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憤青爺們兒痛恨的漢代“和親”政策,其實是相當精明的政治策略。開頭的時候,漢人打不過匈奴,隻好送幾個或真或假公主,帶些嫁妝去贖買和平,麵子上不夠好看,可是得到了休養生聚的機會,使漢朝政府得以先平定內亂,然後積蓄馬匹,訓練軍士,最終在漢武帝時由衛青、霍去病率領取得了 決定性的勝利。
經過前後兩漢政府的武裝打擊和政治分化,匈奴分裂成兩部。北匈奴固守傳統,在漠北繼續他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後來因為氣候漸變,草原退化,他們不敢南下窺馬長城,隻得向西遷移,開始了他們向中亞和歐洲的進發,經過二百多年的征戰,造成了羅馬帝國的覆亡。橫掃歐洲的匈奴王阿提拉,被歐洲人視為“上帝之鞭”。
南匈奴則逐漸漢化,由於西漢諸帝的“和親”政策,幾代匈奴單於均為胡漢混血。可是等胡漢力量消長之後,匈奴貴族尤其是王族開始向慕中華,紛紛以漢家公主的後裔為標榜,自稱劉姓。 漢代“和親”女子中,最著名的是絕代佳人王昭君,她的美麗照耀了胡漢雙方,為匈奴與漢朝贏得了數十年和平。昭君在匈奴生了一子二女,盡管她的兒子沒能當上單於,可是她的後人作為匈奴貴族在塞外繁衍。東漢末年,匈奴的左賢王去卑就是她的後人。
趁著漢末大亂,匈奴人也開始入關渾水摸魚,去卑搶到了一個年輕美麗的漢人女子蔡文姬,生了兩個兒子。文姬父親的好友是曹操,聽說她流落塞外,就派人把她給贖回來了,嫁給了屯田校尉董祀。
蔡琰和去卑的長子劉猛、次子劉誥升爰日後隨匈奴五部被曹操遷入塞內。在五胡亂華混亂年代裏,他們的子孫也相繼卷入了中原的戰火。後來,劉誥升爰的四世孫劉屈孑恥於從母姓,他自視為夏後氏苗裔,建立大夏國,並改劉姓為赫連,從此以赫連勃勃而名著史冊。到他身亡國滅,匈奴民族才在中國曆史舞台上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