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長周末。我除了陪陪孩子看看網上迪斯尼頻道,寫寫作業,就是一時心血來潮寫點博文。博文引起爭議也是我想不到的。平時工作,我要讀大量枯燥的報告,下班後要看課本,寫博文就是放鬆。但是因為專業的東西看得多了,有時候難免寫些好像在思考的東西。其實也就是玩玩,不同意的網友不必太認真。
但是我的專業背景的確影響我的思維。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讀多了,不受影響也不可能。當然,這些思緒平時都是飄忽隱秘的,有時候好像就是下意識地做了決定。隻有一段時間後寫博文,整理思路時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受專業的影響那麽大。
我就拿對孩子未來職業的考慮展開話題。
有的網友可能說了,你家丫頭才多大啊,談得上職業規劃嗎?這個觀點是見仁見智的事情。這麽說吧,不止一個朋友,在孩子準備上大學時,讓我和孩子聊聊商學院,向我詢問選哪個專業比較好。那時我隻能簡單地談談商學院的不同專業和就業前景。在對孩子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所提的建議也就流於泛泛。而依照自己的觀點,職業方麵的引導,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至少我是這麽做的。
我從來沒有把孩子任何一個職業上的願望當成順嘴一說的事情。女兒個子高,長得也還不錯。四歲的時候,不知聽誰忽悠的,想做模特。我就給她查模特的平均年薪,告訴她當模特,1萬8的平均年薪不夠生活。這種工作一般都是兼職,在30歲之後就幹不了了。我也帶她去模特公司麵試。因為這種工作,大人要帶孩子到處參加拍照攝影,而對一個全職單親是件做不到的事情,隻能不了了之。
從教中國同學英文中得到樂趣,女兒去年說要做老師。老師有寒暑假,工作也穩定,適合女孩子。但她對於重複學習已知的東西,特別不耐煩。我提醒她,當老師要一遍遍地強調已會的知識,她要把這個考慮進去。我看勞動力市場報告的時候,看到因為人口結構變化,家庭中孩子數量減少,如今在勞動力市場上的老師比教師職位數量多,就特意把報告拿給孩子看一眼。
今年女兒想學法語的時候,問我有沒有這樣的工作,需要英法中三種語言。我說有啊。聯合國的招聘網站上寫得很清楚,六種官方語言(英法中屬於此列),英法兩種辦公語言,一種辦公語言是“required”, 第二種官方語言是”desired”, 第三種官方語言是 “advantage”。可是聯合國一般隻從一流大學招收應屆畢業生。我還為了她的問題看了關於“multilingualism” 的書。知道往此培養是個非常有挑戰性的方向。
兩周前,因為女兒的詩作受到老師表揚鼓勵,又想做作家了。我帶她去聽一位研究比較文學的教授關於Alice Munro書的講座。還借了這位和海明威相提並論的作家的書去讀。
有一次女兒問我,如果她想從事我的專業,會怎麽樣。我說那是一個捷徑。我可以親自教她,親手帶她。我的同學同事都在同樣的行業,給她找個實習位置,讓她有個不錯的起點,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不過我看到她對我的回答的反應,知道她也就是偶然一提。我工作非常忙,還要上學,總會冷落她。她早就遷怒於我的職業了。
網友也許問我,這麽“嚴肅認真”是為了什麽。其實我也知道,大多數她的職業想法都是曇花一現。但是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這並不是個腦子隨便想想的話題。需要收集信息,做些功課,才去決定的。雖然也許不需要象做可行性分析那樣,有個詳盡的推斷,但是大體的思路是一致的。
在給孩子進行職業規劃的時候,我的觀點是第一要看孩子的愛好,興趣,性格和特長。行行出狀元。做什麽不是最重要的。把什麽做好更重要。我在職業生涯裏,深刻體會到什麽叫做細節決定成敗。培養孩子也是如此。對孩子的獨特性方麵的觀察越細致,指導越有針對性,對孩子越有幫助。這就是父母對於孩子的引導特別重要的地方。因為一般情況下,沒有一個人,在孩子未成年的時候,有父母那麽了解孩子。
舉個實際的例子。就說我自己。父母都是名牌大學中文係的老畢業生。受父母熏陶,從小我就對文史有興趣,也愛舞文弄墨。父母在圈子裏,也帶我見過不少名作家。但是在報考大學的時候,父母堅決反對我學文。除了他們覺得這些專業缺乏技術性。還有一個就是我寫文章,缺乏想象力,也不擅長編故事。寫的好的是從一個小視角,將發生過的事情闡述闡發。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我是個寫新聞的料兒。在中國,政府對新聞有嚴格的審查。父母認為我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會有什麽發展。父母說,寫文章當個愛好就好。現在我回想,還是很服氣他們的判斷。
我女兒有時奇怪,除了古箏,我什麽班都不給她報。就讓她自己瞎琢磨玩去。現實上講,單親的時間金錢資源都很缺少,無法負擔孩子眾多的嚐試。另外就是我自己的感受。除了老師領進門,真正的長進是靠著學生自己的探索和嚐試。現在畢竟是信息時代,想學到點知識技能比以前容易。網上隻怕找不到正確有用的信息,並不怕信息閉塞。想在這樣信息混雜喧囂的環境中,聽到自己心的聲音,需要相對靜的環境。我就從女兒瞎玩的成果裏,一直留心觀察自己的孩子,琢磨她適合走什麽路。
有許多孩子,象我的孩子一樣,什麽都還不錯,但是也看不出什麽特長。在這個情況下,我的思路是,要看市場。 培養孩子,就是培養一個合格的公民和一個能對社會服務的勞動力。把孩子推向勞動力市場時,如果能夠選定一個比較順應潮流的行業,孩子會因為搭上順風車,省心省力。
下麵的問題就來了,怎樣選定一個順應潮流的行業呢?
如果留心一些,這些討論很常見。加拿大的“環球郵報”的商業和職業專欄,美國的“華爾街日報”,都有相關的內容。如果發現孩子對某行業有特別的興趣,就可以訂閱行業的專刊。掌握行業的新動向。
由於研究總是領先於社會潮流,如果父母還在進行專業培訓,就會對這方麵更為敏感。有些方向,是跨行的大趨勢。比如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就是考慮地球資源稀少,盡量節能,考慮環境,經濟和人文的發展後勁。基建采取廢水利用,建築業采取太陽能板,公司走向無紙化,網上銀行,衛生間采用烘手機,都是可持續發展的例子。
我孩子還小,具體的職業方向雖然還不可能明朗。但有些大體上的傾向也顯出了端倪。她很宅,不太喜歡東跑西顛。她喜歡和人溝通。她也喜歡精致漂亮的東西。她很不喜歡和陌生人有身體接觸的行業,比如醫生護士,美容美發美甲等。她什麽時候說起對某個職業的喜歡或者不喜的時候,我就特意記在心裏。以後在看報告或者報紙的時候,看到她喜歡的行業的信息,就留好給她看。
也不知道我這樣的思路和努力,是不是未來真正幫到我女兒。現在我隻不過稍微上心,給她一點對於工作的認識。隨著她的長大,我對她的職業方麵的建議肯定會更加細致。當然,孩子將來也許會想換種活法。未必沿著18歲時的決定向前走。成人後的孩子,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全責了。
** 這篇寫得特別辛苦,改了又改。涉及未來,我比孩子可能還要迷惘。就是些不成形的思路,和網友分享。
新學期要開始了。我隻有在兩個課的間隙時間有工夫在博客上寫寫。很感謝一直支持我的網友。
另外看了你父母為你選報專業的故事也有意思,讓我想想起從前我姑姑給表弟報專業。姑姑是搞化學的,非常反對自己的兒子以化學為生,因為她深知搞化學有多累。不少父母是這樣的,因為自己的職業與愛好,孩子從小就受的影響,可是到了十七八歲則被告知不雜選擇這個職業,其實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