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槍手

遵道貴德,道法自然,健康養生,圓滿人生
博文
(2010-06-24 18:43:52)
十男九痔,一點不錯。這種事情實在是難以啟齒,每個人每天又與之息息相關。我大概在30歲出國體檢時,需要大便檢查,當時並沒有便意,急急忙忙便用力排便。自打那以後,肛門上就多了一塊。那時也不知道那就是痔瘡,也不知道實際上痔瘡的成因之一是因為強迫大便的原因,血液被強迫擠壓到肛門的毛細血管腫脹,影響血液回流,局部靜脈擴張屈曲,形成痔瘡。到了40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6-16 08:43:58)
在所有規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因果規律”。一般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所以星雲大師教導人們“寧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為不信佛,佛祖不會氣惱怨怪我們,降罪傷害我們。所以信佛固然對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會生不好的後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31 15:46:53)
回憶父親山西農業大學張文煥自悉1986年哈雷慧星將重顧地球,我就怕這是父親的不祥之兆,他是1910年哈雷來時出生的。1984年退居二線的爸爸顯得衰老失落;1985年的整黨中這位年邁的新黨員由於個別人的胡言亂語似乎不能重新登記;全國農業院校統編教材《養豬學》仍要他擔任第三版的主編;已招來的研究生也需他耗費心血指導;所有這些使他不堪負重。文燦弟去美國讀博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懷念張龍誌教授我的好伯伯!張淑京龍誌教授生前和父親是誌同道合在養豬這條戰線上的莫逆之交。文革期間,家父在北農大被造成反派學生關進了牛棚,而我就自然而然的淪為“黑五類”了。照例必須上山下鄉,接受改造。那時我是北農大附中初二的學生,被指定分配到山西垣曲縣插隊,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臨行之前,我到關押我父親的牛棚去看望他老人家,見麵時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31 15:43:51)
導師與表率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係韓俊文張龍誌教授離開我們已整整十年了,我作為先生的碩士研究生開門弟子,此時此刻,心情萬分沉痛!1986年9月6日,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永遠難以忘懷的忌日!先生的去世,不僅使我失去了良師益友的導師,而且是中國養豬界失去了一位傑出的學術帶頭人、偉大的教育家。我與先生共處八年時間,深深體會到,張龍誌教授不僅是我學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憶和張龍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裏山西省農業廳師駿華我初認識張龍誌老師是1950年在成都,當時我隻有17歲,在銘賢學院實習牧場作工,場內有一塊荒地,我沒事就去掘地。有一天張老師很溫和地和我談起家常事,問東問西、問長問短,我感到張老師很慈祥、親切、平易近人。以後我經常陪鞠有陽老師到張老師家作客。據說張老師非常重愛人材,鞠有陽老師就是他器重的門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31 15:41:25)
緬懷張龍誌老師山西農業大學謝文采、陳榜偉張老師逝世整整十個年頭了。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記念他、懷念他,永遠不會忘記他的教誨和培養。他的淵博學識、堅強的事業心、高尚的品德、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張老師長期從事教育與科學研究事業。在教學中,為了提高教育質量,他緊緊抓住教材建設這一根本環節,提倡理論聯係實際,緊密結合中國的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31 15:40:05)
懷念恩師張龍誌教授山西農業大學郭傳甲張龍誌教授離開我們已經11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他那奮發進取、摯著追求、清廉簡樸、心懷坦蕩、寬厚待人、深入實際、科研嚴謹、教書育人、處於逆境不灰心的精神和作風,深深感染和激勵著我。我在張老身邊學習和工作32年,是跟隨他時間最長的弟子。為追憶師長,試圖從日常平凡表現,深入認識這位著名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31 15:38:54)
永恒的懷念——紀念張龍誌教授逝世十周年四川內江市畜牧中心唐顯作今年九月六日是張龍誌教授逝世十周年的紀念日。作為曾在他身邊多年玲聽他諄諄教誨的我來說,實在難以忘懷。每當想起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總是那樣親切,尤如在世一般。一九五二年底在一次大會上,我第一次認識了張龍誌教授,他那慈祥、端莊的尊容,使我至今難忘。此後,我便在他的關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憶我們敬愛的張龍誌教授廣西農業大學李瓊華我與張教授第一次見麵,是在1959年在華南農學院,那是在編寫《養豬學》教材會議上,當時我剛畢業不久,是來參加旁聽的。張教授對我很客氣,他說:“歡迎您來參加會議,希望多多提出意見”。張教授很謙虛,對人很友好,他經常和大家談笑風生,共同歡唱;先生平易近人,對別人提出問題,有問必答,使人樂於和他接近,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