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讀過“哈利波特”中文版的人來說,那個叫赫敏的天才少女可能是每個母親的理想:她天賦極高,幾乎每門功課都是全年級第一。而且,她有主見,遇事有敏銳冷靜的判斷。當然更無須提及她的善良正直。所以作為書中的女一號,她受到廣大哈迷的喜歡。
可是這兩天我讀這本書的第五部時,有一個細節卻讓我掩卷沉思。那就是赫敏的理想。當這個天才少女麵臨未來的職業選擇時,她既沒有選擇經商的路(這並不奇怪,她沒有表現出這方麵的興趣和才能),也不願意從政(她認為有比去魔法部更有意義的事情),而是考慮比如解放被奴役的家養小精靈的事情。
這是一件有著理想光輝,但是在大多數人眼裏荒誕不經,受力不討好的事情。且不說奴役小精靈的受益階層,被奴役的小精靈也因為長期洗腦,接受被奴役的事實,而對赫敏的想法感到恐怖不安,難以接受。但是赫敏堅持不懈,除了利用一切機會遊說,而且身體力行,為小精靈編織織物,希望給他們自由。總而言之,這個天才選擇幫助弱勢群體。
不說曆史,現實中我們也見到過這樣的人,雖然是極少數。但是作為母親,我們是否願意自己的孩子為了他/她的理想做獻祭?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有一些資本可以過著安逸的生活的情況下?
這幾天看了針對”中國媽媽“的帖子。這個媽媽的成功標準就是成績。但是我沒有看到她培養孩子能力的目的是為他人或者社會有所貢獻,至少文章裏沒有提到。另外象數學音樂方麵的東西,如果沒有天賦,也就是沒有創造和突破的潛能,成績隻有表現了掌握知識的能力。不客氣地說,這樣的技能,隻要時間花上去,不少人能做到。而且在社會分工如此細化的現代,全才全能不是一種可能。許多能力,對小孩都有益,數學音樂隻是其中的一些選擇。有許多能力,不是成績可以衡量,但是對孩子將來有高質量的生活更加有益。
我也看了一些人覺得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少有傑出人才的感慨。我個人也有同感。問題我認為出在人生設計上。我們這些第一代移民在不同母國的體製係統裏奮鬥,理想多為生存所限,所以我們自己的胸襟和眼光不可避免地狹隘。我們指點孩子的能力也因此受限。
我們指點孩子的角度,更多地采用我們比較熟悉和更讓我們感到安全的方式,也就是送各種輔導班,眼睛緊盯考試。我們不熟悉其它的模式,也對於不熟悉的東西天然地畏懼。所以當我們的孩子成績不能遙遙領先,或者我們的孩子考上大學之後,我們容易不知所措。
這就是我的看法。我覺得我們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對於孩子的發展是缺乏戰略眼光的。而且中國父母的無畏犧牲,其實對小孩的心理未必全是好事。如果沒有從小關心他人的心理習慣,成人後的孩子是否有為社會和他人付出的理想?我深表懷疑。
作為一個同樣深感困惑的母親,我經常看如何培養孩子的文章。至少現在,我認為個人的成就,在於理想的高遠與否和為理想的付出,比如赫敏,雖然她是個小說人物。而技能方麵不過是個手段。
思想的深邃和堅持理想,可能也是一種天賦或者是難得的個人素質。所以對於這種我都不具備的東西,我隻能盡可能地學習,然後告訴孩子,希望有一天她能夠受益。
以下是我做的,隻是寫出來讓網友看看:
1:故事
我學習一些神學和哲學經典,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小故事。比如我現在看哈利波特,就是為了在孩子看以前,自己看看。有許多東西,這本係列都涉及,比如生死的意義,友誼和愛情,權力的追逐等等。這樣我就能揀其中一些細節和孩子討論。
2:生活
我爭取在生活中處理好人際關係,給孩子做榜樣。家庭生活中的問題,處理起來最糾結難辦。所以它們通常是所謂的修行法眼。
3:付出
我自己做義工,同時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food drive, 集資和社會服務。
4:學習
我借口自己的英語不好,求孩子輔導。而我找的文章是英文演講名篇。希望孩子受到熏陶。比如上星期是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結果這個星期老師在學校講馬丁路德金時,孩子很得意地發現她是班裏唯一知道這篇演講詞的學生,而且得到老師的“wow”。顯然出乎老師意外。(大概在老師眼裏,中國孩子會樂器和數學是稀鬆平常的。)孩子這個星期聽講就分外積極,回到家裏還跟我講相關的Rosa Park,討論為什麽馬丁路德金了不起。
5:技能
我在家唯一手把手教孩子的是做飯。孩子還小,也就隻能搭搭下手,但是一直堅持著。我想不管有什麽理想,人總要學會填飽肚子。另外,家務活也是一種責任。孩子在家中學會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將來和社會接軌也許更容易。
6:接納
我不停地提醒自己要完全接納我的孩子,無論她是否聰明能幹。我要完全接受孩子的缺點和弱點,以及她的失敗。這樣也許她將來有勇氣不怕失敗,勇於嚐試,追逐理想。
現在我的孩子還小,不管將來她是否象赫敏一樣聰明機智,富有理想,我都會全心全意地愛她,支持她大大小小的想法。我無法預料和保證她的成功,但是我希望她是一個心地善良,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和有一些成家立業的技能的人。這是我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