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大學 齊守榮
我同張老交往始於60年代初編寫全國教材之時,直至1986年8月24日即臨終前的13天給我來的最後一封親筆信,有幸我還珍藏著晚期張老寄給我的幾封親筆信。從這幾封信中可以看出張老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的精神和深入實際的作風,可以歸納了出以下三點:
為全國教材建設鞠躬盡瘁,從96年8月8日,8月15日,8月24日通知單上的提名,即在臨終前的11天還為教材事緊張的操勞。
作風民主,廣泛征求他人意見。
深入實際,一切親自動手,不依賴他人(如秘書和助手)。
張老的後半生為全國教材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為了把養豬學編寫成為中國的、實用的、先進的教材,強調理論聯係實際,堅持走群眾路線,集思廣議汲取國內外的先進經驗。
在教材改革過程中,使我最難忘的有兩件事:一件是按生產環節改編豬的飼養管理和繁殖部分。另一件是將豬的雜交單獨列為一章。兩個問題都有是教改中討論的焦點,前者是解決課程體係及與其他課程的重複問題,後者是結合國情重點突出問題。我先後二次建議都得到了張老的首肯,並采納實施。作為一位長者、師長、學術權威能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尤其是年青人的意見,這種虛懷若穀的精神,令人敬佩。遺憾的是最後修改教材計劃未能實現,可謂壯誌未酬身先逝。
張老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為社國教育事業奮鬥的終生。他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集思廣議群策群力的精神;腳踏實地一絲不苟的精神,永遠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1996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