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49)
2017 (1)
2018 (1)
2020 (1)
退休後選擇平層房的不利之處
如山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文學城讀者多為中國改革開放後出來的 ”老留“,現在也都接近或者已經退休。在美國的絕大多數人現在住的是幾層的獨立房,很多人考慮退休後換房。除了出於各種考慮如靠近子女、氣候合適等原因換城市居住外,也有不少從身體、行動的擔心而考慮從多層樓房換到一層的Rambler/Ranch House。
一層房在美國北部、東北部尤其西雅圖都叫Rambler house,而美國西部、南部叫Ranch house。我下麵都用我們西雅圖的普遍叫法Rambler house。
本文想聊聊我知道與調查過住Rambler house的利弊之處。
Rambler house無疑對行動不便的人很有必要。但對現在一般60 到65歲退休的人來說未必是好選擇。
首先,在城市中Rambler 房子的可選範圍很低。在土地有十分限的地區偶爾隻見50 到60年代舊房子。原因是,同樣麵積的建築成本Rambler 比多層獨立屋大概高20% 到30%,再者,更主要的是由於一層占地麵積比相同麵積的多層要大很多。在建築土地上都有地麵覆蓋率的限製。而相同麵積的房子,Rambler隻是可高賣一點,算高20%吧。但關鍵是業主或者建築商賣出的物業總價遠比多層少。所以新開發的建築我們這裏沒有哪個建築商願意建Rambler去賣。這個數字大家很容易就估算出來的。就算你是 “不差錢” 的主,買一棟舊房拆了重,如一百萬多買一塊地,再花約一百萬(包括demo,設計師、工程師、permit fee,再加稅等等)就2千來尺麵積夠用。也隻能買在舊區或者偏遠一點的郊區。不容易達到你能夠任意選擇的環境、社區與麵積。
當然,每個大城市周圍都有環境很好的各種設施配套的55+社區, Active Adult Communities/Retainment Communities。但是這種社區居民趨向高度相似性與單一化。一般沒有18歲以下居住。個人覺得不如正常的普通社區來得生氣蓬勃、充滿朝氣。
其次,更為要緊要的是,Rambler對退休後的身體健康少了 “強迫性“ 的部分肌肉運動。怕老了行動不方便,有樓梯容易跌倒是一種被動的防範想法。
現在的“老留“們一般在60 到 70 歲之間退休,就說平均65歲吧。但“老留“們都是一群受過很好教育、有知識的人群,健康意識不差,按統計壽命都在80多到 90 歲,拜托新科技與西方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後麵的可能更長。反正,60多歲一般都在活動自如、生活豐富的年頭。而有樓梯的房子令人 ”被動地“每天上上下下多次。人體的所有肌肉與部件都遵循著 “用進廢退”的原則。長期不用就退化得更快,特別是達到中老年時。
當然,有人可能說我可以去健身房做訓練。是的,我在健身房也常常用樓梯機器。當然還有很多種機器與動作可以練習腿部肌肉與全身肌肉的。但家裏的樓梯卻現成的,也是 “被逼“的。我的書房設在二樓,我每天在家時為了減少久坐,時不時在樓上樓下上上下下。為增加力度,我還在家時常背著重力背心走動。而且每天還有兩個小時左右在健身俱樂部。
就算有人現在已經有關節、腿部問題,也可以通過阻力/重力運動來改善。有關研究指出,重力/阻力運動甚至可以增強骨密度、甚至逆轉骨質疏鬆狀況。
我不久前寫的博文 中、老年人不應忽視的一項運動 - 博客 | 文學城
就是關於中、老年人做阻力運動的重要性。
本文是為與有緣讀者分享自己的理解與實踐。
謝謝諸位的閱讀和捧場。
(注: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我的後續博文回應讀者有關留言:多層住宅與非計劃性運動 - 博客 | 文學城
人生前半部分,處於生長期,不需要特別鍛煉,體能自動上升。中,老年後體能衰退,下降是無可避免的自然規律。處於這樣的趨勢中,認知力和體力的界限就不斷向以自身為中心的方向收縮。如果不堅持反推,挑戰這些界限,衰老就更快。
上次造次回應如山前輩關於飲食的博文,提及鍛煉和營養的重要性。除了這兩項,中老年人有意識地加強認知力和不斷學習對於大腦和身體健康也至關重要。 希望不久能拜讀如山前輩的認知篇 :)
敬仰樓主堅鍛煉的毅力!
美國老布什總統,年輕時好像就是和妻子住大平層房子。
80歲以上的老人,還是住平層方便安全。退休後的年紀可以包括60+, 70+, 80+, 90+。。。。,不能想象九旬老人再去爬樓梯。
很多有小孩的家庭,也喜歡平層;否則小孩子各種東西多,出門忘記東西,還得動不動就爬二樓,麻煩死!空調也是個問題,二樓製冷沒有一層有效,樓上樓下溫差10+華氏度,夏天空調費用,二層 (比如三千尺)到275+ - 400+多一個月太容易了,一層省多了。
我們這裏很多二層設計的,越來越多把主臥放一層,有的一層再加一個客臥;書房大部分在一層,方便很多。
“如果舊房改造, 也可以重新裝修,安電梯。 電梯可以安在房子外麵啊。 比重新蓋房話費要小吧?”是的。這的確也是一個解決方法之一,不用搬家,隻需要City 及HOA (假如有)批準就行。
去參觀55+社區房,基本是這個類型,二樓是客房,很喜歡這種。
樓主是沒到那個年齡,不是鍛練可以解決的問題
擺脫樓梯是每個有經濟條件的人步入老年後的一個必要步驟,不是要主動,就是要被動。如山兄一定沒有目睹父母老去上下樓梯的艱難,或沒有看到在樓梯上跌倒後對身體造成的難以彌補的損傷的朋友或鄰居。我早早就下了決心,趁著我腿腳還利索,動作還麻利,退休後立即搬家,絕不猶豫,不給自己留後患。失去寬敞的住房,熟悉的社區,周圍的朋友與重新找家庭醫生等的麻煩是必然的,但是必要的,早動手比晚動手好。如山兄請再考量。
名稱 含義 常見地區 差異
Ranch house 正式稱呼,來源於牧場 美國西部、南部 更廣泛使用
Rambler house 俗稱,指水平延展一層的房子 美國北部、東北部,尤其是西雅圖一帶 地區用詞偏好
如你是在美國西雅圖或太平洋西北地區,聽到更多“rambler”的說法是很正常的。若在加州或德州,大家更常說“ranch”。兩種說法你都可以放心使用,對方一般都能明白。
謝謝兄弟來訪、留言、提問。
至於老人選什麽樣的房子,還是要看個人倚重和需求。
如果舊房改造, 也可以重新裝修,安電梯。 電梯可以安在房子外麵啊。 比重新蓋房話費要小吧?
55+社區我也考慮過,但總覺得有些“過於靜好”,缺點人間煙火氣。
以後換房,我可能會更關注“有點坡、有點樓梯、有點鄰居家孩子吵鬧”的那種地方。
謝謝您分享的角度,特別實在。也順手去讀了您那篇關於阻力運動的文章,講得深入淺出,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