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段時間寫了一些博文,主要寫孩子移民溫哥華之後我們母女一起的觀察和思考。就因為在博文裏,有對富豪區的描寫,就召來一堆話。如果是對著觀點倒罷了,許多衝著人來。把對富豪的羨慕忌妒恨都發泄出來。
我不禁納悶,談錢怎麽啦?
孩子的同學,大多家庭條件都很好。但是這並不等於說,這些家庭的錢,都來路不正。這個豪富區,除了有花花公子的老板,港台明星的豪宅,還有名律師名醫生的住宅。而且這個區裏,絕大多數都不是中國人。女兒班裏二十幾個學生,隻有四個華裔。
事實上,我聽到最有錢的,全不是中國人。我有一個同事的孩子,華裔,上UBC。去年聖誕節,有個同班同學說,要去非洲打獵,獵獅。自己的私人飛機會在上海停一下加油,問華裔同學願不願意搭飛機回中國。這可是白人。後來同事跟我說起,也在感歎這個世界上,怎麽有這麽富的家庭。溫哥華是富人紮堆的地方。我們在這裏生活,總會遇上富人。這是個事實。我是不會象鴕鳥一樣,把頭紮在沙子裏,不去對孩子有這方麵的引導。
因為近距離地接觸過一些土豪,我發現他們普遍有情商高的表現。比如和我在一起,他們就絕口不會談錢。就是他們在談天說地的時候,也不會有尖刻的語言和尖酸的口氣;他們非常勤奮;因為我的知識背景,他們也會和我泛泛談起生意上的問題;因為和他們有一些接觸,我感到,當老板,可是不容易,隻怕比考個藤難得多。但是許多人對富人都有仇富的心理,而不去想想,他們是怎麽富的。他們到底有些什麽長處,他們到底付出了什麽。
溫哥華有個世界聞名的滑雪勝地,叫維斯勒。2010年的冬奧會就是在那裏舉辦的。那裏的房價,比我所在的豪富區還貴,上千萬的房子比比皆是。我去維斯勒考察的時候,和那裏的地產經紀聊天。他說,那裏原先有許多美國人在投資。後來美國出現經濟危機,許多美國炒房的就退出了。現在維斯勒的居民,八成是當地人。這也是現在維斯勒房子難以售賣的主要緣故。目前隻有中國有熱錢投資,他們希望多認識中國的投資者。
所以當網上勸說中國人在外國炒房收手的時候,我直搖頭。美國人炒房掙錢,美國人自己當然不會心理不平衡。美國人也是人,也會看不了外國人比自己過得好;可是中國人在國外有點投資,中國人自己就先叫起來,可別這樣啊。錢上長國籍嗎?現在溫哥華為了吸引中國有錢人,有許多工作都要求會普通話。我就認識一個白人企業的CFO,香港人,就在學普通話,以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中國土豪們,給中國在外的工薪階層,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
在我有限的見識裏,在錢上處理水平,和人有關,和貧富無關。
比如我的前婆婆。一到國外,就去問別人,給老人每年寄多少錢,來衡量我們的孝敬;她還向我前夫問,是不是給我父母錢,給了多少,搞得我們這個小家庭雞犬不寧;最誇張的是我在國內看望老人,一起在外吃個飯,前公婆都要把發票特意送到我麵前。這是窮人不會處理事情的例子。
我也認識一個土豪。在溫哥華剛登陸時租個房子。走的時候,把人家提供出租的床具都卷走。這是富人不會處理事情的例子。但是這是個奇葩。
所以我絕對不會以貧富作為和人交往的衡量條件。但是必須承認,金錢就是衡量一個人成功的一個標準,雖然不是唯一的標準。如果我的孩子將來能夠過得衣食無憂,我一定很高興。就怕自家的孩子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命。
為了消除網友對豪富區的誤解,我想告訴網友,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Alice Munro,加拿大人,就曾在這個豪富區居住。後天我和丫頭要去圖書館聽區裏舉辦的講座。因為這個區以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曾經是區居民而驕傲。一個成功的人,有相應的物質上的肯定,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既然希望孩子成功,談錢又怎麽了?
無一般人不成花花世界---各人對你文章即便有不同看法,你也不必太在意。
同時,我很欣賞樓主對金錢的態度,實際上,我們確實應該有這麽理智的態度對金錢,不理智的是那個社會,逼瘋了不理智的人們。相信您能理解他們的憤怒和宣泄了。
"仇富",更要吃點下火藥。
人嘛,簡簡單單過好自己生活就好了,管別人窮富。
我覺得重要的還是你女兒的學校,聽起來感覺不太適合。有錢沒錢實際上都是相對的,如果孩子老覺得自家“窮”,隻有一個原因:你把孩子放進了一個不適合的環境中了。可以教育孩子不要在乎,但這些都有限,我耽心孩子會留下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