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內大學院係升級與京劇《智取威虎山》

(2009-12-15 02:04:40) 下一個



國內大學院係升級與京劇《智取威虎山》

 

洛山愚士

 

始於九十年代中期的國內大學合並之風潮方興未艾,院係升級又忽成時尚,各校領導莫不趨之若鶩。據說是為了培養人才、提高排名,然最關鍵的一點,還是爭取經費。有人雲:這次第,怎一個“錢”字了得!

近來又有某些高校更上層樓,將剛升級的學院三兩組合為更大的單位,稱之為“學部”。於是學校儼儼然形成七品官階係統:

一品:校長

二品:學部部長

三品:學院院長

四品:係主任

五品:教研室主任

六品:課題組組長

七品:教員/研究人員 

其陣式氣勢恢宏、精準完備,令人歎為觀止。何至於此?回答理直氣壯振振有詞:從小了說是促進學科交叉、激活科研潛能,往大了看是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化管理體製改革。可是,除了經費徒增鳥槍換炮,人還是那批人,項目還是那些項目。多加了一層官階真那麽管用?有網友指出,用不著多久,大學生將不知“係”為何物了。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了京劇《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的一句台詞:等國軍一到,我就是司令,你們都弄個師長旅長幹幹!

反觀美國南加州的一個小鎮上,有個數千人的學院,校園內大部分建築物都隻有兩三層樓高,外觀也很陳舊。就是這個連大學都稱不上的小學院卻出了31位諾貝爾獎得主。這個學院在行政上隻有三級:教授、係主任、院長,而且並不是很多人願意當這勞什子係主任。這個學院讓錢學森先生終身念念不忘,它的名字叫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美兩國的教育係統似乎都在強調以人為本,它們之間的差異卻如此巨大,到底是何緣故?也許,中國強調的是“官人”的人字,而美國強調的是“學人”的人字。

國內院係晉級雖已極致,大學升等尚有空間。假如采取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的編製,各大學還能連升兩級:

最高級:野戰軍級的大學(簡稱“野大”)

次高級:縱隊級的大學(簡稱“縱大”)

然後才是大學,學部,學院,係等等,總共九品官級。若以國軍番號為基準,則另辟蹊蹺:

最高級:戰區級的大學(簡稱“戰大”)

次高級:兵團級的大學(簡稱“兵大”)

同樣可形成一套壯闊的官階係統。有了“野大”“戰大”,咱就糧多草廣、兵強馬壯,天下沒有辦不成的事。

設想大學升等成功,加州理工學院的院長率團去中國訪問,該是什麽光景。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早有答案。此時,崔旅長已成為“戰大”的長官,怎能屈尊接見區區一個學院院長?院長隻相當於“三連長”的品次,派“欒副官” 接待一下已經很給麵子了。那麽兩個隨行的教授呢?都是些個不入流的從九品,派 “匪兵甲”和“匪兵乙”忽悠一下不就得了嘛。

 

[洛山愚士(原創)20091215日。作者保留版權,引用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LSYS_123 回複 悄悄話 群思所言既是。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比的好,對的妙! 不過,勞動人民已為頭上的五套班子買了單,再多加點也不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