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隨風

歲月如流,往事隨風。
正文

誰推動了曆史?

(2011-03-13 07:29:17) 下一個

我打電話給父母問安,隨口說道自己這段時間在博客上打發時間。幹了一輩子文字工作的老爸馬上說:“你把寫的東西傳到我這兒,我看一看。”

我一激靈,額上馬上微汗,繳械求饒:“老爸,我寫的,都很小資,就不讓您堵心了。”然後趕緊轉移話題:“您的博客怎樣了?”

老爸說:“能怎樣?前一陣子寫的文章給封了。”

我太知道憂國憂民的老爸會寫些什麽敏感文章了,就勸道:“老爸,搞個網站也不容易。您那些政論文章,搞不好會讓人家網站被封。您有高見沒什麽,可別砸人飯碗。”

老爸說:“寫些歌功頌德的文章有什麽勁兒。要能夠推動曆史。”

我馬上說:“老爸,推動曆史的可是老百姓,不是清流之類的文人。”

然後我們父女默契地止住了這個話題。

我雖然從小喜歡文科,但是父母不覺得我的風花雪月會有什麽發展,便做主決定了我的大學專業。從那時起,主業就不再是文科的我,開始學自己全無了解,也無激情的東西,並且一直走了下去。但是脫離了文科後,從不是文科專業的角度再看文科,就別有一番風景。

學問這東西許多地方是觸類旁通的。比如曆史說,不是英雄創造曆史,而是人民大眾書寫曆史;哲學說,一本書,重要的不是那些驚人警句,而是組成這部書的千言萬句:經濟學上說,衡量一個國家的富裕與否,要看人口中絕大多數人的平均生活水平, 而不是兩極:數學上有高斯曲線來解釋同樣的現象,等等。

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例如一樁婚姻,不是以濃情蜜意或者破裂邊緣的時期來衡量整個婚期的質量,而是應該看那麽多平淡日子裏兩個人的相知和相倚;職場生涯裏一般是高高低低地起伏。而一個人在行業裏的貢獻和發展也是要看歲月裏的一點一滴積累;孝順,不是看身後的葬儀排場,而是看日常對老人細水長流似的關心和照顧; 不管懷抱初生的嬰兒, 父母如何欣喜, 仿佛抱著沉甸甸的幸福, 真正重要的是以後的經年累月裏撫養孩子中的數不完的零零碎碎。大喜大悲的,可以大書特書的,不是生活的主旋律,隻是其中輝煌的樂章。

以不是文科的思維看人情世故,就會心平氣和地接受一種更加務實的生活態度。不去巴望奇跡,也不欣賞極端。似水流年裏從容不迫地一步步地向前走。

誰推動了曆史?平民。誰推動了生活?平淡的日子。就是這樣。

p.s. 當年老爸覺得我的才智有限,文字不能夠脫離小兒女的情態,不讓我學文。N年後,我這個不才的女兒隻能做到在博客裏寫寫散亂的隨感,不敢讓他看見。但我感激他沒有讓我學文。讓我有貼近現實的生活。我喜歡腳在大地上的感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