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名城很多,可是很少有城市能象伊斯坦布爾那樣,既有秀美的自然景觀,又有輝煌的文化遺跡,現代與曆史,東方與西方,水乳交融在這個曆盡滄桑都市裏。這是一個讓人見了就不會忘記,去了還想再去的城市。
2008 年的時候我曾遊覽伊斯坦布爾,正如那首《藍色土耳其》裏所唱: “還貪戀著你的風情,誘惑著你的神秘”,四年後 我又回到這個美麗的城市,想再次迷失在金角灣藍色煙波裏。
伊斯坦布爾到處都是從古羅馬到奧斯曼時代留下的古跡,文化遺產極為豐富,不過那年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建築或者風景,而是土耳其的孩子。每處古跡都有成群的孩子在參觀,大概是他們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分吧。
在藍色清真寺外,我碰到了一大群七八歲的小學生, 大概因為我的中國麵孔相對少見,孩子們都笑嘻嘻地看著我,每張臉上都有又大又黑的圓眼睛,又長又卷的睫毛忽閃著,非常可愛。
“ 你是哪國人?”“你從哪裏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問。
“我是中國人。你們呢?你們是哪國人?” 我故意逗他們。
“我們是突厥人!”孩子們都搶著回答。
“突厥!”這個本來隻和隋、唐兩代雄主名將、明月天山、大漠西域這些遙遠的詞匯相連的名字,突然在現實中回響,立刻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震撼感。本來土耳其國名的英文拚寫( Turkey )常令我聯想起美洲的火雞( turkey ),可是孩子們的發音( Türkiye )讓我意識到麵前可愛的孩子們正是西突厥的後裔。土耳其是個前生今世都和中國淵源極深的國家,其盛衰興替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借鑒。
突厥原是遊牧於阿爾泰山脈的一個馬上民族,全盛時疆域東至大興安嶺,西達鹹海,北抵貝加爾湖,南接阿姆河,六世紀中期,在今天的蒙古建立突厥汗國,和隋朝抗衡多年。後來中了隋朝大將長孫晟的離間計,分裂成東西兩部。
隋末大亂時,唐朝君主為了統一中原,采取了對突厥稱臣的策略,唐太宗李世民曾和突厥可汗定下渭水之盟,平定內亂後立刻組織反擊,在名將李靖等帶領下,終於在貞觀四年消滅東突厥。後來唐高宗李治繼續向西域用兵,顯慶四年滅西突厥,其餘部開始向中亞遷徙。其中一個叫奧斯曼的部落一路向西,到了今天的土耳其。在西遷過程中,他們接受了伊斯蘭教。
奧斯曼帝國靠騎兵和火器擴張
從十五世紀(大約是中國的明朝中期)開始迅猛擴張,先後占領了巴爾幹半島、阿拉伯半島,並於 1453 年攻破徹底擊敗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是千年帝國東羅馬的首都,據說有世界上最好的防禦係統,這是先知穆罕默德都沒有攻下的城市,但在突厥強大的騎兵和火器的攻擊下,最終陷落。君士坦丁堡被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繼續向西、向南擴張,成為繼波斯、亞曆山大、羅馬、阿拉伯後,又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國。
奧斯曼帝國極盛版圖
奧斯曼帝國騎兵強悍,而且善於利用火器,在東歐和中歐攻城略地,戰無不勝,先滅匈牙利,直逼維也納,不過數次圍攻,均遭慘敗,否則整個歐洲的曆史就要改寫。
圍攻維也納
奧斯曼帝國的興起對世界曆史有極為深遠的影響,由於其掌控了從地中海到中亞的商路,使歐洲各國失去了和東方貿易的機會,直接促使了地理大發現。另外,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時候,大批教士逃亡到西歐各國,他們帶去的古希臘、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知識,促使了歐洲的文藝複興。奧斯曼帝國強大的海軍遊弋地中海,成為海上一霸,曾和葡萄牙對決,也曾和法國聯手攻打哈潑斯堡王朝,對歐洲軍事政治格局的形成十分重要。
對阿拉伯世界來說,自從先知穆罕默德過世後, 哈裏發,意為“ 真主 使者的繼承人”,是 伊斯蘭教 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 統治者 的稱號,總是由阿拉伯人來繼承。但是奧斯曼崛起後,不但搶走了聖城“麥加”裏保存的種種聖物(穆罕默德的頭巾、胡子、寶劍、鞋印等等),而且還奪走了哈裏發的稱號,身為突厥人的奧斯曼蘇丹成為伊斯蘭教的總護法,這讓阿拉伯人恨恨不已。
著名的藍色清真寺,有六個叫經塔,這本來是麥加清真寺才有的待遇。
東羅馬陷落後,其末代公主嫁給了一個草原小國的王公,此人覺得繼承了羅馬帝統,因此自稱“沙皇”,俄國從此開始起漫長的崛起史。
大批藍白相間,體現了伊斯蘭美感的青花瓷器沿著海路、陸路從中國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奧斯曼帝國來,然後再運往歐洲,三百多年來,一直被目為世界頂級的奢侈品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