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獻給對越自衛還擊的參戰老兵們-越軍三部法和“鼎足”用兵特點

(2009-08-14 15:40:07) 下一個


七九年在中越邊境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戰鬥中,據戰後資料查明,越軍從1978年間就開始在中越邊境廣大地區有組織,有計劃地構築了大量既設野戰工事和土木建築工事,實行對內,對外正麵的防禦體係,越軍在對我軍進攻當麵的防禦中,除嚴格按照越南總參謀部的戰役總體思路,強調在中越邊境一線扼守要點利用既設工事,同我軍進行決戰和死打硬拚外,越軍步兵在防禦兵力部置上仍然堅持層層設防,依照戰前製定防禦預案,在一線防禦要點上準備了多個預設陣地,有針對性地實行主,次防禦方向的使用兵力調整和火力配置措施,達到開戰後在中,越邊界地區作戰中有效地殺傷我軍攻擊分隊的有生力量,最大化地實現遲滯我軍戰術機動和阻止我軍向越北縱深地帶發展,盡最大可能地為越軍二,三線作戰部隊集結爭取戰役準備時間,因此,當中,越雙方交戰後,越軍一線防禦部隊戰鬥原則和戰役目標非常明確,越軍在戰術運用上,表現為越軍步兵在兵力使用上和陣地防禦中全麵推行所謂的“三部法”兵力運用,以追求和增強越軍陣地防禦的穩固性和整體性。越軍在陣地防禦具體戰術應用上,充分利用了越南的自然條件地利優勢,守備越軍廣泛采用“鼎足” 陣地防禦的作戰手段,實行三個陣地互為防衛主體並相互支持,遙相呼應三麵陣地相互依托,互為支撐的聯動防禦態勢,形成了多點麵,多方向的陣地防禦體係,把越軍有限的防禦兵力用戰術協同方式加以整合,從而,有效地增強了越軍在陣地防禦作戰從兵力分布,陣地設置以及火力配備等等方麵的整體性和協條作用。

七九年對越作戰後,我東,西兩線作戰部隊,在結合對越作戰的實戰戰例以及所取得的實戰經驗,各參戰部隊認真總結了交戰中越軍兵力運用配置以及越軍步兵陣地防禦用兵特點後,進而係統地掌握了越軍步兵在陣地防禦戰中的基本用兵特點,以及越軍步兵分隊相互聯動作戰的技戰術運用規律,因此,越軍步兵的上述用兵方法和陣地防禦聯動作戰方式,被越軍運用和貫穿於整個七九年對越作戰始終,越軍在其兵力投入使用上著重強調“三部法” 用兵特點,越軍步兵分隊在陣地戰術運用上廣泛使用“鼎足” 的防禦手段,這兩項戰術運用基本上含蓋了越軍步兵陣地作戰的基本精髓。
在對越作戰中,越軍從用兵手段和方式上把中越雙方交戰的廣大地域, 按縱向和橫向劃分為攻防區, 交戰區, 火力控製區, 堅持多點麵,多段用兵策略, 在中越邊境一線戰區全麵實施“三部法”應戰方法。

一,主要方向和各次要方向部分,越軍根據戰前判斷我軍將會發起攻擊的地區,並將其細化後分為主,次防禦要點,主要防禦方向上,越軍營防禦地域通常會指定一個加強連進行拒守要點組織防禦,越軍連防禦地域通常會指定一個加強排搶占要點組織防禦,兩支分隊配置於主要方向陣地內,越軍步兵連可得到兩門82迫擊炮,兩門82無後座力炮,兩挺12,7毫米高射機槍配備加強火力,越軍步兵排可得到兩門60迫擊炮,兩門82無後座力炮,一挺重機槍加強火力,在主要防禦線段上的越軍部隊,其主要任務是使用火力和既設陣地工事積極阻擊我軍攻擊部隊,堅守防禦陣地,最大可能地對我軍施以殺傷。次要防禦方向,越軍營防禦地域,多以排,班為陣地防禦作戰單位,這些分隊通常得不到火力加強,根據戰場變化,主,次防禦方向的作戰任務會發生一定的互相轉換。

二,防禦陣地前沿活動兵力的設置,越軍在陣地前沿活動的兵力,視當時的戰鬥情況決定,越軍營防禦陣地會指定一個排,越軍連防禦陣地會指定一個加強戰鬥班,根椐現地情況做出預案,兩個戰術單位分別進至和部置於主要防禦方向的前沿五百至一幹米或更遠的距離上,構築工事和設定阻伏陣地,其主要作戰任務是在越南地方部隊,民兵,前鋒隊,特工隊的配合下,對我實進行襲擊,伏擊,設置障礙,打冷槍,放冷炮,遲滯和消耗我軍實力,必要時可由營呼喚野戰炮火直接為其提供炮火給予支援。
三,交戰中必須留有必需的機動兵力,越軍的機動兵力,也叫戰役,戰術預備隊,營為基本戰單位時,越軍則保留一個連為預備隊,連的防禦地域其預備隊為一個排和一個加強戰鬥班,在實戰中無論越軍防禦間隙再大,但越軍都保持著成建製的預備隊,實行少擺多屯,預備隊一般是部置於主要防禦方向,而又便於越軍預備隊機動的位置,主要是用來補充越軍防禦陣地內的守衛力量,配合其他分隊對我軍進行反衝擊。
在自衛還擊作戰中,越軍防禦地域主,次明確,使用防禦工事,兵力較為合理,加之越南自上而下實行全民皆兵,全麵實施”三結合”武裝力量結構形式,在許多陣地防禦中和次要防禦方向上,越軍除布設少量越軍野戰軍主力部隊外,同我軍攻擊部隊進行死纏爛打的有很多是越南省,市,縣地方部隊,包括民兵,衝鋒隊武裝力量都摻雜在越軍陣地防禦作戰中,從效果上看這種舉措不僅增加了越軍防禦兵力,同時,彌補了越軍作戰兵力不足的劣勢,因此,從七九年實戰結果分析,當年在對越戰鬥中,我軍各參戰部隊除殲滅了越軍的部份野戰部隊人員外,同時,還擊斃了為數不少的越軍地方部隊和民兵,衝鋒隊戰鬥人員。

越軍在中越邊境一線陣的地防禦中,廣泛推行“鼎足” 防禦的戰術運用,把兵力,武器均衡地部置在我軍可能實施突擊的三個位置上,形成“鼎足” 之勢,越軍從地形地物的合理應用到戰鬥人員的分布,預備陣地設置,火力配備都較為詭詐周全,從實戰結果分析, 越軍的“鼎足” 陣地防禦方法, 其基本立足點是充分利用了山地, 山嶽叢林地的地域特性, 有效地利用了地形地物組織防禦陣地和火力設置, 由此看來, 當年越軍的陣地布設確有許多可取之處, 我軍在未來軍事鬥爭中絕對不能忽視越軍的上述戰術伎倆, 越軍七九年所謂”鼎足” 陣地防禦方法,概括起來有以下特點“

1, 越軍能夠實施在防禦作戰中在多點,多方向上抗擊我軍的連續衝擊進攻,實戰中我軍無論穿插,陣地攻堅戰中,很多戰例都曾發生多例我攻堅部隊遇受來自攻擊目標左,右兩側高地守備越軍的火力側擊,受到了越軍倚角之勢的三麵火力壓製,由於越北山區的特殊自然條件和地貌特征的影響,至使我攻堅分隊兵力難以展開實施機動作戰,加之越軍以逸代勞占有地利優勢居險而守,由此,造成了我進攻,穿插分隊的諸多傷亡,實戰中越軍能夠在我軍主要防禦方向上集中力量,迅速機動作戰分隊,

2, 越軍各高地守備部隊能夠以點製麵,環環相連,相互交替掩護攻防協同,能夠在前沿,側翼和後方阻滯,扼製我軍的攻擊速度。越軍在火力配置上強調,步炮協同作戰,越軍野戰炮兵設置廣而散,戰前準備預伏點麵多,為步兵提供炮火支援程序簡便,團級作戰單位可直接呼喚炮兵火力支持,越軍倡導遠程火炮與近射步兵火炮相結合,直射火炮與曲射火炮相結合,側攻火力與倒打火力相結合的基本戰術手段。

3, 越軍在陣地設置中,相互“鼎足”之勢的陣地之間,要求便於觀察潛聽,保持聯絡暢通,便於相互協同作戰和指揮,便於守備部隊隱蔽並能夠進行戰術機動,部隊能夠快打速收,便於在陣地守備中抗,撤,散,變。在防禦中要求守備人員不要暴露守點位置和火器發射點,防備我軍乘虛而入攻擊一點,守備人員不要輕易放棄守備陣地,各既設陣地, 高地之間可相互提供火力支援, 一般情況下不得指派戰術分隊支援作戰,防止在戰鬥中被我軍攻擊分隊各個擊破分片圍堵,逐段搜殲。

4, 越軍守備部隊當發現我軍攻擊分隊在陣地前沿破壞障礙物時,必須迅速機動兵力和火器,集中火力封鎖口麵,阻止我軍突入,其餘陣地必須提供協同交叉火力對我軍攻擊分隊實施側擊,當我軍對高地發起衝擊時,守備越軍應迅速在戰壕拐角或既設工事一側設置安放爆炸裝置與障礙物,當陣地失守後,守備人員應立即迅速鑽入草叢,刺蓬和洞穴之中,繼續對我軍實施阻擊,當我軍占領表麵陣地後開始搜剿殘敵時,越軍守備殘餘人員要求各自為戰,在相鄰“鼎足” 陣地的火力和兵力的支援下迅速恢複陣地和以冷槍,冷炮襲擊我軍攻擊部隊進行騷擾頑抗,在撤退時必須做到打,藏,逃,如發現我軍占領陣地後兵力隊形密集,戰鬥人員較多,如果越軍守備人員帶有電台的情況下,應立刻聯係周邊高地越軍和越軍野戰炮兵火力,對我軍占領人員實施炮火襲擊

根據七九年戰後總結得知,當年越軍戰前準備非常充分,越軍在中越邊境地區除修築了大量能夠攻防皆可的野戰工事外,同時,越軍還在各個守備要點屯集了大量武器彈藥和生活給養物資,準備長時間在中越邊界一線拖住我軍,但事實上越軍在交戰過程中,並為達成上述戰術目的,

開戰後我軍僅用三天時間就突破了越軍邊境一線既設陣地,越軍一線防禦部隊有的被全殲, 有的作戰部隊早已潰不成軍, 喪失了成建製的防禦作戰效果, 中越交戰四天後我軍東,西兩線作戰部隊基本上完全占領了越軍邊界一線的各個守備要點,整個戰場主動權被我軍牢牢把握, 根據戰爭進程, 七九年2月22日後,我軍進入了自衛還擊作戰的第二階段作戰,我軍東,西兩線作戰部隊,分別在不同方向組成了多個攻擊集團,對越北多個重鎮和要點形成威逼態勢,我軍建製部隊成多路前出至越北腹地,並相機殲滅越軍配置在二線縱深防禦的越軍機動主力師,其戰爭結果在我軍東,西兩線勢如破竹的攻勢下,造成越軍配置於二,三線縱深防禦的多支主力師在增援作戰過程中遭受我軍重創和基本全部被殲,這是不爭的史實。同時, 此舉讓我軍在對越自衛還擊, 保衛邊疆戰鬥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