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外子酷愛夜遊,看電視打遊戲, 不到淩晨不歇手,連帶著我的作息時間也一同後移,於是乎天天夢想朝十晚五,當然是不可得。
昨天晚上,應該說是今天淩晨,央視在播中國民樂團的中秋音樂會,春江花月夜和二泉映月自然是不讓之曲目。聽完後,外子突然冒出一句:“阿炳一介盲藝人,何以成此曠古奇作?”半困之人手捏桃酥答曰:“憂患也,虛其腹實其心,身陷困頓反促心思靈敏。”說罷,含著最後一口桃酥,睡眼朦朧地飛了外子一眼:“飽也,高枕而眠去者”。
範老頭有一句名言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老頭比較嚴肅,江湖之遠,廟堂之高,都提倡同誌們憂,還得換位憂。有一個叫無名氏的家夥就比較現代,說你們這些紜紜眾生“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還不如“為樂當及時,何能帶來茲”。估計這位無名大爺也知道自己這話過於放浪形骸、不負責任,為後代計,就沒敢青史留名。
扯遠了,發此想者是由中國民樂團的二泉映月而起。 演奏者技法當是頂尖,處理上不可謂不精雕細刻,演奏一氣嗬成,尤其是最後那一聲二胡的嗚咽,手腕的控製爐火純青,相當的驚豔!可整體就給人一種不足之感。早上起來,再細聽了一遍阿炳的二泉,感覺更加清晰。 阿炳的二泉,情感上要立體得多。有悲愴無奈、有旖旎風光,技法已化於情感跌宕起伏之中,無跡可尋。他的二泉不是陽春白雪,也從不追求陽春白雪,是社會最低層人的情感寫實,有著令人心疼的一絲認命,卻沒有後人擬想的憤世決絕。 相應的,就少了極端。查了一下史料,現在留下來的阿炳的二泉是在他去世前半年錄的, 當時,他已荒棄音樂達三年之久,練習了三天,留下了這段讓後人無法追其項背的二泉。也就解釋了為什麽他的二泉裏有著一絲後人模仿不來的認命和淡然。人之將去,一生困苦得失已是過眼煙雲,所表達出來的最純最澈。卻不知後來的演奏者在揣摩時,有沒有真正把自己完全放到阿炳的內心世界裏去過,為什麽演奏情緒裏單一到隻有激憤和淒惋?
還沒說到憂患這事兒。發此想,由二泉起,也因了自己這些年的一些體會,主要是對自己狀態的不滿意,多了許多對安逸的向往和滿足,少了很多的積累和思考。範老頭的這句名言基本是俺這三年荒廢生活的真實寫照,以前是為自己和家人憂,層次不高,但也能夠讓自己保持積極的努力,做了許多的事情。這又得說到馬斯洛同學的五段論了,底層次需求基本滿足後,如果沒有從存在意識而發的努力,原來可以讓自己滿足的那些作為已經轉化成技能,不足於支撐自己價值實現的認可,便開始不安了起來。所以轉過頭來, 還是得佩服老範!金錢之憂、功利之憂都有一個飽和點,一旦滿足,便覺萬事皆空,沒有了樂趣。什麽樣的憂可以支撐生命常新?蓋茨小朋友選擇了一條路,就是散金助人。這個滿足是無限的,每一次的實現能都帶來極大的滿足, 沒有終極失落一說。 老範是帝王論的支持者,所以憂君、憂民。 沒了三皇五帝,憂的就該是家國天下了。我們這二十年以來所受的教育是實現自我的提高和飛躍,學習從手段和途徑變成了目標,一說到提高素質就是去參加學習班、證書班,碩士、博士的不停去學,藉此去追求改變自己的現狀,可靠功利為衡量標準的現狀是支撐不了人這種動物喜新厭舊的天性的,於是乎汲汲以求,到一定階段就不知道求的是什麽,於是乎輾轉不得,憂鬱症、狂躁症紛至遝來,呻吟遍四野,老幼無幸免。
聖經裏有一句話叫“施比受更有福”。西人中人,不少人是抵觸這個說法的。西人從小受的是個人主義的洗腦,雖然這是他們祖宗說的,但早被置之高閣,暫不必說。中人則是被矯枉過正了,認為是愚弄大眾的空談,吝於付出,也不敢於付出,腦子裏始終有一個得失的算盤在哢哢作響。隻有試過不計回報的給予,才能體會到內心的平安和純淨是多少的成功換不來的。拿小小的種花養草來說,就是施和受的過程。種它養它,需要把自己放進花的世界和環境,擬想它破土而出的困難,烈日狂雨的折磨,蟲害草擾的不安,憂到它處,才能為它設想,幫助它盡量排除周邊的困難,出芽生長。這是養它的樂趣。 欣賞它時,也忘我,把自己放到它的枝葉藤蔓裏,看著它細微處的精致,看著它與太陽和雲彩進行的色之舞,不去幹擾它的自然與寧靜,不用自己的審美喜好去評判它、‘糾正’它。這也是付出,想它所想,急它所急,給它所求,然後默默地在一邊看著它生長繁衍,成為自然的一分子。
人在安逸的時候,是很少有憂患意識的。這種憂患不是常人所持的“自我危機感”,而是對其他人設身處地的考慮和幫助。沒有憐憫眾生、回報社會的情懷,隻會在小我的道路上走進死胡同。譬如阿炳與後人的二泉,後來者過於追求技法,沒有下功夫去體會阿炳的生平際遇和內心變化,結果做出來的就是一個空殼。後來者也憂了, 憂的是自己的技法和成就,卻不是音樂本身,不是音樂想傳遞的東西,所以始終有著‘欠’的遺憾,卻找不到問題的所在,終生為匠。
剛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麽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隻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這是我們中學課本裏的,我們的祖輩父輩都天天讀過,懂者,持者,有多少呢?
(寫於2008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