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漢靈帝沉湎女色、大修宮室、賣官鬻爵,而且專心探討驢叫的美學價值,開拓了昏君窮奢極欲的許多新領域。由於皇帝不務正業,宦官和外戚就開始爭奪朝廷的控製權,雙方鬥得你死我活,洛陽城裏一不留神就血流成河。大臣們夾在中間很容易站錯隊,成為犧牲品,殺來殺去,大家就都謹慎起來。對朝政三緘其口,把全部的口才和精力就發泄到評論彼此的——外貌上,比談論政見要保險,而且到底有個客觀標準。
漢代的審美觀點很簡單:男人應該高大,白皙,有濃鬱的胡子(具體描寫參見秦羅敷 對太守吹噓的自個老公的長相)。符合這個標準的,就會擁有大量的粉絲天天鼓唇弄舌地吹捧,比如從小和曹操一起遊俠放蕩的袁紹、袁術兄弟,誌大才疏,就因為長得高大英俊,早就被士人揄揚推崇,名揚天下;不符合美男標準的,起碼要長得奇特一點,比如要有劉備那樣的大耳朵和長胳膊,以及不長胡子這樣獨特的生理特點,才能引起世人的注意。
盡管曹操文采武功都出類拔萃,而且雙目有神,神明英發,但就是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硬件水平比較低,當時把持了話語權的士人們都對他不屑一顧,連評論都不願意評一下。成名心切的曹操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劫持了當時的第一“名嘴”許邵,把刀架在他脖子上,才得到“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這樣的評語。盡管也達到了名揚天下的目的,可曹操覺得受盡了美男子們的歧視,非常自卑,以至鬧出了“捉刀人”的笑話。
曹操在白狼山擊敗匈奴後,匈奴遣使求和。曹操生怕匈奴使者以貌取人,因為自己身矮貌陋而小看了中原。想起當年西漢時有個丞相因為高大俊雅,震赫匈奴使者的往事,於是想出了一個“調包計”。曹操的下屬裏,頗有幾個美男子,荀彧長得尤其出類拔萃。可是既俊美又威嚴的,當屬河北的大名士崔琰,他身材高大,聲音洪亮,眉目疏朗,一部長約四尺的大胡子,讓他顯得格外威重,完全可以代表大國形象。
曹操於是讓崔琰假扮成自己,出麵接待匈奴使者,他本人則扮成侍衛的樣子,手持長刀,侍立在崔琰的坐床前。接見完畢,曹操派了一個細作,到匈奴使者下榻的客舍詢問他對曹操的看法。匈奴使者不知其中緣由,坦率地說道:“曹公容貌俊美,氣度優雅,非常人所及。可是曹公床前的捉刀人,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細作把這番話匯報給了曹操,他一時有點兒哭笑不得。本來曹操找大帥哥崔琰做替身,是要達到威嚇遠國的政治目的,可如今適得其反,曹操怕匈奴輕視中原的野心再起,當機立斷,連夜派人刺殺了這個眼光犀利的匈奴使者。
曹操對身高和容貌的自卑感造成了他的心理障礙,可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有趣的典故,和一個不太有趣的人生教訓:不要用別人的尺度來衡量自己,否則你一生都是隻能站在別人床前的“捉刀人”。
捉刀人這段,真是精彩。誰說中國古典小說不善於描寫心理活動??
關於“寧教···”,其實曹三國誌是:操既而淒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是發現自己錯殺無辜以後的自我辯解。沒有三國演義裏”寧教···“那麽惡。
怪不得老曹能道出:寧敎我負天下人,勿敎天下人負我- 老曹的名字已經說明一切.曹[操]- 我操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