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所謂“軍閥混戰”

(2010-06-04 13:37:21) 下一個

袁世凱死後,北洋將領已無震懾之才,於是隻能走馬燈。又無論軍閥們的主觀意誌如何,客觀效果是權威弱化的政府,不管它還存在多少問題,製衡已經初試啼聲。現在的曆史教科書總說軍閥內戰,我們對於北洋政府的印象也隻有“賣國”、“內戰”,再無其他。

當人們習慣性地譴責“軍閥混戰”之時,誰又記得,北洋以後內戰打得更慘更烈,遠不是北洋軍閥那幾場小仗堪輿比擬的。1922年6月15日《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的主張》稱:“據上列事實,民國十一年七次戰爭,前五次是民主派和北洋軍閥之理想和勢力衝突,後二次是軍閥內訌”(參見《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卷,P42)。可見,所謂民國之初的“軍閥混戰”,並非都是軍閥間征戰,主要是孫中山挑起的內戰。

更少有人記得,北洋所有首領,無論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無一不是耿直的硬漢,至少,他們都堅決地主張外蒙古與中東鐵路的權利,無一退讓。即便袁世凱當初在日本炮口威脅下被迫簽訂了“二十一條”,終究還是北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在華盛頓和會上把它基本廢除了,奪回了山東權益。而北洋外交家們廢除滿清不平等條約的努力與成就,更令人刮目。號稱“1840年以來第一個平等條約”的《中蘇解決懸案大綱條約》,就是北洋外交政府頂住蘇俄壓力與孫中山的搗亂,力爭得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割烹倭寇 回複 悄悄話 北洋政府英雄輩出,他們接受了新體製,骨子裏還繼承著中國的文化傳統。做事還有分寸和尺度,相信因果,所以都是能人。北伐以後的“肉食者”不同程度地廢了自己的傳統,亂學亂用。好的不學,偏學邪門的,都是黃鼠狼下耗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