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國女兒

一個美國人的中國情懷,一個現代人的古典情思,一個女人探索宇宙人生的心路曆程
個人資料
正文

藍色土耳其(五):青花的誘惑

(2013-02-16 18:32:25) 下一個

坦白地說,在去土耳其之前,我對這個國家的文化和曆史所知甚少,也不太感興趣。隻是曾在書上看過,世界上數量 最大、種類最完整的青花瓷被收藏在 托普卡皮博物館裏。為了滿足那份青花的誘惑, 2008 年秋天我才特地在歐洲之旅行程上加了伊斯坦布爾。

奧斯曼突厥征服了拜占庭帝國後,把原先俯瞰金角灣的衛城改建成了一個宮殿群 ------- 托普卡皮 ------- 供蘇丹和他的後妃們居住。從宮牆到庭園, 托普卡皮 都和北京的紫禁城有幾分神似,但遠沒有中國宮城那樣宏大、整飭、精致、莊嚴。


托普卡皮:土耳其的故宮博物院

托普卡皮見證了奧斯曼帝國最輝煌的歲月,曆代蘇丹在此統治了將近四百年,直到十九世紀中期,在歐洲殖民主義的步步緊逼下,奧斯曼國力日衰,朝廷上下決心向西方學習,蘇丹和他的後宮搬進了一座歐式風格的皇宮 ----- 多瑪芭策宮( Dolmabahçe Palace )。從此,托普卡皮不再成為奧斯曼的政治中心。


金碧輝煌的多瑪芭策宮

土耳其獨立戰爭後,蘇丹被驅逐,宮殿全部被收為國有, 1924 年托普卡皮改建成博物館,專門展示奧斯曼帝國時期的珍寶收藏。如今和伊斯坦布爾舊城一起,被命名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址。

盡管從地理角度講,托普卡皮在歐洲,但整個宮城的構思布局和建築風格,帶有強烈的亞洲特征。尤其是亭台樓榭的圓房頂,讓人不由想起蒙古包。穹廬樣的建築也許是突厥民族遊牧時代記憶的一種反映吧。由於將近一百五十年沒有人居住過,托普卡皮早已不複當年的風采,從前的瓊樓玉宇,如今黯然無色,漢白玉石階也坑坑窪窪的,宮苑內古樹橫斜,宮牆上枯藤纏繞,盡管遊人如織,也掩不住秋日庭園中的淡淡淒清之意。

和一般博物館不同,托普卡皮的收藏都陳列在宮殿裏。一殿一寶,房子本身和收藏一樣價值連城。但世界上最著名的青花瓷收藏,從宋代到清代共有 一萬七百件,卻被 擺在當年的禦廚房裏。 2008 年秋天時,中國瓷器的價格已經炒成天價了,青花瓷更是國際投機客的目標。當我推開樸素高大門扉,走進毫無裝飾的禦廚房時,心中暗暗嘀咕,這些突厥人是不是不懂行情呀?怎麽把寶貝藏在灶火間,簡直是明珠暗投。

然而一進門就覺得仿佛踏進了幾百年前一個午後空閑的廚房,屋裏沒什麽裝飾,隻有幾十排木架子,上麵擺滿了數百件形狀尺寸各異的青花 盤子,碗,碟子,酒壺 ,幹幹淨淨,整整齊齊,似乎隨時在恭候燈火黃昏後宴會上使用。這裏完全沒有通常博物館裏陳列古瓷那種躡手躡腳、屏聲靜氣的謹慎,所有的展品隻是簡單地按時間順序擺著。從元代的質樸厚重,漸漸變成明代的飄逸流暢,又變成清代的精致奇巧。 拭去國際炒家的拜金塵囂,青花瓷食器的本來麵目是如此美麗而實用。


明代青花

用慣了瓷器的中國人,大多不知道這種器物在世界貿易曆史上的地位。瓷器精美耐用,但一直到十八世紀末,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達到中國人的瓷器製造水平。歐洲人當時最多能夠製造上釉彩陶,無論造型、色彩與強度,和中國瓷器有天壤之別。尤其是青花瓷的製造,因為需要對顏料和火候的嚴格把握,成為令世界各國匠人魂牽夢縈的頂端工藝。


蘇丹和太後專用的龍泉青瓷,據說能試出毒藥

阿拉伯人認為白與藍完美地象征了伊斯蘭精神,從元朝開始,就從中國大量訂購青花瓷,由於他們是中國和歐洲貿易的中介,青花瓷也成為歐洲人心中美感的極致。奧斯曼人征服中東後,他們控製了通往亞洲的商路,讓青花瓷變得更加難得。從中東到歐洲,各國從商人到王室,以擁有中國瓷器,尤其是青花為榮,而亞洲各國,無論是日本、朝鮮、還是越南,全都在拚命山寨中國的產品。但是把中國的正宗青花瓷和其他國家的山寨品放在一起,對比顏色、造型,高下立判。

五百多年來,青花瓷是世界貿易中的頂級奢侈品,以致後來歐洲各國不想再高價購買中國正版貨了,紛紛自主開發瓷器生產,終於在十七、十八世紀出現了技術突破。我曾在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的臥室裏,驚訝地發現他的壁紙居然是青花瓷製作流程。一代雄主把青花瓷的製作當成是國家最高機密的,可見其魅力和價值。兩個多世紀以來,歐洲的瓷器製造業全方位山寨中國瓷器的造型圖案,一直到十九世紀初英國的瓷器公司才開始發展出自身的風格。除了瓷器外,十八世紀的歐洲,尤其法國,還對中國的哲學、政治感興趣。直接推動了啟蒙運動的興起。


歐洲的山寨貨:法國青花

當時的我並不懂得青花瓷在世界貿易中的曆史意義,隻記得 走在一排排靛青雪白瓷器間,心漸漸沉靜下來, 仿佛見到舊識般,一種森森細細的喜悅,悄然籠罩了全身。 青花瓷靜默的美麗,一如真誠的 承諾,千年不變。當時迫於時間,匆匆走過, 隻能暗暗許願,有一天再回來 潛心欣賞。

2012 年秋天,當我再次來到 托普卡皮的禦廚房前時,卻隻見大門緊鎖。也許隻是博物館臨時整修,也許是他們意識到了那些瓷器在拍賣會上的價值,開始珍藏秘斂,總之沒能看到青花瓷。 遺憾之外,倒又覺得隻要有青花誘惑著,我將會重返伊斯坦布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愛旅路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土耳其一定要去的。
acme 回複 悄悄話 看你這篇文章真長知識。一直不知道咱中國瓷器原來這麽牛,就相當於那時候的愛馬仕,夏奈爾一樣吧,天價。國際富人還趨之若鶩。
住在西北角 回複 悄悄話 很喜歡你的土耳其係列。
迷!
說來也巧,新浪旅遊版的sofia因為是我的老鄉,久不時會去光顧下,今天發現她也在寫土耳其係列!
更巧的是,禮拜二我又遇上了一位土耳其同事,我們將共事一段時間,這是短短8年交往的第3個土耳其人。
很多故事,很多歡樂。
可惜架不住他們熱情的邀請,卻架的住人身的不自由。
這一世,一定要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