館和旅行社的位置。 圖中給出了庫斯科市中心最主要幾個旅遊景點的相對位置, 特別是印加牆和 12 邊石, 都是應該去看的。
在參觀武器廣場時, 除了參觀兩個大教堂和街心花園噴水池之外, 有兩個又是與石頭文化有關的景致要參觀。 一個是在庫斯科大教堂後邊的藝術博物館石牆上的12 邊石, 圖 15 。 另一個是從武器廣場到太陽神廟之間的“印加牆”。 圖 16 是這條印加牆( Inca-built Wall )的照片。 這印加牆又是一件印加石頭文化的傑作。據說在16世紀的秘魯大地震中,庫斯科的絕大多數建築房屋都震倒了,但是這座有三人多高兩,三百米長的印加牆, 卻完完整整的保存了下來。在 1533 年西班牙人入侵秘魯,打敗了印加帝國,佔領了庫斯科之後, 立刻就發現了印加人的石頭建築工程結構的強度遠高於他們, 所以在改建庫斯科城的過程中就將大多數的印加建築地基和石牆底座保留了下來, 直接在印加建築基座上建造了他們的歐式建築。 圖 16 中的百米多長的印加通道(胡同)兩側的下半截是印加石牆,上半截的白牆就是西班牙人加蓋的建築。 這條印加通道是以“長”著名, 而印加牆的中間有一部分卻是以高見長,圖-17。 建造這麽高的石牆應該需要更精確的建造和測量技術。
圖15 – 12 邊石( 12-sided stone )。 在庫思科藝術博物館的石牆上。
圖16 — 一百多米長的印加牆過道。
- 圖17 — 與前一圖中的 100 多米長的印加石牆相比,這堵牆則以高著稱於世, 看起來可有十五,六米,近二十米高?
(三) 太陽廟 ( ConventoDe Santo Domingo Qorikancha )
從市政廣場開始, 先參觀完庫斯科大教堂東側的印加牆走道, 再繼續向東走一個街區, 就到了庫斯科市內最值得參觀的景點:太陽廟 (圖 -18 )。它原來是印加帝國最大的神廟, 因為印加人宗教中崇拜的最主要的神就是太陽神, 所以稱這裏為“太陽廟”。應該說, 太陽廟是庫斯科除了 Saqsaywaman 城堡之外的第二個最重要的古跡,或稱參觀點, 是參觀庫斯科城絕不應該遺漏的。 它也是庫斯科三個大教堂中最值得多花時間參觀的一個。 這個太陽廟教堂在西班牙人佔領前是印加人最主要的祭拜太陽神的聖址, 是當時庫斯科城中最重要,最富麗堂皇的建築。當時神廟中供奉的是創造印加民族的太陽神維拉科查。太陽神就是印加人的上帝。所以當時的建造工程質量和技術指標是印加石頭工程中最高的。 幸虧當年西班牙人在拆毀印加人的太陽廟的時候, 還保留了太陽廟的部分建築, 被西班牙人後來建造的外牆包在裏邊, 現在這些被保留下來的精美石頭建築, 就成了這座太陽廟博物館內最受遊客歡迎,最多人參觀的地方。
圖19 是印加人建造的太陽廟原始石屋之一。 和我們在馬丘比丘見到的太陽廟一樣, 精美平整的石頭砌裝技術好的令人無法相信。 特別是在這裏參觀時, 還見到了許多已經切割好,但未拚砌之前的石料, 看到內部的榫裝結構(圖-20), 使我們明白了為什麽地震震不倒印加牆的主要原因。
據導遊介紹,為了表示對太陽神的尊崇, 印加人將太陽廟的外麵頂部, 用 700 多片金片複蓋裝飾起來, 據說每片有 2 公斤重。 但西班牙人卻將所有這些黃金都運回到西班牙了。
圖18 — 庫斯科的 Domingo Coricancha 天主教堂, 建立在原來印加人的“太陽廟”舊址上。
—圖19 — 現在在 Domingo Coricancha 天主教堂內保留的印加人建造的太陽廟之一室。
圖20 — 印加人建造太陽廟時遺留下來的已經切鑿好了的一些石料。
參觀中見到了十幾塊保存在太陽廟中,已經製造好,但還沒有砌近牆中的石磚 (圖-20 ),卻使我大吃一驚,不得不敬佩印加建築工程師的高水平。 原來印加人的石牆壘砌技術並不是象現代蓋房砌方磚那樣簡單的壘砌, 而是在石料內部鑿出榫槽或圓孔,壘砌時要加入石圓柱或者石榫,而使砌好的石牆堅固百倍。 這才是印加建築在 17世紀大地震中遠遠堅固於西班牙建築而不倒塌的原因。
西班牙人並沒有完全毀壞印加人建造的太陽廟, 而是在原來的太陽廟外邊,利用堅固的太陽廟的地基,建造了現在這個聖多明哥天主教堂, 並強迫印加人改信了天主教。 之後, 他們又在這個教堂的旁邊, 建造了聖多明哥修道院, 圖-21 。 不知為什麼, 我怎麽看圖21中右邊的教堂(紅棕色建築)和左邊的白色修道院都不協調,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
圖21 — 聖多明哥教堂和聖多明哥修道院(右側白牆建築)全景。
圖22 — 從聖多明哥教堂的樓台上觀望教堂後花園和庫斯科城。
圖23 — 西班牙人改建後的聖多明哥教堂(太陽廟)的中間庭院。 典型的西班牙式建築, 和我們住的旅店的建築風格一模一樣。
在隨旅遊團參觀完Saqsaywaman 城堡和Domingo Coricancha 教堂(太陽廟)之後,我後悔跟隨旅遊團參觀這兩處重要的旅遊點了。 第一, 在Domingo Coricancha 教堂(太陽廟)城堡和Domingo Coricancha 教堂(太陽廟)這兩處的參觀時間太短, 很多東西沒時間多看細想。 第二, 對一些該看的地方或展品,若導遊認為不重要就不帶你去看或一帶而過。 比如導遊就沒有帶我們去太陽廟的二樓展室看印加時期太陽廟的整體模型。 第三, 沒時間照相。 比如在Saqsaywaman 城堡隻有40分鍾,以前又沒來過, 怎麽可能照到滿意的照片。 所以我認為以後去庫斯科的朋友,可以不跟團,而自己乘出租車去北山坡參觀。先乘出租去參觀較遠的,不太重要的Q’enqo, Tambomachay 和Puca Pukara, 最後到最重要的 Saqsaywaman 城堡,到達後就放出租回去,然後你就可以安心的參觀,細細品味研究這幾百米長的古城牆,並靜下心來選擇製做你最喜歡最滿意的攝影傑作。至於市內的教堂,特別是太陽廟, 自己參觀不受時間限製,自己看肯定比參加二,三十人的旅遊團參觀的好。
(四) 庫斯科市容雜憶
總的來看, 庫斯科是一座古城, 盡管它現在仍是秘魯的第二大城市, 但是總的來看,基本上顯的古舊, 對舊有建築,文化等景觀保護的也不很精細。 而對市區新區的建設也並沒有投入很多, 絕大多數的街道, 房屋, 院落都顯得破舊。 這樣的環境與馬丘比丘被選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之後而出現的日益繁榮的旅遊事業不大相幅。
庫斯科沒有高樓, 圖 24 是我們見到的最大的現代建築, 好像是庫斯科的法院。
圖 24 — 法院大樓——我見到的最大的現代建築。
圖 25 — 街景。 一側是遊行抗議的人們, 另一側是市內旅遊車。
圖 26 — 一家中餐館。 圖中牆上的秘魯字“Chifa” 就是中國餐館的意思, 發音就是“吃飯”。
在秘魯, 不論是在庫斯科還是利馬市內,都可以見到一些中餐館, 它們的西班牙語就寫成“ Chifa” 。 發音非常類似於中文的“吃飯”。 我們倆個人在秘魯六天中,去了兩個 Chifa (中餐館), 一個在庫斯科,另一個在利馬。 圖 26 的就是庫斯科的那個。我們倆進去試了,結論是:以後有朋友去那兒旅遊, 見到這家, 如果不是非想吃中國飯不可, 我建議就別進去嚐試了——第一, 這個中餐館內, 沒有一個中國人, 包括老板, 經理, 大廚,服務員,和顧客 (反正是除了你之外)。 第二, 除了你之外, 沒有一個人會說中文。 第三, 見不到一個中國字, 牆上也沒有中國圖片。 第四, 沒有中文菜單, 隻有西班牙語的。 至於飯菜水平, 也不好形容, 反正餐館內你聞不到中國菜飯味道。 我倆買了一碗餛飩和一個溜裏脊, 最後都剩了一大半。 第二家是在利馬, 地道, 因為老板娘是中國大陸來的。這在利馬遊記中再敘。
至此, 我們的印加首都庫斯科市的遊記就到此為止。 由於我們在庫斯科 - 馬丘比丘 - 聖穀的旅遊僅有四天時間, 也隻能簡單粗糙的介紹這些見聞。
結束這篇遊記之前, 想讓朋友們見一個有趣的標記。它是我在從馬丘比丘回 Ollantaytambo 的火車上見到的火車公司(Peru-Rail ) 的標記, 覺得很有趣,放在結尾, 希望大家感興趣。
圖27 — 在從太陽廟到馬丘比丘的火車上見到的 Peru Rail 火車公司的標記。 你能認出這商標上的四個圖案是什麽嗎? 7534
(由於火車晃動, 照片有重影,但願你能看懂)在這個標示中心,一個十字將圓圈分成四個部分, 每個部分各有一個圖案。 而每個圖案都是印加地區的一個有名的旅遊圖案, 你能看出是什麽嗎? 它們是:
左上: 馬丘比丘;
右上: 聖穀的羊駝;
左下: 安第斯山的神鷹;
右下: 庫斯科北郊山坡的巨石城堡。
看了這個標記, 你就不會忘記你的秘魯印加之旅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