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歸海不歸的換位思考

(2009-11-22 20:39:01) 下一個



海歸海不歸的換位思考

 

洛山愚士

 

隨著海歸與日俱增,“海帶”現象也日漸明顯,由此引發了對歸是不歸的熱烈討論。網友們在這方麵發表了不少有見地的文章,對歸留的利和弊作了詳盡的分析,其中以立青的文章《海歸的資本》為代表。綜合大家所述,一個成功的海歸至少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良好的人脈關係(大腕背書必不可少);

2)豐富的個人資源(名校學曆,現代理念,項目,資金,團隊等等);

3)很強的適應能力,靈活而務實的處世方法;

4)敢於冒險,經得起折騰。

如果你已經具備這些條件,用立青的話說,那你還等什麽,趕緊開拔吧!問題在於,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這些條件。

筆者不打算沿著這一題目繼續探討下去。本文的目的是換位思考,試圖研究在海外較成功的安居樂業的那些人士,希望對歸留不決的人們提供一個新的參考點。為便於討論,姑且稱這批人為“海外精英”。

有的網友在肯定了定居美國的一些優點後,總不忘調侃一番,說自己無奈地平庸地過著“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生活。這恰恰揭示了中美兩個社會之間一個巨大的差異:美國是一個全民的社會,而中國是一個 “人上人”呼風喚雨的社會。關於美國是一個全民的社會,拙作《從美國社會的三大特征說開去 --- 也談海歸問題》有一段討論。然而,正是美國這個“寂寞”的全民社會,造就了一大批安居樂業的海外精英。

海外精英包羅各行各業的人才,有律師教授醫生科學家工程師,也有企業家投資家工商業者,還有少數的作家藝術家和政府官員。這些人大多以學生身份來到美國,幾乎沒有任何背景,經過長期的艱苦奮鬥,終於修成正果。

海外精英有如下共同的特點。

(A) 他們即不願當“人下人”,也不想做呼風喚雨的“人上人”。他們在美國相對平等自由的社會環境裏如魚得水。

(B) 他們有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每日的工作對他們而言,不僅僅是生存的必須,而且是生活中樂趣的一部分。

(C) 他們都清楚:想在任何領域中有所成就需經過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他們也特別能吃苦耐勞,善於打持久戰。有些人土洋插隊都經曆過,可謂兩世為人。

(D) 他們也在乎名利。但是在更多的時候,他們注重的是做事中的過程,享受的是解決問題後的那種興奮感。

(E) 他們生活比較低調,盡管有些人已步入上中產階級(upper-middle class)或更高階層。

(F) 他們能夠在工作生活家庭三者中取得一個平衡點,保持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心態。

除此而外,海外精英關注中國的發展,經常回國訪親探友,在母國有難時慷慨解囊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中間有些人可能是中國最需要的人才。然而,受社會環境限製,海歸對這些人來說並不是一個選項。

做一個成功的海歸或一個安居樂業的海外精英,您具備的條件更靠近哪一邊呢?

海歸海不歸,因人而異,見仁見智。如果“起居八座”的感覺是心中衡量成功的必要條件,那麽趕緊海歸,時不我待,隻爭朝夕。如果平等淡定是人生的座右銘,那麽就在洋農村的廣闊天地裏跟大夥兒一起煉恒心吧。朝著海外精英的方向修煉不失為一個法子,雖然有時會覺著無聊一點。等到國內情況真正改善了,老僑們趕回去做個“精龜子”也未可知哩。

 

[洛山愚士(原創)20091122日。作者保留版權,引用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LSYS_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enFan的評論:
謝謝來訪與評論。
WienFan 回複 悄悄話 分析得很好。

可憐那些有那賊心想歸,又沒那賊膽回歸,懷才不遇的"精英人士"了。哈哈哈....
LSYS_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雪影雲痕的評論:
謝謝訪問和評論。確實因該引以自豪。
雪影雲痕 回複 悄悄話 LZ 對海外人士A-F的總結有道理。
我覺得在美國的中國人應該驕傲和自豪:沒有靠山沒有背景,一切從零開始,在十
年之內能達到比多數美國人收入高的水平,在職場上獨擋一麵受人尊重,生活穩定,
這些不都是能力智力的體現嗎?“知足者常/長樂”。反正把我留在國內我也做不了
大款,還不如在美國輕鬆自在地生活。
LSYS_123 回複 悄悄話 不很明了:謝謝來訪和評論。是的,是金子在哪裏都發光。

群思兄:謝謝來訪與肯定。

tiaoci:謝謝評論。尊重您的觀點。

名牛:謝謝支持。本人閱曆甚淺,實微不足道。

名牛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字寫得確實是入骨,樓主應該也是對照著自己的親身經曆才寫下來的吧。
支持
tiaoci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筆者說的比較有道理,但是似乎最近由於經濟不好,這個話題經常被一些人討論來討論去,有點祥林嫂的嫌疑,無非就是比來比去;也有點沽名釣譽。
選擇合適的環境生存,無可厚非。相信大多數人做選擇之前都會做一些權衡利弊,當利大於弊,不管是實際的利大於弊,還是高估的,才會促使選擇的產生。
選擇和投資一樣,是有風險的,要不然就是實現預期結果要不然就是失望。當那些人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的時候,就拿中國和美國的製度說事,真沒勁。
反正,事實就是,不管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對自己的行為和後果負責。找點理由做墊背的,也就是痛快了嘴,得到點心理安慰,沒有用(也許得憂鬱症的會少些)。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在理也!
不很明了 回複 悄悄話 簡言之,是金子在哪裏都發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