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國女兒

一個美國人的中國情懷,一個現代人的古典情思,一個女人探索宇宙人生的心路曆程
個人資料
正文

昨夜朱樓夢(十三):給我一雙慧眼吧

(2009-09-01 22:56:46) 下一個


        和迎春一樣,惜春出場的次數也不多,然而這個小姑娘的形象卻令人十分難忘。黛玉第一次見到她時隻說她“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儼然是個女童的形象。她再次出場是送宮花時,周瑞家的見她和小尼姑智能玩笑,惜春很有幽默感地說:“若剃了頭,卻把這花戴在哪裏?”引得大家“取笑一回”。
      
除了幾次集體活動大點名以外,再看到四姑娘已經是劉姥姥來時,賈母向劉姥姥炫耀惜春會畫畫,劉姥姥拉住她驚歎:我的姑娘!你這麽大年紀兒,又這麽個好模樣兒,還有這個能幹,別是個神仙托生的罷? 惜春靈秀稚氣的模樣躍然紙上。
       
早年的惜春總是孩童的形象,哪怕接下畫大觀園這樣的主旋律任務,她的反應也是孩子式的誠實和茫然,有一種可憐可愛的感覺,襯得寶姐姐那番繪畫的常識講演有點兒故弄玄虛,自作聰明。        
    
雖然比不上寶玉和黛玉的待遇,賈母對惜春還是蠻喜歡的,冬天到大觀園玩,都願意在惜春的“暖香塢”混,她的閨房一掀簾子就暖香撲麵,比寶姐姐的“雪洞”強多了。眾姐妹也喜歡在“暖香塢”裏來來往往,製燈謎,看畫畫,那時的惜春人氣比探春還旺,看不出有任何孤僻的跡象。
   
那麽人見人愛的怎麽惜春突然變得“口冷心冷”,拒人千裏了呢?我覺得答案在六十三回:賈敬死了。盡管這個父親從來沒有照管過她,可是有爹和沒爹孩子的感受是完全兩樣的。賈敬死後,賈珍當家,光顧了和尤氏姐妹胡鬧了,估計沒有時間安慰妹妹的喪父之痛。而且賈家上下都在操心喪事辦得熱鬧不熱鬧,好像誰都沒有注意到大觀園裏又多了一個孤兒。
   
惜春自幼被王夫人抱過來,在賈母身邊長大,並不了解寧國府在賈珍手裏的真相,直到父喪期間她不能不過去,立刻看清了寧國府的烏煙瘴氣。惜春長著一雙畫家的眼睛,對人情事物細微處的觀察能力遠遠超出常人。她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能看出管各廟月例銀子的人和水月庵姑子之間的貓膩,後來抄檢大觀園查出入畫的東西,鳳姐還沒審出走私渠道,惜春就能指出參與者是誰,她對丫頭、仆婦們的之間利益輸送相當有見解。
   
這樣一個靈透的少女,不可能不知道賈珍父子和尤氏姐妹之間荒淫的真相,寧國府淫亂的名聲肯定帶給她很大的絕望和恐慌。她唯一的做法就是逃避,“杜絕寧國府”,決斷親情以維護她僅有的一點尊嚴——少女的貞潔。
   
惜春最終決定出家未必受了三個姐姐不幸婚姻的刺激,論起來她身邊哪個女人的婚姻是幸福的?她選擇出家更象是受了她的父親當道士的啟發,此岸令人沉淪,不如尋找彼岸的解脫。若宗教真能帶來救贖也罷了,最怕的是今生塵世已無所留戀,來世的希望也是枉然的夢想。就象她父親服用的金丹,明明以為是可以長生的,吃下肚方知是追命的。
   
惜春有一雙看破紅塵俗世的慧眼,可她能不能在人海中找到她真的救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偶爾才來到世間,遊走豪門的其實都是饅頭庵裏的“禿歪拉”,或是天齊廟裏賣膏藥的假神仙。若真能“獨臥青燈古佛旁”未必是惜春最可悲的結局,隻怕她在逃離了家庭的醜惡後,要去麵對大觀園外更殘酷更肮髒的現實。到了那個時候,孤介的惜春又能往何處去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