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如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退休後選擇平層房的不利之處

(2025-08-05 21:14:54) 下一個

退休後選擇平層房的不利之處

如山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文學城讀者多為中國改革開放後出來的 ”老留“,現在也都接近或者已經退休。在美國的絕大多數人現在住的是幾層的獨立房,很多人考慮退休後換房。除了出於各種考慮如靠近子女、氣候合適等原因換城市居住外,也有不少從身體、行動的擔心而考慮從多層樓房換到一層的Rambler/Ranch House。

一層房在美國北部、東北部尤其西雅圖都叫Rambler house,而美國西部、南部叫Ranch house。我下麵都用我們西雅圖的普遍叫法Rambler house。

本文想聊聊我知道與調查過住Rambler house的利弊之處。

Rambler house無疑對行動不便的人很有必要。但對現在一般60 到65歲退休的人來說未必是好選擇。

首先,在城市中Rambler 房子的可選範圍很低。在土地有十分限的地區偶爾隻見50 到60年代舊房子。原因是,同樣麵積的建築成本Rambler 比多層獨立屋大概高20% 到30%,再者,更主要的是由於一層占地麵積比相同麵積的多層要大很多。在建築土地上都有地麵覆蓋率的限製。而相同麵積的房子,Rambler隻是可高賣一點,算高20%吧。但關鍵是業主或者建築商賣出的物業總價遠比多層少。所以新開發的建築我們這裏沒有哪個建築商願意建Rambler去賣。這個數字大家很容易就估算出來的。就算你是 “不差錢” 的主,買一棟舊房拆了重,如一百萬多買一塊地,再花約一百萬(包括demo,設計師、工程師、permit fee,再加稅等等)就2千來尺麵積夠用。也隻能買在舊區或者偏遠一點的郊區。不容易達到你能夠任意選擇的環境、社區與麵積。

當然,每個大城市周圍都有環境很好的各種設施配套的55+社區, Active Adult Communities/Retainment Communities。但是這種社區居民趨向高度相似性與單一化。一般沒有18歲以下居住。個人覺得不如正常的普通社區來得生氣蓬勃、充滿朝氣。

其次,更為要緊要的是,Rambler對退休後的身體健康少了 “強迫性“ 的部分肌肉運動。怕老了行動不方便,有樓梯容易跌倒是一種被動的防範想法。

現在的“老留“們一般在60 到 70 歲之間退休,就說平均65歲吧。但“老留“們都是一群受過很好教育、有知識的人群,健康意識不差,按統計壽命都在80多到 90 歲,拜托新科技與西方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後麵的可能更長。反正,60多歲一般都在活動自如、生活豐富的年頭。而有樓梯的房子令人 ”被動地“每天上上下下多次。人體的所有肌肉與部件都遵循著 “用進廢退”的原則。長期不用就退化得更快,特別是達到中老年時。

當然,有人可能說我可以去健身房做訓練。是的,我在健身房也常常用樓梯機器。當然還有很多種機器與動作可以練習腿部肌肉與全身肌肉的。但家裏的樓梯卻現成的,也是 “被逼“的。我的書房設在二樓,我每天在家時為了減少久坐,時不時在樓上樓下上上下下。為增加力度,我還在家時常背著重力背心走動。而且每天還有兩個小時左右在健身俱樂部。

就算有人現在已經有關節、腿部問題,也可以通過阻力/重力運動來改善。有關研究指出,重力/阻力運動甚至可以增強骨密度、甚至逆轉骨質疏鬆狀況。

我不久前寫的博文 中、老年人不應忽視的一項運動 - 博客 | 文學城

就是關於中、老年人做阻力運動的重要性。

本文是為與有緣讀者分享自己的理解與實踐。

謝謝諸位的閱讀和捧場。

(注: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我的後續博文回應讀者有關留言:多層住宅與非計劃性運動 - 博客 | 文學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0)
評論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諸位閱讀與留言。留言反對的、糾正的、讚成的、背書的都是對本文的捧場,都深表謝意!就不一一回複了。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ewtux' 的評論 : “上次造次回應如山前輩關於飲食的博文,提及鍛煉和營養的重要性。除了這兩項,中老年人有意識地加強認知力和不斷學習對於大腦和身體健康也至關重要。”兄弟“造次”之說就過謙啦,我感謝還來不及呢。發表博文的其中一個收獲就是有像兄弟您一樣應對博文內容的專家評論、糾正、補充、或者背書。這是發文人的一大收獲。有時候糾正了自己的錯誤觀點、想法、或者擴充認知都是文章作者的巨大回報。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才可令人生豐富!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ewtux' 的評論 : "摔倒的原因不是樓梯,而是長期缺乏鍛煉,平衡身體的神經,肌肉和跟腱萎縮了,重心偏移的時候沒有能力平衡身體。人生前半部分,處於生長期,不需要特別鍛煉,體能自動上升。中,老年後體能衰退,下降是無可避免的自然規律。處於這樣的趨勢中,認知力和體力的界限就不斷向以自身為中心的方向收縮。如果不堅持反推,挑戰這些界限,衰老就更快。" 這真實專家之論啊!這方麵兄弟比我說得明白透徹!
newtux 回複 悄悄話 摔倒的原因不是樓梯,而是長期缺乏鍛煉,平衡身體的神經,肌肉和跟腱萎縮了,重心偏移的時候沒有能力平衡身體。

人生前半部分,處於生長期,不需要特別鍛煉,體能自動上升。中,老年後體能衰退,下降是無可避免的自然規律。處於這樣的趨勢中,認知力和體力的界限就不斷向以自身為中心的方向收縮。如果不堅持反推,挑戰這些界限,衰老就更快。

上次造次回應如山前輩關於飲食的博文,提及鍛煉和營養的重要性。除了這兩項,中老年人有意識地加強認知力和不斷學習對於大腦和身體健康也至關重要。 希望不久能拜讀如山前輩的認知篇 :)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wm' 的評論 : 謝兄弟的理解與認同!
diaowm 回複 悄悄話 奧山新太郎96歲健步如飛,一周跑3次10k。 無論是在知識或者體能方麵,大多數人讓就是自己狹隘的認知耽誤了的。

敬仰樓主堅鍛煉的毅力!
Q22 回複 悄悄話 “Ranch House” - 這個叫法多一些吧?!
美國老布什總統,年輕時好像就是和妻子住大平層房子。
80歲以上的老人,還是住平層方便安全。退休後的年紀可以包括60+, 70+, 80+, 90+。。。。,不能想象九旬老人再去爬樓梯。
很多有小孩的家庭,也喜歡平層;否則小孩子各種東西多,出門忘記東西,還得動不動就爬二樓,麻煩死!空調也是個問題,二樓製冷沒有一層有效,樓上樓下溫差10+華氏度,夏天空調費用,二層 (比如三千尺)到275+ - 400+多一個月太容易了,一層省多了。
我們這裏很多二層設計的,越來越多把主臥放一層,有的一層再加一個客臥;書房大部分在一層,方便很多。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對於老年人爬樓梯不僅不是鍛煉好主意,還增加了摔倒的幾率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cliz' 的評論 : 謝謝介紹!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陶次瓦' 的評論 : 謝兄弟的親曆故事!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謝謝兄弟貢獻例子留言!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星光燦爛' 的評論 : 謝謝!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如果年紀大了不想爬樓,可以考慮把主臥、書房放樓下的房子,客房放樓上,也可以節省一些土地建麵吧?”。是可以省點,有時候我們這裏也能見到隻是比較少。在大城市仍然需要比較大的土地才行。一般的5千到7千尺地我們這裏受imprours ratio 限製很難做得到上檔次一些,因為需要縮減kitchen,living room的麵積才行。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丹黎好!“在建築方麵, 家裏安個簡易電梯的考慮怎樣? 其實爬樓的問題比下樓小。 下樓對老人最危險。萬一突發眩暈或腿軟就危險了。 我前兩年在匹茲堡, 看到有建築商蓋獨棟多戶的房子。 小樓四層, 每層一戶,有共用電梯。 房子蓋在河邊, 有很好的景觀。 地下一層也通電梯。 樓外麵也有幾個車位。”考慮得很全麵。假如是幾間共用電梯,裏麵必有通道,common area,屬於condo 形式了。
“如果舊房改造, 也可以重新裝修,安電梯。 電梯可以安在房子外麵啊。 比重新蓋房話費要小吧?”是的。這的確也是一個解決方法之一,不用搬家,隻需要City 及HOA (假如有)批準就行。
朝陽門 回複 悄悄話 上歲數的人不但要避免需要上下樓梯的房子,離城裏太遠的獨立屋也不理想,不方便而且雜事太多。為退休養老,建議首選"luxury high rise condo"。這類high rise condo building一般各種服務齊全,24小時門衛,泳池健身房公共休息室遊樂室等等公共設施齊備,室內停車,一樓底商很可能還有不止一個餐館。夫婦倆2到3臥,2到3衛浴,1500到2000平尺以上就足夠了。雖然管理費在一些人看來貴些,但值。
car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C2022”的評論:謝謝!
CC2022 回複 悄悄話 car88說的好!
CC2022 回複 悄悄話 讚car88,說的太對了????
car88 回複 悄悄話 年過65歲的人就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斷崖式衰老。完全同意房屋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鍛煉的。60歲以後就應該考慮換成無樓梯房,以免真的衰老了連換房的精力都沒有了。8、90年代出來的留學生現在大都6、70歲,正是這個年齡。切記,你命由天不由你,越老就越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dcliz 回複 悄悄話 55+新建社區近幾年開發比較多,需求量明顯增加。在DC IAD機場附近一個有近500戶的新社區3年就賣完,十分搶手,許多外地人來買,售價穩穩地上爬。這種新社區搬來的是人歲數差不多,都是自住,鄰裏很容易變成“親人”,一起玩,互相照看,聊天話題多。搬進來的人基本都經曆一次大的斷舍離,整理幾十年的老宅,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我認為在身體健康還可以時,有必要做一次,否則再老了或病了,整理搬家靠別人比較難辦。55社區的房子標配,進屋基本沒有障礙,一樓兩個臥室兩個衛生間,就算到了坐輪椅的年紀也能住在這裏,建房時自己可以加二樓加客房,身體好時可以住樓上,樓梯運動照舊,另外戶主不用割草,HOA管。 老的55社區住戶情況就不一樣。
北美小鎮 回複 悄悄話 其實主臥和洗衣房在一樓的房子很多,比Ranch性價比高。行動不便或者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爬樓梯風險很高,不建議強迫鍛煉。去個健身房也不麻煩,沒必要冒險。我們這裏就是美國東北,都是叫Ranch的,從沒聽過Rambler的說法。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去參觀55+社區房,基本是這個類型,二樓是客房,很喜歡這種。
樓主是沒到那個年齡,不是鍛練可以解決的問題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有的建築商因利潤考慮不蓋一層的Rambler,但仍然在蓋適合老年人居住的二層小樓。我的一個朋友幾年前退休搬進Toll Brothers 建的一個房型: 一層進門就是主要層,左手是餐廳,右手是study,一個主臥,兩個走入式衣櫥,一個主臥相連的大bathroom,一個客人用的小廁所,一個大living room,大廚房,洗衣房,早餐處,還有車庫,一應俱全。二樓有三間臥室和相連的bathroom,是給兒子回家準備的,樓下還有很大的地下室當娛樂室,儲物間,與正常的樓房無異。這樣的房型不多,但是有,貴一些。
陶次瓦 回複 悄悄話 我今年67
陶次瓦 回複 悄悄話 占地1/4acre,後院有坡足夠鍛煉。
陶次瓦 回複 悄悄話 我自己的經曆。一直是運二級動員身體,55歲心髒衰竭退休,先住3000呎二層樓,未幾爬二樓需要分兩截爬,搬去了一層的Ranch house,2009年造,1600呎,自己加建到2000呎,完全沒有後悔。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我剛剛搬進一處55+的老年社區,這裏的健身房每天4點開門,比我原來的community center還要早一個小時。我起床去健身房,登記簿上已經有一大串人名,人家都鍛煉完走了。周圍鄰居的年齡一下子變大了,這無法影響我的心緒,我是年輕的那個。

擺脫樓梯是每個有經濟條件的人步入老年後的一個必要步驟,不是要主動,就是要被動。如山兄一定沒有目睹父母老去上下樓梯的艱難,或沒有看到在樓梯上跌倒後對身體造成的難以彌補的損傷的朋友或鄰居。我早早就下了決心,趁著我腿腳還利索,動作還麻利,退休後立即搬家,絕不猶豫,不給自己留後患。失去寬敞的住房,熟悉的社區,周圍的朋友與重新找家庭醫生等的麻煩是必然的,但是必要的,早動手比晚動手好。如山兄請再考量。
原上草2017 回複 悄悄話 爬樓梯梯是被動“鍛煉”,一旦膝蓋有毛病就非常不便而且有危險。想鍛煉何必要爬樓梯,平層的大可以到院子或者到外麵鍛煉。未雨綢繆總比到迫不得爾再換房子好。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arkbrooke' 的評論 : “第一次聽說rambler這個詞. 東部叫ranch. rambler這個詞應該是西部來的?” 兄弟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知道有兩種叫法,但在我們這裏(西雅圖)人們隻叫Rambler,鮮有叫Ranch house。兄弟您提出疑問後我才想到問以下AI。原來Ranch house 才是本來正式的叫法。下麵是AI 的回答:

名稱 含義 常見地區 差異
Ranch house 正式稱呼,來源於牧場 美國西部、南部 更廣泛使用
Rambler house 俗稱,指水平延展一層的房子 美國北部、東北部,尤其是西雅圖一帶 地區用詞偏好
如你是在美國西雅圖或太平洋西北地區,聽到更多“rambler”的說法是很正常的。若在加州或德州,大家更常說“ranch”。兩種說法你都可以放心使用,對方一般都能明白。

謝謝兄弟來訪、留言、提問。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楓琳楓語' 的評論 : 謝謝兄弟的認同與留言。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ghtrose_us' 的評論 : 同意“如果真到爬上去困難的年紀還要賣房換地方”。不僅僅是年齡,身體狀況不允許比如已經用輪椅甚至已經臥床的,根本不用想樓梯的適用性了LOL。
星光燦爛 回複 悄悄話 這確實也是應該考慮的一個因素。
如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ghtrose_us' 的評論 : 哈哈,本文的前提設的是接近或者已經退休的“老留”,年齡大概是60 左右,不是給80歲的建議。當然,看人,80歲也未必不能爬樓梯,隻是以前一直沒有相關的運動的話到了80歲來選擇樓梯爬有些難LOL。謝謝兄弟來訪留言。
小土豆_0130 回複 悄悄話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鍛煉的,這個一定不能主次顛倒。因此生活的方便些和舒適性一定要放到首位。如果一切都滿足了外加房子的被動鍛煉也是錦上添花。
至於老人選什麽樣的房子,還是要看個人倚重和需求。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如果年紀大了不想爬樓,可以考慮把主臥、書房放樓下的房子,客房放樓上,也可以節省一些土地建麵吧? 不過除了孩子萬一來訪的也是老人就麻煩了。 :) 美國也進入了老年社會, 建築商要變換思維了。 :)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山哥有獨特視角的好文。從建築和人的生理特點看平層和多層獨棟。 在建築方麵, 家裏安個簡易電梯的考慮怎樣? 其實爬樓的問題比下樓小。 下樓對老人最危險。萬一突發眩暈或腿軟就危險了。 我前兩年在匹茲堡, 看到有建築商蓋獨棟多戶的房子。 小樓四層, 每層一戶,有共用電梯。 房子蓋在河邊, 有很好的景觀。 地下一層也通電梯。 樓外麵也有幾個車位。
如果舊房改造, 也可以重新裝修,安電梯。 電梯可以安在房子外麵啊。 比重新蓋房話費要小吧?
Parkbrooke 回複 悄悄話 我孤陋寡聞,第一次聽說rambler這個詞. 東部叫ranch. rambler這個詞應該是西部來的?
楓琳楓語 回複 悄悄話 讀得很認同,尤其是您提到“Rambler房子看似方便,但反而失去了日常被動鍛煉機會”這點。我媽媽現在就是住平層,發現活動量確實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了不少。相比之下,我在兩層房裏每天光是上上下下找眼鏡、收洗衣服、下廚房,也算鍛煉了。

55+社區我也考慮過,但總覺得有些“過於靜好”,缺點人間煙火氣。
以後換房,我可能會更關注“有點坡、有點樓梯、有點鄰居家孩子吵鬧”的那種地方。

謝謝您分享的角度,特別實在。也順手去讀了您那篇關於阻力運動的文章,講得深入淺出,收藏了。
Nightrose_us 回複 悄悄話 如果真到爬上去困難的年紀還要賣房換地方
Nightrose_us 回複 悄悄話 樓主多大年紀?我父母80左右絕不會想家裏有樓梯被迫鍛煉。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