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影響孩子
(2014-11-12 11:35:29)
下一個
和老公聊天。
說起現在的孩子花錢可大方呢,掙錢的意識卻沒那麽強。咋辦啊? 反問自己,為什麽現在還想掙錢?不是能溫飽了嗎?溫飽之後,掙錢的動力是什麽?嗯,… 是,...是閑著也是閑著, 是好玩,是不幹點事boring…,我最近覺得,其實,做任何事,遊戲的心態都是一種很高的境界。為什麽這麽說? 比如掙錢的動力吧,饑餓,窮也可以是掙錢的動力。但饑餓,窮能帶來的的動能是不太能長久的。不饑餓了以後呢?有許多窮人的的模式就是,掙一點花一點,沒錢了再去掙。但遊戲心態不是的,他可以不因為失敗而氣餒。輸了?再來!那時的掙錢已經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遊戲本身了, 不功利了。這個心態長久,不那麽計較得失。當以這種心態去做事,就會有一種自如, 不再窮心窮惡, 正因為如此,反而勝算會高些。
家長們常常討論教育孩子的問題。怎麽樣能讓孩子有這種或那種的素質?為什麽說他,他不聽呢?為什麽他要聽?其實,不聽才是正常的。叫他做到的事情,你都能做到嗎?就是你能做到,憑什麽一定叫他做到?僅僅是因為你是他的父母嗎? 如果我隻剩下這最後這根“權威”稻草時, 我會覺得自己的軟弱無力,甚至可憐。所以,從不把自己逼到這樣的絕境。接受應該是欣然的,對任何人,也包括孩子。那是因為傾聽的人,在進行一種連接,他可以把你講的東西和他的某個部分連起來,並且他認為有意義,而不是你認為有意義。
任何你一定要孩子做的事,他就是做了,也是為你做的,往往不會給孩子太深遠的影響。凡是你要他做到什麽,都好像一種短期而功力的意義。而你不去說教的時候,往往影響正在悄悄的發生著。我也不知道什麽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但是,我覺得在溝通上能做兩件事,一是告訴他我們在做什麽, 二是告訴他我們為什麽這麽做,和他說我們的想法,僅此而已。 至於他怎麽做, 那是他的事。孩子來於我們, 但從來就不是我們的一部分,你隻是一張弓,他是你手裏射出去的箭, 他注定比你飛得高,跑的遠,經曆那些你沒經曆過的事情。 他有他的世界, 聽不聽的進你的意見, 都是緣分。比說教更有影響力的,是你的為人。記得我和兒子有一次非常有趣的聊天, 我認識那些媽媽,而他認識那些小孩, 我在說每一個媽媽的個性的時候, 他都能說出那個孩子和他媽媽及其相像的地方。說到後來我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潛移默化是十分可怕滴!
我們和孩子一直是在分享各自的體會,我們也不是啥都做得對,所以有時也在討論我們的錯誤。討論那些並不知道什麽是正確結論的問題。因為,自省是一種思維習慣, 時會有傳染力的。當你拿出自己的事情來分析的時候,他也會拿出他自己的事情來分析。在你不和他成心討論他的問題的時候,他反而會主動把自己的問題拿出來討論。當然,這個時候,我們是豎著耳朵聽的:)那時的他,心裏的那扇門是開著的。真正的相互影響開始了。其實,我們也不一定總是教育方,有時, 也是受教育方。從來都不知道這是一種好的教育方法,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樣的交流,因為平等,也因為真誠, 會給人一種愉悅的家庭氣氛,是一種享受。
常和孩子分享讀書體會,每次感覺也不一樣。一次,興頭頭和他說我正在讀的一本書,說收獲很大,他隨手挪過來電腦,在Amazon裏找到了英文原版,是這本嗎? 我仔細看看,對,就是它!媽~媽~,這本書,我在高中就讀了,英文的精讀,這本書是必讀的。。。(好沒麵子!)另一次,和他推薦一本書,我才讀了一半,他就看完了,滔滔不絕的說他的看法。我隻好加速,做足作業,才好討論。對自己,也是一種推進。
覺得在考慮對孩子的教育中,自身的狀態很重要。你是勤勉的,好學的,不斷前行的,而且你的每一步他都懂你在幹什麽,這該是最好的身教,如果有潛移默化,就有了, 沒有,你也沒轍。教育,應該是融化在生長之中於無聲處的涓涓細流,給孩子以滋養。太強的父母意誌,往往揠苗助長。
前幾天看了一個小視頻,鴨媽媽帶著一群小鴨子上台階。小鴨子跳啊,摔啊,上不去啊, 鴨媽媽隻是耐心的看著。看著很不忍心的,可事後一想,真是智慧啊。不是最後都上去了嗎?如果推一把,也許以後他就沒有這個鍛煉機會了。我們有時需要的,隻是忍住自己想去幫助的那份衝動。
孩子大了,反而讓我常常去反思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太多的事情,做的時候是不太知道後果的。做父母,有點像摸著石頭過河。不知道有無經驗可談,因為任何一個你認為是經驗的東西,旁人很輕易地就給你一個反例。但是,思考對自己還是有幫助的。人就是在這一係列的思考中踱步,糾偏,前行,在思考中變得更能理解別人,更能了解自己。
寫下來, 與所有讀的人共勉。
Which book is that? Do you re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