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槍手

遵道貴德,道法自然,健康養生,圓滿人生
正文

對龍誌老師的懷念

(2010-05-31 15:04:35) 下一個

對龍誌老師的懷念

中國農科院 楊忠源

 

龍誌老師已逝世十年餘,歲月如流,思緒如潮,在我與他的長期共事中留下了許多值得懷念的地方,他的音容笑貌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我對他最不能忘懷的是年輕時所受龍誌老師對我的啟發與教育。

我第一次見到龍誌老師是在一九四九年的夏天,在我投考四川成都的銘賢學院筆試後的麵試上。這之前我已得知他是銘賢學院畜牧獸醫係的係主任,是不久前剛從美國回來的養殖方麵的專家。在麵試中他耐心詢問我們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以及對畜牧獸醫專業的興趣,還讓每人當場寫出一個英文句子和一個中文句子。當時我好奇地請教他寫這些句子幹什麽,他告訴我是為了驗證一下筆跡,以證實考卷確為我們自己所做。我聽了之後不禁對他這種嚴肅認真的態度肅然起敬,作為一名剛從美歸國的頗有造詣的專家,對新生入學竟然如此認真審核,實在是難能可貴。初次見麵,龍誌老師一絲不苟,嚴謹治學的學者風範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龍誌老師在我們二年級時開始給我們講授《家畜飼養學》這門課程,用美國莫瑞遜的《Feeds and Feeding》一書為教材。這本原版英文書就我們當時看來簡直是洋洋巨著,學習起來比較吃力。龍誌老師的教學方法很是新穎,和其它課程的老師不同。在課前他就布置好大家必須認真預習閱讀書中的第幾章第幾節,下次上課後先開始提問,而後和大家一塊認真討論有關章節的內容。他這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更多地是督促我們自學,並且還使大家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掌握了大量的英文詞匯。我們這些當年受到龍誌老師教誨的人,回憶這段學習生活,大家都會感激他的這種啟發人睿智的教學方式。

在我記憶中還有一些事情使我感觸頗深,那就是龍誌老師經常晚上要到自習室巡視一番,他隻要看見許多同學都在燈下伏案攻讀,就顯得特別高興,但如果有一天發現學習的同學沒有往常那麽多,他就立刻擺出一副生氣的麵孔,並且還要詳細詢問一下某某同學為什麽沒來自習室學習。當時大家都對龍誌老師的這種做法很不以為然,私下裏埋怨他不通情理,對我們太苛刻,簡直是一種家長式的作風。後來才深深體會到了他為了督促大家學習的良苦用心。

龍誌老師不僅在學習上事事關心,而且在生活上也處處為同學著想。成都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解放後,龍誌老師曾兼任過學校一段代理院長,他經常給生活困難的同學在學校、係裏安排勤工儉學的機會,還時不時地利用自己手中僅有的權限,將學校牧場淘汰下來的小牛、小豬來為大家改善生活,把同學們集中起來聚餐。當時生活清貧的我們能吃到這些東西,真是再豐盛不過了。學習之餘,龍誌老師還把全係的同學都組織起來,一塊兒打橋牌,一塊兒玩排球,一塊兒去野餐。我們和他在一起無拘無束,又說又笑,也是生活中的樂事,現在回憶起來倍加親切,時空的距離也仿佛一下子縮短了許多。

一九五零年學校從四川遷回山西太穀,一九五一年的春天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了撲滅牛瘟的大會戰,龍誌老師和我們一道親自參與了晉中地區太穀和祁縣的牛瘟防疫工作。還有一九五三年春龍誌老師帶領我們在沁縣唐城羊場等地進行畢業生產實習。他都和大家一樣背著行李,風塵仆仆,跋山涉水,我們有時候住騾馬大店,有時候住羊舍草棚,那個時候山區生活條件相當艱苦,但我們師生同甘共苦,同食同寢,同憂同樂,龍誌老師更多地給予我們的是鼓勵和身教。他沒有留學歸國高級知識分子架子,也沒有牢騷與怨言,踏實勤勉,身體力行的精神教我們今後如何做人和做學問。在接觸中我還得知龍誌老師是陝西榆林人,出身貧寒,當過店裏的小夥計,隻身一人到山西,後到北京燕京大學求學,一邊勤工儉學掙錢,一邊讀書,經曆了許多坎坷生活遭遇,大家對他油然而生敬意。

解放後在曆次運動中,在左的思潮幹擾下,龍誌老師必然是改造的對象之一,因他既是係主任、大學教授,又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專家,但每次不論他個人遭受到多麽不公正的批判和委曲,他總能冷靜地細心地解剖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到一些和勞動人民群眾不相適應的東西,在自剖之中,虛心接受批評。文革期間他還曾下放到豬場、牛場勞改,但從未對黨有過什麽怨言,而是和普通工人一樣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和同誌們都相處得很好,工作上合作得也很融洽,從來沒有表現出恃才傲物,輕視勞動人民的那種毛病。龍誌老師在業務上兢兢業業,對黨的事業也一貫忠誠,矢誌追求進步。在文革之後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了卻了他一生的宿願,他還曆任山西農大校長和全國人大代表。說真的,現在回想起來我對他的這種超然曠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懈追求進步的高尚情操,感到由衷的讚賞和佩服。

龍誌老師平日裏生活儉樸,對物質生活沒有什麽追求,最大的關心莫過於促進山西及全國的養豬生產了,那年頭“豬為六畜之首”他是十分高興的。就我所知他唯一的不良嗜好就是煙癮太大,還喜歡喝濃茶。如果那個年代就提倡戒煙,我想他也可能長壽,晚年也一定會有更多的時間發揮他的才能,做更多的貢獻,現在說這句話隻能算是一個學生對老師的一種良好的祈盼吧。值得人欣慰的是龍誌老師的三個孩子都先後繼承了父親的專業,學有所成,今天看龍誌老師畢生為之奮鬥的我國畜牧事業也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取得了全世矚目的成績,我想這些已經足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