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日本話嗎?
(2010-05-05 20:34:49)
下一個
“物理”是日本話嗎?
我的這個帖子的題目來自於“史上最牛曆史老師”袁騰飛的書《曆史是個什麽玩意》第131頁:“我們也大規模地把日語引進漢語中,我們今天說的話,比如軍事、經濟、文化、政治,這些詞基本上全是日語。什麽積極、消極、幹部這些詞還是日語,現在說的物理、化學、生物這些詞也全是日語。它和佛經的引進屬於兩次大規模的語言引進,所以憤青應該不說這種詞,憤青抵製日貨不夠,應該抵製日語,他應該說古漢語才對。物理是日本話,化學也是日本話,憤青要創一個詞代替物理和化學的詞,編一個。”
我的這個帖子不管“史上最牛曆史老師”這個稱號是怎麽來的。我隻管“物理是日本話,化學也是日本話”。幾年前我就看到過一個大概叫“中國人離開了日語就基本上不會說話”的帖子說的就是袁騰飛這段話的意思。
那麽,“物理”是日本話嗎?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曆史事實吧。西方文明領先中國文明是多方麵的,方方麵麵的,甚至是全方位的。所以有人要全盤西化和日本人要“脫亞入歐”。由於西方文明領先中國文明,而日本人又比中國人先接受或先接觸或先學習西方文明,因此很多西方文明的概念(比如說“物理”)是日本人先(於中國人在中文)在日語中製造了一個與“Physics”相對應的概念,他們把它寫成“物理”。又由於“物理”的組成部分是漢字“物”和“理”,後來中國人也用“物理”跟 “Physics”相對應。
有人說了:“當代漢語的很多詞是日語過來的!這是基本事實!連這都不敢接受,太沒出息!”
不錯!有些詞是日語過來的!我當然接受!(但是“物理”不是。這個我最後說,現在我隻是用這個例子。)可是呢,“物”和“理”還是漢語過去的呢。“物理”這個詞是日本人用漢語零件“物”和“理”組裝的嘛,其實就是並排放在了一起 - 最最簡單的組裝。
就好比廣東的工廠裏的中國民工組裝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說手機等等等等),難道那些東西(比如說手機等等等等)都是中國民工的啦?
我不是說日本人把“物”和“理”並排放在了一起沒有貢獻。我隻是說日本人把“物”和“理”並排放在了一起的那個貢獻跟廣東的工廠裏的中國民工把手機零件組裝成手機等等等等的貢獻差不多。
既然提到了手機(老美叫“cell phone”和英國人和歐洲人叫“mobile phone”),大家知道日本人把手機叫什麽嗎?日本人把手機叫“攜帶電話”!而且還不止如此,日本人的“攜帶電話”的發音都跟“攜帶電話”這四個漢字的發音挺接近的。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這個網站去聽聽:http://www.dictionarist.com
大家都看見了吧?日本人把手機叫“攜帶電話”差不多就是英國人叫的“mobile phone”的意譯,而且還是跟這四個漢字的意思一模一樣哪!
日本人應該比中國人先用的手機,大家很容易就可以看到為什麽中國人沒有跟著日本人那樣也把手機叫“攜帶電話”。首先把手機叫“攜帶電話”多了兩個字麻煩一點,再說編一個名字“手機”也不是什麽難事嘛。
那麽,誰知道把“cell phone”翻譯成“手機”是誰的發明創造呢?沒人知道吧?
不過我估計應該不是日本人發明創造的,因為如果不然的話把“cell phone”翻譯成“手機”就跟把“Physics”翻譯成“物理”差不多偉大啦,至少性質是一樣的。
但是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的說漢語裏本來沒有“手機”這個概念,就跟漢語裏沒有“物理”一樣。因為日本人把手機叫“攜帶電話”,所以可以基本上肯定把“手”和“機”這兩個漢字放在一起應該不是日本人幹的。
又有人說了:“你以為翻譯的飯容易吃嗎?外語學院學4年是幹嘛的?”
翻譯的飯也許不容易吃,但是翻譯跟翻譯也有不同。比如說把“Physics”寫成“物理”是屬於本語言沒有相應的概念,這種翻譯就是起個名字的事情。比如說我剛剛提到的“手機”,大家也看到了起個名字有什麽了不起的了。
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郵票!當年英國最先進,所以最早的郵票就是英語的“postage stamp”!
日本首先被發布的郵票是在1871年4月20日發布的龍句子郵票。而在中文裏,“郵票”一詞最早見於(1888年)3月12日頒布的《台灣郵政總局告示》和同時發行的《台灣郵票》上。比日本人晚了幾乎17年!
大家知道日本人管“郵票”叫什麽嗎?
日本人管“郵票”叫“切手”!
我不知道日本人為什麽管“郵票”叫“切手”!也許漢字“切”和“手”在日語裏跟“postage stamp”有密切關係吧。反正我知道為什麽中國人沒有跟著日本人那樣也把“郵票”叫“切手”。因為在漢語裏漢字“切”和“手”的意思跟“postage stamp”沒有任何關係。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日語裏用了很多的漢字。事實是日本人用漢字的時候有三種情況:
一:基本上保留了漢字原來的意思和發音,比如說“攜帶電話”;
二:基本上保留了漢字原來的意思和改變了發音,比如說“物理”;
三:改變了漢字原來的意思,比如說“切手”。
現在我來回答“物理”是不是日本話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早有答案,我這裏隻是用“物理”作例子來說明袁騰飛提到的“軍事、經濟、文化、政治,積極、消極、幹部、化學、生物”還有有人補充說的“公安,派出所,警察,可能都占了50% 了”等等等等。
大家可以看出:這些所謂的“日本話”都是屬於我上麵提到的第一和第二種情況,也就是說這些所謂的“日本話”裏的漢字保留了漢字原來的意思。屬於第三種情況的“切手”,我們中國人就沒有用。
以“物理”為例:好在“物理”隻有兩個字!
一:“物”在日語裏保留了這個漢字原來的意思(至少在“物理”裏是保留了)。那麽,如果中國人說“物理”是說日本話,那麽日本人說“物”是不是在說中國話呢?雖然發音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樣的嘛。所以,日本人說“物”是在說中國話!
二:“理”在日語裏保留了這個漢字原來的意思(至少在“物理”裏是保留了)。那麽,如果中國人說“物理”是說日本話,那麽日本人說“理”是不是在說中國話呢?雖然發音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樣的嘛。所以,日本人說“理”是在說中國話!
那麽,既然日本人說“物”是在說中國話和日本人說“理”是在說中國話,日本人說“物理”是不是在說中國話呢?
難道日本人說“物”是在說中國話,日本人說“理”也是在說中國話,一旦日本人“物”和“理”一起說就不是在說中國話啦?
所以嘛,日本人說“物”是在說中國話,日本人說“理”也是在說中國話,日本人說“物理”還是在說中國話!
最後,“物理”是日本話嗎?這是我從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抄來的:漢語、日語中“物理”一詞起自於明末清初科學家方以智的百科全書式著作《物理小識》。
最最後,“化學”是日本話嗎?這是我從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抄來的:
「化學」一詞最早出現在1857年墨海書館出版的期刊《六合叢談》。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1815年4月6日─1887年2月10日,英國漢學家,倫敦傳道會傳教士)提及王韜在其日記中記載了從戴德生處聽聞的「化學」一詞。
一般公認中文中的“化學”一詞是徐壽翻譯英國人的書《化學鑒原》一書時發明的。
「化學」一詞被介紹到日本,取代了原先日語中的譯法「舍密」。
“物理”是日本話嗎?
“化學”是日本話嗎?
還有別的等等等等是日本話嗎?
還要我繼續廢話嗎?
(廢話完)
*****************************************
下麵關於郵票的內容都是我從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抄來的:
郵票是1836年來自盧布爾雅那的奧地利人勞倫斯•科師爾(Lovrenc Ko_ir)向奧地利政府提出建議,引入郵票簡化郵政服務。蘇格蘭書商詹姆斯•查門斯(James Chalmers)在1838年遞交了類似的建議。建議可能為羅蘭•希爾所采納,而後者在1835年受不列顛政府委托去對郵政進行改革。希爾因此成為郵票使用的倡導人。
在日本首先被發布的郵票是在1871年的龍句子郵票(1871) 4月20日被發布,是共計4種類48個句子、100個句子、200個句子和500個句子。由於貨幣改革未完成,麵值征兆由伊多時代的貨幣那時做了此。在 1872年(1872)明年中被修改成單位“參議員”的龍參議員郵票被發布了, (順便說一句至於為同一張郵票它是日本第一隻眼睛擊中附有郵票)。此外,前二一起被命名龍郵票。1883年(1883)郵票,單位“圈子”是題寫的被發布了。對目前在日本仿效字符它是各種各樣的in. 3,000個類型的郵票或更多被發布,形狀長方形、圈子和心髒和不僅那些等。如下解釋在日本,它被發布了是主要郵票的類型。 它劃分了分類,由於問題目的。
在中文裏,「郵票」一詞最早見清光緒14年(1888年)3月12日台灣郵政總局(由清廷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於台北設立)頒布的《台灣郵政總局告示》和同時發行的《台灣郵票》上,此後「郵票」一詞便流傳至今,成為中文裏的標準譯名。而在郵票傳入早期還有「信票」、「信印」、「信資圖記」等對英文「postage stamp」一詞的譯名。
中國的郵票在清代與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多由外國代印。清代郵票曾在日本築地活版印刷所、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英國倫敦威爾金生公司、德國許萊謝蘭特公司等處印製;民國郵票曾在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美國鈔票公司等處印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