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國女兒

一個美國人的中國情懷,一個現代人的古典情思,一個女人探索宇宙人生的心路曆程
個人資料
正文

昨夜朱樓夢(四十三):彩雲易散琉璃脆

(2009-10-11 19:28:09) 下一個

《紅樓夢》的高明處在於作者沒有走一般傳統“才子佳人”小說“千部一腔,千人一麵”的套路,曹雪芹敢寫好人的缺點,壞人的優點,創作出了很多正邪兩賦式的人物,充分地表現出了人性的複雜與難測。晴雯就是這樣一個獨特的形象,她既美麗率真又尖酸刻薄,和傳奇中俏丫鬟們的伶俐溫柔的樣板性格形成截然對比,十分令人難忘。

晴雯的美和巧都是公認的,可是她不像童話人物能夠百善集於一身,她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暴躁。她的脾氣出名兒的壞,抱怨寶釵,搶白黛玉,挖苦襲人,奚落小紅,經常體罰小丫環(打得小孩子們夢裏都怕,碰了牆就以為是晴雯姐姐打的),而且跟寶玉吵架,當著王夫人罵人。所以晴雯一直不怎麽得人心。王善保家的那些老婆子們恨她倒罷了。連鴛鴦、紫鵑等人說起來,經常提到和襲人的友誼,卻沒人說跟晴雯是一夥的。寶玉對女人的肚量很大,可是也沒修煉到喜歡野蠻女友的地步,他對晴雯的評價是“滿屋裏就隻是她磨牙”。盡管遇到“豆腐皮包子”類的東西也會想著留給她吃,跟她的關係遠不如對襲人親密。

寶玉忙碌的情感生涯中,真愛的是林黛玉,疼愛的是史湘雲,遙愛的是傅秋芳,難愛的是薛寶釵,依戀的是花襲人,暗戀的是秦可卿。盡管晴雯是他身邊最美麗靈巧的丫鬟,可寶玉對她從來隻是欣賞和愛護,卻始終沒有兒女情長的眷戀。

換衣服時晴雯砸了扇子,寶玉抱怨說她“蠢才”,“明日你自己當家立業,難道也是這麽顧前不顧後的?”言下之意他視晴雯和他房中其他的女孩子一樣,將來是打算歸還她們的人身自由,放出去由爹娘作主擇配的。(晴雯開始的時候有父母,而且地位不底,所以敢欺負小紅。作者後來為了增加“抱屈夭風流”一章的悲劇性,才把晴雯變成孤兒。)而晴雯因為是老太太派到他身邊的,一直有個大家終究在一起的錯覺,所以口角鋒芒,傲視同伴,連對寶玉說話都夾槍帶棒的,很不客氣。聽說寶玉無意留她在身邊,立刻和他大吵一場,後來還得寶玉讓她撕了幾把扇子才消氣。

 “撕扇子”一節顯示了寶玉寬厚的個性,可是哄她並不意味著愛她。畢竟人隻有跟親近的人才會真生氣。寶玉和黛玉吵鬧,和襲人賭氣,和湘雲拌嘴,但對別的女孩子都客氣忍讓。他對晴雯無理取鬧的容忍正說明了她根本不在他意裏。

晴雯對寶玉卻是一往情深的,否則不會聽到襲人用“我們”就氣得七竅生煙。不管是驅逐偷竊的墜兒,還是“病補雀金裘”,她對維護寶玉的利益不遺餘力。隻是她的性格和教養讓她對愛的表達經常夾雜著急風暴雨式的怒罵。

寶玉對所有的女孩子本來就有一種超越了情欲和肉欲的推崇和熱愛。對他身邊美麗而靈巧的晴雯自然更欣賞一些。欣賞歸欣賞,他可從來沒有占有她的欲望和衝動。她冬夜受涼後,寶玉讓她進被窩“渥渥”,如此親近而兩人並沒有什麽曖昧之舉,一方麵固然說明晴雯不是個靠色誘主人上位的“狐狸精”,另一方麵也說明寶玉對她沒有性欲。此時的寶玉情竇已開,和丫鬟們早就有過“初試門”、“洗澡門”的風流事了。

晴雯對他的愛,寶玉是懂得並感激的。金釧之死已經令他五內催傷,晴雯之死越發令他耿耿於懷。因為他的緣故,兩個少女夭亡了,這讓珍惜一切美好人和物的寶玉格外傷感。他出城祭奠金釧,寫“芙蓉誄”悼念晴雯,固然是惋惜她們夭折的生命,更多的確是彌補他心中的愧疚。(寶玉聽說可卿之死吐血,聽說黛玉回家發呆,聽說襲人要走就著急害怕,都是生理性的反應,直接而真切。可對金釧和晴雯的死,他的反映是外化的,以祭奠和寫作來抒發悲痛,顯然形式大於實質,正說明他對這兩個少女的感情是愧疚,而不是愛戀。)

除了多年相伴的情分外,寶玉對晴雯之死的痛惜在於美好生命的夭折。他不理解“一盆才透出嫩箭的蘭花”為什麽要被送到“豬圈”一般汙濁的環境中去枯萎。“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晴雯(碧空彩雲)畢竟為陰霾所遮掩,人性中的嫉妒和憤怒正是彌漫在大觀園上空的“烏雲濁霧”,隻是那時候寶玉還不明白。

王夫人一見晴雯就怒不可遏,說明了襲人不是陷害晴雯的人,試想襲人真打了晴雯的小報告,王夫人用等到“抄檢大觀園”時才知道這個狐狸精的存在嗎?況且書中說的明白,向王夫人檢舉晴雯的是王善保家的。襲人當年的小報告是為了防止寶玉和黛玉這對表兄妹鬧出不名譽的自由戀愛,“人不成人,鬼不成鬼”的,毀了寶玉的前途。寶玉真和晴雯鬧出點兒緋聞其實反而不算什麽,公子對丫鬟本來就有性占有權,王夫人何至於那樣氣急敗壞。

王夫人在意的不是晴雯的妖調,而是她長得象林黛玉,這個病弱的少女才是王夫人的心病。寶玉小時候為她砸玉倒罷了,長大之後,聽說她要走就發瘋,鬧的賈府上下無人不知寶二爺對林姑娘一往情深,這能不讓王夫人惱火憋氣嗎?黛玉是賈母的心尖子,王夫人再生氣也不敢在她身上發作,所以就把怒火轉移到了晴雯身上,故意羅織了一個可怕的風化罪名,讓她在羞恥中死去。

晴雯之死造成了寶玉和襲人之間的猜忌,種下了日後兩人分手的裂痕。盡管襲人沒有親口向王夫人進晴雯的讒言,但後者的枉死畢竟和她當年的那番話有關。晴雯的早夭反而加重了她在寶玉心中的分量,她成了他記憶中那一片不散的彩霞,明麗絢爛,直到永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