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國女兒

一個美國人的中國情懷,一個現代人的古典情思,一個女人探索宇宙人生的心路曆程
個人資料
正文

讀史探微 之 公主琵琶幽怨多

(2010-06-13 20:01:53) 下一個

自古以來向外國傳播文化最有力的工具不是開幾個學校,而是武力征服。亞曆山大大帝東征印度,前鋒抵達了今天的阿富汗和新疆。希臘文化也順勢傳播到了中亞腹地。他英年早逝,馬其頓大軍西撤,但有些將軍留了下來,建立了一些小國,其中一個叫烏孫,是當時西域裏的重要國家。

漢朝與匈奴一直在爭奪對西域和絲綢之路的控製權。張騫通西域後,向漢武帝建議利用烏孫國來牽製匈奴。武帝決定與烏孫聯姻,把江都王女兒細君作為公主嫁給年邁的烏孫王。細君公主的侄女姑蘇郡主,即為一代尤物趙飛燕姐妹的生母。俗話說,“侄女象家姑”,細君公主之美可想而知。

細君雖生在皇家,可老爸犯了法,女兒受連累,成了政治聯姻中的棋子。小小年紀就要背井離鄉,到荒涼的沙漠裏嫁給一個和她語言不同,風俗迥異,年紀可以當她祖父的男人。漢武帝知道細君公主傷心,特地允許她一路可以彈著琵琶解悶,所以後人有“公主琵琶幽怨多”的詩句。

細君公主到了烏孫,吃不下牛羊肉,喝不下馬奶酒,住不慣帳篷,天天寫詩唱歌,希望能夠變成小鳥,飛回江南。好不容易等到烏孫王病逝,漢武帝又要求細君公主從胡俗改嫁其孫。細君公主痛苦絕望,寫下了悲憤的詩篇,生下女兒後就不久鬱鬱而終。

細君死後,漢武帝不願失去烏孫對匈奴的軍事牽製,於是將楚王孫女解憂晉封為公主, 遠嫁塞外。和柔弱的細君公主不同,解憂公主身體健壯,個性堅忍,非常善於利用她的地位維護大漢在西域的政治軍事利益。她的侍女馮,嫁給了烏孫大臣,錦車傳使,周旋各國,排紛解紜,成為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女外交家。解憂公主連嫁三代烏孫王,生下了五個子女,她的兩個兒子先後繼承王位,長女也成為龜茲王後,兒孫世代為西域貴族。

由於解憂公主的緣故,烏孫有大漢的軍事經濟勢力做後盾,在西域大出風頭,把其他的城邦小國的國王們羨慕得要死。大家都上書朝廷,想娶漢朝公主。這時候匈奴的勢力已經消退,而且皇家也沒那麽多女兒可嫁,於是統統回絕。

解憂公主和烏孫王的長女到了十六歲時,準備回長安留學,可走到半路,就被仰慕大漢文明發狂的龜茲王給綁架了。這位大王明明是西域人,可是穿漢服、說漢語,行漢儀,全盤漢化,以至於成了西域的笑柄。當時人都說他把自己搞得“非驢非馬”,走的是“騾子”路線。熱愛中華文明的龜茲王眼見娶不到正版的漢朝公主了,索性搶了一個混血版的,然後以漢朝公主女婿的身份,如願以償地到長安進修學習去了。

解憂公主年將七十歲時,熬不過思鄉之情,上書請求漢廷讓她回國養老。鑒於解憂公主對穩定大漢西北疆域的貢獻,漢帝特別準許她帶兒孫回國。朱顏出塞,白發入關,解憂公主是所有和親公主中唯一生還祖國的,她的生命傳奇令人感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在山泉水清 回複 悄悄話 細君公主的身世遭際,真是很可憐的。還記得她的詩,起首是: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幫兮,烏孫王。。。

眼前就朦朧現出那個美麗嬌弱,可憐無助的少女形象。生長在金尊玉貴的帝王之家,卻被命運棄置遙遠異鄉,在對家鄉親人無盡且無望的思念中,哀哀地等來死亡。

我每看到紅樓夢裏寫探春遠嫁的判詞: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就不由想起細君公主的絕唱。

不過依探春的性格才幹,應該是解憂公主的翻版。曆史上還有一位漢朝的和番公主,名大義公主,好像和解憂差不多,也一定程度地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做出了一番事業/如果這個能被成為事業的話,而不是哀哀待斃。

命運難以抗拒,特別是對古時的女子而言。不過,性格相對堅韌有彈性,又有相當程度聰敏智慧的女子,還是可以多少跟派定的命運較量一把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