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槍手

遵道貴德,道法自然,健康養生,圓滿人生
正文

導師與表率

(2010-05-31 15:43:51) 下一個

導師與表率

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係 韓俊文

張龍誌教授離開我們已整整十年了,我作為先生的碩士研究生開門弟子,此時此刻,心情萬分沉痛!198696日,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永遠難以忘懷的忌日!先生的去世,不僅使我失去了良師益友的導師,而且是中國養豬界失去了一位傑出的學術帶頭人、偉大的教育家。

我與先生共處八年時間,深深體會到,張龍誌教授不僅是我學術上的導師,而且是我生活上、工作上、科學研究等諸多方麵的表率。先生的傑出才華、高尚情操、輝煌業績、高大形象,永遠是促進我成長的營養、鼓舞我攀登的動力。

 

一、學術表率

1947年,年僅37歲的張龍誌先生,在美國完成了研究生學業,獲得碩士學位,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回到祖國的懷抱,並以其傑出的才華,晉升為教授,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他的精深的學術造詣在學術界樹立了極高的威望。建國以來,曆任全國農業高等院校統編教材《養豬學》的主編;曾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第一屆、第三屆、第四屆理事、山西畜牧獸醫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第二、第三、第四屆理事長、山西農業大學第一任校長。

先生根據中國人均資源少、糧食產量有限及經濟落後的國情,提出了以中國南方優良豬及外國豬種改良中國北方豬種、以青粗飼料為主適當搭配精料的低成本養豬方式、以及以玉米為標準作為飼料單位。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豬學術思想,具有極強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發表有科學價值的論文和專著近40篇(部);培育了生長快、抗逆強的新品種—山西黑豬;並為太原花豬的培育奠定了基礎;主持了全國60多個單位參加的“豬的雜種優勢利用研究”項目並取得顯著效果。成就輝煌卓著,不愧為中國養豬界的學術帶頭人。

 

二、工作表率

張龍誌教授對工作一向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尤其在任山西農業大學校長期間,除科研或開會外出外,每天(包括星期天)提前半小時就坐在辦公室,認真批閱文件,或答複往來信件。晚上還要在辦公室工作到10點左右。他的工作作風民主,凡事都與有關書記、副校長共同商量、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從不獨斷專行、飛揚跋扈、盛氣淩人。有些工作(比如建築)還要親臨現場進行調查研究。有時還要聽聽我的看法—這是給我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先生任校長期間,興建教學樓(理化樓)1幢、辦公樓1幢、招待所大樓1幢、學生宿舍樓2幢、學生食堂1個(第三食堂)、教職工宿舍樓21幢(單身樓1幢、獨生子女樓2幢、講師樓11幢、教授樓7幢)。短短5年時間,建大樓24幢之多,使山西農業大學的教學、生活環境大為改觀,錦上添花,張校長起了主導作用。他的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忘我的工作精神,確實堪稱表率。

三、科研表率

張龍誌教授不僅注重學術理論,而且更注重生產實踐。為了調查、收集、研究我省的地方原始豬種。早在50年代、70年代,先生親自帶領學生在太行山、呂梁山翻山越嶺深入山村,曆盡艱辛,終於組建了山西馬身豬育種類群。並同省有關部門合作,創建了大同市種豬場、長治市種豬場、臨汾市種豬場、太原市種豬場及原平縣種豬場,作為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基地,為山西黑豬新品種培育奠定了基礎,為山西省的畜牧業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更為感人的是先生身先士卒的科研精神。先生經常吃住在豬場,甚至為了某些科研數據而下榻豬舍;母豬產仔時,先生能同飼養員整夜整夜地守在豬舍且親自接產;在我完成“用體重體尺和胴體性狀估測豬的胴體瘦肉研究”的碩士論文時,先生親自動手同我一起測量有關數據;在選育山西黑豬新品種的過程中,先生親自跳入豬舍,抱起小豬,檢查小豬是否有遺傳疾患、瞎乳頭、赫爾尼亞,並進行實踐教學。

張龍誌教授主持的“山西黑豬新品種培育研究”科研項目,1983年通過省級鑒定並獲農牧漁業部、山西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的“提高豬肉品質的研究”科研項目,1987年通過省級鑒定,1991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他指導下完成的“山西本地豬雜種優勢利用研究”攻關項目,1984通過省級鑒定,1986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為山西的教學科研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在山西乃至全國,養豬方麵的累累成果,與張龍誌教授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的實幹精神和表率作用是分不開的。

四、鑽研表率

天才出於勤奮。張龍誌教授所以能夠在學術上造詣精深、科研上成績卓著,與其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博聞強記分不開。

先生的辦公室有手搖計算機和英文打字機,先生對兩機的使用非常熟練,應用自如、神速。80年代初,日本的小計算器在我國尚不普及的時候,先生買了數台,一有空便仔細研究其用法,很快就能應用小計算器解決一些統計學上的煩瑣計算問題,真是“劍鋒利從磨礪出”。先生為了掌握學術動態,訂購了大量有關書刊,並且經常翻閱,因而對滿滿三個大書架上的書刊十分熟悉,了如指掌,對一些重要文獻、論文,先生不僅記得登載雜誌名稱、在書架上的位置,甚至記得在雜誌上的頁碼數。我曾幾次想查找一些資料,在書架上亂找,半小時也未找著,以為無此資料,先生問明後,立即告訴我此資料在書架上的位置。按先生的指點,果然找出了要找的資料,使我非常吃驚,不能不使人敬服。先生的英語詞匯量很大,其大莫測,我在先生身邊翻閱英語資料時,先生就是我的活字典!無論是對打字機、計算機的熟練使用,無論對書架上資料的熟悉以及其大莫測的英語詞匯量,都蘊含著他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即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五、生活與處世表率

作為一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山西農業大學校長、高薪教授、高級學者的張龍誌先生,雖然身居正廳級高幹之位(副省級),但是生活非常儉樸,衣著平常,飯食家常,而且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無任何派頭和架子。這是認識張龍誌教授的人的共同看法。

家中的家具沒有一件新潮,盡皆普通家具。一隻坐了30年的藤椅修了又修,尤其是那條斷了的椅腿,不知修了多少次;先生的飯食很少大魚大肉,而是家常便飯,而且常常將剩饃剩餅在稀飯中泡泡吃完了事,更可貴的是碗內從不剩米粒。偶爾掉在桌上的飯食,也要揀起吃掉,這是一般人辦不到的,更何況高幹!

張龍誌教授一心撲在事業上,與同行們坐在一起的時間,總是談論養豬業的國內外動態、研究科研項目有關事宜,灌輸他的低成本養豬學術思想,從來沒有以大壓小,攻擊他人的現象,更沒有當眾侮辱過任何人,因此,學術界正派的同仁,對先生非常敬重。

更令人敬佩的是,先生自己身患高血壓、冠心病、肺氣腫多種疾病,但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每次外出總是吩咐我多帶點衣服,可他自己服的藥有時卻沒有帶全。記得,1983年去內蒙古農牧學院去主持河套大耳豬選育的科研鑒定會,為了給與會同行們帶西瓜,自己該拿的衣服都沒帶。當時購買臥鋪票非常緊張,先生的身份自然可以買到,我隻能買硬座票,但先生怕我在普通車廂吃飯、喝水不方便(確實很困難),親自找到列車員、列車長,以照顧他的名義把我留在臥鋪車廂,同先生輪流休息。每到一次豬場,總是對新老飼養員問寒問暖,大部分飼養員的名字他都叫得出。大家對先生也十分敬重,非常懷念,每當提起張龍誌教授,都十分感慨地一言以蔽之:“真是一個好老漢”。

總之,張龍誌教授品德高尚,為人厚道,成就卓著,不愧為中國養豬界的權威和學術帶頭人,不愧為全國的人大代表、勞動模範。永遠是我的導師和表率,永遠、永遠。

先生去世後,在先生精神的鼓舞下,努力工作,做了一點成績:發表論文30餘篇,編寫著作3部,獲省二等以上科技進步獎5項(主持和參加),並晉升為教授,然而,我已年逾5旬,我所做的方方麵麵,與先生相比,真是望塵莫及,尤其在學術界尚無一席之地!未能“青出於蘭而勝於蘭”,難慰先生在天之靈,實感慚愧之至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